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工作总结>某市党员帮扶工程工作总结

某市党员帮扶工程工作总结

时间:2023-02-24 19:52:20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某市党员帮扶工程工作总结


    自2003年以来,**市针对以往对贫困群体帮扶措施单一、成效不突出等情况,采取以“贴民心、解民困、帮民富”为主要内容,以市级领导和市级部门对口帮扶乡镇、村,党员干部对口帮扶贫困户为主要形式的“党建帮扶工程”,帮助困难群体脱贫解困,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提升了党员形象,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 ] 基本做法
    一、精心组织领导,建立“三个机制”。一是建立领导责任机制,市委成立了“党建帮扶工程”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确定市级各部门和乡镇“一把手”为本单位“党建帮扶工程”的第一责任人;二是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市委把实施情况纳入了市级部门和乡镇党建目标考核内容,对帮扶效果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隆重表彰,对效果差的单位和领导予以通报批评;三是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党建帮扶工程”办公室设立了帮扶档案,实行全程跟踪、动态管理,一月一抽查,半年一督查,年终全面检查考核。
    二、结成帮扶对子,做到“三个落实”。一是帮扶对象落实。市委明确规定,市级领导率市级有关部门对口联系1个乡镇以及该乡镇的1个示范村、1个相对缓慢村、2户贫困户;副局级以上实职领导干部(含乡镇)每人对口联系1户贫困户;每3至5名乡镇和市级机关干部对口联系1户贫困户。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44名市级领导、600名副局级以上领导、2173名机关干部与29个示范村、29个相对缓慢村、690户农村贫困党员户以及1478户特(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二是帮扶时间落实。每月一次到帮扶村了解情况,与帮扶户交心谈心,给予指导和帮助。三是帮扶资金和项目落实。去年以来,全市各级干部为帮扶对象提供经济发展项目1336个,个人资助经费和物资折币60万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60余项。
    三、因地制宜帮扶,推行“三个着力”。一是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从解决贫困户住房难、行路难、吃水难、灌溉难等方面入手,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发展环境。二是着力拓展致富门路。对经济发展示范村,着重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上进行指导和服务;对经济发展缓慢村,指导选择发展突破口,重点引进1至2个项目,帮助快速致富。对尚有劳动能力、没有致富门路的对象户,向其提供1至2项农业实用技术和种养增收项目,扶持带动致富;对鳏寡孤独、丧失劳动能力,难以脱贫的对象户,着重在资金和实物上帮扶。三是着力提高综合素质。采取技术培训、骨干帮带等多种形式和途径,让50岁以下的村民普遍掌握1至2门新型实用技术,培养“田秀才”、“土专家”。同时协调相关学校,为128名特困户子女减免学费,提供学习用品,支持完成学业。 ]
    四、突出党建主题,坚持“三个结合”。一是把“党建帮扶工程”与实施“能人治村”战略、公推直选村党组织书记等结合起来,针对58个被帮扶村村级组织状况,把选准配强一个好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作为关键性环节来抓,对照“五个好”要求,大胆从农村致富能手、经济能人中选拔培养村干部36名。二是把“党建帮扶工程”与强化被帮扶村党团科技活动室建设结合起来,建好村级党员电教播放示范点,为农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提供阵地。三是把“党建帮扶工程”与深化“党员先锋工程”结合起来,在帮贫扶困中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主要成效
    一、“党建帮扶工程”改变了农村面貌,加快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近年来,全市多渠道投入帮扶资金近千万元,吸引配套资金5000多万元,建成村级水泥路400余公里,目前,全市已全面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同时,为农村贫困党员户和特困户实施“安身工程”,修建安身房880套,达3.2万多平方米,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通过送项目、送资金、送技术,增强了农民群众的致富能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进展,形成了山丘区以生态农业为主,城郊及旅游沿线以园林花卉、农家休闲为主,平坝区以优质粮油、畜禽、蔬菜、草本药材为主的区域产业格局,全市还出现了示范村与缓慢村结对发展、示范户与贫困户携手致富的可喜局面。2005年,250户特困户脱贫,人均增收308元,相对缓慢村人均增收209元,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563元,同比增长13%。 二、“党建帮扶工程”推进了基层组织建设,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感召力和战斗力。俗话说:“送钱送物,不如选好村干部。”在帮扶工作中,实行“能人治村”战略,让被帮扶村的群众有了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和领路人,从而使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蒲阳镇双柏村几年前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怨气村”,市委组织部在帮扶中加强对村级组织建设的指导,经过“公推直选”,致富能人孟坤易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村干部引进金阳钢铁厂等3家企业,安排百余名村民就业,实现每年务工收入60万元,组织村上的党员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45对,帮助21户农户致了富,把一个“怨气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村民们说:“有了这样的村支书,我们的好日子有盼头。”
    三、“党建帮扶工程”激发了广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活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广大党员干部把保持先进性体现在扑下身子真帮实扶之中,努力做到帮扶的心意更诚一点、路子更实一点、行动更快一点、效果更好一点,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在帮扶中,广大党员干部思想作风也产生了积极变化,精神境界不断提升。向峨乡东林村7组村民苏全珍上要赡养3位老人,下要抚养未成年的2个堂弟和1个女儿,整天愁眉紧锁。市委书记张宁生到她家拉家常,出脱贫致富点子。在张宁生的帮扶下,她家养了23只羊、22只种兔、600多只鸭子,年收入达6000元。市委办公室的党员干部把1500对种鸭送到了15户贫困户的家中,胥家镇有帮带能力的234户党员与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已有26对大见成效。广大群众从自身所得到的实惠中,从党员干部作风实实在在的变化中,增进了对党的感情,有人对此作了如下概括:“党员帮民心贴心,群众和党心连心。”   几点体会
    实践已经表明,“党建帮扶工程”作为一项党建载体工程,是使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一个有效载体,是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的一个好平台。这一工程给我们的启示是:
    第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党建载体工程的灵魂所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也是任何一个党建载体工程的灵魂。衡量党建载体工程成败的最终标准就是人民群众是否得到了实惠,是否满意和高兴。我们实施的“党建帮扶工程”要求贴民心、解民困、帮民富,这三个方面紧扣一个“民”字,并把帮扶目标量化、考核硬化,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充分体现了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的根本要求。实践也表明,广大人民群众正是通过这项活动所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感受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强大力量,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温暖,感受到了广大党员是真正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二,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是党建载体工程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党的全部工作的主题,也是基层党建工作的主题。“党建帮扶工程”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眼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把侧重点放在帮扶困难群众上,同时又注重提升小康建设的层次和水平,把指导示范村的更快发展放在重要位置,积极发挥先富带后富的示范效应。近年来,我市农民人均收入增幅加快,贫困户的数量和贫困程度有了积极显著变化,显示了“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发展促党建”的实绩。
    第三,坚持强基固本、完善机制,这是党建载体工程的关键所在。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任何党建载体工程都必须切实打牢这个基础,建立和完善广大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机制。我们实施的“党建帮扶工程”在定位上注意把握了两个基点:一是以实施“能人治村”战略为重点,认真抓好村级组织建设,指导其发挥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中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二是抓住党员干部这一主体,通过对口帮扶把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紧密联系起来,开展了“面对党旗问三问”、“党员先锋岗”、“万名党员连万家”等活动,让广大党员干部在帮贫扶困中大显身手,保持其先进性。党员干部帮扶群众是否“贴心”,这是检验是否认真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试金石,也是检验是否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试金石;帮扶作风是否扎实,成效是否明显,这是衡量党员干部是否具备当好先锋模范相应素质和能力的“一杆秤”。实践表明,我市的党员干部经受住了这一考验,自身素质提高了,帮带能力增强了,工作作风变实了,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信赖。    

【某市党员帮扶工程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某市爱国卫生工作总结08-15

党员干部手拉手帮扶工作汇报材料08-12

关于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工作的调查报告08-12

某市农民增收浅析08-12

帮扶工作总结05-16

帮扶工作总结11-30

某市财政监督局工作总结08-24

某市妇联维稳综治工作总结08-24

人事局2009年百千万帮扶工程工作总结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