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先生网 >> 报告总结 >> 调研报告 >> 正文

×县加快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建设情况的调研

时间:2007/11/3栏目:调研报告

转包、租赁生产方式进行组合。可以干部领办入股,也可以吸收自然股,租赁土地开发土地组建农场,利于雇工方式进行规模化、专业化经营形式,民营农场由农场主实现与市场对接,直接形成大生产、大流通。这种经济形式也可称为能人经济,即个别人大规模合理使用多数人的有偿流转土地,反过来反聘种田能手入场经营,挣工资、分股红,各取其利。这样的合作可以使小生产变成社会化大生产,可以使一家一户的难以实现的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变为现实,可以使一家一户办不起的流通、加工企业办起来,可以有效的配置人力、物力资源,把农业一线多余的人员分流到二、三产业上去,可以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增强抗灾能力,这一切都是承包户、单干户、个体户无法想象,根本不能实现的,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和发展前景,这种形式逐步的可以实践。
     二、制度创新需要注意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这些组织形式的创新和运作需要加大工作力度,审时度势,努力运作,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形成有利于市场化、产业化运作的明晰的产权制度。只有产权明晰,才能实现外部效应更大程度,“内部化”提供动力,才能产生竞争,提高经济运作的效力。为了实现产权明晰,应重在做好几项工作:首先清晰的规定,农业的生产资料,工商业的农业投资,农业经营实体生产权关系,保护其产权实现,建立土地等严格保护制度,在农用地的流转和买卖,在治理结构调整等问题上,充分体现集体所有权,农民使用权应享有利益,建立好自愿有偿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其次,制定维护规范“公司+农户”等市场化经营组织正常运行和利益实现的法律法规;依规范经营行为和惩罚其违约行为,降低“公司+农户”等组织的交易成本,保证经营组织正常运行,制定对产权保护执行情况检查程序;依法保障制度执行的公开透明有力。
     二是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定与实施经济制度运行过程中的作用。要实现农业市场化产业化的要求,政府应该有作为,如提高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正如县委张绥昌书记在读书会上讲的,抓好三个转变(观念、思路、方法),强化领导,突出服务,狠抓组织(经济组织),提高政府的组织化程度。我认为,只有在组织上想新招,符合实际,大胆运作,本着农民有钱,企业有利,政府有税,在资源优势这方面大做文章,建立好多种协会,以我县资源优势组建葵花、甜瓜、番茄、菜籽、肉羊、肉牛、奶牛、肉猪等一系列经济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大胆参与独办、领办、协办、入股办,抓住这个中心,提出更好的办法,创新种植养殖水平,努力创新载体的服务功能,由资源优势型向经济实力型转变,我县有希望发展得更快更好。强调的一点是由于全县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农民富裕程度不一样,干部、群众素质参差不齐,在选用哪种模式上不能一刀切,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多种形式尝试,这是一个原则。
     三、提高农牧业市场化、产业化的经营定位
     农业市场化经营和产业化运作的制度创新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生产方式的改变,既涉及到各级政府管理定位的变革,也涉及到各级政府服务意识的变革,还涉及到农民经营思路的变革,没有观念转变相伴而行,农业的市场化经营,产业化运作很难形成。目前我县农业生产中小农特色还比较浓厚,如不思进取,小富即安,传统种植习惯,不创新等传统思想、随便违约等行为都存在,这些都妨碍着农业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机制创新,为了尽快形成具有我县特色的农牧业市场化、产业化,应大力宣传农业市场化、产业化经营的意义、利益,形成共识。要把握三个基本原则:一是以农民自建中介服务组织、自我服务为主体的前提下,政府给予强有力的扶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二是政府必须把各涉农部门的服务要素整合起来,形成统一的服务平台,建立统一信息综合服务网络,不能各唱各的调;三是服务体系以服务于农为宗旨,不追求利润,但要通过有偿服务逐步建立自我滚动发展机制。这样才能使三农服务部门与农民的经济协会齐头并进,共同走上可持续发展快车道。
     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深化,农民负担的大幅减轻及农村基层政权的建设,乡镇机构将会撤并、人员精减已大势所趋,富余人员的去路及留用干部的工作思路及职能定位我们不得不重新考虑,为农服务,帮助组建甚至直接参加各类经济载体,参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这对我们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我们的乡镇、村社干部在观念、思路、方法上准备好了没有?知识、技能具备了没有?对此,我们要准确定位,今后我们的工作就是直接服务于农,真正在加快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组织化程度上找到自己的位置,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为全面实现“两个提高”作出自己的贡献。
   

上一页  [1] [2] 

下页更精彩: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