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调研报告>**县强化农村专合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县强化农村专合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3-02-24 14:21:43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县强化农村专合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狠抓专合组织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县强化农村专合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近年来,**县把发展专合组织作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抓手,紧紧扭住产业化链条中这一枢纽和关键,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形成了“市场主导、政府引导、能人牵头、自主经营”的运行机制,有力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一、发展现状
     截止2004年底,全县共建各类农村专合组织189个,参与农户23679户、6.9万人,带动农民近10万人,2004年助农增收2230万元,组织内农民人均增收310多元。其中,81家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进行了社团登记和工商注册,8家专合组织年销售收入达500万元以上,21家专合组织年销售收入达100万元以上。**协会被评为“全国百强协会”,**养兔协会、**种植协会跻身“全省百强协会”。2003年,**县被列为全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县。
     二、基本做法
     该县农村专合组织主要有以下四种运作形式: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型;二是股份合作型;三是行业协会型;四是社区服务型。在专业合作组织的具体发展过程中,其做法是:
     (一)培育依托主体,增强生命力。坚持用抓产业化的思路,因地制宜,培育依托主体,不断增强农村专合组织的生命力。一是依托龙头企业。围绕广益食品、漓山实业、梨山面业、**种业等省、市级龙头企业,建立了食用菌、粮油两大协会,建立了40余家专业生产合作社。如歧坪粮食协会围绕漓山实业公司,建优质粮食基地3.5万亩,现有社员17000人,带动农户1万户,2004年以每公斤高于市场0.10元的价格收购社员粮食9690吨,年终协会又拿出利润的30%对社员进行了“二次分红”。二是依托特色产业。围绕水果、畜牧、中药材、罐藏原料和蚕桑五大特色产业,分别组建雪梨、柑桔、猕猴桃、生猪、毛兔、川明参、蚕桑等专业协会128个。如龙山是川明参的主产区,1999年成立了川明参协会,现有会员252名,带动了3000户农户,年购销川明参1000余吨。三是依托专业市场。围绕东溪兔毛市场、龙山苗木市场、元坝水果市场、五龙小家禽市场、东青花生市场等专业市场建立毛兔、花生等23个专业协会。如东溪兔毛协会依托西南最大的兔毛交易市场(东溪兔毛市场),带动4万农户养殖毛兔120万只。四是依托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积极探索“把党组织建在专合组织上”。如店子乡鲜家沟村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就是村党支部、村委会、村专业合作社“三位一体”,实现了党员、干部、群众共同致富。
     (二)拓展组建方式,增强带动力。为带动更多农户加入农村专合组织,该县不断探索农村专合组织的组建方式。一是农村能人领办。充分利用农村能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积极鼓励农村专业大户、技术能手、农民经纪人、外出务工能人以及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牵头领办专合组织。如苗木运销大户赵子明联合苗木专业生产户和重点苗木经纪人筹办了龙山苗木协会,年购销苗木1.1亿株,销售额7500多万元。二是龙头企业联办。为满足加工需要,龙头企业与农户联合组建专合组织。如鸿宇食品公司为解决出口猪肉无公害基地问题,在永宁镇兰池村、五里乡紫练村建立了生猪生产专业合作社,带动580户农户年供无公害生猪5700头。三是涉农部门兴办。涉农部门以其技术专长和信息优势组建专合组织,引导农民广泛参与。如县科技局牵头,组织全县红阳猕猴桃种植大户、营销大户、科技人员于2003年组建了“红猕王”协会,已发展会员456人,建猕猴桃基地3000亩,带动农户1万多户。
     (三)强化政策扶持,增强发展动力。坚持从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入手,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和推动其健康发展。一是落实融资优惠政策。对部分发展好的农村专合组织,县财政实行专项资金贴息支持,2004年为元坝镇天井村华丰公司罐藏原料基地建设贴息贷款20余万元。同时,放宽对农村专合组织的贷款抵押担保条件,近两年来共为各类专合组织提供小额贷款1560万元,为12.1万户农户提供小额信用贷款1.3亿元。二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农村专合组织经营视为农户经营征税,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专合组织经营自产农产品的增值税按有关政策给予了免征或减征,2004年共为专合组织减免税收58万元。三是落实用地优惠政策。对农村专合组织的临时用地按农业设施用地办理,专合组织新建加工、流通企业用地优先办理用地手续,除缴纳规费外,三年内免收用地有偿使用费。
     (四)创新发展机制,增强竞争力。一是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各类专合组织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采取邀请专家授课、组织交流经验等形式,强化培训,提高素质。近两年共培训28批2000多人(次)。二是完善民主管理机制。积极引导专合组织完善章程和制度,并建立组织内部监督机构,促使其规范运作。三是优化利益分配机制。大力推行股份合作制的新型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业以资金入股,农户以承包土地的使用权和劳动力入股,使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三者形成利益紧密连结的共同体。四是健全服务机制。在继续号召县级各职能部门为专合组织提供优质、便捷服务的同时,今年5月县委、县政府又新组建了粮油、肉食品、罐头食品、猕猴桃、中药材、茧丝绸、毛兔等8个农业产业化专业办公室,专门负责相关产业链的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原料基地建设等具体规划、统筹、督查、协调与服务工作,努力为专合组织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主要成效
     实践证明,大力发展专合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既适应了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的战略需要,又适应了农民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需要,其成效日益明显。
     (一)促进了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过去,农业产业发展和经营是“热在县里、忙在乡里、急在村里、冷在户里”,农民出工不出力,干部出力不讨好。农村专合组织兴起后,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状况,促使农民在作物种类定向上,由原来的依照传统习惯或个人喜好一成不变地盲目发展,转变为尊重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律,根据市场信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科学发展;在生产管理方式上,由原来的粗放掠夺式经营,转变为按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规范化、集约化管理;在生产效果上,由原来单纯、片面注重农产品的总量增长,转变为以质为主、质量并重;在产品销售上,由原来的找政府,转变为跑市场、找企业、傍协会、靠贩子。
     (二)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增值。农村专合组织上联市场,下联农户,引领农民闯市场,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县红猕王协会和猕猴桃生产合作社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建立销售网点,2004年批量出口鲜果300多吨,国内直销达500吨,销售价由2003年的0.70-1.30元/斤提高到2.5-3.60元/斤,高出3-5倍。仅此一项,种植户增收320万元。据初步统计,全县80%的水果、70%的药材、75%的畜禽、60%的苗木等主要农产品均通过农村专合组织、运销大户、农民经纪人销出,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三)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发展。农村专合组织坚持了既抓销售,又按照各级政府“科学规划、统一布局”的要求,积极引导农民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有力地促进了全县雪梨、猕猴桃、中药材、畜牧业、优质粮油等特色产业基地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县种植雪梨15万亩、猕猴桃3万亩、中药材8万亩;年出栏生猪105万头,其中商品猪85万头;存栏毛兔362万只,外销兔毛1600吨。
     (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建立农村专合组织,有效整合了生产资源,实现了产加销的有机链接。同时,专合组织逐步成为沟通企业、农户的桥梁,成为联接生产、加工、流通的纽带,进一步夯实了农业产业化基础。如东青花生协会带动2万多户农户种植花生3万亩,产量4800吨,为企业提供加工原料4000吨,促进了花生产业化经营步伐。
     (五)促进了基层组织的创新。我县在专合组织建设中推行了“支部+协会”的发展模式,对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执政能力、发展农村经济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县华丰有限责任公司就是“支部+协会”模式的成功实践,党支部除组织党员学习党的知识和时事政治外,还组织培训管理流程、技术要领,介绍市场行情、政策信息,既增强了协会成员之间的亲和力和生产环节的链接力,又探索出了农村党建工作的新路子。
   
   

【**县强化农村专合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相关文章:

县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探索与实践08-15

县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探索与实践08-16

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汇报材料08-12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探索08-17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实践探索08-17

注重实验探索强化能力培养08-17

强化专业能力的教学模式探索08-05

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专题调研汇报提纲08-16

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效显著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