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调查报告>对农业龙头企业的调查与思考

对农业龙头企业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08-12 06:23:49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对农业龙头企业的调查与思考

    对农业龙头企业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我们保康县委、县政府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大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攻坚战,全县烟叶、茶叶、药材、蔬菜等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发展特色产业基地20多万亩,网络农户2.18万户?特色农业的总收入占全县农业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8%;农民50%的收入来自特色产业。全县烟、茶、菜、药等产业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了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进一步推进了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夯实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根基。
     龙头企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显现
     1?推动了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几年,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县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以烟、茶、菜、药为主的特色产业逐步成为支撑县域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截止2001年,全县大田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9.4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7%。烟叶产业在发展初期就配套组建了烟草公司,公司与烟农逐户签订产销合同,负责为烟农提供产前扶持投入,产中技术指导,产后产品收购、加工、销售,带动烟叶基地迅速扩张。去年,全县有8个乡镇、156个村、760个组、1.1万户种植烤烟4.9万亩,农民从烟叶中得到的现金收入达4680万元,为财政提供税收1500万元。正泰药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寻求自身发展壮大的途径中,把黄姜作为"蛋糕"来做,在县、镇两级政府的号召支持下,引导寺坪农户试种成功,亩平黄姜的效益是种粮效益的6倍以上,实实在在的利益,开了农民的眼,壮了农民的胆,而今南河两岸的寺坪、过渡湾一带的黄姜走廊已形成规模,面积达到2.5万亩。
     2?增强了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龙头企业作为市场农业的载体,上联市场,下联基地和农户,把农户小规模的生产与大市场对接,在市场风险中,龙头企业起到"减震器"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产品收购合同,与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当市场疲软的时候,企业通过承诺可以为农民分担一定的损失,让农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坚定产业发展的信心。龙头企业驾驭市场的能力相对较强。有的长期与外地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有的在英特网上设置网页,有的参加多种类型的评奖会、博览会,等等,通过龙头企业的引擎,为农产品走向市场打开了一个又一个通道。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把触角伸向下游产品的加工及市场的扩张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业效益,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康力魔芋精粉有限公司2001年投产仅三个月,就以0.90元/公斤收购魔芋500吨,生产精粉远销日本。该公司生产线全部达产后,年可吞吐魔芋8000至10000吨,带动基地近万亩。
     3?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运用。龙头企业在自身发展中导入现代的经营理念,在占领市场中以产品质量为动力,以科技更新为羽翼,必然带动产业发展中的科技推广运用,以此实现双赢目的。荆元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推广优质作物良种,促使全县水稻种实现杂交化、优质化。杂交玉米种和油菜种普及率达到99%。今年该公司从恩施州天池山农科所花300万元购买了玉米新组合T38918的制种经营销售权,与北京投资商合作对脱毒马铃薯进行组织培养,不断更新、调优我县农作物种源。
     4?推进了农村改革的纵深发展。一是推进了土地流转。截止去年,全县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流转盘活耕地资源3万亩。二是减轻了农民负担。土地资源向龙头企业或经营大户流转后,按土地承包面积测算的负担被转移出去,农民负担改由公司或能人负担;农民成为农业工人,在不承担任何风险的状况下获得收入。三是促进了干部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的转变。随着龙头企业的带动,特色产业逐步做大做强。干部群众逐步破除了小农经济意识,树立了市场农业、企业农业、效益农业的观念。
     龙头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氛围不浓,合力不强。主要是产业部门对抓好龙头企业的发展缺乏应有的目标定位,办法不灵,路子不多,服务不够,传统农业的惯性仍然在起作用;金融部门对龙头企业的扶持"惜资"的多,等待观望的多;社会各方大部分也是认为农业投入大、产出小、效益低,在农业领域研究的少、涉足的少。
     2?部分龙头企业与产业关联度不高,拉动力不强。现有的龙头企业除烟草公司、正泰药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少数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外,其它无论是加工企业,还是流通企业与农户之间缺乏相互约束,基本还是松散的买卖关系,没有切实与农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没有将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相连接。再加上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经济实力不强,自身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就比较弱,小马拉不了大车,难以充分发挥对产业的带动作用。如桑蚕业的发展就是如此,全县现有桑蚕面积5500亩,预计3年后可达12000亩,目前仅有2个外贸站收购蚕茧。外贸站也是中介商,打的是游击战,有利就收,无利就退。
     3?部分龙头企业机制僵化,步履维艰。去年,虽然我县大部分龙头企业进行了动态股权制改革,但除了荆元种业有限公司、金叶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行外,绝大部分没有建立完善的企业制度,企业的管理机制、营销机制比较松散,甚至少数企业仍属"官办企业",政企不分,靠政府行政职能支撑,运转不灵、效益不高。
     4?部分龙头企业资源配置匮乏,后劲不足。目前,我县大部分农业特色产业成立了龙头企业,除烟草公司、荆元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少数企业实力较强外,其它企业小打小闹,勉强维持生计。缺乏生产资金,缺乏生产基地,缺乏生产技术人员,有的甚至连最基础的办公条件也不具备,生产要素的配置极端不平衡,导致对产业的拉动力极其低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后劲不足。
     5?部分龙头企业市场狭窄,链条脆弱。龙头企业是将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连接的载体,但多数龙头企业注重基地建设,发展生产的手段多,开拓市场的方法少。可以说,各企业的销售市场都不宽泛,与市场对接的手段滞后,渠道单一。
     壮大龙头企业的几点思考
     一是要打造龙头企业发展的平台。要使龙头企业更好地发展壮大,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这是龙头企业经营者们的共同心声。建议各级政府应抓住现有的产业不放松,不断提高产业质量,扩充产业规模,巩固产业链条,只有壮大产业,才能盘活龙头企业,从而固本强根。要在继续坚持一名领导抓一项主导产业、包一个龙头企业的同时,注重发挥各职能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的作用,建议涉农部门的机构设置应围绕产业定,科室围绕产业设,人员围绕产业转,资金围绕产业走,形成责任、义务、利益高度统一的运转机制,全方位为产业发展服务。要改变扶农策略,即由重扶持农户到扶持产业、扶持龙头企业并重。每年从以工代赈、财政支农、扶贫开发等政策性扶持资金中拿出一部分,按照"扶优、扶壮、扶强"的原则对企业的基地建设、科研攻关、市场开拓等方面进行有偿扶持,滚动发展。降低相关政策的门槛,特别是在税费收取上,做到先渔而鱼,坚持先发展后收取,有产有收的原则,按照有关政策给予优惠照顾。同时,应从有关税费中提取部分资金,一方面作为风险金,用于产业的发展和龙头企业的风险储备;另一方面对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力强、贡献突出的龙头企业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二是要努力铸造龙头企业的质量品牌。市场经济就是品牌经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品牌才能占领市场,只有品牌才能稳固市场。我县的绿生茶叶公司注册了"绿生"牌商标,荆元种业有限公司注册了"荆元"牌商标,烟草公司注册了"金峰"牌商标,龙坪泡菜厂注册了"酸嫂"牌商标,虽然这些龙头企业在近几年的市场拼搏中,有了自己的品牌?但是总体来说,产品的知名度仍然不高,在市场中叫得响的东西仍然不多。因而,要树立品牌意识,在塑造品牌中以质量为核心,以质揽胜,大打保康牌,大扬保康名。
     三是要创新龙头企业的发展机制。要引进借鉴发达地区在发展龙头企业中成功的经营机制,通过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适合自身的利益分配机制、管理机制、营销机制,完善企业各项制度革新,带动产业迅速发展。要大力发展公司制农业,用现代企业管理手段和运行机制,解决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生产发展中深层次问题,整合各类生产要素,调动各个层次积极性,扬起龙头企业巨首,真正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从产权利益上形成共同体,对现有龙头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对个别政企合一的公司要进行清理整顿,同时,根据产业发展需要,组建相应的龙头公司。
     四是要加大市场开拓力度。要把拓展农产品市场,盘活农产品流通作为增加企业效益,推动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多种渠道,全方位拓展产品销售市场。着重发挥民间力量,建立县、乡、村三级农产品流通协会,鼓励发展各产业专业营销公司和民间中介组织,培养农产品销售经纪人和营销大户,做到乡镇有营销公司,村有营销专班,组有营销大户,户有营销能人,形成全方位的营销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