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调研报告>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现状分析与思考

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现状分析与思考

时间:2023-02-24 14:11:24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现状分析与思考

    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现状分析与思考
       实施“百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农民的就业竞争能力,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和二三产业转移,提高农业资源的人均占有率,促进农业更好地发展,推动农民持续增收。两年来,我市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也存在不足和问题。本文就此作些分析,供参考。
   一、我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现状
   2005年是我市实施“百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的第二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级党委、政府结合本地实际,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面超额完成年度各项培训任务。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21.51万人,完成市年度计划的130.77%(完成省计划的270.76%)。其中,农业专业技能培训12.48万人,完成市年度计划的124.82%(完成省计划的580.56%);农民转移技能培训4.49万人,完成省、市年度计划的128.5%(省、市计划相同);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2.98万人,完成市年度计划的149.09%(完成省计划的159.45%);后备劳动力培训1.56万人,完成市年度计划的164.47%(完成省计划的367.65%)。转移培训就业率达到了75.75%。总结各地的工作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是做到了“四个结合”。
   (一)加强领导与落实责任相结合,完善工作机制。
   加强领导是搞好培训工作的前提,落实责任是搞好培训工作的保障。市委、市政府把农民素质培训纳入了今年的市委、市政府工作目标,市委专门下发了丽委〔2005〕1文件,对今年的农民素质培训工作提出了要求。市政府把它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十个方面实事之一,分解给相关市领导。2005年上半年,根据领导和机构变动,市里及时调整了市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组成人员。县(市、区)也根据领导和机构变动及时调整了领导和办公机构。八月份市委、市政府在云和县召开了培训转移工作现场会,各县(市、区)分管书记、县长、素质培训办公室主任参加了会议,市委副书记陈荣高,副市长肖建中分别进行了重要讲话。此次会议的召开进一步提高了各级领导对农民素质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推进了我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还多次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进行调研和检查指导。12月27日又召开了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协调小组会议,就2005年我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进行总结,对2006年的培训工作进行研究。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和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还把素质培训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丽委〔2005〕1号文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把农民素质培训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政府和部门。为了鼓励和调动各县(市、区)的工作积极性,市里专门拿出资金,对农民素质培训工作进行单独考核,评出一、二、三等奖,给予奖励。各县(市、区)也把这一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对乡镇的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云和县召开乡(镇)和部门负责人会议,进行全面部署,并与乡镇负责人签订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各乡镇又将任务分解到各行政村和驻村干部,明确了奖罚措施,确保工作任务落实。莲都区除了把素质培训纳入乡镇目标责任制考核外,还与农业局、劳动局、教育局、经贸局等部门签订目标责任制,对乡镇进行考核评比,给予一定奖励。缙云县为扎实推进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多次召开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领导小组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出台了《缙云县职业技能培训券管理实施办法》、《缙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和《缙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乡镇考核办法》等文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二)培训内容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做到“五个针对,五个突出”。
   我市属欠发达地区,财政实力不强,二、三产业相对落后,山多地少,人员居住分散,农村外出劳动力多,家中妇女、老人、小孩多,但拥有生态、侨乡等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因此,各地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呈现出明显的“五个针对,五个突出”的特征。
   1、针对务农劳动力素质提高,突出**特色农业产业培育的实用技术培训。**地处山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优势,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林产品等产业和产品在省内外,甚至国内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为了把这些产业规模化、基地化,做大做强,各地围绕这些产业,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庆元县是中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地和销售集散地,被誉为“中国香菇城”和世界“香菇之源”。全县有2万多劳动力从事食用菌产业。为了提升这一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该县除了对农户进行面上良种和原辅材料选用、制菇场地要求、规范管理等进行系统的培训外,还聘请省、市专家对骨干农户按出口卫生标准等要求,进行香菇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目前该县50%以上的产品出口日本、欧洲等国和地区。茶叶是松阳的支柱产业,农业部门就邀请专家对农户进行茶叶种植和制作前沿技术培训,使松阳茶叶上了一个档次,并建起了10万亩的名茶基地;同时,这些经过系统培训的种植和经营大户,以松阳茶叶市场为依托,在县外建立基地和承包经营,做大了松阳茶叶产业,促进了松阳农村经济的发展。
   2、针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突出以来料加工为重点的就地就业转移培训。目前我市农村劳动力的58%从事一产,为实现农闲季节的充分就业、解决妇女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各地突出抓了来料加工培训,发展来料加工业。目前全市有近5万人从事来料加工业。如庆元县针对农村和社区闲散妇女劳动力多的情况,以政府埋单方式邀请外地优秀经纪人、工商和法律等部门的专家对经纪人进行培训,然后由经纪人再对这些妇女进行加工技术培训。同时,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发展来料加工业的若干扶持意见》,制定了发展规划,目前该县已有1.3万多人从事来料加工业务,加工费达1400多万元。缙云、云和、松阳、遂昌等地也以政府埋单的方式开展来料加工培训,发展来料加工业。
   3、针对增强农民外出开发创业能力,突出**传统优势产业的技能培训。我市农民历史上就有外出创业的传统,龙(泉)庆(元)景(宁)菇农、缙云的鸭农等在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各地围绕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抓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云和县聘请省农科院和本地知名专家,不间断地对各乡镇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并对各乡镇推荐的有5年以上实际操作经验的农民进行重点培训,经考试合格后颁发全国统一的技术职称证书和技术合格证书。同时,把这些获得证书的农民冠以“云和师傅”,极力加以宣传,把他们的信息资料制作成网页,为“云和师傅”走向全国搭建信息平台。异地开发的领域已从最初的单一的食用菌延伸到了茶叶、玩具、水电、运输等八大行业,有6000多人,足迹遍布全国25个省的135个县。
   4、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层次低的现状,突出职业技能培训。从我市已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看,大多属简单的体力型劳动,劳动报酬低,转移稳定性差,而劳务市场上技工等技术含量较高的技术工人十分紧缺。为此,我市各地努力克服资金紧、设施落后等不利因素,突出抓好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档次。全年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为1.79万人,占农民转移技能培训的41.01%,比去年底提高近3个百分点。如遂昌县以 “电工、车工、钳工、焊工”四大特色工种为培训重点,着力打造 “遂昌技工”品牌。对参加电工、车工、钳工、焊工等技工类培训的农民,允许其参加再次培训,即“取得初级资格证书的,可参加中级培训;取得中级资格证书,可参加高级培训”,不受职业技能培训券1人只能享受1次的规定限制。同时,调整并提高了对“遂昌技工”品牌培训项目的政府补贴标准。由原来每人最高补贴600元,调整提高为:电工,每合格1人政府补贴700元;电焊工,每合格1人政府补贴1200元;车工,每合格1人政府补贴800元;钳工,每合格1人政府补贴700元。
   5、针对**侨乡优势的发挥,突出以跨国就业为重点的劳务输出技能培训。青田县依托华侨优势,千方百计引导农民出国务工,全面实行国际劳务免费培训,县财政对经培训达到初级职业技能标准的每人补贴300元,属欠发达乡镇的,每人补贴400元。加强技能培训机构建设,对县职业技术学校、总工会、县劳动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的师资进行全面摸底、充实、登记和造册,鼓励社会兴办了18家英语、厨师等国际劳务技能培训机构。根据农民出国就业需求,通过定向、委托等培训形式,着力抓好基础外语、厨师和服装等国际劳务培训,发放了5889本职业技能证书,为农民出国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培训模式与转移就业相结合,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自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以来,围绕如何有效地开展培训,促进农民转移就业,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进行了探索,摸索出了一些较为有效的培训方式方法。
   1、培训券制度。遂昌、缙云县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实行培训券制度。他们的具体做法:由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办公室(劳务办)统一制作“职业技能培训券”发放到各乡镇,再由乡镇政府在组织村、社区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将培训券发放给需要培训的农民,由农民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学习时间、培训学校。各培训机构凭培训券向县财政兑现培训经费。由于可以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培训学校,各培训机构之间为争取更多的培训券,增加了培训设施,聘请好的师资,开设适应农民需要的专业,努力提高培训质量,提高了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2、政企联合。近年来,我市二三产业发展较快,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多种原因企业存在招工难问题。各地以此为切入点,充分发挥政府在人员组织发动方面的优势,企业有良好的设施、师资等优势,实施政企业合作搞培训。青田县工业重镇温溪,制鞋业发展较快,他们就委托意尔康、格瑞斯等技术力量比较雄厚的企业,招收本地劳动力,实行车间授课,岗位实习,定期考核鉴定,并根据合格人数给企业支付必要的培训费。培训合格的人员,去留自由,愿意留在企业务工的,企业优先安排岗位。今年已培训387名学员,经统一考核后,384名合格人员被代培企业聘用,每月工资在1000元以上,深受企业和农民的欢迎。青田县飞鹤度假山庄以前经常招不到员工,自从设立了餐饮服务技能委培点后,已有20多位学员结业后直接留在山庄工作。企业负责人说,举办培训班不仅能创收,而且成了招收员工的最佳途径,解决了企业用工难的问题,从而形成了定点招收学员、定点培训、定点就业“一条龙”。云和县云丰乡与本县最大的玩具企业建立长期的政企合作关系,实行“五个定”的方式(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岗位、定技能)开展培训。缙云、遂昌、莲都等地也与本地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政企培训就业合作关系。
   3、定向培训。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就业转移,为此我市各地加强了市场需求调研,围绕企业需要,进行定向培训。缙云县今年初专门组织人员,对18家不同产业的代表性企业进行员工素质情况和用工需求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到本地企业有大量的用工空间,为此,他们召集了县内100多家上规模企业负责人召开座谈会,了解企业的用工方向和标准要求,与企业商谈合作定向培训,今年为这些企业定向培训电子电工、服装车工、焊工、保安、超市管理人员、宾馆服务等人员2000多人。
   4、订单培训。各县(市、区)充分利用职业高中、就业中心和社会中介机构的就业渠道开展订单培训。如松阳县与省火电公司、省送变电公司、新安江电力公司订有长期合同,是三家公司的经济协警培训基地,每年为他们培训上百名保安员。这种方式有利解决农村劳动力怕培训后就业难的后顾之忧。
   5、来料加工培训。这种培训模式,培训、就业都在家门口,上可敬老下可顾小,方便群众,文化程度要求又不高,比较符合当前农村劳动力实际情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失为解决当前“招生难”的一种良好方法。
   由于我市的培训模式比较贴近市场、贴近农民、贴近实际,深受群众欢迎。
   (四)监督管理与跟踪服务相结合,提高培训质量,促进农民就业转移。
   自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以来,各地始终把提升培训质量、优化培训效果、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中心环节来抓。
   1、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按照“面向社会、公平竞争、合理布局、方便农民”的原则,各地整合教育、劳动力、经贸等部门及社会上的各种培训资源,形成了以职业学校为主,以乡村成校或其他社会办学渠道为教学培训点,以相关企业为技能培训实习依托的培训网络。同时各地还制定了考核培训机构绩效的评价标准,组织人员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达不到要求的及时取缔,考核不合格员不予发放相关证书。对培训项目实行招标,根据专业、费用、培训后就业率等条件在定点培训机构中进行招标,招标书在有关媒体上进行公布,由素质培训办公室进行评标,确定中标单位,签订有关协议,明确双方义务、责任。通过规范培训基地行为,达到提高培训质量的目的。
   2、加强监督培训过程,确保培训质量。为了促进各地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市时加大了对各地培训情况的核查力度,今年下半年(机构调整后)组织人员以电话随机抽查、到学员就业地召开座谈会、培训现场等方式向学员了解学习、就业、费用,以及学习、就业过程中有那些困难等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与各地共同搞好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各地为了提高培训质量,力求做到训前有计划、训中有检查、训后有核查。云和县对定点培训基地不仅认真抓好每期培训班的训前计划审核,而且做到训中跟踪检查,坚持普遍督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公开明查与临时暗访相结合,对培训机构形成了有效的约束,有力地推动了培训质量的提升。同时,对技能培训,除了来料加工等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无等级的专业外,鼓励其考取等级证书,财政按取得等级证书的人数与培训机构结算培训经费,这样就迫使培训机构注重提高培训质量。
   3、创新培训服务,促进农民就业。茅临生副省长在全省“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指出:开展农民培训,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使农民能够“转移就业、稳定就业、提升就业”。而做好培训服务工作,是实现能够转移就业、稳定就业、提升就业的关键。我市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和经验。如云和县组建了63个各类服务组织,其中异地联络服务机构就有49个,为外出创业农民提供维权、信息、帮助协调经营过程中的困难等服务;成立了14个县乡(镇)两级农村劳动力转移援助服务中心,为滞留在农村的老人、小孩提供帮助,以解决外出创业农民的后顾之忧;组建了一支170人的村级转移工作联络员队伍。一年来为农民解决了各种纠纷120多件次,该县领导还先后八次120多名各级领导前往河南、湖南、湖北、贵州等省市慰问外出转移开发的农民,做了大量的改善开发环境、维护合法权益的工作。遂昌县强化了培训后的服务网络建设,把工作网络向乡镇、企业延伸,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乡镇配合、企业参与”的服务工作体系;通过乡镇建劳动保护站,加强了劳动力市场建设,举办大型劳务招聘会等方式促进农民转移。缙云县今年拿出50万元资金奖励给介绍农民就业成绩突出的中介组织。巾帼公司是坐落在青田县海口镇的一家缝纫工培训基地,每年培训缝纫工在600人以上,周边乡镇的农民都慕名而来,除了该基地与外地服装企业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就业不成问题外,巾帼公司在向企业输送工人时,会代替企业和工人签订用工合同,明确企业在工人上班一个月后,将工人全年工资总额的70%打入巾帼公司的工人专用账户,由巾帼公司代发,合同还规定了用工企业和缝纫工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劳资双方的权益。农民缝纫工认为,通过巾帼公司介绍出去打工,在工资上有保障,他们也放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素质培训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培训档次还较低;培训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宣传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培训的基础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
   二、加强我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建议
   1、突出培训重点。一是要围绕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抓好实用技术培训。以农村合作社社员、经营大户为重点,加大标准化和新技术推广培训力度。二是围绕异地开发,开展创业能力提高培训。进行农业异地开发是我市的传统,也是**的优势,加大对经营户进行法律、法规政策和实用技能提高的培训。三是围绕就地就业开展技能培训。加强与当地企业的联系,加强合作力度,根据企业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针对农村妇女多、外出难的问题,开展来料加工培训,使农村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四是围绕特色劳务输出,开展有针对性的转移技能培训,如出国务工培训,工业园区用工培训等。
   2、调整培训结构。12月1日省政府在诸暨市召开全省“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工作经验交流会。茅临生副省长在会议上指出:当前的重点仍然要放在主攻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上,把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培训工作的主要目标。从这两年培训情况看,我市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比重偏高,尤其是一些一两个小时的一事一训、以会代训,时间短、技术含量不高的培训占了很大的比例,长期以往将不利于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因此,从2006年开始要调整培训结构,提高转移技能培训的比重,由2005年占全部培训计划的21%,提高到占40%。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农业专业技能培训的标准,提高培训质量,重点加强对农村种养业专业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产品贩销大户、农村经纪人等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专业农民
   3、强化培训措施。一是加强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培训。加大对获取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农民的补助力度,降低考级费用,强化考级服务,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农民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二是加强培训基地建设。组织认定一批市级培训基地,对认定的市级培训基地,整合投入资源,进一步改善硬件设施,提高培训档次。三是创培训品牌。从**实际出发,提高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的层次,打造农业实用技术品牌,按照农业产业分类,制定标准,达到要求发给专业证书,如食用菌专业证书、缙云养鸭专业证书等;以市级培训基地为依托,着力打造**技工品牌。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宣传交流县(市、区)的工作经验,以便相互借鉴提高;报道一批经培训致富的农民典型,以此吸引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报道一批办得好的培训示范基地,以调动培训基础的积极性;宣传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的有关政策,让农民了解、理解培训政策,提高政策的透明度,营造良好的氛围;扩大宣传面,在省级和中央级的报刊、电视等媒体上发表介绍“**品牌”和培训工作的报道。五是理顺工作机制。六加大培训投入。各县(市、区)财政投入要逐年增加,对培训所需的工作经费要给予保障。
    
   

【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现状分析与思考】相关文章:

关于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08-12

**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现状及对策08-12

XX市农村小康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08-12

县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思考08-12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实践与思考07-23

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与思考08-12

xxx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总结08-13

扎实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08-17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