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先生网 >> 报告总结 >> 调研报告 >> 正文

农村职高生不良消费与就业心理失衡的调研与思考

时间:2007/11/4栏目:调研报告

nbsp;   0.020408
    >150
    15
    0.034014
    
   消费自我感觉
    太低
    24
    0.054422
    消费自我感觉
    一般
    214
    0.485261
    
   勉强
    42
    0.095238
    足够
    123
    0.278912
    
   不太够
    38
    0.086168
    太够
    15
    0.034014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消费自我感受不满足的为318人,占总人数的69.7%而对比现实消费水平与期望消费水平两项指标。不难看出,除每周消费<20元的以外,从现实的21%下降为12%,其他各项相对平稳。这是本课题实验快一年时的调查,另外通过一年的时间,04级学生多少也明白,家中能提供的消费水平也尽可能的提供了,期望值没有大幅度上升。
   但是在学生参与勤工俭学方面,只有10%同学回答参与(帮家中做事),而这些同学的年勤工俭学收入平均为600元。约有53%的学生不回答,另有18%的学生基本上不参与家务劳动。有近76%的学生不知道家中年收入大约有多少。
   据遂昌县“十五”成就系列报道[1],对蔡源乡、焦滩乡、西畈乡、高坪乡、湖山乡、黄沙腰镇开展扶贫攻坚工作和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各挂钩单位的帮扶下,欠发达乡镇贫困人群不断下降,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至2004年底,6个欠发达乡镇人均收入达到2407元。而我校每学期学杂费、住宿费、代管费总计约1600元,每学生周开支为20~30之间,加上车票约为10元。一年下来共计1600×2个学期+40×40周=4800元,如果再加上其他的开支可达5500元以上。那么这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是怎样一个概念呢?父母两人的一年劳作,为的也只能是一个小孩了。
   可以这么说,约70%的学生在消费心理上存在不满足感,同时又样有近70%平时不参加劳动,那么这种消费心理的冲突对于就业心态的失衡,一切解释几乎都成了废话。
   校外调查:就业学生调查
   根据就业处的初步统计,就业学生当年的月收入在560~800元之间,第二年可达到1200~~1500元。女生相对比这个数字低,第二年在800~1200元。然而部分学生的月收入是超过1500元。
   现在外的学生总体上比较会用钱,一般不会顾及家里的父母艰辛,不管家中有多艰苦,自己每月的收入首先想到的是用了再说,先享受了再说。这种思想与行为的学生占有一大部分,约56%左右。其中还有39%的学生偶尔会寄钱回家或者在过年的时候,拿钱补贴家中(虽说几乎约85%的学生家庭都认为,不需要学生的钱,但是,怕他们在外乱用胡花,反而会出事,都以各种方式替学生存着)。定期寄钱回家的学生很少,只占就业学生3%左右。
   如2000年到上海长园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就业的翁妙峰、毛黎明、潘洁等,由于工作出色,已成为公司的管理人员,每年拿回家近1万元。而2004年在镇海炼化海达公司就业的学生阙志谦、唐昌新等,上班才三、四个月,就马上买手机,还让家中寄钱买电脑。而反差的是阙志谦的母亲下岗在家。而唐昌新的父亲在县城踩黄包车。2005年6月到宁波就业的部分学生,如毛瑜珍等,刚到就业单位时,带有近1000元,公司发了两个月工资各700元,到公司就业不到3个月,又让家中寄去2000元钱。
   从学生就业后的表现来看,90年代直到现在2005年,就业学生的消费观念越来越超前,而且,对于家庭的责任感越来越淡薄。极端的不良消费虽是个别现象,却反映了一种目前学生的心态。可以显见的是具有不良消费观念的人,责任意识不强,工作目标不强,对于就业单位来说,是不欢迎的。对于学校来说,是有损声誉的。
   2005年8月的一项统计,今年就业学生退回的占总就业学生的7.8%,而其中3~4%的学生因在外受不了苦而逃回来的,另外的学生是违犯公司的纪律被对方清退回来的。从学生的群体分析上,可基本看出这么一个事实。乡下的学生比城里的学生消费观念合理一些。家庭困难的比家庭富裕的消费观念合理一些,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下页更精彩: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