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工作汇报>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时间:2023-02-24 14:39:04 工作汇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报告某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查。
     一、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解决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全市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了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是:
     国内生产总值265.7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5%(下同),超计划目标3.5个百分点,完成计划的110?6%。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目标。
     固定资产投资101.56亿元,同比增长28.5%,完成计划104.6%;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77亿元,同口径增长27.6%,完成预算117.91%;
     旅游综合收入46.6亿元,同比增长30.94%,完成计划106.5%;
     外贸出口总值2.79亿美元,同比增长13.3%,完成计划96.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亿元,同比增长17.26%,完成计划104%;
     农民人均纯收入2927元,比上年增加381元,完成计划108.6%;
     人口自然增长率1.92‰,低于2‰的控制目标。
     城镇登记失业率4.1%,低于4.5%的控制目标。
     (一)农业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农民收入大幅增加
     去年,全市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落实扶持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农村经济出现近几年少有的好形势。全年农业增加值达到55.12亿元,同比增长7%。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6.6%,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种养殖全面发展。粮食总产量达104.7万吨,比上年增加6.53万吨,油菜籽、茶叶、蔬菜、水果等大宗农产品产量大幅提高;生猪出栏360.9万头,增长7.9%,水产品产量增长18.6%。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初具规模,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进展。新增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4家,各类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188家,比上年增加5家。狠抓农民工培训和劳务输出。全年转移和输出劳务63.5万人次,实现劳务总收入22.9亿元,人均劳务收入达到3600元。
     农业种植结构继续向高效优质的方向调整。优质稻面积达到85万亩,同比提高30个百分点。狠抓标准化建设,省级以上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14.23万亩。全年完成成片造林49.71万亩,其中退耕还林9.03万亩,天保公益林人工造林16.2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17平方公里。
     (二)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
     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发挥工业对经济发展主力军作用,促进了工业经济的提速增效。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114亿元,增长19.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01.7亿元,增长32.35%。三大支柱产业、重点优势企业、民营经济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分别实现工业增加值33.47亿元、31.25亿元、78.8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68%、20.69%、33.43%。加快结构调整,在培育壮大电子、医药、建材三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加快发展盐磷化工、林竹加工、食品饮料、水电及高载能工业四大优势资源产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全年完成技改投入34.76亿元,比上年增长41.58%。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规模以上企业盈亏品迭后,实现利润18.42亿元,同比增长35.75%,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8.7,同比提高28.89个百分点。某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步伐加快,正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投资继续保持对经济增长的强有力拉动
     在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方针政策的过程中,我市从某产业结构的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出发,把握好调控力度,分类实施,不搞一刀切,在清理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时,加大了对“第一山”、交通、能源、农业、水利、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的投入。积极争取国债资金支持。去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债项目建设,全市上下齐心协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强向国家、省发改委等部门的汇报,全年共争取国债资金和中央、省财政预算内专项等资金2?36亿元(发改委系统下达),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保持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强劲拉动。
     重大建设项目取得新进展。和邦20万吨联碱工程、巨星10万吨pvc、某污水处理厂、联通g网、铁通通讯工程、农业科技园区茶叶科技园等计划竣工投产的重大建设项目,完成全年投资计划的116.7%。某至夹江旅游通道已基本完成路基工程,某至峨眉、井研快速通道改造动工建设,舟坝水电站、巴溪水电站、退耕还林工程等一批项目进展顺利。乐宜高速可研报告已上报国家发改委,沙湾水电站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核准,并动工建设。
     (四)加大了以旅游为支柱产业的第三产业培植力度
     建设“中国第一山”各项工作强力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3802”工程中,金顶气象站迁建工程全部完工,华藏寺土建工程完成60%;某大佛博物馆已完成前期工作,肖坝旅游码头、客运中心建成投运,大佛景区整治进展顺利;峨眉山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得到省发改委的批准并给予了国债资金支持。在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强化了旅游精品线路整治和旅游市场管理,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扩大了“中国第一山”景区在国内外的影响,来乐旅游人数增多,全年共接待游客1087.42万人次,同比增长76.85%。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促进了消费市场持续升温,推动餐饮、房地产、零售业等服务业快速发展。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78.37亿元,同比增长12.8%。
     (五)对外开放成效显著
     围绕国际市场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扶持重点出口创汇企业加快发展,全年外贸出口比上年增长13.3%。积极参加西博会、四川—澳门合作周、四川—北京合作周等招商活动,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到位外资1.66亿美元,新批“三资”企业7家,到位内资50亿元,海外劳务输出1225人次。
     (六)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金融运行平稳
     地方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27.6%。一般预算支出31.16亿元,比上年增加6.42亿元;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各项存款余额282.28亿元,比年初增加41.8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13.84亿元,比年初增加13.3亿元。
     (七)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抓住国家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的机遇,向国家和省争取到市中区、沙湾区、夹江县乡镇卫生院改造项目53个,实现了3个区(县)乡镇卫生院建设全覆盖;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部建成;某市传染病医院和某市紧急救援中心建设按计划推进,市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建成投运,10个县级传染病病区建设进展顺利,部份项目主体工程完工。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完成了全市中小学危房改造年度计划,沐川中学高中扩招项目建成投运,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顺利实施,马边县完成“普九”验收,“两基”攻坚规划编制完成并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72万人。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三江流域污染治理加紧开展,环境质量有所提高。计划生育、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妇女儿童、档案、人民防空、地方志等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协调发展。
     2005年,全市经济总体运行情况良好,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但也应该看到我市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基础脆弱,城乡二元结构制约明显,结构性矛盾和体制障碍尚未消除,农民增收依然困难,就业矛盾突出,城镇化进程滞后,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潜力还未充分挖掘。当前,特别是土地、资金、能源、运输问题困扰经济快速发展等。这些困难和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创新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努力加以解决。
     二、关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建议
     今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一步目标的关键一年,根据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2006年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深入实施“三个转变”,奋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2006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
     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
     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
     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2%。
     4、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0%。
     5、外贸出口总值增长10%。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
     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50元。
     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以内,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
     要完成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必须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以保护和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和农民增收为重点,提高种粮质量和效益。认真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推进粮食生产目标责任制,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力争粮食产量增长1%。
     二是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全力打造龙头企业群体。整合资源,着力打造畜牧、林竹、茶叶三大产业舰队,依托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这一科技平台,加快实施绿色生猪、竹浆纸、无公害茶叶的产业发展规划,扩大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龙头企业规模,带动产业化经营上新台阶。积极培育和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
     三是以实施农业标准化建设为重点,加快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准入步伐。要以实现农产品市场准入制为目标,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扩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规模。
     四是以提高农村经济的市场化为目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为重点,进一步抓好农村“中介”组织发展,推进市场化。突出抓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五是以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为重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发展以乡镇企业、小城镇建设、劳务开发为主要内容的“劳务经济”,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进一步强化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六是加快大佛水库、观音岩水库、跃进渠病险整治工程建设,抓好农村人口饮水、农村沼气、江河堤防、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提高工业经济竞争力
     一是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新区建设步伐,依托1000吨多晶硅项目和菲尼克斯四期工程项目,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努力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把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放在突出位置。
     二是抓好重点企业发展。引领重点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发展壮大某无线电、吉象木业、德胜公司、其亚集团、和邦公司、永丰公司、瑞鸽皮革公司、井研肉食品公司等一批重点企业,加快形成一批销售上10亿元的企业集团。通过实施企业战略重组、产业链的延伸,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努力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三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抓住我市列入信息化试点城市的契机,切实抓好金顶、东风电机等10户制造业信息化试点企业,抓好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训,加快局域网建设步伐。
     四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巩固壮大支柱产业。加快培育一批销售收入上5亿元的企业和名牌产品,培育壮大电子、医药、建材三大支柱产业,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做大做强西部瓷都,发展产业集群,力争2006年三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不低于35%。
     五是大力发展资源性产业。加快井研、五通、犍为、马边盐卤及磷矿资源开发,重点培育盐磷化工产业,使其成为某工业新的支柱产业。加快能源开发,加大对林竹、食品等农业产业化区域特色产业的培育。
     六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化工、造纸、冶金等行业的资源集约化利用。开展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题研究,提出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目标及分阶段推进计划,制定和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政策,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机制,引导企业自觉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放、可循环的发展机制。
     七是继续做好资金、电力、原材料、运输等协调保障工作,确保重点企业和行业满负荷生产。继续做好安全生产,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三)加快发展旅游等服务业,推进第三产业发展
     一是以建设“中国第一山”国际旅游区为契机,壮大旅游支柱产业。抓好“中国第一山”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实施精品战略。“中国第一山”建设工作突出峨眉山、某大佛两大精品景区、某中心城区、峨眉山市城市建设和旅游交通建设,重点抓好已开工建设的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并积极争取上马一批新项目。同时,做好黑竹沟、千佛岩、郭沫若旧居等景区的开发。
     二是以旅游产业发展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大旅游整体促销力度。整合旅游资源和旅游产业要素,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以“巩固成渝市场,开拓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市场,开辟东南亚和欧美市场”为旅游宣传促销的市场定位,采取多种促销手段,努力提高某旅游知名度。
     三是提高第三产业的整体水平。积极创造有利于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的环境,改造提升以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邮政、农业服务为重点的传统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以社区服务、房地产、科技教育培训、文化卫生体育服务等为重点的新兴第三产业,积极发展以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监理、咨询、法律服务、科技服务等为重点的知识密集型现代第三产业。加强重点和特色专业市场的拓展完善和规范管理。
     (四)加大投资力度,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
     一是优化投资结构,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力争达到120亿元,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能源交通35亿元,工业47亿元,房地产15亿元,旅游、社会事业5亿元,城市基础设施2亿元,农业4亿元,城乡个人投资12亿元。
     二是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全市今年要抓好36个重大建设项目,总投资193.47亿元,今年计划投资45亿元,其中竣工投产项目有305线乐夹路、2×13?5万千瓦岷江火力发电、和邦60万吨真空制盐、巨星6万吨pvc、五通桥220kv输变电工程等10项,加快建设项目有沙湾电站、舟坝电站、玉林桥电站、1000吨多晶硅、20万吨不锈钢、圣达10万吨pvc、永丰10万吨浆纸、213公路改造等17项。争取开工项目有乐宜高速公路、千佛岩电站、官帽舟电站、20万吨浆纸等6项。要落实目标责任制,在竣工投产和加快建设的两批项目上下功夫。
     三是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继续做好争取国债、中央、省预算内资金,中央、省各种专项资金以及国外政府贷款等工作。加强银政、银企合作,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建设项目。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的作用,更多更好地调动和利用民间资金,努力扩大项目的融资渠道。
     四是加强项目全过程管理。大力推行项目法人、资本金、招投标和工程监理“四项制度”,强化项目管理,切实提高投资效益。坚持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对水能、矿产、经营性土地等资源的开发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取得勘察设计权或开发建设权。
     (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突出抓好重大项目的招商引资。加强国内经济技术合作,积极引导市外资金投向我市基础设施、优势资源开发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做好“川澳合作周”、“川京合作周”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工作,增强引资实效。坚持利用外资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推动投资项目向园区集中,尽快形成经济增长极。
     二是抓住重点、扩大出口。适应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实施“大通关”战略;充分发挥某铁路口岸作用,发展口岸经济;巩固和发展东南亚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欧美市场。着力抓好电子元器件、皮革制品、建筑陶瓷等出口拳头产品,大力扶持某—菲尼克斯、吉象木业、瑞鸽皮革、新中源陶瓷等出口导向性企业,提高出口质量和附加值,增强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和培育自主品牌的能力。
     (六)全面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努力增加就业岗位
     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建立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责任制,把新增就业岗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和城镇登记失业率等目标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二是切实贯彻落实扶持就业和再就业的政策措施。重点做好困难群众的再就业。建立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和就业救助机制,加快建设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三是促进灵活就业,不断拓展就业空间。大力开发公共卫生、城市环保、居民健康医疗和各类社区、家政服务等就业岗位。四是健全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加大投入,建立覆盖全市范围、上下连通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系统,为城乡劳动者提供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五是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容量。六是加大城乡统筹就业力度,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的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就业。七是搞好就业、再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市场需求,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整合各类培训机构,重视发挥民办培训机构的作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取得实效。
     (七)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大投入,加快改革,以加强农村社会事业设施建设为重点,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一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成以市、县传染病院(区)为重点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项目建设质量。搞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改革试点,抓好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作,逐步建立完善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二是加快中小学危房改造,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提高师资水平,逐步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普九”目标。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大对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助学政策和措施。三是加强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重点做好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参保和缴费,扩大费源,增强保障能力。制定失地农民就业和参加社会保险的政策,逐步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和参加社会保险问题。四是加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大力推行计划生育自治工作,继续抓好奖励扶助和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的兑现工作。
     加强土地、矿产等各类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加大三江流域污染治理力度,搞好城市垃圾污水处理。大力推进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地方志、人民防空、妇女儿童、地震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切实抓好扶贫和民族地区工作。继续抓好扶贫工作,帮助贫困群体脱贫致富。继续加强对民族地区的扶持和倾斜,抓好以交通和生态环境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水电、矿产资源开发,培育壮大“电冶结合、电矿结合”等优势产业。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卫生投入。
     (八)谋划长远发展,科学制定“十一五”规划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分析时代背景和发展趋势,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从我市实际出发,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体现特色,突出重点,提高规划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使之成为我市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发展新跨越的中长期规划。一是研究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纲要草案。二是认真做好专项规划的编制、协调和衔接工作。三是加强总体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衔接配合,使之形成合力。
     各位代表,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在中共某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动员和组织全市人民,以更加旺盛的斗志,更加顽强的作风,更加扎实的工作,为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而努力奋斗!
   

【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相关文章:

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08-12

2007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08-15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08-2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2)08-12

关于某市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08-12

乌中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08-12

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08-12

向人大关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报告08-12

某市建筑监督和管理条例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