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先生网 >> 报告总结 >> 工作汇报 >> 正文

关于拓宽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汇报

时间:2007/11/4栏目:工作汇报

品消费支出三项合计 1086.4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9.8  %。
   2、农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居住支出的持续增长,草危房改造工作的完成,农村居民居住条件快速改善。2005年末全县农民人均住房面积54.28 平方米,较上年末净增加 0.02 平方米,从住房结构来看,农村居民人均钢筋混凝土和砖木结构面积 44.48 平方米,较上年末净增加 5.83平方米;从住房类型上看,农村居民人均楼房面积43.3平方米,较上年末净增加1.8平方米。农村居民楼房面积占住房面积的比重为79.8%,比上年提高3.3 个百分点。在人均居住面积增加的同时,居住质量也有较明显的提高。农村居民住房有卫生设施的户数、有空调设施和安全饮用水的户数比重均有明显提高,家庭室内装饰装修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3、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耐用消费品的拥有状况是衡量生活水平重要标志之一。目前自行车、电风扇等中低档耐用消费品在农民家中已基本普及,摩托车、空调、电冰箱、热水器、洗衣机、抽油烟机等较高档耐用消费品已在农村越来越多家庭中使用,手机、计算机、数码产品等一大批时尚用品也不断进入农家。2005年农村居民每百人拥有电冰箱 15 台,较上年增加  4 台;洗衣机18台,较上年增加1台;空调机6 台,较上年增加 1 台;抽油烟机3台,较上年持平;热水器 14台,较上年增加4台;摩托车23辆,较上年增加1辆。
   4、通讯现代化程度快速提高。受收入水平较快增加和通讯工具价格不断下跌的双重影响,农村居民通讯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2005年末,全县农村居民每百人拥有电话机25部,比上年末增加2 部;拥有移动电话27部,比上年末增加11 部。
   5、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2005年全县农村居民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人均682.31元,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8.7 %,较上年提高了 2.7 百分点。文化型、娱乐型消费品快速进入居民家庭,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2005年末每百人拥有彩色电视33台,比上年增加7台,增长25.8%;影碟机6台,比上年增加 2 台,增长56.7%。数码照相机、家庭影院、中高档乐器、电脑等也开始进入一些农民家庭。
   三、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
   2005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835.4元,较上年增长11.6%,与2000年的增幅2.2%,2001年的增幅5.3%、2002年的增幅6.5%、2003年的增幅6.6%相比,出现了跨越性的增长,然而,对照“小康”进程指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主要有:
    1、农民文化素质较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场调节的比重日益加大,农业生产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对处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且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来讲无异于雪上加霜,增大了他们经营的风险,使他们很难对诸多的市场供求信息做出较准确判断,对市场需求的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在生产上往往一涌而上,造成同一品种的农产品在某一时段的供给大量增加,最终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另外,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用于农业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大量涌现,要求农民加强对这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学习,并将其运用到经营中去,而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对此则有些无所适从,很难选择到先进适用且市场需求空间较大的新品种和新技术运用到生产经营中,迅速转变生产力。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既严重影响了农民对先进农业技术的接受能力,使农业生产经营效益不高,也严重制约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最终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据典型村调查剖析,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力中初中文化的占转移劳动力总数的70%,高中占13.2%,小学占12%,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员是劳动力转移的主力军。
   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直接影响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是我县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的来源主体。决定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性纯收入水平的因素有很多,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是制约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的最主要因素。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一项权威调查资料显示,化肥价格每上涨10%,生产投入将增长3%,种粮纯收益将下降2.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也侵蚀了农产品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实惠。自2003年以来,农产品价格开始上涨,且这一态势一直持续到今天,而农产品价格上涨,也重新燃起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这种农业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会使农民对农业投入的需求增加,使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在随后也开始同步上涨,甚至上升幅度超过农产品价格上升幅度。这样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却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农产品行情看涨带来的好处。
   3、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完善、农民组织化程度低、资金积累又不多,影响了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我县农村市场不发达,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全、流通不畅。农民依然是重农轻商,从事农产品生产的人多,全县从事一产的劳力约21万人,占农村劳力38.8%,而从事流通的农民,尤其是比较了解国内农产品市场的经纪人太少,农民难以按照市场供求状况组织生产,从流通领域赚钱也太少。另外,资金短缺也制约了农民开拓非农产业的能力。农民积累资金并不多,积累 的一点资金也是用于建房、子女上学等方面的支出,没有能力进行农产品深加工或投资其他生产领域。因此,农民作为农村经济活动的主体,在增收方面被动又盲目,单家单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及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限制,决定了农民缺乏对资金、项目、技术、信息、市场、交通等方面的全面了解,特别是在生产投资所需资金方面,农民明显处于弱势地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下页更精彩: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