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工作汇报>如东县农民增收减负工作情况汇报

如东县农民增收减负工作情况汇报

时间:2023-02-24 14:41:51 工作汇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东县农民增收减负工作情况汇报

    如东县农民增收减负工作情况汇报
   如东县人民政府
   二00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今年以来,我县各地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两大主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农民增收减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农民负担不断减轻。农村经济保持了健康、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农民增收减负工作的成效与特点。
           (一)农村经济难中求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今年,我县农业生产克服自然灾害频发、病虫疫情多等不利因素,农村经济基本保持了平稳的发展态势,农民收入在去年基础上实现稳步增长。预计2005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9.6 亿元,比上年增长2 %,按统计部门口径测算,预计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4730元,比2004年增加425元,增长10%。具体特点表现为:
           一是粮食总产稳中有升,农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今年由于遭受台风、龙卷风和冰雹等自然灾害的袭击,以及发生水稻条纹叶枯病、棉花盲蝽蟓以及二代棉铃虫等病虫害,粮棉单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各地注重粮食生产,狠抓技术服务、良种推广等关健措施的落实,粮食总产仍有所增长,粮食面积194.6  万亩,总产77 万吨,比去年增加3.1 万吨,增长4.2 %,棉花种植面积16.9 万亩,总产1.52 万吨,比去年减少0.18万 吨,下降10.6  %。全县区域化种植格局基本形成,兵房、大豫、长沙、苴镇等沿海镇形成了15万亩棉花基地;掘港、马塘、岔河、双甸等如泰河沿线镇形成了40万亩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基地;苴镇、兵房、掘港等镇形成了10万亩瓜果基地。新品种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快。今年以来,全县种植业推广新品种20个,累计推广和示范面积220万亩,新品种推广覆盖率达90%。但由于水稻、小麦等主粮价格下跌,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上升,农民从种植业得到的收益与去年相比总体上略有下降。
           二是畜牧业生产总量有所上升,但效益不及往年。全年预计生猪栏存104.82万头,能繁母猪14.15万头,肉猪上市64.57万头,外销苗猪200多万头,家禽栏存1128.44万只,家禽上市2472万只,五肉产量38742吨,禽蛋66465吨。均比去年有所上升,但由于7、8月份我县部分地区出现了生猪“高热病”,导致部分生猪死亡,生猪价格下挫,最低单价下降到300元/担以下,生猪出栏一度下降。部分养猪户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影响。畜牧业受禽流感防控和猪高热病影响,累计损失6000多万元,其中禽流感防控影响损失2000多万元,猪高热病及其它疫病影响损失4000多万元。蚕茧全年发放 18.34  万 纸张,比去年增加1.38  万张,总产量6036吨,比去年减少1464吨,但今年平均单价达到22.87元/公斤,比去年高出5.54元/公斤,收入仍比去年增长6.2%。
           三是渔业经济持续发展,海洋捕捞基本保持稳定。全县投产海洋捕捞渔船1300艘,实现捕捞产量3.3吨,总产值3.8亿元,基本与去年持平。海淡水养殖发展迅速,全县发展海水养殖61万亩,淡水养殖面积11.5万亩,其中特种水产品养殖面积6万亩。水产品加工流通也有新的突破,目前已有水产品加工企业110多家。全年水产品总产量预计达到20.2 万吨左右,同比增长5.5 %。其中,淡水产品总产量4.5 万吨左右,增长3%;海水产品总产量为15.7 万吨左右,增长6.2 %。
           四是农外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工资性收入增速明显加快。预计今年我县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2200 元,比去年增长28.7    %,增幅高出去年6 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一是近年我县农村劳务输出力度加大,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全年预计新增转移劳动力达1.9 万人,其中新增外出务工人数达 0.2  万人;二是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拉动了农民增收,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进一步恢复和扩大。农外收入的快速增长,成为全面拉运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
           五是减负支农政策使农民得到了实惠。今年全面免征农业税后,人均减负58 元,同时,水稻直补政策的落实,给种植水稻的农户每亩20元,也给农民人均增加了15元的收入。
           (二)减负政策得到落实,负担管理步入正轨。全县各地认真贯彻中央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积极稳妥地深化各项配套改革,切实加强和规范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农民负担总量不断减轻,征收工作趋于规范,涉农负担信访量大幅度减少,全县未发生一起涉农事件或恶性案件,整体工作平稳有序。从今年起,我县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全面落实了农业税减免政策,对全县31.73万承包农户全部免征农业税,免征额达5264万元(含农业税附加),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二、农民增收减负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大力推动项目农业建设,引领农民增收。我县各地进一步强化项目意识,落实工作责任、拓宽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整合农业生产经营的机制、科技、资金、市场等要素,加快培育农业项目载体,狠抓农业项目招商,项目农业继续保持强势推进、强力突破和强劲发展的态势,农业生产经营水平大幅度提升。项目农业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新亮点。全县申报开工的农业加工项目310个,计划投资额超2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项目151个。到9月止,经市及县有关部门验收,通过的竣工项目农业151个,投入量达到12.25亿元,其中农产品加工项目数49个,投资额5.6亿元,种养殖业项目数102个,投资额6.65亿元,在竣工险收的农产品加工项目中,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的项目有28个,投入量4.76亿元,投资额在100-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1个,投资额0.84亿元;在竣工验收的种养殖项目中,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26个,投资额5.58亿元。 农业招商引资也取得新的突破。截止9月底。全县农业招商引资注册外资到帐2004.39万美元,达到年初必成指标的167 %,加压指标111.35%。农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全县已发展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 400多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 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7    家。一批设计规划科学,起点水平较高,示范辐射作用明显的种养园区建设初见成效,极大地带动了农业增长方式的有效转化,如马塘的蚕丝一体化,双甸的富硒米种植与加工,正大瘦肉猪一体化养殖加工,马塘科兴牧业的长皮梅,新店金正牧业的洋三元和河口万家惠三元瘦肉猪等现代化农业园区,规模化、集约化和区域化经营作用明显,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一些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应运而生,兵房镇农副产品营销协会,如东产业化营销协会、如东紫菜协会、河口禽业、苴镇河蟹育苗协会、马塘草绳协会等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相继成立,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咨询,生产资料供应和销售服务。目前,全县已拥有各类协会44 个,会员达10.9 万人。
            二、强势推进全民创业,拉动农民增收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加速民营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县这一目标,通过强化思想发动、行政推动、政策驱动和干部带动,继续强势推进全民创业。一是突出舆论引导,大力宣传创业典型。树立和宣传“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上放手放开”的“六放”创业典型,鼓励干部帮扶创业,发动民众自主创业,最大限度地挖掘人民群众蕴藏的创业潜能。二是突出机制创新,大力构建创业载体。以园区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基地型种植业、基地型养殖业企业和基地型流通企业。组建各类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功能,规范行业管理,带动行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三是突出资源整合,大力构筑平创业平台。 规范有序推进土地流转,整合土地资源。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合计10.5万亩, 其中用于农业企业建  设的面积为4100亩。 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整合农产品资源,狠抓了特色基地建设,目前全县围绕做大做强粮油饲、蔬菜、林果、畜禽农业等八大主导产业,专业 村主导特色种植规模已达到村耕地总面积的30%,主导特色养殖规模已达到村总平数的30%。四是突出政策扶持,大力激发创业热情。 营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更加高效的服务环境和更加健全的法制环境。民众创业热情得到空前激发。全县全民创业及民营经济主要指标实现了持续翻番增长,全民创业氛围日趋浓烈。
        1-10月新增个体工商户17811户,在册总数达到34192户,预测到年底新增个体工商户达到22000户,在册总数达到35000户,比去年同期净增1700户。1-10月新增私营企业3048户,其中公司制企业618户,在册总数7939户,预计至12月底,新增私营企业3600户,其中公司制企业800户,在册总数达到8500户。1-10月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金36.10亿元,在册总数达到103.05亿元,其中新增公司制企业注册资金11亿元。预测到年底,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金43亿元,其中公司制企业17亿元。1-9月规模以上民营工业营业收入实现86.32亿元,增长53.7%,增幅在全南通市居领先地位。预测全年完成规模以上民营工业营业收入实现180亿元。创业后劲不断增强,创业质量不断提高,创业贡献不断提升。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
            (三)加快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农民增收的直接有效途径。我县通过强化载体建设,逐步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高效、稳定输出。一是充分发挥能人效应,充分利用劳动力转移能人的带动作用,邻帮邻、亲帮亲,放大劳动力转移的"葡萄串"效应,建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专业劳务村。二是广泛建站设点,发展中介机构。为充分发挥民间中介机构的作用,县政府积极鼓励发展民营劳务输出中介服务,县各相关部门对符合条件申办成立“劳动服务公司”的,及时办理有关手续,为中介机构的成立和运作提供了宽松的环境。目前,我县劳动服务中介机构已发展到75家,从业人员257人,为全县劳动力输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技能。充分利用就业培训中心、农广校、职业学校、成教中心以及社会办学力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劳务人员进行就业前培训。在培训内容上,不仅进行上岗技能的培训,还进行法律常识、劳动纪律、安全生产等专题知识的培训,全面提高转移人员的素质。目前,全县已建各类培训机构59家,内容涉及服装、建筑、财会、电脑、家用电器、机械、交通运输等训,参培人员超过10万人,大大提高了我县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就业能力,拓展了就业的空间。四是依靠外引内联,建成一批稳固的劳务基地。通过我县现有的三资企业和规模以上的内联企业及一些中介机构,我们加强与国内外大型劳务需求企业的合作联系,定期向国外输送外派研修生,向国内大中城市输送工人,在国内外建立了一批稳固的劳务市场。五是依托资源优势,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特色产业消化劳动力。建筑业、纺织服装业、海洋渔业是我县三大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开展项目竞赛、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三大特色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吸纳了全县已转移劳动力总量的50%以上。其中建筑业转移近些年8万人,占到转移总数的28%;目前全县有2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吸纳劳动力2万余人。特别是近几年,我县的个体纺织业发展很快,吸纳了大量剩余劳动力。预计今年三大特色产业吸纳劳动力将达到转移劳动力总量的50%。以上措施的落实,实现了新办企业吸纳一批,通过拓展建筑市场  带出一批,通过发展农业基地型企业转化一批,通过中介劳务组织向外输出一批,通过发展  家庭手工业就地消化一批的战略思路。目前我县农村劳动 力转移的总量已达30.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9.2%。今年预测,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收入将达到  农民人均收入的48%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中有65%来自劳动力转移。我县还进一步加大了农民工工资清欠力度,保护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 。
          (四)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减负增收。
           今年,我县以全面免征农业税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管理,严防农民负担反弹。
         1、规范和完善了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 严格实行上限控制。以村为单位,一事一议筹资人均不超过20元,一事一议筹劳每劳不超过8个工日,农户自愿以资代劳的,每工日不超过10元。全县一事一议实际筹资总额为1748.79万元,人均19.9元,全县承担一事一议筹劳的折实劳力为30.61万个,筹劳总工日244.7万个,每劳负担8个工日,卡内以资代劳工日168.4万个,均控制在政策规定标准以内。严格履行议事程序,认真制定预算方案。各村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先急后缓、分批实施”的原则,认真编制年度村内急需兴办的生产公益项目和预算,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对2005年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案进行讨论表决。并将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议决表在村务公开栏内予以张榜公布。全县一事一议筹资1748.79万元,预算用于农田基本建设377.6万元,用于修建村级道路583.09万元,用于农村改水170万元,用于植树造林36.03万元.用于村以下广播维护105.5万元,用于偿还村级债务428.2万元,用于其他方面48.37万元。筹劳总工日244.7万个,预算用于农田基本建设119.8万个,用于农村改水38.11万个,用于植树造林7.27万个,用于跨村工程用工15.79万个,用于其他方面63.73万个。以资代劳实行自愿原则,按规定程序征求农民意见并履行签字手续。没有发现在规定筹劳工日以外以“用工结算”的名义增加筹劳的现象。今年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资金收取,我们采取定时定点与村干部到户收取相结合的方式。各地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征收,强化依法征收管理,严禁违背政策向农民超标准收取,不得擅自出台收费项目向农民收费。农民负担监督卡以外的涉农经营性收费,按有关规定向农民进行公示,不列入监督卡收取。税费征收过程中,各地严格执行政策,没有发生一例组织“小分队”或动用警力上门强行收款、扒粮抬物现象,没有发生一起因收费引起的涉农负担严重事件和恶性案件。由于各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基础工作扎实,宣传工作到位,服务协调有力,当年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征收率已达到97.1 %。
        2、严格执行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和涉农收费公示制
           我县严格执行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征收票据管理制度、涉农收费公示制度,确保农村税费改革及农民负担管理政策真正落实到位。一是规范填制并及时发放农民负担监督卡。各镇、村按照层层审核批准的农民负担方案进行归户计算,并据此填制农民负担监督卡。监督卡内负担内容只允许包括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不得在卡内另外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经过县督查和抽查,监督卡入户率在96%以上。二是严格税费票据管理。向农民收取一事一议筹资和一事一议筹劳以资代劳款,开具由省减负办统一监制的票据。严禁白条收款,严禁使用不规范的票据收款。三是建立健全了农民负担信访处置机制和网络。通过设置举报电话、896政风行风热线等多种形式,接受农民的咨询和投诉。并严格按照政策及时查处,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今年农民负担信访比去年大幅度下降,没有一例因处置不当而激化矛盾。四是继续推进和完善涉农收费公示制,坚持“公示、自愿、谁服务谁收费”的原则,规范涉农收费行为,提高收费政策的透明度。
        3、加强监督,切实落实好各项整改措施
       一是建立和完善了各级农民负担管理责任制和涉农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县委、县政府将减轻农民负担列入了2005年县对各镇农业和农村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并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人的责任。
        二是健全农民负担信访处置机制和网络,及时向农民宣传政策,为农民解惑释疑,对农民反映的问题及时派员调查核实处理,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同时县还通过896政风行风热线、设置农民负担举报电话等多种形式,接受农民的咨询和投诉。
       三是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今年,我县按照省市有关要求,继续开展了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工作,特别是加大了对农民反映强烈的教育、水利、交通等捐资的查处和整改力度。从今年起,教育捐资已全面停止收取,对少数村以化解债务、农业综合开发等名义准备实行道路和改水集资的,及时予以纠正。未在政策之外出台任何面向农民的收费项目。
            三、农民增收减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虽然我县农民收入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农民负担显著减轻,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依然面临许多严峻挑战:
           一是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真正确立。农业生产能力相对低下,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种粮比较效益低的问题依然突出;农民增收渠道相对单一,农民内部间、城乡居民间收入差距继续拉大;农业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农民难以顺利走向市场;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力相对较差,缺乏辐射带动农民普遍增收的能力。农民增收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2005年免征农业税后,惠农政策对农民收入增加额的贡献力度已经有限,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的任务非常艰巨。
            二是村级债务居高不下,村级组织运转艰难,农民负担仍有反弹隐患。近年来,我县按照中央和省、市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了村级债务化解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村级债务规模仍居高不下,新债增长的势头难以有效遏制,村级债务矛盾比较突出。至2005年9月底,全县299个村的账面债务总额为9845万元,村均账面债务为32.9万元,账面债务超过100万元的村18个,占总村数的6%;50—100万元的村42个,占总村数的14%;10—50万元的村149个,占总村数的50%;5—10万元的村39个,占总村数13%;债务5万元以下接近“零债务”的村51个,占总村数的17%。新债继续增加的趋势难以遏制,今年1—9月份,全县共化解了2021万元的债务,同时又新增债务1768万元,还不包括相当部分到今年年终才结账的各类工程欠款。账外隐性债务控制难。近几年,农村改水、农村道路建设、全民创业等工作推进的力度较大,不少村通过举债或欠账完成任务。巨额的村级债务,不仅让村级组织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不从心,运转艰难,也带来了农民负担反弹的隐患。
       三是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后,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成为村级集体进行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兴办公益事业的唯一资金来源和投入渠道。但低标准的筹资筹劳根本满足不了现实投入的需要和农民的愿望,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矛盾仍较突出。资金筹集到位的力度也越来越大,对少数不履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义务的农民缺少法律约束。
           针对我县农民增收减负工作实际,今后我们的工作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目标要求,采取更加有力的综合措施,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努力构筑我县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实现农村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一)、加大各级对农业的支持和扶持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的物质技术条件,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粮食的稳定增产和农民的持续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大力推进项目农业建设,大力提高进程农业产业化水平。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不断扩大现有高效农业产业的规模,并通过引导高效产业的兴起、发展,使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着力培植做大粮油、水产、畜牧、林果等主导产业,依托自身农业资源优势,建设具有如东特色的"两沿三区"高效农业新格局,以区域定特色吸引"三资"投入开发,吸引一批国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兴业,从而促进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品向优势产区布局,形成优势产业带,建成一批专业村、专业镇。培育市场体系,搞活农产品流通,抓好市场载体建设。大力发展壮大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
        (三)大力推进全民创业,把强力推进民营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按照提升功能、优化特色的要求,以培育产业集群、形成块状经济为重点,进一步加快各镇示范园区建设。大力弘扬创业意识,突破小富即安的思想观念,在新一轮全民创业热潮之中,鼓励农民积极自主创业。
          (四)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劳务产业发展要求,建立健全劳务市场体系、就业培训体系、维权体系,拓展输出渠道,扩大输出规模,提高输出效益。
        (五)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一是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坚定不移地落实党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切实维护农民利益,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积极、稳妥、有序引导土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探索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试点;二是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围绕“减人、减事、减费”要求,进一步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加强农民负担监管,确保不发生涉农负担恶性案件和严重群体性事件。三是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提高农村集体资产的运营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为了确保以上目标和措施的实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村级债务化解工作。村级债务化解已成为农村改革过程中必须迈过的一道坎,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要加大各级对村级组织转移力度,加大额对负债村的扶特力度,扩展基层化解债务政策空间。
           二是从稳固农业基础的高度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努力形成农村基础设施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国家及县以上财政多要向这方面倾钭,并将相关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三是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继续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采取更直接、更具体的扶持政策,为农民增收提供更好的体制政策环境。
    
     
    
    
    
    
    
    
     
     
    
    
    
     
     
    
    
     
    
   

【如东县农民增收减负工作情况汇报】相关文章:

关于农民增收减负的几点想法08-17

农民增收年工作情况汇报08-12

关于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情况汇报08-15

某市农民增收浅析08-12

我县农民增收的难点08-16

农民增收情况分析及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08-12

关于农民增收年工作的汇报08-12

关于农民增收减负和确保粮食安全的六点建议08-16

农民增收工作汇报材料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