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工作汇报>对省委书记的汇报提纲

对省委书记的汇报提纲

时间:2023-02-24 14:46:10 工作汇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对省委书记的汇报提纲

    一、自然情况
      **县幅员2499平方公里,耕地216万亩,草原34万亩,有林49.6万亩;15个农村乡(镇),105个行政村,773个自然屯;总人口47.4万,其中农业人口37.8万;年无霜期130天左右,有效积温2700℃,年均气温2.9℃,年均降水量450毫米左右;主要农作物有亚麻、玉米、瓜菜、大豆等,是“中国亚麻之乡”和“中国东北民猪之乡”。
   二、2001年以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
   1997年—2001年,**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加之结构性矛盾突出、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社会发展陷入困境。2002年初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77个村被纳入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2003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十弱县。几年来,在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各部门的支持特别是在省财政厅鼎力帮扶下,我们勇于和善于实事求是,把握一个前提,明确一个定位,明晰一个思路,树牢一种理念,塑造一种精神,推动县域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实现了恢复性发展。把握一个前提,就是把握以谋求全县人民根本利益为宗旨这个基本前提,以此作为谋事干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一个定位,就是把**“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定位在民众脱贫、财政解困上;明晰一个思路,就是明晰了“面向哈市对接市场,发展市郊型经济,走‘四强两化’之路”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树牢一种理念,就是树牢凡事讲效益的经营理念,追求行为的高效率,运作过程各种要素的优化配置,目的、结果的效益最大化;塑造一种精神,就是塑造并弘扬了“坚毅自强、无畏有为、文明敬业、开放向上”的**精神。
   2001年以来,我们客观面对贫困县情,致力于“五个转化”,在困境中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日趋成熟的发展路子。一是把贫困劣势转化为政策优势。实事求是地向国家、省、市反映贫困县情,相继得到了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全省十弱县政策,把贫困这一最大劣势转化成了最大政策优势。二是把分散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和优势。优化配备各级领导班子;突破贫困文化心态束缚,推进全民创业;以为民众干成实事赢得域外人士支持**的发展建设。三是把被掩盖的地缘潜力转化为地缘优势。主动融入哈市经济圈,发展市郊型经济,在与哈市市场互补中扩张经济总量。四是把粗放低效的产业转化为经济优势。释放资源、资产潜能,把亚麻、畜牧、医药化工、绿色特色作为立县主导产业,创造竞争新优势。五是把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转化为可持续发展优势。补欠账、上新项同步推进,着力解决水制约、路制约和公益事业发展严重滞后等问题,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2003年,我们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加快发展的要求,把“中国亚麻城”、“中国东北民猪之乡”、“滨北**经济带”、城市经营和基础设施“五大类项目”开发建设作为实践载体,把深化“五个调整”作为战略突围方向,推动经济社会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统筹城乡发展调整;由整体推进脱贫向区域优先发展带动全县脱贫解困调整;由种植业为主向农转牧调整;由侧重基础建设向财源建设和基础建设并重调整;由自我积累向扩大开放调整。2001年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国民经济在困境中实现恢复性增长。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全口径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9.52亿元、5151万元和2514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18%、56.6%和34.4%;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006元。一是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推进农转牧,2004年,全县肉牛、生猪、鹅禽饲养量分别达到11.3万头、61.3万头和476万只,分别比2001年增长43%、52.5%和10.2%。加大扶贫开发力度,2001年以来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1亿元,已有36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启动了整村推进项目,覆盖农户1.63万户,9805个贫困户基本脱贫。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重大突破,2001年以来,转移农村劳动力15.5万人次,创收4.6亿元,**的麻纺工享誉省内外。绿色特色产业有了长足发展,2001年以来,全县新增绿色、无公害食品基地面积53万亩,创A级绿色食品品牌2个、无公害品牌9个。累计造林12万亩,草原围栏、改良8.5万亩。二是工业经济走出低谷。2004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4亿元,是2001年的12倍;实现增加值7700万元,是2001年的8.4倍;实现利税1200万元,净增加1400万元。截止2004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额达到4亿元,比2001年翻了一番。2004年,全县用电量突破1亿度,比2001年增加4000万度。三是第三产业发展日趋活跃。2001年以来,新增黑龙江亚麻市场、宗正物流中心、滨北果菜批发、榆林畜禽交易等专业市场17处。2004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服务业收入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分别达到5.7亿元、5.3亿元和10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15.6%、21%和25.2%。
   2、“五大类项目”开发建设成效明显。一是“中国亚麻城”轮廓日渐清晰。走营销拉动、加工扩张、原料支撑、科技长入、以信息化促进产业升级的路子,构筑起了温州式的小规模大群体产业开发格局。营销体系初步确立,2004年,亚麻系列产品营销额达到4.1亿元;加工规模不断扩张,麻类加工企业发展到147家,全县干湿纺、织布、编织生产能力分别达到2.8万锭、1200万米和50万套(件),拉动社会就业2万人。二是“中国东北民猪之乡”短链产业化初步形成。抓住扩繁增量、标准化养殖、市场对接三个环节,东北民猪商品量达到35万头,二级扩繁场达到28个,扩繁点增加到52个,域外连锁店发展到16家。三是“滨北**经济带”实现分区启动。2004年,经济带共上马25个子项目。东方和林荣两个小区入驻企业9户,瑞全制药已通过GMP认证,绥奥汽车内饰板项目已进入设备订购阶段。四是城市经营多领域开发效应初显。制定并实施了城市经营总体规划。2001年以来,采取土地、房产等资产置换办法,改善了公安局等8个部门的办公条件,节约政府投资1200多万元;以政策吸纳、环境聚集撬动民间资本,2001年以来,连片开发住宅小区4个,建筑工程总面积达到40万平方米;组建国有资产运营公司,纳入运营的国有资产达到1.3亿元;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收储土地26万平方米,显化土地资产3700万元。五是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突出解决水制约问题。2001年以来,打抗旱机电井和人畜饮水井463眼,中井4500眼,380个人畜饮水困难村屯已经有292个得到缓解。规划了59个库塘池建设项目,目前已有24个启动实施,其中,总库容177万方的大红星水库已投入使用,隆盛河水库即将动工。在财政厅、发改委、水利厅等部门支持下,筹资2775万元完成了城镇应急水源工程,打水源井5眼,铺设给排水管线41.6公里,城镇居民吃水难和工业生产用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突出解决路制约问题。2001年以来,争取省、市支持,投入扶贫开发、以工代赈、通乡通村道路建设资金5100万元,对15条99.6公里路面进行了改造;另有4条55.3公里正在施工;投资400万元修农道桥10座;以立砖改造城镇巷道69条(40条正在改造)。突出解决公益设施建设滞后问题。2001年以来,新建农村中小学42所4.8万平方米,社会化融资新建镇内中小学电教楼、宿舍楼面积3.2万平方米,完成了农村高中布局调整,高中入学率达到90.5%;修缮、新建农村敬老院、老年公寓14所7300平方米;完成乡镇卫生院改造7所3800平方米。
   3、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进一步理顺。积极推进各项改革。深化农村改革,从实撤并4个乡镇,合村73个,并校53所,精简乡镇行政和事业编制521个;承担了全省全部免征农业税试点工作任务,建立完善了“乡财乡用县监管”和“村财民理乡代管”制度;妥善解决土地纠纷5400户5万亩;化解乡村债务2045万元;完成“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178个。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引入香港企业纺织公司和哈尔滨阳光纺织贸易有限公司,对黑兰麻纺实施剥离分立和嫁接改造,以租赁经营和股份制的方式组建了三和亚纺公司和朝阳亚纺公司,使原有8000锭的生产规模扩大到1.6万锭;以等额承债、买断等办法,盘活了米厂和玻璃纤维厂等资产1.5亿元,县属企业全部退出国有。深化教育改革,探索国有民营办学,完成一中、六小国有民营改革;推行教师聘任制,2002—2004年,全县近4000名中小学教师两次实行全员竞聘上岗,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着实解决各种实际问题。2001年以来,有11950人纳入城镇低保;5.3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4362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68.3%;累计救助贫困生14013人次;补齐1993年以来的干部教师工资、补贴欠账近亿元;发放救济粮8700吨,发放救助资金1300万元,农村21万人次得到救助;从实解决历史积淀的信访疑难案件800余件,理顺群众情绪,激发了干事创业热情。
   4、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努力构建和谐**。加强创业型领导班子、经营型干部队伍、服务型基层组织、“双带”型党员群体建设,广大党员干部带领民众进市场、在困境中开创新局面、解决各种复杂问题、干事创业、用市场化手段抓落实的能力明显增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淳化民风,净化社会风气,**的内在外在形象发生了重大变化;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两风”建设,落实“四承诺”、“三树立”、“两禁止”工作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004年,**被省里授予“经济发展法治环境先进县”,保持了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
   三、2005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安排
   2005年,我们按照省、市加快发展的要求,深入贯彻县十三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放大政策机遇成果,抓住发展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牢经营理念,创新经营实践,以谋求全县人民根本利益为宗旨,以经营优势为牵动,大上项目,全民创业,开放运营,增量发展,努力建设和谐**。主要经济指标预期是:全县生产总值、全口径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10.46亿元、5460万元、1060元和2690元,同比增长10%、6%、5.4%和7%。今年,要在“中国亚麻城”建设和“滨北**经济带”建设上重点施力,突出抓好四个方面的经营。一是经营存量优势和增量优势,以产业升级加快构筑工业立县框架。把近2亿元城乡存量资产推向市场,以存量换增量,以增量扩资本,大上项目,上大项目。2005年,全县续建和新上投资超100万元项目60个,其中,投资超千万元项目15个。重点推进三和公司4000锭纺纱100台织机、朝阳公司500万米漂染100台织机、五丰公司6000锭纺纱、与东金集团合作1万吨鲜食玉米生产加工、与农垦分局合作2万吨葵花仁生产加工等23个大项目,到年末,第二产业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二是经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以品牌入市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施《**县2005—2007年品牌农业发展规划》,绿色、无公害食品基地面积发展到80万亩,新创品牌8个;推进农转牧,肉牛、东北民猪、鹅禽、肉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3.5万头、65万头、580万只和22.8万只,同比增长19.5%、6%、21.8%和7%;域内种麻力争突破20万亩,拉动域外20万亩;转移农村劳动力6万人次,实现收入2.4亿元;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50个。三是经营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以全民创业提升第三产业发展层次。发展现代物流,以黑龙江亚麻市场、宗正物流中心为龙头,物流交易额达到6亿元以上;推进城市经营,积极运作“引泥入兰”城镇供水工程项目,完成哈黑路县城过境段配套设施建设,开发住宅小区5万平方米;搞活现代服务业,旅游业收入实现3000万元,同比增长20%。四是经营政策优势和后发优势,以机制创新加快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完成隆盛河水库项目、长岗灌区田间配套工程,打机电井60眼,中井200眼,新建塘坝8座,更新大型农机具30台(套);开工建设新兴至燎原等6条通乡路70公里;铺设给排水管线5公里;完成5所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修缮农村敬老院2所,改扩建乡镇卫生院4所。
   当前我们正在调研“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定位是:建设哈尔滨卫星城,建强“中国亚麻城”,发展以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为主体的市郊型经济,打造现代物流和现代服务业承载基地。到2010年,全县综合实力达到全省中等农业县份水平,实现脱贫解困。
   四、两点请求
   1、恳请省里对**建设“中国亚麻城”予以支持。**是“中国亚麻之乡”,种植、加工亚麻已有70多年的历史。为了放大特色优势,我们正在举全县之力建设“中国亚麻城”,到2010年,把**建成集亚麻科研、信息、生产、加工、集散于一体的区域性行业中心,商品交易额达到30亿元,原料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纺纱能力达到10万锭,织布能力达到5000万米,编织品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套(件)。这一规划已由黑龙江省纺织工业设计院进行了论证,我们正在按规划组织实施。但是,在实际运作中,仅靠我们自身力量,建设“中国亚麻城”的局限性还很大。为此,请省里对**建设“中国亚麻城”给予政策支持。一是在“哈麻”外迁时,请省里协调其迁至**,这对全省来说,体现的将不仅仅是一个企业位置的变化,而是一种产业优势的形成,这种优势要素的重新整合,有助于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培育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在省发改委等部门的支持下,我们正在兴建“带动全省、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亚麻大市场,该项目已由省发改委立项,正在向国家发改委申报,请省里给予市场扩建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建强营销载体,拉动全省亚麻产业开发提速发展。三是在亚麻良繁基地和优质原茎基地建设上,请省里加大投入力度,增强基地建设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把黑龙江建成名副其实的亚麻大省。
   2、恳请省里给予**哈市经济圈政策待遇。呼兰变区后,**成为与哈市市区毗邻的市郊县。随着哈市城市规模外扩、202国道拓宽,**接受哈市经济辐射和带动的地缘优势越发明显,与哈市经济互动发展是大势所趋。2001年以来,我们紧紧咬住“面向哈市对接市场,发展市郊型经济,走‘四强两化’之路”的发展思路,一以贯之地抓落实,就是在不断地致力于实现与哈市大都市经济圈的有效对接。目前,我们正在采取免收土地费用、免收地方税分成、达到“六通一平”标准等优惠政策,吸引大项目投资,打造哈北现代物流基地。为此,请省里在统筹谋划哈市发展时,在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加大对**的倾斜力度,我们有能力承接江北物流企业的外迁,有决心把**建成连接哈市与北部十几个县市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承载基地,这既是提高全省现代物流发展层次的一个机遇,更能够体现出省里对贫困县份的强有力支持。
   附:治水、兴教、亚麻产业开发、扶贫开发示意图
    
   

【对省委书记的汇报提纲】相关文章:

工业工作汇报提纲08-12

市长调研汇报提纲08-12

广电工作汇报提纲08-24

先进性教育汇报提纲08-12

创新干部工作的汇报提纲08-12

镇村环境综合整治汇报提纲08-24

农业农村工作汇报提纲08-12

农业农村工作汇报提纲08-06

县经济工作汇报提纲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