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工作汇报>市循环经济工作汇报

市循环经济工作汇报

时间:2022-08-12 14:16:51 工作汇报 我要投稿

市循环经济工作汇报

一、基本市情 义马地处河南省西部,1981年建市,总面积112平方公里,总人口16.09万,现辖两个镇、五个街道办事处。 2004年综合经济实力居河南省第7位,是河南省经济扩权县市、对外开放重点市、信息化建设试点市和“郑洛工业走廊”重点发展城市,先后被评为第二届、第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100个县市。今年元至七月份,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9.9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1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26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858元。 二、总体发展思路 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义马实际出发,确立了“围绕一个目标,实施两大战略,建设三大基地,突出四个重点,全面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在发展目标上,我们根据经济规律,提出了“建设经济强市,力争2010年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具体把握是十年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翻三番:2003年经济总量比2000年翻一番,这个目标已经实现;到2006年实现第二个翻一番,经济总量达到50亿;到2010年实现第三个翻一番,经济总量达到100亿。在发展战略上,根据煤炭资源型城市特点,第二产业占GDP比重高达76.7%,各类生产力要素相对缺乏的实际,确立了工业富市、开放带动两大战略。在发展方向上,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引入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将煤、电、气、化、药五大产业整合为能源、煤化工、铬盐三大主导产业,构建三大体系、六个产业链。在发展重点上,确立了项目建设、城市现代化、民营经济、特色农业四条主线。在工作基调上,始终坚持“低调务实、不事张扬,潜心谋事、务求发展”的指导思想,要求全市干部群众要着眼未来,树立干大事、创大业的观念,尊重实际,尊重科学,严格按照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办事,从而为全市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循环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们坚持从义马资源型城市特点出发,着眼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新路子,着力培育循环型企业、循环型产业和循环型城市,初步形成起了循环经济的基本框架和良好基础,资源生产率由310元/吨提高到680元/吨,资源原子利用率由65%提高到73%,资源循环利用率由9%提高到11.3%,万元工业产值能耗由3.1吨标煤/万元降至2.95吨标煤/万元,万元工业产值取水量由49立方米/万元降至44立方米/万元,万元工业产值固废量由1.84吨/万元降至1.41吨/万元,被确定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创建城市,被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循环经济试点市,2005年4月,河南省政府在我市召开了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现场会,推广我们的做法。 一是初步形成了煤电产业循环链。利用充足的煤炭资源,投资近30亿元,先后开工建设了以烧煤矸石为主的2×13.5万千瓦锦江电厂、以治理铬渣为主的2×15.5万千瓦环保综合利用电厂、以烧煤泥为主的2×5万千瓦电厂和以热电联产为主的3×2.5万千瓦电厂,即将开工建设4×60万千瓦坑口电厂一期2×60万千瓦机组。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消耗长焰煤350万吨、劣质煤80万吨、煤泥50万吨、煤矸石45万吨,并实行热电联产,实现了煤泥、煤矸石、铬渣等废弃资源的再循环和再利用。在此基础上,为了降低电厂废弃物、粉煤灰对环境的污染,我们投资1.1亿元,开工建设了2×8000万块煤矸石砖项目和粉煤灰制砖项目,粉煤灰利用率达到80%,形成了“煤—电—新型建材”的完整循环。 二是初步形成了煤化工产业循环链。以国家“九五”重点工程河南煤气集团义马气化厂为依托,于2002年编制了《义马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近期我们又对此规划进行了修编,将原来的13个项目调整为19个,总投资由19亿元增加至250亿元,此规划已被列入河南省“十一五”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围绕规划,先后开工建成了14万吨甲醇等6个项目,开工建设了气化厂二期扩建、100万吨甲醇和20万吨洁净油等5个项目,近期还将开工建设以甲醇为基本原料的2×2.5万吨1-4丁二醇、40万吨甲醛、5万吨聚甲醛、40万吨醋酸等一批项目,进一步拉长了煤化工产业链条。煤气生产中的副产品粗酚由鸿业科技化工公司进行深加工,产生的石脑油由银海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精制加工成甲苯、二甲苯,产生的焦油由气化厂加工成中油、轻油,空分装置产生的氧气制成液氧,产生的二氧化碳由中洁铬盐公司用于重铬酸钾炭化工艺和提镁、提铝工段,建成了硫回收装置,从废弃气体中提取硫制成硫磺块。目前,煤气生产能力已达120万标立方/日,年产甲醇14万吨、液氧1万吨、精制粗酚1万吨、精制粗苯3万吨、精制焦油1万吨。企业内部的资源、能源小循环和产业间的中循环已初步形成。 三是初步形成了铬化工产业循环链。在原有1.5万吨重铬酸钠生产线的基础上,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合作,采用该院自主开发的钾碱液相氧化与再生循环铬盐清洁生产新工艺,投资9500万元,建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1万吨重铬酸钾清洁生产示范工程,实现了铬渣和含铬废水零排放,从源头上解决了铬盐行业的污染问题。10万吨铬盐系列产品项目建议书已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复,该项目采用亚熔盐清洁生产工艺,对气化厂产生的二氧化碳、蒸气等二次资源进行循环利用,每年可减少铬渣28万吨,资源利用率可提高20个百分点。此外,为从根本上解决铬渣污染问题,引进了全国最大的铬盐企业——蓝星集团,对振兴化工进行资产重组,借助其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原生产线进行了改造,并与武汉凯迪集团合作,利用旋风炉高温解毒封固技术,投资13亿元新上了铬渣治理综合利用电厂,年可处理铬渣7万吨,是河南省最大的铬渣危险废弃物集中处理中心。 四是初步形成了循环型城市基本框架。建成了鸿庆公园、生态公园,开工建设了银杏公园,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23%;实现了城市集中供热、供气,集中供热率达40%,供气率达42%;开工建设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废旧商品交易市场,设立了40个废旧电池回收点,即将开工建设垃圾处理厂。建成了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区和无公害蔬菜基地,荒山绿化率达90%,农村居民沼气使用率达20%,农村清洁能源供应与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四、主要措施和做法 (一)更新理念抓决策。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和日益繁重的发展压力,如何依托资源又超越资源,培植发展新的主导产业?如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升产业档次?如何在加快发展中破解环境保护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我们思索的重点。2002年,中科院在我市成功建设了属国家“863”计划的万吨重铬酸钾生产线,运用生态化工理念,采用清洁生产新工艺,实现了废渣、废气、废水零排放。这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并引发我们对以前工作和今后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审视和深入的思考。经过认真调查和科学论证,2003年12月,我们在市委六届三次全会上,正式把循环经济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并积极付诸实施。成立了建设循环经济型城市领导小组,书记、市长亲自担任组长,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建设循环经济型城市实施方案》和《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暂行管理办法》,明确了建设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方法步骤和保障措施。同时,将循环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有关单位和部门,纳入年度重点目标管理,明确要求各单位、各部门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今年我们将循环经济重点建设任务细化为89项工作,并分解到34个单位和部门,其中的28项重点工程由四大班子成员分包实施,在全市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缜密论证抓规划。发展循环经济,规划是龙头。2004年,我们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懿、金鉴明,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国杰为顾问,委托中科院、清华大学12名专家,历时6个月,编制完成了《义马市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规划》。按照规划,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一个目标,实施两个转变,构建三个核心体系,形成六大产业链条。围绕一个目标,就是努力创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以“煤—电—铬”为主导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形成比较完善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体系,形成县域循环型社会的基本框架和推进机制,主要产业单位产品产值的工业用水量、能耗、污染产生量等指标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实施两个转型,一是促进循环经济的产业转型,逐步从粗放式资源依赖型模式过渡到资源效益型模式;二是循环经济的制度转型,通过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参与和协作,制定绿色产业政策,培育循环经济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构建三个核心体系,即循环型工业体系、循环型生态农业体系和循环型生态城市体系。形成六大产业链条,就是按照清洁化、规模化、特色化的要求,形成能源、煤化工、铬盐、新型建材、生态农业、城市基础设施六大产业循环链。2004年12月,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批复了我市的规划,认为规划指导思想先进,技术路线可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全国资源依赖型城市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三)突出重点抓实施。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层层推进。我们以产业生态化为核心,围绕建设循环型企业、循环型产业、循环型社会三个层面,确定了推进清洁生产工艺建设循环型示范企业、城市垃圾处理、城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煤矿矿井疏干水开发再利用、粉煤灰制造新型墙体材料、城市集中供热供气、土地复垦、大气环境整治、农业标准化示范工程建设、宏观生态环境建设等10项重点工程。其中在建设循环型示范企业方面,着力引导企业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艺,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努力实现车间、工艺流程之间的产品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量,同时加快环保设施建设,大力开展产品生态设计,力争用3—5年时间,创建一批国家级清洁生产示范企业。目前,已初步选定8家企业,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清洁生产审核技术培训。在城市污水处理方面,投资9350万元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5万吨,处理率占全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总排放量的70%,中水可全部回用。其他工程也都在积极实施之中。 (四)健全政策抓配套。推进循环经济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政策作为支撑和保障。我们着重从产业、财税、土地、服务等方面,研究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在产业政策方面,对照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关政策,列出了产业发展明细目录,对鼓励类项目优先发展,对限制类项目不予支持,对禁止类项目一律不予引进、不予审批、不准建设。在财税政策方面,对符合循环经济要求、国家鼓励的项目,由财税部门对照有关规定制定细则,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在土地政策方面,对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的基础设施项目,按照政策规定优先保证土地供应,该减免的费用一律减免,同时实施土地复垦工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服务政策方面,对循环经济建设的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分别由一名县级领导牵头全程服务,要求有关部门跟踪服务,努力打造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 (五)严格管理抓执法。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限期淘汰国家明令禁止的设备和工艺,支持发展清洁生产工艺和高新技术产业,深入开展“严厉打击违法排污企业,防止污染反弹”和“清理整顿不法企业,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等专项行动,关停取缔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7家“十五小”、“新五小”企业,对排放不达标的3家企业进行了停产治理,拆除了市区所有6吨以下的小锅炉,全市所有电厂全部安装了脱硫设施,整个大气质量明显改善,全市有278天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遵守环保法律法规,依法行政,积极支持和督促有关部门严格执法、秉公执法。人大、政协始终把环境保护作为监督重点,组织代表、委员开展经常性的执法检查、视察活动,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全面推行了环保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行政执法公开制和行政责任追究制,规范执法行为,使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正确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确保环保法律法规得到全面实施。 五、存在问题和下步打算 我市的循环经济建设目前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循环经济的理念有待进一步宣传,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氛围尚需加强;二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还不完善,在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驱动、公众自觉参与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三是企业、产业间的关联度不够高,互为补充、互相利用的能力不强,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的任务相当繁重。 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针对差距和不足,采取得力措施,妥善解决存在问题,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型城市建设,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形成“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广泛共识;二是要运用环保、电价、产业政策和资源配置等手段,继续加大对高能耗、重污染的企业和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力度;三是要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对符合循环经济要求、国家鼓励和优先发展的项目,在税收、土地等政策上给予优惠;四是要健全社会中介组织,建立信息交换平台,建立循环经济信息平台和清洁生产、再生资源利用信息网络,向社会定期公布企业产品和社会废旧物资的供求信息,向企业提供环境良好的技术支持和投资指南。五是要在被确定为河南省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城市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创建国家级试点城市,不断开创循环经济建设新局面。

市循环经济工作汇报

【市循环经济工作汇报】相关文章:

市循环经济工作汇报08-15

循环经济工作汇报08-15

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报告08-21

循环经济专题复习08-17

乡镇循环经济调研报告08-12

畜牧循环经济汇报材料08-17

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汇报08-24

循环经济园区工作计划01-22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关系之辨析研究08-26

探析循环经济法的公民义务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