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工作汇报>市经委提高效能与优化环境情况汇报

市经委提高效能与优化环境情况汇报

时间:2023-02-26 20:33:33 工作汇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市经委提高效能与优化环境情况汇报


文章标题:市经委提高效能与优化环境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市经委以创“三型”机关、科学发展观大讨论和作风集中教育月等重要活动为契机,以实施“工业化核心战略”为轴心,以“工业强市”和实现“三大跨越”为目标,按照提高效能与优化环境的总体要求,整体推进经委机关由行政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的根本转变,努力把经委打造成市委、市政府的工业“参谋部”,基层的工业“后勤部”和企业的“娘家”。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汇报如下:

市经委提高效能与优化环境情况汇报

一、集思广益抓“四建”

1、建设学习型机关。以尽快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需要,按照政治上高标准、思想上高境界、业务上高水平、上高效率的新要求,推进学习化和学习化,健全和完善了学习制度,制定了奖惩措施,落实了委机关既定的各种学习计划。分管领导归口帮带督促,党委定期讲评,主要领导带头上党课,采取主任、科长轮流主持学习讨论、专家授课、电视教育、研讨座谈、知识竞赛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同时要求全委机关干部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围绕实施工业化核心战略和引领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每人每季度撰写一篇调研报告。通过学习,提高了全委机关干部捕捉信息、知识鉴别、资料筛选、调查研究和归纳的敏感性与自觉性,在全委形成了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机制。

2、建设创新型机关。首先是机关制度创新。按照创“三型”机关和工业强市的总体要求,重新修订了机关制度,出台了新的《机关作风建设若干规定》、《机关学习制度》、《机关文秘制度》、《机关考勤制度》、《机关财务管理制度》、《机关事务管理制度》和《机关保密制度》等七项制度,并建立了监督检查制度落实情况的长效机制,促进了机关的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和公开化;其次是创新发展思路,把抢抓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政策机遇作为重心,加大政策研究和企业调研力度,找准国家政策导向、东部产业梯度转移和我市工业发展需求的有效接口,积极主动建言献策,把六安工业经济融入省会经济圈,研究建立了项目储备和融资协调机制,构建了经济圈的基本框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壮大支柱产业、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分工与布局,形成了产业集群与块状经济的基本雏形;三是创新激励机制,在学习、制度执行、绩效上严明奖惩,引导全委干部职工积极向上、各尽其职。

3、建设服务型机关。一是热情服务。委机关全体人员继承和发扬了“一张笑脸、一句问候、一把椅子、一杯热茶”的光荣传统,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四难现象,增强了为企业、为基层服务的自觉性,做到了为企业该办的要坚决办、主动办、马上办;能变通的及时变通、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按政策不能办理的,耐心解释,说明清楚;不属于委机关办理的,指明主体,帮助协调。二是规范服务。严格落实了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和一次性告知制。三是优质服务。贴近企业、全程帮办,尤其是企业项目办理,跟踪问效,并坚持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形成日常化、深入化和长期化,认真听取基层和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四是高效服务。开通了经委网站,建立了市经委网络信息平台,简化了办事程序,对企业需要办理的事项,限3个日内完成,确需延长的,由主要领导同意后并告知企业,得到了企业和基层的肯定。

4、建设务实型机关。年初,市经委超前谋划、自我加压,先后起草了《关于2007年全市工业发展的意见》(六发〔2007〕1号)和《关于分解下达2007年全市工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的通知》(六办发〔2007〕7号),以市经委为承办主体,把全市工业发展的重点活动排到旬,召开全市骨干工业企业座谈会,工业经济会、创业现场会、现场办公会、银企对接会、经济运行和企业改革调度会、研讨会、座谈会等重要会议,组织县(区)工业观摩检查、发展工业学霍山调研、产业集群调研、产学研专题对接等重大活动。对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全市工业经济运行进行月调度分析,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要产品和生产要素实施重点监核和整合配置。通过大量调研、座谈和活动开展,向市委、市政府讲真话,反映实情,为企业办实事,并推动全委机关脚踏实地、积极进取,为实施全市工业化核心战略积极建言献策。

二、凝心聚力促“四增”

1、工业生产快速增长。6月份,全市规模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17亿元,同比增长48.6。1—6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24.04亿元,同比增长46.7;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39.4亿元,同比增长39.4,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实现全年目标任务过半。其中,轻、重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分别为17.30亿元和22.11亿元,同比分别增36.7和41.5,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41.8和58.2。全市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6,同比基本持平。

2、各类型经济增长较快。除


集体企业外,其余各类型经济增幅均超30。其中,国有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2.3、50.2、48.9和33.8;股份制企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25.5亿元,同比增长38.8,占工业总量的64.7,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4.3。

3、各县区工业均较快增长。全市五县四区9个统计单位,1—6月份,有8个单位工业增加值增幅均超30,其中,金安区、霍邱县和开发区增幅超全市平均水平,分别增长44.8、48.4和50.4。霍山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份额达18。

4、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快。1—6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3亿元,同比增长44.2,其中工业投资25.4亿元,同比增长34.5。

以上“四增”促进了运行质量同步提高。前5个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5.5亿元,同比增长40.6;实现利税7.13亿元,同比增长42.03,其中,利润3.54亿元,同比增长41.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51.73,同比提高5.6个百分点。

以上“四增”主要得益于:

1、一批招商引资企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主战略,坚持政府的推动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坚持产业招商和资源招商相结合,坚持小分队招商和以商招商相结合,走出去,引进来,新上一批招商引资项目,并投产发挥效益。如华电六安发电公司1—6月份实现产值1.87亿元,同比增长87.6;索伊电器、正峰日化、德诚皮革三家企业实现产值2.02亿元;鸿福晶体、长江紧固件和明都线缆企业增幅分别为31.8、54.4和132.3。

2、一批重点行业较快发展。①矿采业。我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引进外来投资者开发霍邱铁矿资源,1—6月份,富昌矿业、大昌矿产品经贸、草楼矿业、诺普矿业、阳光矿产等5家铁矿企业和钱楼铸业实现产值6.35亿元,同比增长128.4。②饮料酒业。迎驾酒业和华润雪花啤酒等企业,加大市场销售力度,1—6月实现产值分别为5.43亿元和2.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9和145.3。③羽绒及其制品业。由于企业不断进行技改,扩大生产规模。1—6月份,绮绒羽绒服饰、七星羽绒、海洋羽毛、一隆羽绒、曾胜羽绒、三祥羽毛等7家羽绒及其制品企业累计实现产值5.8亿元,同比增长38.0。④草席、柳编业。寿县板桥草席集团实现产值2.9亿元,同比增长75.8,庆发柳编集团和华安达工艺品公司累计实现产值4.1亿元,同比增长20.6。同时,机械制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保持快速发展。

3、一批新上项目竣工投产。按统计口径,全市2006年工业全部投产项目562个,其中3000万元以上项目29个。应流集团三万吨大中特出口铸件项目投产,1—6月实现产值7.03亿元,同比增长120.1。江淮电机高压三相异步电动机扩建项目拉动企业1—6月实现产值2.93亿元,同比增长63.9。同时,源牌实业集团等企业项目投产后,也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企业自主扩张能力增强。

4、一批骨干企业支撑作用增强。全市重点直报的30户企业1—6月实现产值44.3亿元,同比增长51.5,占总量35.7,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8.2。迎驾酒业集团实现产值5.4亿元,同比增长51.9。庆发集团、江汽齿轮、星星轻纺、江淮电机、华润雪花啤酒(舒城)有限公司实现产值分别为2.6亿元、2.1亿元、2.35亿元、2.93亿元和2.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9、20.2、36.2、63.9、145.3。

5、一批新增规模企业发挥重要拉动作用。由于我市不断促进规模企业上台阶,微小企业上规模,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发展,一批新上的中小企业及时进入统计范围。2006年6月全市规模企业383户,至今年6月底已达到481户,新增98户,同比新增产值近11.6亿元,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约13.7个百分点,增长的贡献率约29.4。

三、千方百计破“四难”

1、解决人少任务重矛盾。经委机关核编20人,实有18人,内设7个科室,多数科室只有一人,每科室对应省经委3—4个处,同时承担市委市政府交办的有关企业改革与发展各种任务,为了提高质量,还需要深入企业开展大量调研活动。较大的压力,使经委党委只有采取合理安排,精心调度人力,经常加班加点,较好地克服了人少事多的矛盾。激发了现代经委人人心思进、奋发有为、争先创优的强劲动力。他们牢记市委市政府的重托,在经委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一步一个脚印地实践着科学发展观,为六安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辛勤耕耘,不计得失,塑造了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

2、破解经费不足难题。经委是典型的经费“三无”单位,无行政审批收费项目,无预算外收入,无存量资产收益。但经委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需要牵头组织各类会议与观摩检查,开展调研活动,与外商和企业广泛接触,参加诸多研讨、学习和考察活动,刚性支出较多,对此,又不能向企业和基层伸手摊派,只有注意节流,从节约招待费、文印费、差旅费、通讯费等一点一滴抓起,保障正常运转。

3、解开手段不强的困惑。随着经委行政管理职能的弱化,有些同志曾出现过一时的困惑与彷徨,感到有时说话企业不听了,调度不灵了等等,比较被动。面对新的情况,经委党委以创“三型”机关和科学发展观大讨论为契机,组织全体干部研讨经委如何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引导经委由行政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的方法和服务方式的转变,变指令为指导,寓管理于服务,注重协调沟通,增进感情交流,设身处地帮助企业解决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经委重新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保持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企业认上了自己真正的“娘家”。

4、探索工业园区的发展思路。各省级经济开发区作为我市工业经济的主要载体和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现已初具雏形,分别建立了组织、划定了区域、确立了人员,落实了专项经费,并完善了对开发区的考评机制。工业园区是开发区的重要功能分区,发展势头强劲,但目前面临土地约束、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三重压力。在用地计划偏紧、土地严重供不应求的形势下,建议市政府及时召开开发区用地情况现场办公会,盘活存量和激活增量双管齐下,对征而不建、围而不用的企业限期建设,按期投产,对土地长期搁置不用的不良企业,坚决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同时充分利用“占补平衡”政策,增加土地总量,扩大供地计划。对环境问题,设置高门槛,拒绝高污染企业入驻开发区,轻度污染企业相对集中,统一治污,达标排放,对企业已经承诺的水、电、路、气、通讯、公交、有线电视等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和各种服务平台建设必须兑现,着力打造工业园区招商引资软硬环境。

四、未雨绸缪谋全年

下半年,经委将按照“造氛围、抓投入、搭平台、壮支柱、强素质、提效能”的基本思路,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确保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一)造氛围。继续实施工业化核心战略,推动“发展工业学霍山”活动深入开展。加大霍山经验的宣传力度,继续扎实有效地组织开展市县区对口学习活动,努力营造工业大发展、快发展的浓厚氛围。积极推广霍山县在坚持“工业富县”、促进创业创新、做强骨干企业、打造园区平台、培育企业家队伍以及在解决土地、资金、环境等发展瓶颈制约方面的具体做法,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活动,不断创新发展举措。建议市委、市政府继续加大考评奖惩力度,组织开展市几个班子领导和县区主要负责人对县区招商引资暨工业项目调研巡查及观摩检查活动,努力营造比、学、超速、超的发展氛围。继续开展工业学霍山、民营经济和工业园区等考评,重奖为工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县区、单位和个人。

(二)抓投入。一是充分发挥工业系统项目熟、信息渠道广、接触客商多等优势,坚持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与广泛的社会招商相结合,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招商引资积极性,努力在工业招商引资特别是在大项目招商上求得突破,力争工业引资到位额占整个招商引资到位额的比重达到70以上。二是继续加强政银企合作,积极争取降低信贷门槛,努力开辟新的融资渠道。三是按照“创造条件、精心培育、积极申报、全面服务”的思路,加强对证券相关法规和知识的研究,抽调相关部门业务骨干组成帮扶组,进驻拟上市企业帮助,叠加使用各种扶持政策,重点选择应流铸业、世林光源、星星轻纺等5户以上企业予以重点帮扶。四是鼓励并积极支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标准化厂房和一批经济适用住房,建立创业基地,为小企业创业提供孵化载全。引导社会中小投资者围绕现有骨干企业的专业化协作,加快催生一大批活力十足的微小企业,使之成为我市未来规模企业成长基点。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积极鼓励引导外出务工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全年力争新增民营企业720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以上。

(三)搭平台。一是推动市开发区完善中片基础设施配套,东拓机械加工园区,北启化工工业园区,形成企业连线成片的开发态势,提升开发区整体形象。二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金融及社会资金的撬动作用,加大对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对六安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予以贴息。积极探索建立投资者开发区基础设施的合理利益反馈和风险化解机制,增强开发区自我融资发展能力。全年力争各县区开发区新增建成区面积1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1亿元以上。六安开发区要力争当年新增建成区面积2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2亿元以上。三是推进土地节约利用,全面清理、盘活园区闲置土地,努力克服供用地矛盾;加强为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相配套的物流和专业市场等项目建设,努力降低园区综合成本;加强开发区招商引资,全面提高工业园区项目积聚水平。

(四)强素质。围绕提高运行质量和企业创新能力,全面推动规模企业上台阶。促进规模企业实行“一户一项、一企一品”,即每个企业实施一个项目,每个企业开发一个新产品。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规模企业信息化水平。大力支持微小企业上规模,鼓励引导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全年新增规模企业100户以上。加快工业企业改革扫尾进度,全面完成寿春水泥有限公司等3户企业的政策性破产任务,尽快完成市直工业企业改制扫尾。

(五)壮支柱。对确定的10户工业甲级队企业和20户乙级队企业予以重点培育,积极引导和推动企业通过上市融资、规模扩张、资产重组、品牌创优、研发投入、加快信息化等多种途径,加速发展,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对于重要骨干企业优先安排项目用地,优先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扶持,优先协调争取金融支持,优先安排财政资金投入,对企业负责人优先授予应有荣誉和待遇。坚持重点骨干企业定期调度制度和现场办公制度,及时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引导企业加大产品争创名牌和著名商标力度。对工业企业新获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以及省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的,继续予以奖励。

(六)提效能。一是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建立全市企业征信体系,促进企业诚信建设。加大企业发展外部环境综合治理,努力改善社会环境,切实增强投资者的安全感。进一步加强对六发〔2006〕3号文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对危害发展环境案件查处力度。继续开展“发展环境万人评”和行风政风评议活动,实行工业企业对部门优化发展环境、提供服务质量评议制。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和协调服务机制。继续坚持定期召开例会研究解决工业发展重大问题以及党政领导定期深入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现场调研办公制度,强化落实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工业经济的监测、预测、分析和协调力度。三是进一步加强经委系统队伍建设。继续深入开展“效能推进年”活动,建立“绿色办事通道”,把“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制度化,最大程度的便民利企,巩固和扩大效能建设成果,将经委真正建成企业信得过、靠得住的“娘家”。加强工业系统机关和企业党建,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切实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组织领导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和服务企业能力。加强机关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切实提高机关的行政效率。


《市经委提高效能与优化环境情况汇报》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市经委提高效能与优化环境情况汇报。KVE



集体企业外,其余各类型经济增幅均超30。其中,国有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2.3、50.2、48.9和33.8;股份制企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25.5亿元,同比增长38.8,占工业总量的64.7,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4.3。

3、各县区工业均较快增长。全市五县四区9个统计单位,1—6月份,有8个单位工业增加值增幅均超30,其中,金安区、霍邱县和开发区增幅超全市平均水平,分别增长44.8、48.4和50.4。霍山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份额达18。

4、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快。1—6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3亿元,同比增长44.2,其中工业投资25.4亿元,同比增长34.5。

以上“四增”促进了运行质量同步提高。前5个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5.5亿元,同比增长40.6;实现利税7.13亿元,同比增长42.03,其中,利润3.54亿元,同比增长41.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51.73,同比提高5.6个百分点。

以上“四增”主要得益于:

1、一批招商引资企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主战略,坚持政府的推动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坚持产业招商和资源招商相结合,坚持小分队招商和以商招商相结合,走出去,引进来,新上一批招商引资项目,并投产发挥效益。如华电六安发电公司1—6月份实现产值1.87亿元,同比增长87.6;索伊电器、正峰日化、德诚皮革三家企业实现产值2.02亿元;鸿福晶体、长江紧固件和明都线缆企业增幅分别为31.8、54.4和132.3。

2、一批重点行业较快发展。①矿采业。我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引进外来投资者开发霍邱铁矿资源,1—6月份,富昌矿业、大昌矿产品经贸、草楼矿业、诺普矿业、阳光矿产等5家铁矿企业和钱楼铸业实现产值6.35亿元,同比增长128.4。②饮料酒业。迎驾酒业和华润雪花啤酒等企业,加大市场销售力度,1—6月实现产值分别为5.43亿元和2.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9和145.3。③羽绒及其制品业。由于企业不断进行技改,扩大生产规模。1—6月份,绮绒羽绒服饰、七星羽绒、海洋羽毛、一隆羽绒、曾胜羽绒、三祥羽毛等7家羽绒及其制品企业累计实现产值5.8亿元,同比增长38.0。④草席、柳编业。寿县板桥草席集团实现产值2.9亿元,同比增长75.8,庆发柳编集团和华安达工艺品公司累计实现产值4.1亿元,同比增长20.6。同时,机械制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保持快速发展。

3、一批新上项目竣工投产。按统计口径,全市2006年工业全部投产项目562个,其中3000万元以上项目29个。应流集团三万吨大中特出口铸件项目投产,1—6月实现产值7.03亿元,同比增长120.1。江淮电机高压三相异步电动机扩建项目拉动企业1—6月实现产值2.93亿元,同比增长63.9。同时,源牌实业集团等企业项目投产后,也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企业自主扩张能力增强。

4、一批骨干企业支撑作用增强。全市重点直报的30户企业1—6月实现产值44.3亿元,同比增长51.5,占总量35.7,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8.2。迎驾酒业集团实现产值5.4亿元,同比增长51.9。庆发集团、江汽齿轮、星星轻纺、江淮电机、华润雪花啤酒(舒城)有限公司实现产值分别为2.6亿元、2.1亿元、2.35亿元、2.93亿元和2.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9、20.2、36.2、63.9、145.3。

5、一批新增规模企业发挥重要拉动作用。由于我市不断促进规模企业上台阶,微小企业上规模,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发展,一批新上的中小企业及时进入统计范围。2006年6月全市规模企业383户,至今年6月底已达到481户,新增98户,同比新增产值近11.6亿元,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约13.7个百分点,增长的贡献率约29.4。

三、千方百计破“四难”

1、解决人少任务重矛盾。经委机关核编20人,实有18人,内设7个科室,多数科室只有一人,每科室对应省经委3—4个处,同时承担市委市政府交办的有关企业改革与发展各种任务,为了提高质量,还需要深入企业开展大量调研活动。较大的压力,使经委党委只有采取合理安排,精心调度人力,经常加班加点,较好地克服了人少事多的矛盾。激发了现代经委人人心思进、奋发有为、争先创优的强劲动力。他们牢记市委市政府的重托,在经委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一步一个脚印地实践着科学发展观,为六安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辛勤耕耘,不计得失,塑造了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

2、破解经费不足难题。经委是典型的经费“三无”单位,无行政审批收费项目,无预算外收入,无存量资产收益。但经委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需要牵头组织各类会议与观摩检查,开展调研活动,与外商和企业广泛接触,参加诸多研讨、学习和考察活动,刚性支出较多,对此,又不能向企业和基层伸手摊派,只有注意节流,从节约招待费、文印费、差旅费、通讯费等一点一滴抓起,保障正常运转。

3、解开手段不强的困惑。随着经委行政管理职能的弱化,有些同志曾出现过一时的困惑与彷徨,感到有时说话企业不听了,调度不灵了等等,比较被动。面对新的情况,经委党委以创“三型”机关和科学发展观大讨论为契机,组织全体干部研讨经委如何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引导经委由行政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的方法和服务方式的转变,变指令为指导,寓管理于服务,注重协调沟通,增进感情交流,设身处地帮助企业解决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经委重新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保持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企业认上了自己真正的“娘家”。

4、探索工业园区的发展思路。各省级经济开发区作为我市工业经济的主要载体和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现已初具雏形,分别建立了组织、划定了区域、确立了人员,落实了专项经费,并完善了对开发区的考评机制。工业园区是开发区的重要功能分区,发展势头强劲,但目前面临土地约束、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三重压力。在用地计划偏紧、土地严重供不应求的形势下,建议市政府及时召开开发区用地情况现场办公会,盘活存量和激活增量双管齐下,对征而不建、围而不用的企业限期建设,按期投产,对土地长期搁置不用的不良企业,坚决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同时充分利用“占补平衡”政策,增加土地总量,扩大供地计划。对环境问题,设置高门槛,拒绝高污染企业入驻开发区,轻度污染企业相对集中,统一治污,达标排放,对企业已经承诺的水、电、路、气、通讯、公交、有线电视等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和各种服务平台建设必须兑现,着力打造工业园区招商引资软硬环境。

四、未雨绸缪谋全年

下半年,经委将按照“造氛围、抓投入、搭平台、壮支柱、强素质、提效能”的基本思路,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确保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一)造氛围。继续实施工业化核心战略,推动“发展工业学霍山”活动深入开展。加大霍山经验的宣传力度,继续扎实有效地组织开展市县区对口学习活动,努力营造工业大发展、快发展的浓厚氛围。积极推广霍山县在坚持“工业富县”、促进创业创新、做强骨干企业、打造园区平台、培育企业家队伍以及在解决土地、资金、环境等发展瓶颈制约方面的具体做法,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活动,不断创新发展举措。建议市委、市政府继续加大考评奖惩力度,组织开展市几个班子领导和县区主要负责人对县区招商引资暨工业项目调研巡查及观摩检查活动,努力营造比、学、超速、超的发展氛围。继续开展工业学霍山、民营经济和工业园区等考评,重奖为工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县区、单位和个人。

(二)抓投入。一是充分发挥工业系统项目熟、信息渠道广、接触客商多等优势,坚持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与广泛的社会招商相结合,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招商引资积极性,努力在工业招商引资特别是在大项目招商上求得突破,力争工业引资到位额占整个招商引资到位额的比重达到70以上。二是继续加强政银企合作,积极争取降低信贷门槛,努力开辟新的融资渠道。三是按照“创造条件、精心培育、积极申报、全面服务”的思路,加强对证券相关法规和知识的研究,抽调相关部门业务骨干组成帮扶组,进驻拟上市企业帮助,叠加使用各种扶持政策,重点选择应流铸业、世林光源、星星轻纺等5户以上企业予以重点帮扶。四是鼓励并积极支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标准化厂房和一批经济适用住房,建立创业基地,为小企业创业提供孵化载全。引导社会中小投资者围绕现有骨干企业的专业化协作,加快催生一大批活力十足的微小企业,使之成为我市未来规模企业成长基点。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积极鼓励引导外出务工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全年力争新增民营企业720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以上。

(三)搭平台。一是推动市开发区完善中片基础设施配套,东拓机械加工园区,北启化工工业园区,形成企业连线成片的开发态势,提升开发区整体形象。二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金融及社会资金的撬动作用,加大对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对六安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予以贴息。积极探索建立投资者开发区基础设施的合理利益反馈和风险化解机制,增强开发区自我融资发展能力。全年力争各县区开发区新增建成区面积1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1亿元以上。六安开发区要力争当年新增建成区面积2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2亿元以上。三是推进土地节约利用,全面清理、盘活园区闲置土地,努力克服供用地矛盾;加强为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相配套的物流和专业市场等项目建设,努力降低园区综合成本;加强开发区招商引资,全面提高工业园区项目积聚水平。

(四)强素质。围绕提高运行质量和企业创新能力,全面推动规模企业上台阶。促进规模企业实行“一户一项、一企一品”,即每个企业实施一个项目,每个企业开发一个新产品。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规模企业信息化水平。大力支持微小企业上规模,鼓励引导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全年新增规模企业100户以上。加快工业企业改革扫尾进度,全面完成寿春水泥有限公司等3户企业的政策性破产任务,尽快完成市直工业企业改制扫尾。

(五)壮支柱。对确定的10户工业甲级队企业和20户乙级队企业予以重点培育,积极引导和推动企业通过上市融资、规模扩张、资产重组、品牌创优、研发投入、加快信息化等多种途径,加速发展,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对于重要骨干企业优先安排项目用地,优先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扶持,优先协调争取金融支持,优先安排财政资金投入,对企业负责人优先授予应有荣誉和待遇。坚持重点骨干企业定期调度制度和现场办公制度,及时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引导企业加大产品争创名牌和著名商标力度。对工业企业新获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以及省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的,继续予以奖励。

(六)提效能。一是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建立全市企业征信体系,促进企业诚信建设。加大企业发展外部环境综合治理,努力改善社会环境,切实增强投资者的安全感。进一步加强对六发〔2006〕3号文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对危害发展环境案件查处力度。继续开展“发展环境万人评”和行风政风评议活动,实行工业企业对部门优化发展环境、提供服务质量评议制。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和协调服务机制。继续坚持定期召开例会研究解决工业发展重大问题以及党政领导定期深入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现场调研办公制度,强化落实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工业经济的监测、预测、分析和协调力度。三是进一步加强经委系统队伍建设。继续深入开展“效能推进年”活动,建立“绿色办事通道”,把“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制度化,最大程度的便民利企,巩固和扩大效能建设成果,将经委真正建成企业信得过、靠得住的“娘家”。加强工业系统机关和企业党建,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切实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组织领导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和服务企业能力。加强机关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切实提高机关的行政效率。


《市经委提高效能与优化环境情况汇报》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市经委提高效能与优化环境情况汇报。KVE


【市经委提高效能与优化环境情况汇报】相关文章:

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情况汇报08-12

市经委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情况汇报08-16

市经委工作计划08-24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情况汇报08-24

某区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情况汇报08-16

市经委作风教育月活动总结08-15

药监局优化经济软环境工作情况汇报08-12

建设局优化经济环境情况汇报08-16

菏泽市优化发展环境的考察报告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