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调研报告>与大北京都市圈对接的几点思考

与大北京都市圈对接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8-17 12:14:59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与大北京都市圈对接的几点思考

对外一提起黄骅,我们常用北倚京津、东临渤海,来做区位的注解。可见,京津在我们心中是何等重要。而时至今日,区位上的接近,与心理上的依赖,并没有给黄骅带来“近水楼台”的效果。回眸环京津战略的提出,已有十余年的时间了,但我们始终突不破这道坎,到底是什么原因,症结在哪里,从哪里突破?带着这些问题,市政府办公室有关人员,走访了有关部门和乡镇。

现状

我市与京津的合作,曾有过辉煌,但现在留给我们的,仅是一些沉甸甸的思考。要全面、客观地了解这一现状,还需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上世纪70年代末,以渔区一些渔民,为天津外协加工电子零部件为开端,短短几年内,依托京津建起了皮鞋厂、服装厂等企业,大麻线路板、渤海自行车厂等也迅速发展起来。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达到最好时期,渤海自行车厂成为天津自行车厂最大的配套企业,每年税收达1000余万元。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京津产业的加快调整,周边地区的竞相发展,我们没有跟上发展的节拍,优势不断弱化,与京津的全面合作逐步放缓。
近年来,我市与京津合作虽没有大的突破,但也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一是部分产品在京津市场有一定份额。目前,三车配件在京津市场占很大份额,其中车把、车架等产品已占到50以上。80的水产品供给京津市场。特别是冬枣,已打入北京航空领域,在京津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另外,我市有近7000人在京津务工,分布在建筑、餐饮、机械电子等领域。二是技术合作见成效。几年来,引进京津人才200余人,技术合作项目有30来自京津。华林公司与天津南开大学合作开发的酸碱平产品,畅销京津市场;孔店引进北京农大的冬枣冰温保鲜技术,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与天津海水淡化研究所合作开发的苦咸水膜法淡化技术,被列入国家“863”计划。三是引进资金比重较大。几年来,从京津引进项目90余个,资金总额达10亿元,占引进省外资金的55。投资1.09亿元的天津歧麦公司歧山钢铁项目,落户齐家务;投资1800万元的天津川合公司众宝果蔬项目,落户黄骅镇。另外,耀华商厦、盛华超市均有天津资本注入。

问题

1、产业链缺失,难以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对接。我市与京津的产业联系,以粗加工的农产品为主,以简单加工的工业品居多。以三车配件业为例,由于技术含量低、工艺落后,仅在车镜、保险杠等几个产品与京津汽车制造业有配套,只能靠数量增加利润,靠关系、靠老客户来维持市场。而与京津的主导产业,如电子通信、高新技术等联系很少,远没有形成分工细腻、丰富多彩的产业链。拿线路板来说,虽与京津高新技术产业有联系,但份额很小,而且由于技术、设备的原因,一些高端产品承接还有困难。产业链的缺失,导致京津的产业升级难以带动我市的发展,使我市难以有效吸纳京津转移的产业,也难以吸纳人才、技术以及资金等经济要素,产业对接和集群发展的难度很大。
2、京津主观上漠视区域经济一体化,甚至存有消极的抵触心理。目前,“京津冀一体化”、“京三角”的提出,似乎又燃起了京津冀合作的希望。但是,这一地区浓重的“政治经济”色彩,导致行政的手段,远远大于市场的调控。尤其是北京,表现的态度最为明显,如企业迁到郊县,搬迁费和职工安置费均按规定补偿,而迁到北京以外,就什么政策也不给。拿化工行业来说,包括东方化工厂在内的大部分企业,已确定或意向迁往燕化厂区、房山区、通州等区县。另外,京津在发展上不但未反哺区域经济,还从周边大量抽取资源。以我市人才流失情况为例,2001-2004年,本科以上毕业生近3000人,实际回来的还不到100人,相当一部分留在了京津两地。京津对区域一体化的淡漠,致使其产业、资金、技术、人才等经济要素,难以外溢,加之巨大的“虹吸”效应,把我们的人才、资金等要素也吸附过去,致使我市处于“背靠大树难乘凉”的境地。
3、不愿、不想和不知如何对接的思想,阻碍了与京津的全面合作。调研中了解到,我市企业经营者持有“够吃够花”思想的不在少数,而且越是在区位偏僻的地方,这种思想越严重,几间房、雇上三五个人,一年挣几万,就心满意足了。至于如何与京津对接,如何扩大京津市场,想也没想过。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经营者观念虽有转变,但保守的意识仍很强,不愿搞合作,更不愿做股东。一些基层干部,面对京津缺乏对接思路,也不知如何下手,主动出击的意识不强。有的对与京津的合作,心灰意冷,没有信心,认为毫无优势可言。这些问题,除缺乏深入研究外,更为重要的是,缺少逆向思维,缺少独辟蹊径的勇气和措施。
4、环境还有差距,政策不占优势,削弱了我市对外吸引力。廊坊、三河、涿州等环京津市县,依托“超近”的区位、优良的环境和较低的成本,吸引了京津大批企业。例如,三河燕郊开发区,吸引了北京、天津等IT企业入驻,投资项目达到500余个。受这些地区的层层阻隔,一些项目很难突出“包围”,致使京津资源能到我市的少之又少,这给我市对接京津带来了难度,增加了压力。政策优惠不占优势,甚至在某些方面处于劣势。比如,拼政策,我们拼不过天津大港,他们的财力雄厚。拼地价,我们不如临港化工园区和南大港管理区,他们的地为国有。软环境上还有差距。据了解,雄华公司正在办环评,需报省审批,最快一个月的时间,如果手续全部办完,起码也得两个月。而在天津开发区办手续最多两天,快的半天就可办完。当然,造成这种差距,有审批环节多的原因,也有上级政策不宽松的因素。软环境的差距,削弱了我市对京津企业的吸引力。

如何对接

与京津对接,应在自己的长处着眼,并集中优势兵力在“点”上突破,这应是与京津对接的原则。具体讲,应围绕化工,盯外迁;围绕五金、线路板,抓配套;围绕冬枣、水产,拓市场;围绕劳务、建筑和商贸旅游,搞服务。当前,重中之重是盯外迁企业,远期来看,应与京津形成深层次的产业配套协作。
1、围绕化工,盯外迁。承接外迁企业,诚然是我们加快发展、做大产业的便捷途径。但是还需明确一个重点,盯哪里,盯哪个行业。重点明确了,才能事半功倍。当前,应把北京作为重点,尤其把北京的化工企业作为重中之重。主要有两点考虑:一是北京的潜力最大。天津的增长点,主要在滨海新区、开发区和保税区,外迁的空间不会太大。而北京则不同,已明确表示退出经济中心,随着奥运的临近,将有大量的企业外迁(主要涉及化工、冶金、棉纺、造纸、机械、橡胶等行业),仅在大郊亭、垡头等地区,整体搬迁的化工企业至少达几十家,基于此应把外迁的“宝”押在北京。二是承接化工的把握最大。历数北京外迁行业,我市最有希望、最有把握的是化工。化工业在我市有基础,与北京又有多年的人缘、业缘关系,尤其是与燕化、化二的关系更为密切,同时背靠化工园区、大港油田,有原料条件。目前,沧州市正在搞东部规划,要重点围绕北京化工外迁,提前搞好与临港化工园区的对接,让京津化工企业能落户我市,并与化工园区形成上下游配套。恒和化工、三星化工等京津企业落户我市,充分说明只要我们工作到位,吸引化工外迁的希望很大。
2、围绕五金和线路板,抓配套。我市要依托京津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必须完善产业配套体系。从发展势头和潜力来看,应把五金业和线路板业作为突破口,一个能与京津的汽车业对接,一个能与京津的高新技术对接。如果这两个产业搞起来,将会有力地带动我市产业与京津的同步发展。五金业,重点抓三车配件,进一步深化与京津汽车业的合作,在技术含量、精密度上做文章,向关键部件靠拢。但这一行业垄断性较强,我市要与之配套,除技术问题外,还有认可的问题。例如,北京现代的配套厂家,均是“青一色”的韩资,为其配套的企业,须经过韩国有关方面认证。因此,除扶持本地企业发展外,还应把重点放在外来企业上。上海、昆山等地聚集了大批配套企业,从零部件到汽车总装一应俱全,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但由于劳动力、土地等成本的上升,这些企业有意北上,要抓住时机,把其引过来,在我市投资设厂,促使我市尽快与京津形成完整的配套链条。线路板业,要拓展民用市场,京津的IT产业发达,集中了联想、方正、诺基亚、三星等众多企业,又有大量的科研院所,高级人才也多集聚于此。另外,京津拥有巨大的配套市场,每年仅从长三角、珠三角采购金额就达几百亿元。我市线路板产品在军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民用市场份额较小,但在技术和设备上已具备与京津IT产业形成配套的条件。下一步,应重点对大麻、正大等企业在资金、政策方面予以扶持,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
3、围绕冬枣、水产,拓市场。在京津市场上,我市传统农产品在品质和知名度上有一定优势,下一步要在“特”字上做足文章,应重点抓好冬枣和水产品。冬枣,重点打历史文化和品质牌。山东沾化是我市最大的竞争对手,我们要学会以己之长较其之短。借奥运举办之机,搞好宣传、包装,争取挤进奥运的“盘子”,打出黄骅冬枣的品牌、做强实力。同时,京津的消费水平高,拥有巨大的消费人群。以北京为例,人均收入已达1.5万元,人均消费支出1.2万元,仅常住人口就有几千万。所以,我们在盯住高消费群体的同时,千万不要忽略一般消费群体。只有面向大众,黄骅冬枣才有生命力。水产品,在品种和品牌上下功夫。近年来,在京津市场上,我市水产品受南方的冲击很大。南方水产品直接空运过来,比我们的成本还低、入市还早。京津一年的消费量是37万吨,而我市只能供应4万吨,其余大部分被南方占据。一方面,表明我们的差距,另一方面也表明我们的潜力。我市水产品品质最好,这是京津市场公认的。因此,我们要找准竞争点,在虾、蟹等竞争力强的品种上下功夫,打响“蓝家族”品牌,依靠品牌和品质取胜。
4、围绕劳务、建筑和商贸旅游,搞服务。在这三方面,我市与京津的互补性很强,可以说,京津最需要的,就是我们重点要抓的。一是劳务输出。京津对建筑、餐饮、保安、家政等领域的用工需求旺盛,一方面,要建立机制,完善驻京津劳务站的职能;另一方面,要打造品牌。品牌的力量是无穷的,如“安徽保姆”、“山东好汉”保安,在京津市场很受欢迎,不单给的报酬高,而且非常抢手。二是建筑建材。仅以北京为例,交通设施及奥运场馆建设就需2800亿元,对建筑材料的需求巨大,我市建筑企业及玻璃、管材管件、玻璃钢等建材产品,要抓住机遇,抢滩京津市场。三是商贸旅游。以信誉楼为代表的商贸业,在包括天津南部在内的周边区域,影响力较大。初步估算,年客流量在60万人次,年销售额12亿元,对交通、饮食、购物、住宿等相关行业的带动非常大,要通过努力,逐步把我市建成京津周边地区的商贸中心。旅游业虽刚刚起步,但也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如聚馆冬枣林,去年十一期间,迎来了大批京津客人。可以说,我市旅游有文章可做,重点打双休日市场,发展短程游,吸引京津人士来黄骅品冬枣、吃海鲜、看大洼,这些既需认真研究,更要付诸行动。

下一步怎么办

一是盯住盯紧外迁企业。建议由项目办牵头,抓紧与京津,特别是北京方面联系,把企业外迁的单子拿到手,北京到底有哪些企业外迁,其中哪些我们有承接的可能,外迁意向是哪里,这些都要搞清楚。然后,分派到相关部门和企业头上,要一个一个地争取,定期调度,年终要帐。当前,要紧盯北京化二,由于春节期间的爆炸,很可能今年搬迁,要盯紧盯死。我们知道,唐山为争取首钢搬迁,前后用了十余年的时间。这说明盯外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股子锲而不舍的劲头。官方沟通也好,企业私下联系也好,关键要下足功夫,收到实效。只要我们工作到家,足以打动人,吸引外迁并不是不可能。
二是加强对产业的研究。不管是与京津配套也好,还是抢占市场也好,关键要搞好产业的发展研究。要站在对接京津的高度,来重新审视我市的产业发展,分产业制定规划,并纳入“十一五”规划编制。特别提出的是,应确定1-2个重点产业,在土地、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倾斜,连续抓上几年甚至十几年,真正做成主导产业。建议由计统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由一名市领导主抓,来具体落实这件事。
三是利用一切关系跑项目。在这里还应提倡全民招商,全社会行动起来,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同学、老乡、老领导、老客户、亲戚、朋友等各种社会关系,都要用上。建议由人事局牵头,做一次深入、全面地调查摸底,把黄骅这些在外人士的通讯方式、工作单位,编印成册,以便及时联系。在具体形式上,要通过登门拜访、电话谈心、同乡会等形式,同他们勤联系,多沟通,时间长了就会加深感情,体现在行动上,就会为我们引来更多的好项目、大项目。在京津地区靠关系、靠感情招商尤为重要。
四是深挖土地潜能。现在,京津等地项目用地非常紧张,已在搞楼寓工业。而我市有着大片的盐碱荒地,这正是我们吸引京津投资的有利条件。因此,要积极向上争取政策,给予我市盐碱荒地更多的优惠,结合新一轮土地修编,合理调整工业用地规划,使更多的土地能摆上项目。另外,还有一个集约用地的问题。现在用地这么紧张,一些园区条件本身不好,大部分还只是一片空地,这样的条件很难招到商。因此,与其分散布局,不如集中开发,一顶帽子大家戴,集中力量把几个重点园区做起来。如把一些项目适度集中放在市开发区,土地利用率提高了,也可把产业做起来,同时也能把城市蛋糕做大。只要利益机制搞好了,项目放在哪都可以。
五是依托港口提升竞争力。我市与京津的距离,虽不及三河、涿州便利,但也有自己的优势,如果把港口、高速和铁路的优势发挥出来,与京津的空间距离将不是问题。当前,要重点考虑港口的问题,港口运作起来,不但会促进大进大出产业的发展,而且外向型经济、临港加工仓储也会随之发展起来。现在,好多客商来我市投资,大多都冲着港口来的,往往是先看港口再谈项目。因此,从与京津对接的角度,从招商引资的角度,从未来经济发展的角度,都有必要在港口上做文章。暂时建大的码头比较困难,可以先做小的,但从长远考虑,还是要把大型杂货码头建起来,与神华合作也好,利用社会资本也好,要列上日程,尽快运作起来。
六是掀起宣传黄骅的高潮。在宣传上,要“虚”功实做,招来商、引来项目才是真功夫。对外要让更多的人了解黄骅,更多的人熟悉我们的资源和区位,突出打路港牌,做土地文章,多动脑子,多想办法,炒热黄骅。今年要借北京冬枣推介会之机,展开舆论宣传攻势,掀起宣传黄骅的热潮。

【与大北京都市圈对接的几点思考】相关文章:

关于地理美育的几点思考08-20

初中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08-19

关于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08-19

对企业税收筹划的几点思考08-18

学校情感德育的几点思考08-20

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08-25

【随笔】关于教育的几点思考08-23

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08-18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08-19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几点思考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