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调研报告>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22-08-24 03:09:11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总缆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历史性选择,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为了解我县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征和举措,××组织××于××年4月17日至26日深入到全县××个乡镇对近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辖××镇××乡,××个村委会,1300多个自然村,农业人口9.87万户37.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6.1%,有耕地面积28.1万亩,人均0.75亩。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三农"问题日益重视,对农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快。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几年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出台的1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立足本地特色,主攻优势产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引导农民发展特色种养业,培育壮大优质粮食、优质果菜、优质畜禽、水产品等支柱产业,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2006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万亩,粮食总产量17.32万吨;经济作物种值面积万亩,总产量万吨;水果种植面积万亩,总产量38.5万吨;出栏生猪40.44万头、牛1.39万头、羊1.84万只、家禽391.68万羽,实现养殖业产值亿元,水产品产量9618吨,产值亿元。全县农业总产值21.19亿元,增长2.7%,农民人均纯收3325元。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在中央和区、市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积极组织实施农村公路建设、人畜饮水改造、农电网改造、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林业生态工程等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一是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公路通车里程达公里。其中高速路公里,二级路公里,三级路公里,四级路公里,全县134个行政村,有122个行政村通四级路,通车率%。二是农电网改造取得明显进步,全县134个行政村已全部通电,并完成了一、二期农网改造工程,基本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加快农村电气化建设,小水电开发蓬勃发展,截止2006年底,全县共有水电座,装机台,总容量达到万千瓦,年发电量万千瓦时。三是"十五"期间,共兴建人畜饮水工程处,解决了万人的饮水困难。四是通移动电话行政村132个,通村率98.5%;计算机开始进入农户家庭,拓展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五是广播覆盖率达92%;电视覆盖率95%;六是建沼气池4.23万座,入户率43.77%;农村卫生厕所改造4.93万户,普及率49.95%;七是大力实施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工程。从年开始,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年来共投资万元,完成改造万亩,全面配套沟、渠、路、桥、涵、闸等,提高农田抗御自然风险能力,促进先进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应用,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十五"期间,全县累计投入各类水利建设资金万元,兴建各类水利工程处,新增有效灌溉面积万亩,改善灌溉面积万亩,确保农田旱涝保收。据统计,"十五"期间全县累计投入万元完成了万亩农田和座水库的标准化改造任务。标准化整治后的耕地利用率普遍提高,推动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三)加速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一是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乡镇建立了农村科普学校,对农村劳动力进行科学技术培训,使每个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一技两项种养技术;县成立了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对就业人员进行岗位前培训,提高了就业人员技能。2006年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9万人,为农民增收亿。二是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财政不断加大投入,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展到广大农村,使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村民都纳入救济范围。2006年,对全县所有孤儿、五保户、特困户给予最低生活保障,保障人数达人,全年发放保障金余万元。高度重视基层保障网络建设,在完善县社会福利中心的基础上,改扩建了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户人,占总数%。切实解决农村孤儿和贫困生的生活学习困难,对全县孤儿实行免费九年制义务教育,切实解决他们就学和生活难题。三是不断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大对乡镇卫生机构建设的投入,年全县共投入??万元用于乡镇卫生院改造、村卫生室建设以及购置医疗设备。积极开展乡村医生学历教育培训,动员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报名参加学历教育。目前,全县拥有所乡镇卫生院(所),个村卫生室,共拥有农村医务人员余名,基本能满足农村医疗卫生需求。四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积极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将生源少、条件差的中小学进行撤并,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大力实施危房改造工程,从年开始,县财政每年安排万元用于危房改造,目前,我县农村中小学危房已基本消除。大力实施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心镇学校100%开设信息课,全部高中建有校园网,所有中学接入市教育科研网,80%小学实现"校校通"。
  
  (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得到加强,乡风日益文明。以争创省级文明县城为龙头,全面实施清洁工程,村民自治,发展农村政治文明。成立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机构,各村委会普遍制订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村委会工作制度等。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监督制度,以财务公开作为重点,逐步规范集体财务收支的审批程序。将农村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纳入了对乡镇、村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全县××个行政村都能按有关规定全面公开村务内容,村务公开已成为我县农村的一项基本工作制度,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维护了稳定,促进了发展。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我县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忽视了质量的提高和品牌效应,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合同不规范,订单履约率较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功能作用较弱,组织规模小,结构分散,辐射力不强,推广型、农产品加工型和综合服务型专业组织协会制度不健全,协会活动开展不正常,带动力不强。
  
  (二)农村投入不足。免征农业税后,农村的基础财力剧减,省、市、县下拨的转移支付只能勉强维持乡、村组织机构基本运转所需,加上各乡镇、村都负有一定数额的历史债务,拿不出更多的财力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行政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根本无法开展,现有的农业基础设施,大都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目前有30余座水库处于带病运行状态,抗涝旱能力薄弱,各类水利灌区灌渠不齐全,标准不高,水毁、老化失修严重,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化经营中常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据统计,截止到××年,农村劳动力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5%,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5%。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事物、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
  
  (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农村总体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绝大多数村没有文化活动室,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全面开展,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年龄偏大、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村群众的感情,做"撞钟和尚"、"太平官"。四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大多数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村级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同时由于包产到户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也在客观上导致了无人关心集体事业的发展。五是农村村民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村务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无明细帐,部分村民有不同意见。
  
  三、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意见和建议
  
  (一)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坚持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全力打造优势农业、市场农业、生态农业和项目农业,以此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一要培植壮大现代农业。在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立足本县特色,依托科技进步,主攻传统优势产业。围绕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水果、绿色食品稻米三个国家级绿色品牌和草食动物、家离、水产品、种桑养蚕等特色农业产业,着力建设好蔬菜种植基地、水果生产基地、稻米生产基地、草食动物养植基地、家禽养植基地、水产品养植基地、种桑养蚕基地等七大集约化程度高的产业基地,在全县形成特色养殖、优质水果、粮食作物和高效经济作物四大优势农产品种养区域,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二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坚持以工业的理念抓农业,突出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继续巩固壮大宏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同安冷库等龙头企业,抓住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机遇,积极引进和培育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支柱型月柿、柑橙、板栗等农副产品新加工龙头企业和尽快启动二塘农副产品交易农贸市场等项目,力争形成更多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名优产品和优势产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三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认真落实鼓励扶持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各项政策,发展一批种养大户。全方位提升×养殖协会、农副产品种植营销协会等农村合作组织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带动农户增收。四要切实优化农业综合服务。积极组织技术服务队,下乡进村入户进行现场指导,为农民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技术服务,努力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积极开展为农民"引项目、跑资金、送物资"活动,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着力搭建信息平台,完善农业信息的采集、分析、发布体系,及时为农民和企业提供政策、市场、技术、营销服务。
  
  (二)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夯实农村发展基础。新农村建设要成为"民心工程"、"群众满意工程",着重要把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办好办实,当务之急,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抓紧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人畜饮水解困和防洪工程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加快武水河、甘溪河、腊水河等流域的综合治理。力争用3-5年时间,解决6.3万人和5.7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全县中小型水库全部达到防洪标准。二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大力实施农村公路通畅和通达工程,力争5年内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70%的建制村通油路或水泥路。××年要开工建设**一级公路,认真做好临连公路建设的各项前期工作,完成通乡公路建设29.2公里,通村公路建设53.9公里,开工建设镇南、金江、汾市3个客运站。加快推进小水电建设和农电网改造,力争××年新增农村小水电装机6000千瓦。抓紧改造和完善农村电网,力争到××年,农村电网覆盖率达100%,全面实现城乡同网同价。三是大力实施生态农业工程。进一步抓好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年完成人工造林1.3万亩,封山育林11万亩;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600口,重点建设好20个沼气生态示范村。加强森林防火防病虫和征占林地整治工作,保护好森林植被。四是切实抓好村庄规划建设和村容整治。要根据条件和实力,在交通干线、城镇周围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方选择一批建制村,精心编制村庄规划。新村规划要尊重民意、体现乡村特色、方便群众生产生活。规划一经确定,就必须严格执行,调整和修订规划必须严格按程序报批。同时,要切实加强土地管理,依法保护耕地,杜绝大拆大建、占用耕地建房现象。尽快启动"示范新村建设",××年要重点抓好10个县级、22个乡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把村庄建设成为生态秀美型、田园风光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村容整治,以解决"脏、乱、差"为突破口,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全县70%建制村的村容治理。
  
  (三)深化农村综合体制改革,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一是深化农村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行农村财务村帐乡管、组帐村管以及农村财务管理民主化。抓好农村财务的清理整顿工作,做到年审计面达到100%,村级财务公开率达到100%。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严格执行农民负担监督"一票否决"制、涉农收费公示制、减轻农民负担领导责任制和部门工作责任制,切实抓好减轻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工作。继续推行乡财县管乡用的财政管理方式,加大对乡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基层组织运转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正常需要。二是深化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坚持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整个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优先领域,率先发展。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增加财政投入,保障农村教育经费稳定增长。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进一步加大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力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年要改造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面积××,基本消除危房。科学调整学校布局,突出抓好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工作,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加快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城乡教师的合理交流制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素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行农科教相结合,重点抓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和致富能力。积极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各乡(镇)文化站、图书馆、电影放映点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助推乡风文明。三是深化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广和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切实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四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农村贫困人口的救助工作,认真落实农村低保、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残疾人扶助等社会救助各项政策,着力解决农村低保对象的生活困难问题。(www.fwsir.com)五是建立健全"村为主"的长效管理机制。结合开展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亲民、爱民、富民"为目标,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完善"一事一议"和村务公开等制度,深入开展民主管理示范活动,保障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面提高农村基层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水平,激发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坚持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一是营造浓厚氛围,形成强大合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各方面的积极支持和群众的广泛参与。要精心部署,广泛动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横幅标语、流动车等宣传媒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主要任务和具体要求,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行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经济能人对农村进行结对帮扶,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厚氛围,迅速掀起新农村建设的高潮。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职责。县委、县政府要成立专门负责新农村建设的组织机构,统一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乡镇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制订具体的工作规划和实施细则,具体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有效机制。要建立目标管理考核责任机制,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年度综合考核重要内容,把各部门和驻点包村单位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服务工作列入年度考核范围,把新农村建设成效作为考核评价各级各部门班子执政能力、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加强对工作进展和履行工作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奖优罚劣、行之有效的考评验收机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定性和定量考核,层层建立严格的责任制,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三是完善奖励机制,调动群众积极性。在必要的行政推动基础上,着重激发广大农民群众改变自身落后面貌的积极性,把政府的投入和农民的投工投劳结合起来,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方面,建立起强有力的工作推动与落实机制,对新农村建设工作切实做到"有领导、有机构、有人员、有计划、有投入",进一步完善城乡对口帮扶和政府机关、各级领导干部等重点帮扶机制,并实行奖惩制度。另一方面,形成农民与政府良性互动的关系,既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选择,又对农民实行"奖勤罚懒"的机制,政府对那些在新农村建设上干得好的村集体和村民,多给物资和资金扶助,发挥政府投入"四两拨千金"的作用。

【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精选12篇)08-15

最新农村调研报告04-2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半年总结03-10

新农村建设情况报告04-2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精选11篇)03-13

人才建设调研报告08-02

作风建设调研报告11-05

工程建设调研报告02-15

建设调研报告范文10-16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实习报告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