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工作汇报>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时间:2023-02-24 14:12:08 工作汇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经济建设,也离不开文化建设,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相辅相成。农村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与进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能否早日实现。结合区文化部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通知,加强对本镇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 歇马镇基本情况

  歇马镇位于北碚区西南部,幅员面积58.58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会,人口5.8万余人,是重庆市的“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百个经济强镇”之一。歇马镇人文自然资源丰富,抗战时期,民国政府立法院、司法院、最高法院、检察署等六大机构都迁建于此。世界名人教育家晏阳初博士曾在此创办“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其居住的“晏宅”小院保护完好。重庆十大景观之一的磨滩瀑布坐落于此地,其落差有34米,气势磅礴,声震山谷,立体气候明显,生态环境优美。

  二、歇马镇文化建设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镇文化建设在上级各部门和党委政府领导的关心重视下,致力于打造文化强区建设,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工作。

  2009年,随着网络整合,资金问题日益突出,加之镇财政紧张,对文化工作投入捉襟见肘,出现近两年我镇文化工作有滑坡现象:一是资金瓶颈导致公共文化设施弱化。广播施舍未及时更新检修,图书室藏书和电子阅览室有待优化更新;二是文化队伍职能弱化。现我镇文化活动服务中心编制为9人,实际在编7人,在岗1人,无专职职工;三是年轻文化专干严重匮乏。从镇到村社,都无文化专干;四是文化活动被动,见子打子,未真正成为百姓生活的精神食粮。

  (一)高度重视,措施到位,文化建设环境良好

  我镇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文化服务活动中心有工作人员16名,其中文化艺术专职人员 4人,平均年龄30岁左右,成为全镇宣传文化事业的生力军。每年用于文化站业务的 经费也逐年增加。文化中心活动正常。目前,建成了全镇10个行政村图书室,10个文化中心户、三农讲堂、健身场所等文化阵地建设实现了全覆盖,活动开展正常,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二)底蕴深厚,队伍庞大,文化建设阵地广泛

  近年来,政府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依托北碚区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切实加大了对文化阵地的建设,使文化阵地由平面的、单一的向立体式多样化转变。每年农村的文化活动主要是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由乡文化站通过协办等方式,组织开展民间文艺演出及棋、球类比赛等。上级宣传、文化等部门组织开展 “文化下乡”活动,活动形式多为慰问演出、电影公映、送书下乡等,基本解决了老百姓看电影、看戏、看书、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问题。目前,建成了全镇10个行政村图书室,10个文化中心户、三农讲堂、健身场所等文化阵地建设实现了全覆盖;镇拥有秧歌队、腰鼓队、太极拳(剑)队、高跷队等5支文艺队伍,每个村都有一支以上的文艺演出队伍,常年参加文化活动的人员达2000人以上。天马村农家书屋念好“建、管、用”三字真经,建成3年来,逐步成为全村1728户、5363名村民增才干得实惠的“黄金屋”、培养培育新型农民的知识库、缩差共富的助推器,2011年被授予重庆市“十佳书屋”称号。

  (三)结合实际,创新载体,推进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结合本镇实际,创新工作载体,挖掘民族文化资源,突出民族特色,不断提升节会文化品味。

  1、文化中心户和基层文化指导员“两条腿”走路,探索群文活动新路径。

  从2003年起,中心就推出了文化指导员制度,落实基层文化指导员30人,他们在基层普及文化知识、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方面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今年中心又推出了文化中心户制度,在每个行政村落实了1户中心户,并在人、财、物上保障其发挥作用,带动和辐射了1600多户群众参与其中。

  2、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创新投入常态机制。

  今年,镇筹集资金30多万元,对文凤、虎头两村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全镇实现了文化活动中心全覆盖,并逐步向社一级延伸,打牢最基层文化基础。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乡文化建设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受自身环境、场地简陋、经费紧缺等方面的因素制约,工作开展难度大,特别是以文补文方面,没有固定资金收入,给今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差甚远,农村文化建设仍然面临着诸多突出问题,具体情况是:

  (一)专业人才紧缺

  现我镇文化活动服务中心编制为9人,实际在编7人,在岗1人,无专职职工,由于缺乏专业文化人员的指导,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专业化水平低,而且素质参差不齐,文艺后备人才相当缺乏,特色文化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二)文化事业投入少,活动经费短缺

  县 、乡对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相当有限,文物事业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由于缺乏资金,使得文化部门无法对一些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也无法向民间征集文物。文化室、文化户开展活动没有固定经费来源,主要靠临时筹集。经费的匮乏,造成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难以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文化站多年来未能添置新书,且文化活动器材匮乏。

  (三)文化建设观念滞后

  对于文化建设方面普遍存在认为文化是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在建设上打不开路子、迈不开步子,缺乏创新意识。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要积极借助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发展文化事业的探索。

  (四)文化保护及民族民俗文化挖掘力度薄弱

  我乡由于受经济、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民族民俗文化挖掘力度不够深入。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力度,充分农村文化阵地的作用。引导农村文化进入千家万户,形成健康的精神食粮,逐步提高群众的文化涵养素质。

  (二)抓好文化市场管理,使文化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积极开展“文化强区建设”创立活动,完善文化阵地设施。多层次多渠道的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发展业余演出团队,搞好各类文化艺术培训,更好的满足群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四)注重鼓励和扶持群众自办文化产业,使之成为新时期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公办文化的重要补充。

  (五)扎扎实实做好文化工作,以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完美的精神面貌,以高素质的文化品牌推动壮乡精神文明建设快速发展。

  五、加快我镇文化建设步伐的思考与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文化建设

  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体现的“文化力”不容忽视。农村文化建设对经济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没有农村文化建设也就没有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其次要正确理解农村文化建设的深刻内涵。文化建设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改造和丰富人的主观世界。有了钱要办文化,没有钱也要根据实际,量力而行办文化。因此,文化建设实质上是在建设“以人为本”的生态“软环境”及和谐共存的精神状态。

  (二)加大投入力度,切实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广大群众物质生活基本得到满足后,他们开始追求可以交流、参与的主动式文化活动,希望在休闲中获得知识,在文化生活中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目前大多数群众基层文化活动缺失。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中央多次提出,要在各县、乡建立图书馆和文化站,不断扩大广播电视收视覆盖率等要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仅仅依靠政府投入的单一渠道是难以完全奏效的,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兴办文化事业或捐助公益性文化事业,逐步建立起多渠道的文化建设投资体制,改变农村图书馆、文化站的落后面貌,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加强教育培训,大力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水平

  要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水平,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要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的状况,塑造农村新风貌,必须注重提高群众素质。

  (四)要抓好专业文化队伍,充分发挥其骨干作用

  要大力扶持发展农村文化户(联合体);进一步改善农村文化户(联合体)的装备、设备条件;定期或不定期抓好农村文艺队的调演、汇演;加强对农村文化户(联合体)的指导,要强化文化人才的培训和培养,特别是基层文化带头人的培育,充分发挥农村艺人和农村文艺文化骨干队伍的引领作用,给他们有用武之地,想方设法保护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此外,进一步强化新型年轻文艺文化骨干人才的培养造就,特别是要加大培养农村文化的后备队伍,改变传统特色文化的断层现象。对从事农村基层文化工作的人员有关部门要有计划地分类分批组织培训。加大培育群众自发建立的文化社团,积极扶植农村专业和业余文化队伍,努力提高农村文化工作者素质,发挥其生力军作用。

  (五)努力实现经济文化一体化

  搞好统筹和结合,使文化与旅游业,文化与新农村建设,文化与新型工业化,文化与第三产业、服务业紧密结合,充分利用歇马镇农产品信息网,全面宣传我镇自然经济文化特色产品和风土人情,营造良好的文化气息。

【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相关文章:

乡镇双拥工作汇报材料08-12

乡镇综治工作汇报材料08-12

乡镇信息工作汇报材料08-24

乡镇武装工作汇报材料08-12

乡镇“行风评议”工作汇报材料08-12

乡镇城建工作汇报材料08-24

乡镇学校安全工作汇报材料01-09

某乡镇老干部工作汇报材料08-12

乡镇农民增收工作汇报材料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