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范文大全>人生励志>跟着伟人学读书

跟着伟人学读书

时间:2023-02-21 20:15:55 人生励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跟着伟人学读书

跟着伟人学读书
  
  安徽应允兰
  
  【阅读小引】
  
  有人说,“百味不如读书味,回味无穷数读书”。读书之所以可以让百味甘拜下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能够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而且,这种满足与愉悦是可持续的、永久的。一顿美食只能解决一日三餐的三分之一,而一部好书却可以让人铭记并受用一辈子。因此,人们对饱食终日的饕餮之徒经常嗤之以鼻,而对囊萤映雪的读书之入却每每肃然起敬。伟人只所以伟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读书,下面让我们跟着伟人一道走进书的世界,领略书的风采….
  
  温总理的读书“三字经”值得学习借鉴
  
  2月27日下午,温家宝总理在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谈到读书学习时说:“我曾经提倡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我又提倡读书活、活读书、读活书。其实前者讲的是学习,后者讲的是实践。”温总理将自己的读书经验归纳成这样非常顺口而且易于记住的“三字经”、值得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学习和借鉴。
  
  首先要明确读书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用温总理的话说:“书籍本身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读书学习的好处表达得十分明了,因此,我们每一个人,尤其领导干部更应该知道“读书好”的道理。
  
  我们在读书过程中要有选择性地读书,尤其要“读好书”,开卷固然有益,但我们要读高尚的书,对社会有用的书,对自己提高的书,不能一味图多。“如果选择一本不好的书,就等于浪费了读一本好书的时间。”一本好书还会引导人积极向善,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如温总理所言:“好书是那些能够给人以感染和力量的书,让人了解大学问家的思想和风范的书,特别是那些震撼人的灵魂的书,激发人的斗志的书。”而我们领导干部更应该学习“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提高党性原则和从政能力。同时,还应该读一些历史、文学书籍,以提高和充实个人的内在涵养。
  
  有一个好的学习态度。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一切都无从谈起。我们无论从个人操守的修炼,还是从政能力的培养,都要从学习入手,热爱学习、善于学习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就像温总理所说:“有的地方地铁里一些年轻人开始拿起了书,这是个现象,其实本质是让人们挤出时间来读书。”党员领导干部担负着引领示范作用,更应该发挥读书学习的表率。如此,在全社会就会形成一股浓郁的学习读书氛围,建设一个学习型政党就会变成现实。
  
  至于“读书活、活读书、读活书”,则在更高层次上要求我们在读书学习实践中,不能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机械地用教条主义把学习僵化。因此,按照中央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求,用温总理“三字经”的学习方法对待我们的学习和读书。并把我们的读书、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学以致用,用科学发展的思路指导实践,那么,我们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目标一定会达到,对于提高党的战斗力、从政能力也一定大有益处。
  
  跟毛泽东学如何读书
  
  赏读:温家宝总理说,全民,族要养成读书☆弓良好习惯,提倡“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因为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无论什么人都必须减少应酬多读书,这既是形势发展的要求,更是职责使命的要求。的确,如果我们都能像温家宝总理这样“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将会多么强大,更加具有生机和活力,哪怕是从现在开始。
  
  笔者近日读《跟毛泽东学读书》一书时,看到这样一个故事:1954年,毛泽东下决心开始学英语。那时他面临三大困难:年纪大、基础差、工作忙。但经过长期不懈的积累,他的英语水平达到了可以借助词典阅读文章、报刊消息的程度。当时我想,这固然与毛泽东过人的学习劲头和超群的记忆力有关,但他的时间从何而来呢?据毛泽东的国际问题秘书、长期帮助他学英语的林克回忆,毛泽东为了读书,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 (范文网 www.fwsir.com) 吃饭前后、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和上岸后的几分钟、会议的间隙、接见外宾的休息时间、乘车乘机途中、生病卧床期间甚至上厕所时,所有人们能够想到和想不到的时间;他都利用上了。即使在即将走到生命的终点、医生抢救的情况下,他还在索要书看。毛泽东曾提出:“让读书学习占领工作以外的时间。”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经常对身边的同志讲:“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毛泽东读书的精神、态度和方法,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不妨跟毛泽东学一学如何读书。
  
  读书要“广”。仅在中南海的“菊香书屋”,就收藏有毛泽东经常阅读的几万卷书,从中到外、从古到今、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从马列著作到西方名著,其涉猎之广一般人无法想象。笔者由此想到,在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知识的同时,广览其他知识对我们是大有裨益的。
  
  读书要“钻”。毛泽东读过的书籍,都画有不同颜色的杠杠圈圈,写有不同年代的读书批注。一本《共产党宣言》,毛泽东读了不下100遍。他读《辩证法唯物论教程》,写下了1.2万多字的批注。正如俗话所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读书要“恒”。《二十四史》共有3200多卷、800多册,约4000万字。毛泽东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到70年代生命历程结束时,无论在京或外出,无论健康或生病,都坚持研读这部史书。1975年,毛泽东的眼睛因患老年性白内障开了刀,视力很差,医生嘱咐他暂停看书,但他戴着特制的眼镜,凭着坚强的毅力,读完了《晋书》。
  
  读书要“思”。毛泽东读中国四大名著,不只是把它当做小说读,还当做历史看,更重要的是从中看到封建社会中的政治斗争、阶级斗争。他读《水浒传》后有以下体会:“《水浒传》要当做一部政治书看。它描写的是北宋末年的社会情况。中央政府腐败,群众就一定会起来革命。当时农民聚义,群雄割据,占据了好多山头……最后汇到梁山泊,建立了一支武装,抵抗官兵。这支队伍,来自各个山头,但是统帅得好。”毛泽东通过解说四大名著中的人与故事,来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给党内同志深刻的思想启示。
  
  只要我们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博学、善学,通过坚持不懈的读书,我们一定能成为博学多才的人、拥有灵慧之心的人。
  
  周恩来:提倡秀才班子多读书
  
  赏读:毛泽东出身农家,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战略家,在延安时期,就完成了由一个军事领袖到政治领袖,从政治领袖到理论权威的“两大跨越”,其真正的秘密就是读书。即:读有字的书,坚持终生重视学习、研究和运用;读无字的书,坚持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实践的历练,并且做到了两者完美统一。学习研究毛泽东的读书生涯和政治实践,对我们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学习毛泽东的读书方法,使自己成为有成就的人。
  
  “多多读书,多多研究”,这是周恩来于1945年1月8日写给后来出任八路军高级参谋的王梓木信中的勉励之语。周恩来一生酷爱读书,无论是在条件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日理万机的和平建设时期,他都保持着好学的良好习惯,想方设法挤出时间看书学习。周恩来读书的方法很多,这里撷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几条。
  
  广贤博采比较吸收
  
  周恩来在南开大学读书期间,精读和涉猎了中外思想家,如顾炎武、王夫之、梁启超以及欧洲卢梭、赫胥黎、亚当·斯密等人的著作。他在博览的同时,以审慎求真的态度“对于一切主义开始推求比较”。他将中西方的思想观念进行对照比较,得出了不少有益的启示。
  
  周恩来在读了亚当·斯密的《原富》后,将其与孟子的思想进行对比,于1915年秋写了《子舆氏不言利,司密氏好言利,二说孰是,)能折衷言之与?》一文。国家适值存亡之秋,如何拯救中国,有的主张“必自正人心始”。有的则主张“国富则民必强,民强则国斯兴”。周恩来提出,二者不可偏废,需折衷取之,孟子的“言义不及利,乃正人心之所本也”,亚当·斯密的“言利不及义,斯富国之左(佐)证也。”“二氏之说尽善”,但如果分而行之,只能“促吾国之亡。”周恩来将古今中外的思想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并结合中国历史与国情评析其适用性,这种读书方法有其独到的指导意义。
  
  周恩来一直强调我们对待任何问题,都必须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发扬“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的刻苦读书精神,“要做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正是这种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使其收获匪浅。
  
  提倡秀才班子多读鹌
  
  为了探究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周恩来经常抽出时间读书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1963年11月16日,周恩来在一次国务院全体会议上,要求各部部长多读书,提高理论修养。他说:“不读书不行,不然我们总结经验、继续前进就要受到阻碍。提高认识水平不是毛主席一个人或党中央几个领导入的事情,必须大家的水平提高才能前进。”就在这次会议上,周思来提出了“秀才班子多读书”的思路,他说:“现在每个部里都有一个秀才班子,叫做政策研究室。他们是一批优秀的青年,年龄不过三四十岁。我们读书,也要让秀才班子多读书,这样就提高了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对我们工作有好处。我们每天要处理日常事务,管政府工作的都有一个‘门市部’工作,不管不行。现在各个部里都自己处理一些日常工作,处理错了也不好,党信任我们,所以我们必须提高政策水平,我们自己读书,要提倡秀才班子读书,学习政策,共同提高,这样才能丰富我们马列主义理论、政策的队伍。这一点重要,因为我们总结东西不能随随便便的,因此,需要提一提。”
  
  周恩来强调对理论必须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如果只是东一点,西一点,这叫作浮光掠影,一知半解,算不得学问。为了达到这一点,周恩来提出:“读书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惟精乃能运多,徒多徒烂耳”,“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在强调理论学习的同时,周恩来还强调“从无字句处读书”,就是说,不要只读书本,更要重视“无字句处”即在实践中学。在生活实践中多观察,多思考,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周恩来自己就十分注重调查研究,把坚持“向群众学习”、“注意调研”等作为自我修养的重要生活原则。
  
  1959年3月18日,周恩来给邓颖超的信中写道:“这个时代总是要求我们多向前看,多为后代着想,多向青年学习。偶一不注意,便有落后的危险,还得再鼓干劲,前进前进啊!”他要求邓颖超要努力学习,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站在时代的前列。他自己也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早在少年时期,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心语,鼓舞了无数的青年志士为祖国的独立去拼搏。今天,为中华民族复兴而读书的崇高抱负也同样在激励着无数的仁人志士去不断奋斗。
  
  赏读:敬爱的周总理虽然离我仉而去了,但他的读书理念和读书方法却值得我们永远记取。怎样读书,鲁迅有言:“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读不读,而在于怎样读”,是啊,在学习型社会里,我们应该掌握好读书这门艺术,不断寻找攀知识之山、涉知识之海的最佳途径,提高登“山”、涉“海”的能力,多读书;读好书,把自己锻造成为一名时代需要、社会需要、事业需要的合格人才。
  
  

【跟着伟人学读书】相关文章:

跟着走作文05-16

贺伟,谢谢你08-17

胡伟曦的实习报告08-06

跟着诗歌去旅行02-19

“新词”跟着时代跑08-17

跟着感觉走作文05-19

胡伟曦的实习报告(1)08-16

跟着苏轼去旅行作文02-18

跟着诗歌去旅行作文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