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教案>五年级下册《桥》教学设想

五年级下册《桥》教学设想

时间:2022-08-17 03:39:45 五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教学设想

  以自主解读课文的方式提高学生语用能力——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教学设想
  
  叶燕芬
  
  《桥》是一篇小小说,作者以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简练生动的语言描写,极富感染的环境烘托,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村庄被洪水围困,人们惊慌失措地逃生,党支部书记——老汉,凭着自己的威望,泰然自若地指挥群众渡过唯一狭窄的桥,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人,最后他和他的儿子被洪水吞没的悲壮而感人的故事。
  
  这一类歌颂共产党员高大形象的红色课文,如果围绕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品味人物品质,学生就会围绕故事情节,马上体会出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但笔者认为,根据本篇课文的特点,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自主解读课文、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上。语用能力即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就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首先表现在其自主解读课文的能力上。那么,如何以学生自主解读课文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在感人的故事中,如何引导学生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又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这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本课教学的突破点所在。笔者认为,教学时应该引领学生抓住这篇课文的体裁,让学生在自主解读课文的过程中领悟小小说的表达方法,同时感悟人物品质。
  
  一、化整为零,找到组织学生自主解读课文的突破口
  
  初读课文后,认认真真地检查学生通读课文的情况,对读错、读漏、读破的地方驻足讨论,让学生自己去认识错在哪里,为什么读错了。接着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思考:(1)课文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2)老书记如此高大的形象,课文是怎么表达出来的?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课文就是塑造了一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老共产党员的高大形象。第二个问题直击文本的表达方式,是本篇课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是一篇小小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让学生猜测、讨论本文的三个表达特点,进而归纳并且板书:(l)人物言行;(2)环境描写;(3)结构安排。
  
  接下来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根据板书,任意找其中的一个方面自己学习课文,说说课文是如何把老书记的高大形象写出来的。
  
  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其主要任务是引领学生钻研文本,帮助学生找到自主解读全篇课文的突破口,即提纲挈领的主问题。这个主问题的设计,是要有一定的含金量的,它既要体现文本的情感主旨,又要直击课文语言的学习;既要指向课文内容的学习,又要直而文章表达方式的解读。
  
  二、聚零为整,以学生自主解读课文的方式提升语用能力
  
  在学生充分自学的情况下,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好,课文表达的三个方面各有特点,大家都各自准备了一个方面,接下来我们对三个方面逐一交流。一个同学说完了,其他同学可以就这个方面作补充。”(以下是以学生现场交流的顺序记录的)
  
  1.从对老汉语言的描写中感受语言的简练
  
  学生交流汇报:我找到了文中描写老汉语言的句子和大家交流讨论,我们一起来发现。学生边汇报边补充,在大屏幕上依次出现如下内容:
  
  “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少废话,快走。”
  
  在学生充分朗读、讨论这些句子,并说出自己见解的基础上,教师适时聚焦第一句,进行比较体会:
  
  (1)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2)老汉沙哑地喊话:“乡亲们,这座桥很窄,也不够牢固,大家千万不要拥挤!党员同志们,我们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统统排在后边!”
  
  读完后讨论:在当时的情况下,照第二种说法会有什么结果?课文为什么要用第一种说法写?你感受到了什么?(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老汉连下两道命令,语气很严肃,语句很简洁。)
  
  在反复读议老汉语言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发现了小小说语言的特征——简练,而且从老汉简练的话语中体会到了老汉的人物特点——干练、镇定,还从话语中感受到了老汉先人后己的优秀品质,可谓一石三鸟。
  
  2.从洪水的描写中感受环境衬托的作用
  
  学生交流汇报:我画出了描写洪水的句子,大家一起来读读,并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边汇报边补充,在大屏幕上依次出现如下内容: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4)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学生读后发现,作者用了比喻、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恶魔似的洪水,而且当时环境非常恶劣,洪水越来越凶猛,现场情况越来越危急。
  
  教师在学生充分感悟环境恶劣的同时,追问:“文章惜字如金,总共618个字,明明写的是老汉,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笔墨写洪水?这不是废话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感受小小说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故事情节、衬托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
  
  3.从故事情节的组合方式中感受结构的巧妙
  
  学生交流汇报:我读完课文后发现故事情节很有悬念感……教师适时追问:“文中老汉和儿子的关系为什么不预先告诉我们,而要放到最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在学生讨论、补充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文章的结构特点:课文先写老汉将一个小伙子从队伍里揪出来,让他排到队伍的最后;又写小伙子让老汉先走,而老汉却把小伙子推上了桥,但就在这时,木桥塌了,他们二人被洪水吞没了;最后写洪水退了以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两个人,一个是她的丈夫,一个是她的儿子。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知道了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的结构安排,很有嚼头,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特别值得品味的是故事的结尾,耐人寻味,这虽让人感到在“意料之外”,但联系前文仔细想想,又觉得在“情理之中”。让学生反复诵读,感悟扣人心弦的情节和意味深长的结尾,从而感受小小说的另一个文体特征——巧妙的构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部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在贯彻课标精神的今天,教师按照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甚至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是不行的,应该真实地、真真切切地让学生自主学习。《桥》的教学,化整为零,教师先通过设计的主问题,帮助学生找到自主解读课文的突破口,接着在学生交流反馈自主学习成果的基础上聚零为整,使学生完整地说出或写出自己对课文的独特见解。学生自主解读文本的过程就是全面调动听、说、读、写、思等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长期坚持,就能在无形之中全面提升语用能力。

【五年级下册《桥》教学设想】相关文章: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想04-29

《桥》教学反思07-14

桥的教学反思02-25

桥教学反思02-10

《桥》教学反思09-10

《桥》的教学反思04-20

校长工作设想08-23

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08-24

生命桥教学反思08-25

《桥》文教学反思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