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几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05 09:24:00 一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9加几教学设计

  9加几教学设计(一)

9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进新课,板书课题。

  1、谈话: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20以内进行加法。今天有学校领导和老师来指导我们的学习,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认真学习9加几吗?……现在请同学们开火车进行口算(师出示口算卡片 )1+910+7……

  2、出示课件:课本主题图

  同学们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比赛开始了,看运动场上多热闹哇!同学们有的在跑步,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跳远,有的在踢毽子,还有的正在为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加油。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预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小明问:“一共有多少盒饮料?”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二、新知学习:

  1、解决“一共有多少盒饮料”的题目。

  让学生思考解决题目的方法,小组内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解决这个题目。

  组织交流解决题目的方法。请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先容本组解决题目的方法。

  (1)点数出结果接着数,数出结果。

  (2)教师讲解一般方法,再用“凑十法”算出结果。

  (3)充分肯定学生探索的方法,并以“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题,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加深学生对各种解决方法的熟悉。

  (4)强化“凑十法”。

  教师先指出:纸箱内有9盒饮料,箱外有4盒饮料,这两部分合并在一起,就是现在有的饮料。所以要用9+4计算。(板书:9+4)

  问:怎样算出9+4的得数呢?

  让学生重述凑10的过程:放进箱里1盒是10盒,箱外面还有3盒,10盒加上3盒一共是13盒。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由于9+1得10,所以算9+4,先把4分成1和3;9加1得10,再加3得13。

  板书“=13”。让学生齐读算式。

  2、解决“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的题目

  (1)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题目:“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2)让学生从画面上收集数据,找出:踢毽的有9人,跳远的有7人

  (3)教师口述: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踢毽的9人与跳远的7人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算式是9+7。(板书出算式)

  (4)让学生讲应怎样算?得数是几?(同坐交流)

  (5)全班交流,完成计算(答应学生用不同方法想出得数)。

  3、总结规律:“凑十歌”

  4、出示课件:你还能提哪些用加法算的题目?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三、知识应用:

  1、教师出示课件1:

  你能完成上面的式子吗?9+3和9+7的得数是多少呢?

  2、出示课件2:9加9、2、4、7、5、3、6、8

  四、知识拓展:

  1、小结:夸大凑十法的应用。

  今天我们学习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前面计算的9+4、9+7两题的得数都超过了10,就是进位加法。

  这节课我们具体研究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凑十法)

  2、出示课件:题目小结

  五、练习巩固

  1、数学游戏:找朋友

  (1)课前给一些同学发数字卡片 ,说明游戏规则:一位学生手拿卡片 9+站在讲台上说:“我是9,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卡片 的同学轮流跑上台说:“我是()”,我是你的好朋友。”全班同学说算式并解答。

  (2)开始游戏。

  2、作业:

  9+5=9+6=9+()=159+()=119+3=9+2=9+9=9+()=139+8=9+4=9+7=9+()=16

  板书设计:9加几(凑十法)

  9+4=139+7=16

  课后反思: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通过这些数学学习的重要而有效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真正成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9加几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逐步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手偶“小猴灵灵”,教师表演并配音:小朋友,我是小猴灵灵,今天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好吗?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请小朋友从袋子里先取9个桃(实物图),再从袋子里随便取出一些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共取了几个桃)会列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9 + 1、9 + 2、9 + 3、9 +4、9 + 5、9 + 6、9 + 7、9 + 8、9 + 9、9 + 10(有顺序地排成一竖排)

  小猴灵灵:大家列出的算式真多,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揭示课题:9加几)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探讨算法。

  (1) 看一看:小猴灵灵也取出了一些桃,我们看看它是怎样取的?(出示例题图:盒子里9个桃,盒子外4个桃)学生观察后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列出算式:9 + 4。

  (2) 算一算:请大家想办法算一算9 + 4得多少,也可以用学具来摆一摆。

  [说明:学生在生活经验、认知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客观差异,教师能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提供宽松、开放的空间,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探索算法,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教学过程成为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3) 说一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出不同的算法。

  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① 数一数。

  ② 9 + 1 = 10,10 + 3 = 13。

  ③ 4 + 6 = 10,10 + 3 = 13。

  ④ 10 + 4 = 14,14 - 1 = 13。

  学生每说出一种算法,教师便追问:听懂他的意思了吗?你的方法与他不同在哪里?

  结合学生交流,用学具演示“凑十法”的思考过程,并随机板书。

  指出算法名称:“凑十法”。

  [说明:为了不使交流流于形式,确保交流的有效性,学生交流算法时,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与同伴比较方法的异同,实现相互沟通和理解,从而自觉实现算法的优化。]

  (4) 议一议: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指出:以后你们喜欢用什么方法来算就用什么方法来算。

  2、教学“试一试”。

  (1) 出示花朵图。

  提问:图中的花分成了哪两部分?各有几朵?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算式?(板书:9+7)

  (2) 提问:你能先圈出10朵,再计算吗?在书上圈一圈,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填在图右边的式子里。

  (3) 追问:为什么不把7分成3和4或2和5呢?

  3、小结。

  引导: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先要怎样想?然后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分层练习,内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题目插图,提问:你能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吗?能把右边的式子填出来吗?

  展示学生的答案,并让他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共同评议。

  2、“想想做做”第2题。

  (1) 让学生先圈出10根,再计算。

  (2) 和同桌交流想法。

  (3) 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后,比较每组上下两题,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计算、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到“凑十法”就是用上面的连加来计算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要求学生拿出数字卡片,照“想想做做”第4题的样子把卡片排在课桌上,同桌合作口算。

  5、“想想做做”第5题。

  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教师将得数板书在新课引入时列出的算式后面。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算式间的联系,知道可以直接利用相邻的算式算出得数,并且发现9加几,得数个位上的数总比加上的数少1)

  [说明: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灵活选择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同时渗透了函数思想。]

  6、自由练习。

  请学生当“小老师”,出有关“9加几”的算式考其他同学。

  随机追问:你想请谁回答?你对他的回答满意吗?有什么话要对他说?

  [说明:将提问、评价的权利留给学生,让学生拥有更充分的学习机会,体会成功的喜悦。]

  四、自由交流,总结延伸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本领?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

  谈话:回去后把你们今天学到的本领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6~87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逐步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手偶“小猴灵灵”,教师表演并配音:小朋友,我是小猴灵灵,今天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好吗?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请小朋友从袋子里先取9个桃(实物图),再从袋子里随便取出一些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共取了几个桃)会列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9 + 1、9 + 2、9 + 3、9 +4、9 + 5、9 + 6、9 + 7、9 + 8、9 + 9、9 + 10(有顺序地排成一竖排)

  小猴灵灵:大家列出的算式真多,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揭示课题:9加几)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探讨算法。

  (1) 看一看:小猴灵灵也取出了一些桃,我们看看它是怎样取的?(出示例题图:盒子里9个桃,盒子外4个桃)学生观察后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列出算式:9 + 4。

  (2) 算一算:请大家想办法算一算9 + 4得多少,也可以用学具来摆一摆。

  [说明:学生在生活经验、认知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客观差异,教师能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提供宽松、开放的空间,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探索算法,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教学过程成为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3) 说一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出不同的算法。

  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① 数一数。

  ② 9 + 1 = 10,10 + 3 = 13。

  ③ 4 + 6 = 10,10 + 3 = 13。

  ④ 10 + 4 = 14,14 - 1 = 13。

  学生每说出一种算法,教师便追问:听懂他的意思了吗?你的方法与他不同在哪里?

  结合学生交流,用学具演示“凑十法”的思考过程,并随机板书。

  指出算法名称:“凑十法”。

  [说明:为了不使交流流于形式,确保交流的有效性,学生交流算法时,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与同伴比较方法的异同,实现相互沟通和理解,从而自觉实现算法的优化。]

  (4) 议一议: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指出:以后你们喜欢用什么方法来算就用什么方法来算。

  2、教学“试一试”。

  (1) 出示花朵图。

  提问:图中的花分成了哪两部分?各有几朵?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算式?(板书:9+7)

  (2) 提问:你能先圈出10朵,再计算吗?在书上圈一圈,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填在图右边的式子里。

  (3) 追问:为什么不把7分成3和4或2和5呢?

  3、小结。

  引导: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先要怎样想?然后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分层练习,内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题目插图,提问:你能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吗?能把右边的式子填出来吗?

  展示学生的答案,并让他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共同评议。

  2、“想想做做”第2题。

  (1) 让学生先圈出10根,再计算。

  (2) 和同桌交流想法。

  (3) 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后,比较每组上下两题,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计算、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到“凑十法”就是用上面的连加来计算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要求学生拿出数字卡片,照“想想做做”第4题的样子把卡片排在课桌上,同桌合作口算。

  5、“想想做做”第5题。

  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教师将得数板书在新课引入时列出的算式后面。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算式间的联系,知道可以直接利用相邻的算式算出得数,并且发现9加几,得数个位上的数总比加上的数少1)

  [说明: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灵活选择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同时渗透了函数思想。]

  6、自由练习。

  请学生当“小老师”,出有关“9加几”的算式考其他同学。

  随机追问:你想请谁回答?你对他的回答满意吗?有什么话要对他说?

  [说明:将提问、评价的权利留给学生,让学生拥有更充分的学习机会,体会成功的喜悦。]

  四、自由交流,总结延伸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本领?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

  谈话:回去后把你们今天学到的本领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9加几教学设计(三)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78—79页,例题,“试一试”及“想一想”。

  教材分析:

  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是以后学习加、减计算的基础。编排上加减法穿插进行,先教学9加几,再教学十几减9。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学习的关键,学生理解、掌握了9加几和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就可以把他迁移到后面的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9加几,既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有时学生学习十几减9的基础。9加机几的例题,教材让学生联系实际情景和生活经验自主探索算法,通过对不同算法的交流、体会和比较,提出可以用“凑十法”摆一摆,进一步理解9加几的算法。教材通过“想想做做”日报法学生掌握9加几期于几个算式,进行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结合实际问题的解决,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

  1.  从实际情景里理解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2.  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鼓励算法多样化,树立创新的有意识,追求思维的灵活性。

  3.  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相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算法的交流、体会和比较,提出可以用“凑十法”计算,掌握“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思考、归纳“9加几”的计算规律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交流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活动: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那老师就来考考大家。

  老师带来了一些动物图片,请大家仔细认一认,它是什么动物,并说说它最喜欢吃什么?(课件出示动物图片)

  长颈鹿  狗  猫  啄木鸟  熊猫  猴子

  今天猴妈妈出门了,给小猴子留下了一些桃,(出示图片)这么多呀!可把小猴乐坏了。

  2、小朋友们:盒子里有(  )个桃子,外面有(  )个桃子,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多少个桃?  生:盒子里的桃比盒子外面的多多少个?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今天我们先帮小猴算算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你会列式吗?(指名回答,3人左右。)

  9+4=13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能用小棒摆一摆吗?

  2、同桌之间边摆边说。

  3、指名实物展示(教师注意在边上点拨)

  注意:别的小朋友发言时,你要仔细听,有问题等他说完后再提行吗?

  (1)数一数的方法:9,10,11,12,13

  (2)把9看成10:10+4=14,所以9+4=13

  (3)从4里面拿1给9,9成10,10+3=13。

  师:9和几凑成10?4被分成几和几?(板书9  +  4  =  13)

  1  3

  10

  为什么把9凑成10?真是一种很不错的方法,你真聪明,同桌把这种方法再说一遍好吗。

  (4)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若有从9里面拿6给4大方法出现,一定要和从4里面拿1给9的方法进行比较,强调想的都不错,但从4里面拿1给9的方法更简单。)

  4、那小猴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呢?一起来看。

  (声音、动画)

  哪些小朋友的方法和小猴的想法一样?

  小结:刚才通过小朋友动脑筋、摆小棒,想出了好几种方法来算9+4,你最喜欢用那种方法呢,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二、试一试

  1、下面我们就用刚才学习的方法来算一算,看那些小朋友学的最认真!

  9+5=  9+7=

  你喜欢那一题就用小棒摆那一题,再到书上填得数。

  指名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说时师板书:

  9  +  5  =  14 9  +  7  =  16

  1  4  1  6

  10  10

  这三道题目都是先想9和几凑成10,我们就把这种方法叫“凑十法”(板书)

  三、拓展练习

  1、小朋友学的这么快,小蜻蜓和蜜蜂也来参加你们的游戏。

  你能用圈一圈的方法来凑十,再算出结果吗?

  全班交流。

  揭题:今天我们学习了9+4  9+5  9+7  9+2  9+9,它们都是(板书)9加几。

  2、小猴也给大家带来了3组有趣的题目, 如果能发现里面的小秘密。小猴就会带大家去游乐园游玩,想去吗?

  出示第一组题,指名计算。

  9+1+2=

  9+3=

  比较上下两个题目,你发现了什么呢?(答案一样,3可以分成1和2)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凑十法”也可以用连加的方法进行计算。)

  出示第二组题目

  9+1+5=

  9+(  )=

  出示第三组题目

  9+(  )+(  )=

  9+(  )=

  3、进入游乐园

  首先我们来玩一玩碰碰车,不过碰碰车里也有一些有趣的数学题目,我们来看一看。

  动画:9和其他的数字碰撞,你能说出他们加起来等于几吗?

  4、下面我们看到的是海洋生物——鲸鱼(动画:小朋友们好,想不想算算我身上的口算题呀!)

  (1)  独立计算

  (2)  把它们比一比,你有没有发现什么?

  (让学生大胆的说。)

  5、这里还有一些小朋友呢?,他们在干什么呀!

  你能说出这幅图的意思吗?能求什么问题?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谁来说?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和小动物们玩的开心吗?你觉得今天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9加几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9加几”教学设计08-16

《9加几》教学设计08-16

数学教案-[9加几]教学设计08-16

9加几教学反思03-15

《9加几》教学反思02-26

9加几08-16

9加几数学教学反思04-20

1.9.1 “9加几”的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08-16

9加几教学反思15篇04-03

“8加几”教案设计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