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三年级语文教案>2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片段

2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片段

时间:2022-08-15 13:20:31 三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片段

2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词句先划出来。
  生:(小声读课文)
  师:带着你的问题在小组里找找答案。
  生:(分组讨论)
  师:在你们组讨论中还有哪些没有解决的地方想请其他同学帮助的。
  生1:在课文第三自然段"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chóng)淙地流着。"这一句中,"淙淙地流着"是怎样地流?
  师生:"淙"应读"cóng"
  (学生纠正读音后,自己请一位愿意帮忙的同学回答)
  生2:"淙淙地流着"是指小溪流动时发出的声音。
  师:这声音是小溪发出的,怎么读呢?
  生:我认为读的时候应该轻一点。(生范读)
  师:请同学们也带着你们的想象读一读。
  生:(自由读)
  师:这是小兴安岭春天的一景。(板书)春
  师:还有哪些词句或课文内容上的问题?
  生1:第四自然段中"郁郁葱葱"是什么意思?(自己请一名同学帮助解答)
  生2:"郁郁葱葱"是说树木长得很旺盛。你可以从下面的话中想象一下。(生读)"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它们的枝叶连天空都遮住了,所以说长得非常茂盛。
  生3:我还有补充。这个词还可以根据"密密层层"和"严严实实"这两个词来理解。树木的枝叶长得很密,一层层的,不仅可以说树长得茂盛,我觉得还可以说树很多。
  师:你可以读一读吗?
  生3:(抓住三个重点词有语气朗读)
  师:请同学们自己也来试试。
  生:(自由读)
  师:这是小兴安岭什么时候的景色?
  生:夏天的景色。
  师:(板书)夏
  (生继续提问题)
  生:课文第五自然段中"这时候,森林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这里为什么用"献"字?
  生1:我认为这里用的是拟人的手法。
  生2:这里不仅用拟人,这个"献"字还可以表现出是森林主动给人们的。
  生3:我建议你把"献"字换成别的字试试。
  师:换成什么字呢?
  生4:换成"捧"字也许可以。这时候,森林捧出了……
  师:不论用"献"还是"捧",森林愿意把这么多财富在秋季交给人们,你觉得森林与人们相互之间是什么样的感情?
  生1:我觉得森林与人类的关系非常亲密。
  生2:我觉得因为人们对森林好,所以森林才愿意献上这么多好东西。
  师:看来这里的人们确实很爱这片森林,而森林对人类的回报就是"这时候……"
  生:(抓住"献"字有感情朗读)"森林献出……"
  (师板书)秋
  生1:老师,我还有问题。在第四自然段中"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为什么是"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生2:(追问)用笼罩行不行?
  生3:"浸"就是泡。
  师:我们在浸衣服时会看到水渗透到衣服的每一个地方,在这里用"浸"你感受到什么?(联系生活点拨)
  生4:哦,我知道!这个时候浓雾已经渗透到整个森林的每一个角落。如果换成"笼罩"就不会显出雾浸得很深了,而是浮在森林的上面。我可以来读读。(有感情朗读)
  师:其他同学快感受一下。
  生:(自由读本句)
  师:谁来带着感受读一读?
  提出这个问题的学生:(不仅抓住"浸"字,而且读出了雾的飘渺)
  生:"利剑"是什么啊?
  生1:"利剑"就是特别锋利的剑。
  师:课文中把什么比喻成利剑?
  生:(齐说)阳光
  师:这个比喻使你有什么感觉?
  生:特别暖和。
  师:咦?今天也暖和,谁看见阳光射下来时像利剑了?请你再读读这句话。
  生:(自由读)
  生1:射下来时的速度特别快。
  生2:阳光射下来时很细。
  生3:(有语气朗读)
  生齐读。
  ……
  师:你们的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了,大多数是在描写小兴安岭春,夏,秋的三个自然段中出现的。(指板书)小兴安岭的一年四季我们这里还少冬季。(补充板书:冬)默读课文,你认为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生:(默读分段)
  生: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是一部分,写小兴安岭树多;三至六自然段是一部分,写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
  生:反对,我认为第二自然段对下面四个自然段是一个概括,所以应该分到第二部分。
  师:其他同学有什么意见?不清楚的同学可以再浏览一遍课文。
  生:我同意第二种分法,因为第二自然段是总起句,第二部分是总分的结构。

  课后反思:
  这一教学片段主要围绕学生的质疑展开。学生在通过课下预习,课上初读课文后,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同时他们在字词理解上也存在问题。基于希望学生能把理解词语作为感受课文的台阶这样的考虑,我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起始点,由一个字,一个词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由浅入深,由字面理解拓展到课文的内在含义。当一个问题出现后,先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去理解,在他们理解的基础上自己再作出判断:在这一点上课文的含义学生是否理解到位了?如果还有深入理解的余地,则旁敲侧引地指导学生去领悟,想象,并能较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这也为在第二课时进行更深一步读写训练留出了时间。
  这一教学过程在时间上超出了原有设计,但却收到了良好效果。学生从自己找出的问题中初步领悟到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围绕一个"献"字的争论,他们自主选择了换字,朗读的方法,领悟到森林与人类亲密的关系,通过逆向思维感受到人们对森林的热爱,这也正是本篇课文希望学生收获的一点。同时,学生所换的一个"捧"字基本上没有改变句子的原意,在对森林的拟人程度上更突出了动作。对比自己所准备的远远"高"出很多,这不得不使我感叹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的丰富与运用的灵活。自己在这方面确实需要多动动脑筋。
  另外,学生在理解"利剑"这一词语时,只体会到光线的的强烈。虽然并没有错,但因为自己对这一句话反衬作用的忽视,没有因势利导地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正是因为树木枝叶的繁茂,阻挡了阳光,才会形成这样的景观。
  对于学生提出的"淙淙","郁郁葱葱","浸"等词语,都是课文语言文字形象生动的运用,学生能够提出来,说明他们对课文景物的感受已经到了产生想象的阶段,之所以提出这些问题,是因为它们对想象造成了阻断,因而需要搞明白。尤其是"浸"字,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大雾充斥整个森林的景象,这里我发现学生理解上存在困难,于是立刻将生活中的现象引入课堂,使之更为形象,利用思维的迁移想象浓雾弥漫整个森林的奇景,为朗读奠定形象的基础。
  虽然学生问题中所涉及的四季景色不全,但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又贯穿了整篇课文的第二部分。因此,为分段训练挖好了水渠。所以学生每解决一个不同季节的问题后,我都及时地进行板书,为后面的分段进行铺垫。当学生解决完问题,通过板书,他们就可以感悟到文章的结构特点,所要做的就只有结合第二自然段的作用进行分段了。这一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前面质疑环节的影响,可用的时间较少,所以在解决起来显得有些仓促。


2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片段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www.fwsir.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片段】相关文章: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精选23篇)02-23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08-22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05-20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05-05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06-14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06-14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实用】07-05

(必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07-05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 (优秀)07-06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5篇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