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堂实录

《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堂实录

时间:2022-08-16 12:06:25 初中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堂实录

《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堂实录1

《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堂实录


点击浏览该文件


《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堂实录2

  一、背景

  《音乐巨人贝多芬》这是一篇名人传记,本文更多地展现其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展示伟大人物的“平凡”一面,体会他作为一个平凡人的苦恼与倒霉,进而体会他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而这又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学生们的心中已有一个定势,贝多芬是一个命运的强者,生活的强者,虽然他是个聋人,但他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已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对他的苦闷与烦恼往往忽视,甚至不理解,怎样让他的平凡与他的伟大顽强让学生得到有机的统一认识,我在备课中一直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考虑中走进课堂。

  二、过程描述

  由“我所知道的贝多芬”导入,让学生谈谈自身心目中的贝多芬,有四、五个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1:贝多芬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创作了作品《英雄》、《命运交响曲》、《田园》等,其中《命运交响曲》最为有名,是他的代表作。

  学生2:贝多芬命运坎坷,1820年两耳失聪,但他仍与命运作顽强的不屈的抗争,最后完成了他的全生涯中最伟大的作品《第九交响曲》。

  ……

  正如我所料,学生的回答都抓住了他“伟大”的一面,却没有同学说出他“平凡的一面,没有人体会到一个平凡人的苦恼与倒霉,于是我顺势导入;贝多芬是位伟大的音乐家,但他也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他同平凡人一样会遭受病痛的折磨,对孤独忍无可忍,渴望与他人交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走进他内心的世界。”

  学生阅读全文,理清课文思路,讨论贝多芬是怎样一个人?

  学生:严肃而善良的人

  学生:独立而骄傲的人

  学生:沉郁坚强

  学生:热爱自然,追求自然,献身音乐的人

  ……

  当学生大致概括贝多芬的性格时,我想此时真是大多数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内容有了较深入的理解,于是就发出一问,你们对这篇课文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短暂的缄默……

  有一学生问:老师,有一处我们还搞不懂,在外貌描写中作者写到“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额,整个描绘出坚韧不屈的生的意志”与“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之间是否矛盾?外貌描写中写出他的坚强,而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则写出了他的较弱一面?

  我心中暗喜,这一问正好可以解决我备课时的难题!为了解决学生的问题,我作了一个铺垫:那么我们首先来理解一棵树也比一个人这句话的意思吧!

  学生1:一棵树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而贝多芬却因为耳聋,他此时比不上一棵树。

  学生2:一个人经常因为他人的误解而烦恼,而一棵树却不会受他人的误解,所以贝多芬比不上一棵树。

  学生3:我们可以看见他的孤独与苦闷,没有人理解他!

  学生4:我们也可以看见他有常人的一面,平凡人的一面,他不是一个圣人。

  我又问:写出他真实的内心世界,写出他平凡孤独的一面,与他抗争的命运是否矛盾呢?

  学生1:不矛盾,他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能忍受孤独,忍受苦闷,与命运抗争继续与音乐为半,发明出伟大的不朽的音乐巨著。这就是与普遍人所不同的!我微笑的点了点头,我目光投向那个提问的学生,他也在会意的点头。

  教师:其实在文中我们还可以找出看似矛盾而实质上并非矛盾的地方?同学们再找找。

  学生问:“今天我碰到的是那些小朋友,讪笑我,捉弄我,模仿我的样子”与“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之间看似矛盾?小小朋友们并不怕他,而一般的'大人都以为他很可怕,不敢接近他,为什么呢?

  学生答:大人们一般不敢接近他,是因为脾气暴戾,不懂人情世故,不能走进贝多芬的心理去理解贝多芬,小小朋友去模仿他,是因为他的打扮、不够整洁,生活随意,在小小朋友的眼中,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另类。

  学生答:其实两者之间是不矛盾的,小小朋友去讪笑他,模仿他标明贝多芬遭受着心灵的伤害,内心很痛苦,没有人理解,大人们一般很怕他,不敢与他接近,他同样标明贝多芬的孤独与痛苦,两者之间都是要表达同一个意思:贝多芬的孤独,没有朋友。

  教师:很多人关注的是贝多芬的辉煌成绩,但是刚才的两个问题让我们关注到他所受的伤害与苦难,以一个平凡人的视角,透视他内心深处遭受的伤害。

  下课铃响起,同学们都没有向往常一样欲欲起身,急于下课,而是还在寻找着……

  教师:学生经过阅读而提出的问题,比老师的提问更有价值,希望同学们再去找找问题,我们下节课来一起研讨。

  三、反思与讨论

  1、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杠杆:

  以前,我总是根据自身的既定设计对学生进行“追问”,把学生的思路框定在自身的思路之内,为了完成教学的目标,总是急匆匆地直奔“预设”的目标,假如学生活动的时间过长,讨论考虑体验的时间太多,就担心课堂教学任务完成了不,于是将过程搁浅在“任务面前”。我总会让学生围绕我的发现而不停的猜想,学生始终处在被动的局面,学生始终没有真正意义上自主阅读。根据以往的教学常规:我总是这样设计问题:贝多芬是一个伟人,但也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我们可以从哪里地方看出来?而今天的教学学生更主动了,理解也更深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我认为归因就在于——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考虑、想象去发现问题,并主动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灵活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要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2、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

  杜威认为:教育必需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作为起点,这种经验可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能力,又为所有的未来的学习提供了起点。因此,在教材的组织上,教育者的责任就在于,从现有的范围内选择那些有希望有可能提出一些新问题的事实和资料,并通过这些新问题激起新的观察和新的判断方式,从而扩大未来的经验范围,这堂课,学生能提出这么好的几个问题,与一开始我创设的问题情境有关,一开始我就提示:很少有人去体会贝多芬作为一个平凡人的倒霉与苦恼,接着我又问,贝多芬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两个问题为学生的发问作了良好的铺垫。假如我上课就提问,对这篇课文,你所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学生就很难提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堂实录3

  激昂的《命运》钢琴曲在教室里回荡,同学们兴趣盎然专注地倾听,曲毕。

  师:谁知道这首热情豪放,催人奋进的交响曲是什么曲子?你对它有什么了解?

  生(众):《命运交响曲》!《命运》!

  周伟光:这是贝多芬作曲的!

  刘帅:这是贝多芬在耳聋之后的作品!

  师:好,你了解的不少,谁对贝多芬再多一些介绍?

  杜志佳: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他生活在一个音乐家庭,从他28岁起,耳朵就出了毛病,那时他的创作力正旺盛,30岁时,耳朵完全聋了,那时他特别苦闷。

  魏月:我还知道,他在耳聋之后还创作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田园交响曲》、《合唱交响曲》。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知道的很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说明同学们在课下做了充沛的预习。耳聋的贝多芬是如何面对生活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音乐巨人贝多芬》这篇文章,一起走进贝多芬的内心世界吧!带着对贝多芬的一些了解,让我们再次欣赏《命运》,这次老师提两点要求:第一,认真听,你都听到了什么?第二,要联想,你都想到了什么?

  (生选择自身认为最舒适的姿势再次欣赏《命运》,有的远望窗外,若有所思;有的眉头紧锁,紧盯着一处,有的手托下颏,眼神迷离,几分钟后,曲毕)。

  师:谁想说说,直接站起来。

  李芳芳:我听到一种强烈节奏总是重复出现,就像命运之神在不时敲打贝多芬的家门。

  段奕宏:在强烈的节奏之间又有比较舒缓的局部,那好象是贝多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方圆:听着这首曲子,我仿佛看见一个小姑娘坐在树林里,身边都是美丽的花朵,鸟儿在枝头吱吱的叫,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一会儿,小姑娘站起来,一边采花一边和蝴蝶嬉戏。

  (同学脸上显出惊讶的神色)。

  师:听了刚才的描述,同学们有不同的意见吗?提出来。

  解华民:我不同意她的这种说法,她好象是提前背好的,不符合这首曲子的实际,这么强烈激昂的曲子,小鸟早就吓跑了,花儿也得震落了。(众生笑)。

  丰超:我也同意解华民的意见,应该讲出自身的真情实感来。

  师:对。这是我们的一个课堂练习,你听出什么就应该把它真实的表达出来。谁再说?

  于程程:(较激动,语调有些忧郁哆嗦)听着这段曲子,我好象看见一匹马儿在草原上奔跑,突然遇到了一大片荆棘林,马儿被困住了,不能前进了,浑身扎满了刺,这时小松鼠跑来了,小白兔跑来了,小鸟也飞过来了,他们给马儿引路协助它走出荆棘林;正当马儿昂头向前跑的时候,又陷入了一片沼泽地中,马儿挣扎着,拼搏着,它不甘心就此被淹没,就在它筋疲力尽的时候,又有小动物来帮它,终于让它挣扎了上来。这时天空是那么蓝......(抽泣)鸟儿叫的那么欢,花儿也在向它招手......(趴在了书桌上)。(一片静默之后老师带头鼓掌)

  师:(也有些激动)于程程把自身的经历融合在这首曲子之中,正像贝多芬经历种种磨难终于战胜命运一样,相信于程程同学也会在每位同学的关爱协助之下,以坚持不懈的韧劲战胜倒霉的命运,把苦难的生活踩在脚下,迎接自身光明的未来。

  【课后反思】

  这堂课的开头以感性的音乐作为载体,既让学生受到音乐的熏陶,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理解提出不同意见,敢于发表自身的见解,有讲述、有讨论,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发表见解的机会,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讲的具体真实,富有感染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注:于程程母亲精神有问题,父亲瘫痪,家中无人照管,温饱都成问题,班内经常在生活方面给她提供协助)

《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堂实录4

  上课铃响过。

  师生问候

  师:同学们,我们昨天学过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记得里边是怎么评价闻一多先生的吗?

  生: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生: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师:两者有什么不同吗?

  生:强调的程度不同。也更能体现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尊敬和赞美。

  师:说的真好,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够向他一样。那麽今天我们将认识另一位巨人,一位音乐巨人----贝多芬。(板书)谁愿意来介绍贝多芬?

  生:我来介绍贝多芬。 贝多芬是德国音乐家,著名作品有《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和《第九交响曲》(合唱)。

  生:贝多芬耳聋是在28岁以后。(师补充:实际上在他26岁时听力就出现问题了)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贝多芬德国作曲家,被称为乐圣。他一方面有着卓 越的音乐天斌、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另一方面 他那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产生的崇高思想,形成 他作为一个音乐家的特殊品质。在他所有重要的作品中,都表现了从斗争到胜利、 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快乐的精神历程。尽管命运对他如此不公,可他却从没有屈服。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显示大屏幕)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来理解。

  师:现在伴着音乐来自由朗读课文。给每一个段落写上一个序号。(播放《月光曲》)一会儿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并说明理由。师:请大家速读课文,了解生活中的贝多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生速读课文)

  生:我喜欢第9个自然段。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这一段是对贝多芬的外貌进行了描写。不仅写出了贝多芬的外表的特征,而且更能够体现出其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

  师:文中是怎样描写贝多芬的肖像的?

  生:他的内心非常坚强,因为文中写道“他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而他给人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

  生:从他的外表描写中,我可以看出他的生活很穷苦,因为他的耳机失效了。

  生:外表描写显示着他对于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抗争意志。文中写道:他有一双有力的大手,“有一种凝视不可逼视的光”“深邃的眼睛”,“紧闭的嘴唇”。

  师:从课文的描述中,我们已经感知了贝多芬这位音乐大师的外貌特征,对人物的描写,我们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要以形传神,忌面面俱到。

  2:忌“脸谱化”,要反映出人物的内心和思想。

  师:从这里你能够看出贝多芬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生1:是一个坚强的人,从作者的描写来看,可以看出这一点。从前边的彩图来看,更能够看出他的内心。

  师:够详细的。而且能结合书中的插图,不错!

  生2:我读第18段。从这段里边,我可以看出贝多芬的“真实好的灵魂”。外表上显示着孤独。但是内心里却是希望与人交流,内心里却是希望自己能够被人了解而不是误解。而从“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的 眼里闪光。”说明贝多芬师多么的高兴能够有人来拜访他,更希望有人能够了解他。而“在这里我孤零零地坐着,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的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我更看到了贝多芬的乐观和追求。

  生:(抢着)我认为贝多芬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第20段中这样说:“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更说明贝多芬是一个身残志坚的热爱生活的人。虽然自己是一个残疾人了,但是自己的内心里却是像熔岩一样的激情澎湃。这句话反映了贝多芬与命运斗争的决心心。

  师:说得很好。这里用了一个比喻句,“已倒落了的火山”指什么?

  生:贝多芬自己。

  师:“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指什么?

  生:贝多芬的耳聋。

  师:即使被燃烧,仍然“巴望挣扎出来”说明什么?

  生:不屈服于命运,而要与命运斗争。

  师:你还知道哪些人身处逆境,却不沉沦,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生4:张海迪,半身瘫痪,可在轮椅上自学成才,写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

  生5:海伦.凯特,双目失明,可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

  师:人的一生如云卷云舒,潮起潮落,相信大家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也会正确对待厄运。

  生:我喜欢第五段。从这一段里可以知道贝多芬师一个非常独立的人,因为女佣说过很多事情贝多芬都不喜欢别人帮忙。

  生:我更喜欢这个段落。“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虽然简短,但是能够看出来,他是很想接近自然的。他渴望与轻风流水唱和,渴望与青山绿水为伴,更能够看出他对自然的热爱。

  师:还有其他的解释吗?

  生:我觉得能不能是说树也比人好呢!可以没有那么多的烦恼。

  师:你有什么做例证吗?

  生:有啊,课文里不是说“那些孩子,嘲笑我,捉弄我,模仿我的.样子。”吗!

  师:很独到的见解。还有谁吗?

  生:我喜欢这个段落。“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可是有“永恒”为伴。 ”这段文字用比喻的方法说明了贝多芬的耳聋给他带来的不仅有不幸,还有好的一面。更让我知道凡事都有两面性。

  生:我想读最后一段:贝多芬对客人大声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我认为这句话的不仅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还告诉我们,乐队只能奏出音符,但不能奏出贝多芬内心的热情和生命。不能演奏出他对命运的抗争。

  师:说的太好了!看来你读懂了这篇文章。说了这么多,你认为贝多芬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生: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生:一个不幸的人。

  生:一个暴躁的人。脾气不好,经常发火。

  生:一个不整洁的人。他的衣着、生活习惯都表现出不整洁。

  生:一个孤傲的人。

  生:一个与不幸的命运斗争,不屈服于命运的人。

  生:一个外表严肃但内心却是如同火山岩浆般热情,对生命充满热爱的巨人。

  师:课文里说贝多芬并不是很高大的,却用了“巨人”来形容他,那你知道题目中的“巨人”的含意吗?

  生:那就是指在音乐方面做出了别人所不能做到的贡献吧!应该是指他的成就而言。尤其是在身体残疾以后还能够做出那麽惊世骇俗的作品来,更应该是对他的反抗命运的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的赞颂吧!

  (掌声响起来)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说,最大的打击莫过于耳朵听不见音乐,但贝多芬并没有在这巨大的打击之下消沉下去,而是敢于面对困难,用“心”去观察和思考人生,并把这种思考付诸音乐,使音乐成为思想的载体,心灵的归宿。可以说。正是苦难,炼就了贝多芬的灵魂,也正是苦难,成全了贝多芬的不朽。老师总结一句:贝多芬——与苦难和命运顽强斗争的人。这让我想起来一段话,我国古代的孟子的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齐读)

  师(小结):苦难越多,给人的磨练也越多,从而也培养了人坚强的意志。贝多芬用他坚强的意志战胜了不幸的命运。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聆听伟大的音乐巨人的不朽乐章《命运》,再一次深入到贝多芬的灵魂深处,进一步感受贝多芬的精神世界。(结束)

《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堂实录5

  一、常规:听写字词

  二、导入:

  昨天我们已经通读预习了《音乐巨人贝多芬》,现在结合你的阅读和积累,说说你对贝多芬的了解。

  生:贝多芬,德国著名作曲家,不过20多岁就聋了。

  生:贝多芬聋了以后5年就去世了,同时创作了不少著名的作品《命运交响曲》就是其中之一。

  生:老师,我在阅读贝多芬时,觉得他这么有名,为什么觉得这么贫穷?

  师:那谁还有疑问或者是看法?

  生:老师,我想知道贝多芬为什么失聪了还会创作出不朽的作品?

  师:失聪与不朽,这就是贝多芬在音乐作品中呈现给我们的。

  大屏幕:生读——贝多芬被称为乐圣,他一方面有着卓越的音乐天赋,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另一方面......

  师:所以巨人贝多芬说过:命运给予了他不幸,但是他要用不屈的灵魂来——扼住命运的喉咙!【积累】

  三、主要部分:

  师:下面让我们随着这篇文章,一起走进贝多芬!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围绕“命运给予了他不幸”话题,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体味。

  【明确:1、第7段和第9段: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衣服,拖在衣服后面的咋已失效的助听器,愁苦的脸,蓬乱的头发,印证着生活的苦难的压力。【肖像描写】

  2、第10、11段:造人嘲笑和捉弄【不耐烦,不想被人打扰】

  3、第15、18、20段:不被理解【三个孤独,一株树,一个人】

  【重点处理:15段的兽穴句;18的一滴泪,因什么落泪,是。。的泪;孤独,开头2,结尾24,重点处理24句意。处理20段句意。】

  4、第26段最后一次指挥。彻底失去能力。】

  师:对,贝多芬在身体上遭受着病魔的打击,这对于音乐家是再悲痛不过了的。看着当时贝多芬凌乱的智慧,还依然坚持,我们在这种不幸中,更透漏出怜悯。鲁迅说什么是悲剧:把最美的事物毁灭给人看!同时,贝多芬更遭受着精神上的不幸,他不被人理解,没人懂得他的`追求,他的愿望,他的心声!对于无法交流的贝多芬,孤独是他的主旋律,甚至觉得自然是他的唯一知己!就是这样不幸,但是,不幸造就了“巨人”!不幸造就了永恒!请大家再次品读课文,围绕“命运造就了他不屈”,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体味。

  【小组合作学习】

  【明确:1、第5段:独自整理房间,自己做饭,不用帮忙。尝试独立,与身体抗争。

  2、第6段:两肩宽阔,挑起生命的重荷。

  3、第9段:力量的脸,深邃的不可逼视的眼睛,紧闭的嘴,无比的生的意志。【两段:肖像描写】

  4、第22段:拼命挣扎出来。句意理解。】

  【只要学生找到了肖像描写那一部分,就进行肖像描写的指导,要让大家从肖像描写体味出那种贝多芬的形象,不屈的生的意志。同时必须总结出肖像描写的方法和特点。并带领大家研究重点句含义!】

  四、贝多芬是不幸的,但是贝多芬更是不朽的。

  他之于世界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许多艺术经典,更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命运面前,强者和弱者的区别仅仅是前者因为不屈而抗争,后者因为屈服而束手。扼住命运的喉咙!现在,音乐巨人!我们来说说“巨人”的理解。

  大家说得都很好。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说,最大的打击莫过于耳朵听不见音乐,但贝多芬并没有在这巨大的打击之下消沉下去,而是敢于面对困难,用“心”去观察和思考人生,并把这种思考付诸音乐,使音乐成为思想的载体,心灵的归宿。可以说。正是苦难,炼就了贝多芬的灵魂,也正是苦难,成全了贝多芬的不朽。

  罗曼罗兰,在《名人传·贝多芬传》中这样说道:ppt、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快乐来给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就欢乐。【生读】

  师:这不由让我想起孟子说过的一句话:生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师:这就是音乐巨人贝多芬,他是一个平凡的人,是一个不朽的人,贝多芬——一个与苦难和命运顽强斗争的人。 【批注】

  五、播放:

  命运交响曲,体味。在曲中下课。

【《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音乐巨人贝多芬》说课稿10-11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04-01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02-05

音乐教案 《音乐巨人贝多芬》优秀10-25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反思03-26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精选12篇)07-23

《音乐巨人贝多芬》语文教案08-20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精选15篇)03-27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15篇02-05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15篇)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