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新闻》

时间:2022-08-16 12:10:55 初中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录音新闻》

《录音新闻》1


点击浏览该文件

《录音新闻》2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学习参试人员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

  2、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方式

  教学过程:

  自主积累

  1、同学交流积累的词语。

  2、(同学自学效果交流)理解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1)它们从容不迫地在各自的就位点下锚停泊。

  (2)活像一朵硕大的莲花,怒放在蔚蓝色的海面上。

  (3)并且把测得的轨道数据源源不断地输送进中心计算机。

  (4)参试人员一齐拥向甲板,欢呼雀跃。

  朗读课文

  1、本文很明显有两种文字,你能说出这两种文字的不同作用吗?

  黑体字报道的是事件,括号内的字是现场录音,是对录音内容的说明。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真实、全面地报道了事件,这是录音新闻的主要特点。

  2、分角色朗读(模拟播音)要求:注意语速、语调,把握感情。

  3、同学评析。

  探究练习

  结合课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内容,体会在播音时所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1、这里蓝天碧海,风平浪静,阳光灿烂,运载火箭的水下发射试验就要在这里进行。

  2、顷刻间,火箭升高了,尾部的火焰也越来越长,如同一条出水巨龙,扶摇直上,腾空而去。

  3、各位听众,你们好,现在向你们报道我国由潜艇水下发射的运载火箭落水的实况。

  4、各位听众,这时候我们看到直升机已经飞抵落点上方,对火箭落水瞬间施放的荧光染色剂进行精度照相测量。

  5、指战员们拉响了汽笛,扩大器中奏起了国歌,参试人员一齐拥向甲板,欢呼雀跃。

  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合作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2、本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的?说说这样组织材料的好处。

  3、火箭发射成功后,记者采访了发射海区指挥所负责人,听了他的话,你有什么启发?

  4、如果你在发射现场,发射成功后,你的心情怎样?你能用具体而生动的'语言描述吗?

  体会本文语言的特色

  1、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作赏析。

  例:它(潜艇)像一条大鲸鱼从水面行驶到海区以后,慢慢潜入水下。

  赏析:用比喻的手法,把潜艇下沉的动作写得十分具体、十分准确、十分形象。

  2.口语和书面语言的自然结合是本文的语言特色,你能从文中找出例子并说明其好处吗?

  说话练习:以“我学了这篇课文,了解了……”的形式,谈学习体会。进行说话练习。

  作业:

  1、从最近的报纸上找一则新闻,进行模拟播音,在课余时间播给同学听,并请对方评论。

  2、完成本课相关的书面作业

《录音新闻》3

  一、教材分析

  《录音新闻》这则录音广播稿比较全面地报道了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赞扬了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和解放军指战员大力协作、团结奋战,为祖国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歌颂了党的领导。教学中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真切地体会参试人员为祖国做贡献的战斗精神。

  本文是一篇录音新闻,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因为录音新闻既不同于一般广播稿,又不同于学生常见的电视新闻。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把握录音新闻的特点,可采用听录音新闻或模拟播音的方法。

  二、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学习参试人员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

  2.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

  三、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学习参试人员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

  四、教学难点:

  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随着科技的发展,火箭上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我们经常在电视中看到火箭发射成功的盛况,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电视还没有走进千家万户,火箭发射还很不容易,你想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盛况吗?今天我们借助“录音新闻”来回味一下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吧。

  二、出示目标

  1.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学习参试人员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

  2.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

  三、检查预习

  同学交流积累的词语(给下列字注音):

  翱 硕大 悫 顷刻 停泊

  四、朗读课文

  1.教师点拨:本文很明显有两种文字,一是黑体字,另一种是括号内的字,你能说出这两种文字的不同作用吗?(明确:黑体字报道的是事件,括号内的字是现场录音,是对录音内容的说明。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真实、全面地报道了事件,这是录音新闻的主要特点。)

  2.分角色朗读(模拟播音)组织方法:一学生读黑体字,一学生读刘长乐,一学生读麻振,一学生读王惠悫。其他同学表演括号内的内容。要求:要注意语速、语调,把握感情。

  3.学生评析。

  五、探究练习(投影)

  结合课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内容,体会下列句子在播音时所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1.这里蓝天碧海,风平浪静,阳光灿烂,运载火箭的水下发射试验就要在这里进行。

  2.顷刻间,火箭升高了,尾部的火焰也越来越长,如同一条出水巨龙,扶摇直上,腾空而去。

  3.各位听众,你们好,现在向你们报道我国由潜艇水下发射的运载火箭落水的实况。

  4.各位听众,这时候我们看到直升机已经飞抵落点上方,对火箭落水瞬间施放的荧光染色剂进行精度照相测量。

  5.指战员们拉响了汽笛,扩大器中奏起了国歌,参试人员一齐拥向甲板,欢呼雀跃。

  处理方法:

  1.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朗读句子,注意语速、语调,读出感情。

  六、合作讨论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2.本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的,说说这样组织材料的好处。

  3.在火箭发射成功后,记者采访了发射海区指挥所负责人,听了他的话,你有什么启发。

  4.如果你在发射现场,发射成功后,你的心情这样?你能用具体而生动的语言描述吗?

  七、语言特色

  1.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作赏析。

  例:它(潜艇)象一条大鲸鱼从水面行驶到海区以后,慢慢潜入水下。

  赏析:用比喻的手法,把潜艇下沉的动作写得十分具体、准确、形象。

  2.口语和书面语言的自然结合是本文的语言特色,你能从文中找出例子来说明吗?想一想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八、课堂总结学生谈学习体会,以“我学了这篇课文,了解了……”的形式,进行说话练习。

  九、布置作业

  从最近的报纸上找一则新闻,进行模拟播音,再回家播给家长听,请家长评论。

《录音新闻》4

  教学目标.

  1.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以及它与其他新闻形式的异同。

  2.体会口语与书面语的自然结合。

  3.理解本文报道的安排顺序。教学重难点

  1.体会口语与书面语的自然结合。

  2.理解本文报道的安排顺序。

  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

  收听广播新闻,了解录音新闻的形式;结合课文,比较它与其他新闻形式的异同,学习形象准确的语言特点;通过模拟播音,锻炼具有播音员那样富有感情地朗读。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

  1.通过收音机听2—3则有意义的广播,并做详细笔录。

  2.朗读课文,准备模拟播音。

  二、导入新课

  师导入:1982年10月,正当党的十二大召开之际,我国向预定海域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了这一重大事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广播稿。(板书课题_o)

  三、自主学习

  师:本文是一篇录音广播稿,和一般广播稿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由文字和现场

  录音结合起来报道有关事件的,比一般的广播稿更全面、更具体,生动报道事件的具体情况,使人犹如身临其境。

  检查课前学习情况:

  1.组织学生读一读新闻广播的笔录。

  2.组织交流、评价,学生发表见解。

  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1。)

  1.认真读课文。朗读或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熟悉课文内容,初步体会录音新闻的特点。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再读课文,了解火箭发射过程,找出新闻的标题和导语,从文中画出表示时间的词句。讨论分析:本文是如何条理清楚地报道运载火箭水下发射的`?

  4.三读课文,体会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的语言特点。

  5.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四、合作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五、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出示幻灯片2。)

  抛锚欢呼雀跃瞬间

  要求:让一名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其他同学进行纠正。

  2.再读课文,了解火箭发射过程,找出新闻的标题和导语,从文中画出表示时间的词句,讨论分析:本文是如何条理清楚地报道运载火箭水下发射的?

  明确:(标题:《喜看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壮观景象》。导语: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个引子,交代通讯员和新闻标题,是录音新闻的特有形式。这则新闻,以时间为顺序报道事件的发生过程。先报道运载火箭发射情况,再报道运载火箭落水情况。报道运载火箭的发射,从一小时准备开始写起,再写到“还有两分钟”,“离发射时间还有一分钟”,然后报道运载火箭的发射。报道运载火箭落水情况。先报道测量船的情况,后报道直升机的情况,也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报道的。这样安排,使事件的发展十分清楚,便于听众的收听。)

  j3.三读课文,体会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的语言特点。

  明确:(口语和书面语的自然结合是这篇报道的语言特点。作为广播稿,对语言要有特殊的要求,录音广播稿由于有许多现场报道和采访,这一要求更加明显。这则新闻,在这方面非常成功。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一些例子并加以说明。)

  4.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与同桌交流。(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5.重点研讨播音指导。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幻灯片3。)

  ①结合课文,谈谈如何根据所播送的内容,选择正确的语气语调?

  ②师生讨论“探究练习”第三题。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①语气语调应根据所报道的内容来确定。如报道运载火箭发射海域的情况。朗读时应有欣喜之情,但不是很强烈,语调可平缓些,语速不应过快。又如报道火箭出水升空的过程,语调重些,有一种激动兴奋的情感。再如为引起听众注意,强调所要报道的内容,语调应平缓,语速慢一点,语音重一点。)

  (②第l句是描写运载火箭发射的海域。朗读时,应有欣喜之情,但不是很强烈,语调可以平缓一些。语速也不宜快。第2句描写运载火箭出水升空的过程。看到这个场面,一定会令人激动兴奋,朗读时应充满激动之情,但语速也不宜很快,以表现其“过程”,但末两个分句应加快,以体现其速度。第3句是为了引起听众的注意,向听众说明要报道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表达,语调应该平稳,“实况”的定语部分应该说得慢一点,重一点,让听众听得清楚明白。第4句是向听众叙述直升机进行照相测量的情况,带有欣喜之情,语调应该平稳,语速不宜快,“已经”“精度”播音时应读重一点。第5句叙述测量船上人们的反应,表明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欣喜的感情比上一句强烈,语速应稍快,有节奏,语调高亢。)

  (3)模拟播音。

  ①学生以课文为基础进行模拟播音。

  ②小组推荐交流并互评。

  六、梳理巩固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不必只局限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七、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的话,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八、布置作业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阅读理解”部分。☆板书设计

  录音新闻

  1.本文报道的顺序安排:时间顺序。

  2.口语与书面语自然结合。

  3.录音新闻的特点。

《录音新闻》5

  教学目标:

  一、体会参试人员为祖国做贡献的战斗精神。

  二、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理解本文口语和书面语相结合的特点及其效果。

  三、学习本文安排顺序的合理性,锻炼提高学生研究分层次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表现、创造的意识和能力------模拟播音,体会播音时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教学重点:

  一、体会参试人员为祖国做贡献的战斗精神。

  二、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理解本文口语和书面语相结合的特点及其效果。

  三、学习本文安排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

  一、培养学生表现、创造的意识和能力------模拟播音,体会播音时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二、锻炼提高学生研究分层次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研讨探究。

  教学过程:

  一.模拟播音,导入新课:

  1、播放学生朗读课文的录音

  (展示学生劳动的成果,激发学生兴趣,总体感知课文,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

  2、“录音新闻”的特点: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真实、更全面地报道事件。

  二.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1、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

  2、学习本文安排顺序的合理性;

  3、培养学生表现、创造的意识和能力------模拟播音;

  4、体会参试人员为祖国做贡献的战斗精神。

  三、速读课文,正音正字:

  1、注音:参()数经纬()停泊()运载()气氛()

  2、填字:Shùn间沉jì

  3、改错别字:重容不迫欢呼鹊跃自立更生

  四、理清脉络(检查预习)

  1、这则新闻报道了什么?以什么为顺序报道的?

  [提示: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过程。时间为序。]

  2、找出文中表明时间的词语。

  3、小组讨论、理清课文的总体结构,并概括大意。

  归纳:本文是一则事件通讯。按内容、时间顺序,可分三个部分:

  ㈠1—7段,报道火箭发射的.情况。

  ㈡8—15段,报道火箭落水的情况。

  ㈢16段,报道对发射海区指挥部负责人的采访。

  五、赏析课文第一部:

  ㈠、选拔一小组,模拟播音第一部分。大家赏评。

  ㈡、试给第一部分层次。小组讨论,分出层次:

  第一层(§1)总体介绍,吸引听众。

  第二层(§2-4)写火箭发射的准备。

  第三层(§5-7)写火箭的发射。

  ㈢、讨论探究题

  1、第二段用12个字写发射区的景色有什么作用?播音时应用怎样的情感、语调、语速?

  2、第三段写“一小时准备”,用了哪些表时间先后的词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第三段中哪一句运用比喻手法?有何作用?

  4、第五、六段描写操作手沉着冷静、果断,表现出他什么样的气质?

  讨论探究题答案提示:

  [“首先、接着、最后、不一会”等词语][使条理清楚。][“像一条大鲸鱼”;具体、准确、形象。][熟练而有信心。]

  ㈣、重点分析第7段

  小组阅读、讨论:

  1、本段三句话是按什么顺序组织的?

  2、本段中的比喻句分别写出了什么景象?效果好不好?为什么?

  [提示:1、时空顺序。

  火箭刚出海面→升高了,腾空而去→越飞越高,直至消失。

  2、前一句写出了火箭尾部火焰使海水翻腾的壮观景象。后一句写火箭腾空直上的壮观景象。比喻恰当、形象。]

  3、如果你是播音员,看到如此景象,会以怎样的感情、语速和语调来播音呢?

  [提示:充满激动之情,语速渐快,语调趋兴奋]

  4、各自有感情地朗读,后全班齐读。

  六、布置课外活动

  1、今晚收看央视7:35《焦点访谈》,注意揣摩主持人播音的情感、语速、语调。

  2、各人把课文再模拟播给家长听,请家长评论。

  第二课时

  一、复习过渡:

  理清脉络:

  本文是一则事件通讯。按内容、时间顺序,可分三个部分:

  ㈠1—7段,报道火箭发射的情况。

  ㈡8—15段,报道火箭落水的情况。

  ㈢16段,报道对发射海区指挥部负责人的采访。

  二、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口语和书面语相结合的特点及其效果。

  2、锻炼提高学生研究分层次的能力。

  3、进一步体会播音时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三、分析课文第二部:

  1、试给第二部分层次:

  第一层(8、9)过渡段,总介下文。

  第二层(10-11)写测量船上的测量情况。

  第三层(13)写直升机的测量情况。

  第四层(14、15)写现场人们的激动和欢呼。

  2、探究:这部分中哪些文字表示是现场直播?有什么作用?

  [提示:“实况”、“混播”部分。在报道的同时播放录音,更增添了新闻的真实感。]

  3、播放“汽笛声”、“国歌声”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烘托严肃的气氛。]

  四、讨论第三部讲话的含义:

  讲话共有哪三层意思?

  [提示三句话的关键词:“很成功”,“独立自主、团结奋战”,“更大的贡献”]

  五、总结本文的特点:

  (一)、写作特点:

  1、录音新闻的特点。

  2、合理安排顺序,使条理清楚。

  (二)、语言特点——口语和书面语言的自然结合。

  第8-15段两位记者不同的播音尤其体现了这一点。

  刘长乐多口语,麻振铎多说术语,这由报道的侧重点不同决定的。

  六、语言训练:

  1、运用恰当的感情、语速、语调来模拟播诵8—10段和14、15段。注意找准感觉。

  2、结合运用口语和书面语,模拟现场报道——星期一早晨本校升国旗仪式的场面。

  七、布置课后活动(供选择)

  1、模拟记者现场报道的口吻,采写一则短新闻。

  2、全班分成若干小组,以课文为主要材料,举行模拟现场报道竞赛。

《录音新闻》6

  一、目标导学

  1、掌握录音新闻的形式与其他新闻的异同。

  2、了解我国运载火箭发射试验成功的盛况。

  教学重点

  1、弄清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学习语言,训练朗读。体会新闻语言的简洁、生动,准确以及在播音时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二、互动导学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翱 硕大 悫 顷刻 下锚停泊

  运载 三年五载 荧光

  2、朗读课文,本文很明显有两种文字,一是黑体字,另一种是括号内的字,你能说出这两种文字的不同作用吗?

  3、分角色朗读(模拟播音)

  4、再次读课文,了解火箭发射过程。找出新闻的标题和导语。

  5、在这则新闻中,括号里的文字是对录音内容的说明,这些文字去掉与保留有没有不同?

  6、“录音新闻”的特点是什么?

  三、当堂检测

  1、改正错字:波光鳞鳞 喜型于色 拨地而起 萤光屏 运栽

  2、课文第3段写“一小时准备”,用了哪些表时间先后的词语?使用这些词语有什么好处?

  3、品读第7段,回答问题:

  (1)三句话的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2)一、二句话中所用的比喻好在哪里?

  (3)这段在播音时应有怎样的感情。语速。语调?

  4、课文最后一段中,发射区指挥所负责人的'讲话包含几层意思?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四、学后反思

  学完这篇文章,你可能会有一些感想,写下来吧:

  五、友情提示

  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评述四类。

  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

  标题:可以分为引题、正题、副题。

  导语:“电头”后的第一句,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

  主体: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可有可无。

  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

  新闻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新闻写法:以叙述为主,有时兼议论、描写。

《录音新闻》7

  教学目标

  1.了解录音新闻的形式及它与其他新闻形式的异同。

  2.通过模拟播音锻炼具有播音员感情、形式的朗读。

  3.培养祖国荣誉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弄清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学习语言、训练朗读。

  课前准备

  通过收音机听2-3则有意义的广播,并做详细笔录。

  朗读课文,准备模拟播音。

  教学设计

  一、导入

  组织学生读一读新闻广播的笔录。

  教师点评,简介新闻的有关知识。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分角色通读课文,教师随机正音,疏通字词。

  本文是1982年10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广播稿。这是一篇录音广播稿。录音广播稿和一般广播稿不同的是,它是由文字和现场录音结合起来报道有关事件,比一般的广播稿能更全面、更具体生动地报道事件的具体情况,使人犹如身临其境。课文中,括号中的文字就是对录音内容的说明。

  2.再次通读课文,了解火箭发射过程。找出新闻的标题和导语。

  提问:这篇新闻的标题和导语分别在哪里?

  标题:喜看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壮观景象

  导语:在第二小节,第一小节是个引子,交代通讯员和新闻标题,是录音新闻的特有形式。

  3.通过比较,了解录音新闻特点的知识。

  ①这则新闻中,括号里的文字是对录音内容的说明,这些文字去掉与保留有没有不同?

  学生答题后教师再讲,这些文字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内容,增强了所报道的材料的真实性,缩短了听众和事件发生现场的距离。

  ②从这里我们能看出“录音新闻”具有怎样的一个特点?

  材料真实,报道全面。

  ③作为广播稿,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殊的表现吗?

  有“各位听众,你们好,现在向你们报道……”等口语化的表达。这样能使听众易于接受。

  三、精读课文内容

  1.组织学生阅读课文画出表示时间的句词,并分析作用。

  这则新闻以时间为顺序,报道事件的发生过程。先报道运载火箭发射情况,再报道运载火箭落水情况。报道运载火箭发射情况,从一小时准备开始写起再写到“还有两分钟”,“离发射时间还有一分钟”,然后报道运载火箭的发射。报道运载火箭落水情况,先报道测量船的情况,后报道直升机的情况,也是按时间顺序,这样使事件发展十分清楚,便于听众收听。

  2.课文除时间语言准确外,还有许多形象的语言,把它们找出来,看看它们对录音新闻有什么作用。

  从景物描写的作用、比喻手法的表达作用等方面谈,言之有理即可。

  四、设置活动:模拟播音

  以课文播音稿为基础指定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进行模拟播音。朗读时根据课文内容,确定感情基调,选择适当的语调语速。

  教案点评:

  学生初学新闻这种体裁,有必要弄清楚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为了便于学生尽快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在教学方法上遵循由感性到理性反复这样的认识规律,不从知识概念切入,而从对新闻广播的的复述和概括入手,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口语和书面语言的自然结合是本文的语言特色,是学生学习语言、训练朗读的好教材,因此,语言的学习与训练朗读列为教学重点之一。

《录音新闻》8

  广播新闻的音响报道分为录音报道和直播报道, 其中录音报道是广播媒体平时用得最多的表现形式之一, 具体分为录音新闻 (消息)、 录音通讯 (专稿)、 录音专访、 录音特写、 录音连续 (系列) 报道等。 “录音报道是记者将实况音响采录后, 加上文字解说制作而成的广播新闻报道, 它是所有采用录音方式进行报道的广播新闻体裁的总称。”①在广播录音报道中, 各种实况音响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元素, 充分利用好能体现新闻价值的实况音响, 是广播记者必须练好的一项基本功。 为此, 笔者将从音响采集的现场性、 音响选择的典型性和音响合成的逻辑性三个层面, 对广播录音报道中利用实况音响的重要性作一番新探。

  一、 在音响采集时突出现场性。

  “广播以声音作为符号 , 不仅能够传达人类的语言 ,而且可以再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所有音响, 传递出不同的现场感受, 具有丰富的直接感受性。”②新闻现场的实况音响一般分为人物音响和事物音响。 人物音响是人物的话语音响和动作音响; 事物音响是事物的自然音响和社会音响, 分别为雷声、 风声、 雨声、 波涛声、 动物发出的声音, 以及机器轰鸣声、 汽车喇叭声、 爆炸声、 枪炮声等。

  音响是广播新闻表达新闻价值、 揭示新闻形态的媒介符号, 广播录音报道的实况音响来自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自身, 用到录音报道中能直接反映新闻主题, 传达现场气氛, 表现事物形象特征。 作为录音报道中的重要构成部分, 广播记者在采访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时, 必须深入现场对实况音响进行采集, 许多现场音响都是转瞬即逝的,事过境迁后就无法补录了。

  实况音响怎么样, 关系到广播录音报道的真实性, 记者在采集时要突出现场感。 那种具有视觉传真性的现场实况音响, 既能构画出新闻事件的细节, 还能为报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像绍兴台 20xx 年 8 月 《绍广早新闻》 节目中有条录音报道 《“爱心避暑点” 让环卫工人感受清凉》, 说的是绍兴市为了向在盛夏工作的环卫工人送上一份清凉, 在主城区设立 111 处 “爱心避暑点” 的情况。 记者在这条录音报道用了大量从现场采集到的实况音响, 如报道一开头就出现场的知了叫声, 以此来反映当时天气的炎热, 随后记者就对一个避暑点进行了现场描述, 并马上又出湖南籍环卫清扫员桂阳秀的现场录音: “现在的天气太热了, 你看我衣服都湿透了, 有避暑点好啊, 累了可以去那边休息, 不但有凳子坐, 有开水喝, 那里还配有霍香正气水、 风油精、 创可贴等常规应急药品。” 接着记者还对绍兴主城区避暑点的综合情况进行了现场解说, 同时进入避暑点采访了一位正在里面休息的四川籍环卫工人何超芳, 利用何超芳的嘴对避暑点的服务质量进行了评价。

  在绍兴台另一条题为 《持续高温, 电力人员抢修连轴转》 的广播录音报道中, 记者是以跟随抢修人员的体验式采访形式进行的。 这条录音报道音响很丰富, 既有电力抢修电话的接听声, 又有电力抢修车的发动和行驶声, 还有电力工人到了跳闸停电现场后市民反映故障的嘈杂声, 更有通电后住户的叫好声。 而记者的现场解说与描述则恰到好处地穿插其间, 还适时插入一些现场点评, 使整条报道的可听性明显增强。 这样做的效果是使广播录音报道中的主体信息全部实行听觉化, 报道主题也得到了层层深化。

  广播录音报道之能所以吸引听众, 主要是它传递了来自现场的真实声音, 再现了新闻事件的原貌, 给人们以真切的听觉感受。 笔者认为, 广播记者在采集实况音响时,无论是在会场、 赛场、 演出场所, 还是野外的新闻事件发生地, 都要突出音响的现场性, 并确保声音的录制质量。

  二、 在音响选择时注重典型性。

  音响采集完成后, 记者要进行认真的整理和审听, 保留能反映报道主题的音响, 舍弃杂碎的、 不清晰的音响片断, 并作好标记。 现场实况音响是比较复杂的, 除了背景音响, 既有叙述性的, 如记者的现场解说、 描述等; 也有议论性的, 如记者对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看法或见解;还有情感性的, 如采访对象的话语色彩等。

  “典型性的现场音响应成为全篇报道的主体信息, 即支撑主题的信息。”③在广播录音报道中, 记者从现场采集来的实况音响并不是随便拿来就可以用, 而是要经过选择, 只有那些能突出主题、 真实性强、 符合客观实际、 生动清晰, 能反映典型时间、 典型环境、 典型内容和典型气氛的实况音响才能播出。 对与报道主题无关的音响要舍得放弃, 以避免新闻拖沓、 冗长, 干扰主体内容的表达。 用好典型音响, 有时能起到文字无法替代的效果。 在广播录音报道中运用的实况音响, 不是自然主义的记录, 也不是简单地、 机械地复制现实生活, 而是要使实况音响直接或间接地为表现主题服务, 这就需要记者的精心选择。 在具体操作中, 不能把实况音响当作一种点缀, 而是应该把它当作新闻主体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音响是为报道内容服务的, 典型的音响能以质取胜。

  音响的选择要有目的性, 要围绕报道主题来进行, 只有独特典型的音响才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音响的典型性, 不但指与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相关的.背景音响, 而且还指典型事件和人物在特定空间、 特定场合、 特定环境、特定行为所产生的音响。 也就是说, 记者采制选取的音响要既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以有高度的概括力, 能直接阐明报道的主题。”④广播录音报道在选择典型音响时, 还要用好背景音响, 背景音响是现场实况音响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渲染事件发生的场景和气氛。 20xx 年 7 月, 绍兴台在抗击台风“灿鸿” 的一系列广播录音报道中 , 就采用了大量的现场背景音响。 如在 《台风 “灿鸿” 带来的暴雨, 使柯桥南部山区受灾严重》 《台风 “灿鸿” 强势来袭, 诸暨安全转移群众近 2 万》 《新昌境内 2 条省道、 8 条县道交通中断》《嵊州市经济开发区部分村企和居民区被淹 》 《上虞区下管镇水淹严重各方紧急救援》 等报道中, 除了记者的现场解说和描述外, 还有风声、 暴雨声、 大树被吹倒声、 洪水声、 房屋倒塌声、 村民的叫声。 这些背景音响, 为广播录音报道增添了吸引力和感染力。

  实况音响的典型性主要体现在其是否与广播录音报道的内容密切相关, 是否有助于突出和深化报道主题。 只有选择最能反映报道主题的实况音音响, 才能以此来提升整条录音报道的质量和传播效果。 典型实况音响能让听众对新闻事实的联想, 有利于他们深入理解新闻。

  三、 在音响合成时讲究逻辑性。

  对音响的合成是广播录音报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要保持音响的完整性, 不能断章取义, 不把音响剪得支离破碎。 一般应该在音响的自然停顿处进行剪辑, 使音响自然而连贯, 并根据报道内容的需要进行组接。

  广播录音报道中对音响的合成, 通常有切换和叠加两种方式。 前者是一种声音结束时立刻出现另一种声音, 两组声音不重叠; 后者也叫 “混播” 和 “压混”, 即文字解说和音响重叠播出, 造成一种立体的音响效果。 这两种方式的运用, 使广播录音报道语言和音响、 音响与音响交替切换, 构成连续不断的声音统一体, 给人以一种很强的听觉效果。 在广播录音报道合成时, 一段音响与另一段音响, 或者音响与记者解说、 描述之间的衔接一定要自然流畅、 协调配合、 科学布局、 起伏有致, 并符合新闻报道的叙事要求。

  “广播非可视觉化的听觉特点在此时恰恰解放了听众的双眼和双手, 让听众进入自由流动的状态。” ⑤要让听众在收听广播录音报道的过程中通过对各种实况音响信息的接收, 运用丰富的想象力, 在脑海中产生画面感, 这就需要在音响合成时借鉴电影和电视的 “蒙太奇” 手法。 现在绍兴台的许多广播录音报道, 就是通过把丰富的实况音响有机地组接在一起, 给听众以一种听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 因此, 在对各种现场实况音响的合成时, 必须注重音响的逻辑性, 把握好每个音响之间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同时, 实况音响与文字部分的解说也要紧密结合, 一同服务于报道主题。 录音报道中的实况音响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其相互之间应该紧密联系, 不可分割, 相互印证, 相辅相成。

  音响合成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广播录音报道的传播效果, 而对于能展示新闻情节的细节音响则更要利用好。“细节音响是自觉不自觉地遵循了这样一个创造意境美的美学原则, 也就是利用声画通感, 通过唤起听众内心的声源形象, 从而构建大大小小的不同的 ‘景' ---声景。 这种 ’声景‘ 能使听众引起美感, 从一种感觉过渡或延伸到另外一种感觉, 化耳朵 ’看不见‘ 为 ’心眼‘ 看得见, 从而构建出没有画面出现的现场感。” ⑥当然, 广播录音报道中的音响必须全部来自新闻现场, 由于新闻与广播剧不同, 新闻中的音响具有真实性和新闻性, 因此, 在合成这个环节, 不能为了片面追求音效、 烘托气氛而人为地去加入非新闻现场的音响。

  声音是广播媒体唯一的传播手段, 与电视媒介相比,这是广播媒介的局限性, 但如果在录音报道中利用好实况音响, 充分发挥其真实性和生动性, 广播媒介的优势也是明显的, 因为音响是广播节目最具特色的功能。 优秀的广播录音报道具有真实自然、 现场感强、 内容典型、 音响质量和音效好等特点。 录音报道是增强广播新闻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像在绍兴台的 《绍广早新闻》 中, 现在录音报道已超过 50%, 但如何充分利用好实况音响似乎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当前, 听众对广播新闻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广播录音报道中恰到好处地利用实况音响, 是体现广播节目听觉特征, 提高广播节目收听率、 引发听众情感共鸣的有效途径, 对增强广播新闻的真实性、 客观性、现场性与可听性, 进一步提升报道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大有帮助。

  参考文献:

  [1]危羚: 《广播音响报道实用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年 3 月版,第 16 页

  [2]成文胜 《广播新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xx 年 8 月版,第 69 页

  [3]曹璐、罗哲宇: 《广播新闻业务》,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xx 年 12 月版,第 19 页

  [4]成文胜 《广播新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xx 年 8 月版,第 217 页

  [5]唐玲: 《浅论广播媒介的回归》, 《新闻世界》 20xx 年第7 期

  [6]陈鸿燕: 《现场连线:让广播传递更多信息》, 《中国广播报》 20xx 年 12 月 20 日

【《录音新闻》】相关文章:

《录音新闻》七年级语文教案06-02

录音机作文08-20

参加录音直播的前奏作文04-22

服装促销广告语录音08-19

新闻的日记02-05

新闻的作文02-22

新闻的作文范文08-18

我班的新闻08-24

新闻简报08-18

新闻优秀作文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