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鼎湖山听泉》

《鼎湖山听泉》

时间:2022-08-16 12:45:06 初中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鼎湖山听泉》

《鼎湖山听泉》1


点击浏览该文件

《鼎湖山听泉》2

  古人云:“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 得烟云而秀媚。” 《鼎湖山听泉》一文中,作家谢大光以细腻的笔触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的山水画:细雨蒙蒙,薄雾漫漫,泉水淙淙,绿树郁郁。本文记叙了游览鼎湖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其中的第八自然段因对泉声传神的描绘而成为文中的最精美之处!在本课教学中我要解决的就是让学生如何得“鱼”(体会到作者描写之精妙),并学会去“渔”(运用方法分析此类文章)。我要让学生不仅能够充分欣赏到文章的优美意境,而且能够学习作者准确传神的语言表达,使学生的思维完全放飞。

  一、自己感。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学会捕捉事物的特征,激发想象,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在学习作者精彩的描绘片段之前,我播放了各种各样的泉声,或低吟、或激昂、或雄壮、或深沉地萦绕在学生的耳畔,并配以泉的各种姿态的生动画面,学生仿佛真的穿越空间来到了古朴、幽雅、寂静的庆云寺和作者一起美美的听泉呢!在这样的氛围中,我引导学生,都听到了些什么,泉声都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不同。如果用比喻的手法,你会怎么比?由于学生已经如临其境,所以他们的感受丰富而又新鲜,表达时畅所欲言,都能有所比较地说出泉声的不一样之处。

  二、感作者所感。

  这个环节我分两步走。

  (1)听感。教学开始,我抓住“听”字,从繁体的“听”字入手,猜猜这个字念什么,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理解古人造字的意思:听不仅要用耳,还要用心。通过上学生“听泉、说泉”的活动,学生有了体验的基础及表达的欲望,这种情况下我再让学生学习作者描写自身听泉感受的语句,文中作者把各种姿态下的'泉声比做小提琴,弹拨,贝司和铜管发出的乐声,可学生并没听过这些声音,所以对于“轻柔”“清脆”“厚重”“雄浑”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在这里我分别播放这些器乐的乐声,既让这些优美的音乐丰富了学生的体验,也使得学生很好地感受了作者的文字对泉声特点的准确把握。

  (2)读感。读是一个深化理解的环节。朗读既能加强对文本的印象,同时也是表达自己对文本解读的一种方式。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感知能力、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因而,在阅读过程中就会有不同的感悟,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独特感受,尊重他们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允许他们有不同的声音。在这里我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因此学生朗读“夜听泉声”这段精妙的文字时,真情流淌,让人感动。有的同学读时语调显得活泼轻快,有的读时语调又低缓沉郁,这都是他们用自己方式在传达独特的体验,我欣赏这样多样化的凸现个性的朗读,这正是我所期望达到的效果。!

  三、对比感。

  谢大光把泉之声比作乐之声,带给我们美的享受。那么乐之声怎么去表现呢?我把这段的内容简化为:那轻柔的泉声,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清脆的泉声,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厚重回响的泉声,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雄浑磅礴的泉声,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看看作者是怎么以丰富的想象,准确的语言给我们表现泉声的。在这里先让学生说说都有哪些比喻,从这些比喻中看出泉声有什么特点,并模拟该音乐变化的旋律。在此环节中大家的情绪都是十分兴奋,积极地摹拟着。课堂上一片乐声。丰富的想象,精美的语言,准确的表达,此时带给学生的是无以能说的感受。之后学生运用写景文章的方法学习《黄果树听瀑》,从而体会出写法。

  以上教学设计环节环环相扣,步步相连,循序渐进,由表及里,在反复听,品,读中体会对事物特征的准确把握,丰富的想象及创意的表达。让学生经历了主动发现,感受,建构的实践过程。再加上本课教学成功地利用多媒体和语言情态创设了课文情景,使学生获得了来自“语言、情感、氛围”等的全方位感受。

  但在教学中,没有抓住学生的生成,让学生的情感更好的融入到课堂中。今后的我还将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教学,不断反思,敢于反思,及时反思,长期反思,使自己不断聪明起来,成长起来。

《鼎湖山听泉》3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及前后联系

  《鼎湖山听泉》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以“写景为主题”的开篇课文,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是著名的旅游胜地。那里群峰罗列,古木参天,泉声淙淙,飞瀑直泻,自然风光十分迷人。作者以游览线路的先后顺序,以美仑美奂的笔调,记叙了在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写在鼎湖山听泉的感受为中心,重点写“途中听泉”和“山寺听泉”,全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们”来到风景名胜鼎湖山;第二自然段写了白天“我们”在上山途中观景听泉;三至五自然段写了入夜,“我”在庆云寺听泉,抒发在鼎湖山听泉的总体感受。根据本课及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赏读、积累介绍鼎湖山泉声的优美句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上网浏览、协作学习、会话商讨、搜集资料、整理创作及审美表达的能力,树立学生主动利用网络自主探究的意识,养成健康浏览的习惯。

  3.情感目标:A、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切感受鼎湖山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B、让学生了解鼎湖山是我国自然保护区和世界自然保护区,我们学生要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课标提倡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但感悟与体会是不能泛泛而谈的,要结合具体的词句来谈。因此,根据课文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悟课文二、四自然段相关泉声的生动描写,深切感受泉声的美妙和作者对鼎湖山的热爱之情,并有感情地读好相关段落。

  教学难点:凭借语言材料并灵活运用课文所学和自己网上查得的相关资料;想象和品位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

  二、说教法、学法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了以下教与学的方法:

  (一)教法。

  ① 品词析句法。从关键词句入手,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

  ②以疑导学法。以读为本,以学为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质疑,以疑定教,顺学而导。

  (二)学法。

  ① 自主研读法。针对课文内容,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针对性,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研读。

  ②品味想象法。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发挥想象,将优美的文字在脑中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品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提高学生语言的积累与运用的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本课拟两课时教完,全文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四个环节:

  (一)紧扣题眼,以疑导学

  学生的已知经验是其思维的源泉。课一开始,我板书课题《鼎湖山听泉》,“聽”字故意写成繁体字,并趣解“听”字,由此提醒学生读书要“入耳、入目、入心”,学习本课,品味泉声美妙更要“入耳、入目、入心”,才能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然后由“听泉”这一题眼,引导学生看题质疑:去哪里听泉?泉声是怎样的?由此揭示话题:“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听泉。”抓住题目中的“听”字引入,通过质疑,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从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直扣文章中心。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强化初读,保证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学生对文章才有一个整体的感悟。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层面的“读”,通过“读”来达到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目的:

  1、轻声自由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以“鼎湖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一话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分段联系读。让学生逐段默读,边读边找出“半小时左右”、“过了寒翠桥”、“来到半山腰的庆云寺”、“入夜”、“蒙眬中”这些词句,领会作者按照地点转移和时间先后顺序记叙的方法,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精读感悟,积累运用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动笔墨不读书,勾勾画画好方法”。精读课文的好处是:学生读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学生理解得越好,朗读就越有感情。“读中想象”是学习写景文章的重要方法之一,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发挥想象,将优美的文字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体会其表达效果,这有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与运用能力的提高。

  1、研读“途中听泉”,初识泉声的特点。

  话题1:“作者在上山途中听到了怎样的泉声?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学生自读勾画,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从“淙淙的泉声、不绝于耳、清纯悦耳、欢快活泼”体会到泉声的美、大,从“涌流、流泻”等词想象到泉水的多,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泉声的美妙,与此同时想象鼎湖山草丰林茂、古木参天、鸟语花香、满目青翠的景色。从而为后文作者能在夜晚听辨泉声作好铺垫。

  2、研读“山寺听泉”,品味泉声的美妙。

  话题2:“作者夜宿古寺,听到的泉声又是怎样的?”让学生动手勾画。

  根据学生的汇报,精读重点部分:“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为了能让学生通过此段的学习落实目标4、5,突破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聆听、辨识、品味出的泉声的美妙,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联系生活 展开想象

  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在电视、CD等媒体中听到的“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铜管齐鸣”的声音是怎样的,进而体会“轻柔、清脆、厚重回响、雄浑磅礴”等词。

  展开想象:草丛石缝涌流、空谷细流、飞瀑急流的景象。

  (2)质疑理解 前瞻后联

  在重点句段教学时,我们要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前瞻后联,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整体理解文章的好习惯。

  提出疑问:“为什么作者会联想到这些声音?作者的耳朵真的有那么灵吗?”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明白作者之所以想到了这些,是因为联想到了白天所见到的景色。

  “作者还听到了什么?”从忽高忽低、忽急忽缓作者又产生了联想,让学生在通过朗读想象,从“绕过、拍打、穿越、流连”感悟到泉水的“趣与活泼”。

  (3)读写结合 运用积累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但不能忽视写的能力,语文要崇读学写,结合课文特点,注重引导学生由读到写、读写结合,方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在学会感悟了泉声的美妙后,我把练笔挤进课堂:引导学生用“像……一样的,是……”仿写一段话。

  (四)以读促讲,升华情感

  “泉水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最后泉水流进了我的心田。”引读最后一自然段。“鼎湖山的清泉是如何滋润万木,蕴育生机?”让学生再回读全文,用心再次聆听、辨识、品味。新课标提出在教学中我们要关照全文,由部分再回到整体,让学生形成对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文章的缩影,是课文的精华。为此,我根据课文特点,紧扣题眼“听”字,以趣解繁体的“听”字,统领全文,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读书要“入耳、入目、入心”,聆听、辨识、品味泉声也须“入耳、入目、入心”,方能感悟泉声之美妙,润物之无声也。整个板书,简洁明了,提纲挈领。既起到引领读书方法之功效,又突出了文章之中心,可谓一箭双雕也。

  听

  入耳 入目 入心

  泉声美妙 泉水润物

  聆听 辨识 品味

《鼎湖山听泉》4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题目是《鼎湖山听泉》。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情、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说教材内容:

  《鼎湖山听泉》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一单元以“写景为主题”的开篇课文。课文以游踪为线索,记叙了在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写在鼎湖山听泉的感受为中心,语言优美,词汇丰富,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学习本文可使学生提高朗读技巧,积累语言,明白游记散文的写法,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本单元的目标是要学生学会吟哦讽诵的读书方法,而《鼎湖山听泉 》又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为此教学本文时把通过吟哦讽诵来品味精彩段落作为教学的重点,理解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作为教学的难点。特拟定以下目标:

  1、品读语言文字,感受鼎湖山泉声变幻莫测,悦耳动听,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第4自然段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出泉水变幻莫测、悦耳动听的。为鼎湖山风景区写广告词。

  教学重点:感悟泉声变幻莫测、悦耳动听。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第4自然段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出泉水变幻莫测、悦耳动听的。

  二、说学生

  初三的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富于想象,喜欢朗读语言优美的写景文章。本课语言生动易懂,学生可以在读中领略鼎湖山泉声的美妙。

  三.说教法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合作探究法、辩论法、诵读法、幻灯片展示法、讲授法等。

  四、说学法

  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诵读法-熟悉文本,自主感知。

  (2)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讨论法-合作研究,深入挖掘。

  五、说教学过程:

  (一)比较激趣,自然导入

  鼎湖山可写的景物很多,但是作者精心取材,把视线集中在山泉上;而且写景的角度也很独特,从“听”字入手。因此,本文教学的起点,也从“听”字入手。

  组织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一诗,提问:这首诗是从哪个感官角度来写的?从诗题上哪个字就知道?(视觉 —— “望”)

  明确:通常写景以目赏为主,听觉的心处于次要的地位,然而谢大光在赏泉时却来个颠倒,主要从听觉来写,让人们在想象中去捉摸泉之形,去品味泉之美,显得空灵多姿。下面我们就跟随着作者一起去游览鼎湖山,一起去聆听鼎湖山美妙的泉声吧。

  (二)自读思考,整体感知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强化初读,拿成块的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让学生对文章有整体的感悟。因此我通过:

  1、初读课文,通过自由放声读,让学生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标出文中四次听泉的有关语句,并完成下表:

  时段泉声特点产生联想

  第一次近黄昏、过了寒翠桥

  第二次进山后

  第三次补山亭

  第四次入夜、寺旁客房

  2、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后,进行圈点勾画。

  3、交流填表,评价朗读。(重点朗读前三次)

  (本环节以“听”字为抓手,通过找出四次听泉的地点、泉声的特点和产生的感受来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进而理清全文的思路。)

  (三)品味精彩段落 感悟人生哲理

  四次听泉,有详有略,作者重点描写了第四次听泉,请同学自由地有感情的朗读第8节,要求: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段内容。

  2、作者是如何来描写泉声的?请结合具体的语句来品味。

  投影打出例句:①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

  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赏析: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把草丛中淌过的小溪声比作提琴声,写出了听到的泉声柔曼的特点,这是作者深夜听泉听到的第一个层次。

  3、将“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改为“草丛中淌过的小溪如提琴般柔曼者。” 仿照上句改写后面的三个句子。说说作者为何先写喻体后写本体。

  4、作者从听泉中悟出了哪些道理?请结合课文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

  组织学生读后先在书上做批注,后小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由四次听泉直接切入到精彩段落的研读,让学生品味时教师可以给出例句,引导学生从关键词、修辞、结构等不同角度来赏析写泉声的语句的精妙之处,教给学生赏析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然后在此基础上来理解作者感悟到的人生道理。)

  (四)创意朗诵:

  1.这么美妙的泉声,这么深刻的道理,这么精美的文字,一定引起你的`共鸣,请以小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来朗读第8节,朗读时可以进行创新,形式由各小组自己设计,比一比哪一小组的设计最新颖。

  2.组织教学: 朗读准备:四人小小组自行设计。

  请二到三个小小组朗读 其他同学评点(评点依据:设计是否科学、新颖,朗读是否有感情。)

  3.全班齐读。

  4. 学生背诵比赛。

  (单元目标就是“学会读书——吟哦讽诵而后得之”,如何开展“吟哦讽诵”,要有具体的步骤,其实从整体感知时的自由朗读,到研读精彩片段时的大声朗读,到品味时的品读,吟哦讽诵是一以贯之的,在此基础上再来个“花样朗诵”,就能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掀起一个高潮。)

  媒体出示课文句子改写成的诗(伴古筝曲《高尚流水》),引导学生朗读。

  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

  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

  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

  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

  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

  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

  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

  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还有一些泉声/远近高低/轻重缓急,

  是/泉水绕过树根,

  是/清流拍打着卵石

  (五)对联小结:

  1、根据课文内容请你修改老师创作一副来赞赞鼎湖山泉的对联,更欢迎创作一副新对联。

  泉声泠泠淙淙滋润万物 泉水隐约洗涤心灵

  2、指导:老师明确对联的特点,如不仅字数相同,且词性要一致,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结构要一致等。提示根据课文内容上联可写泉水,下联可从泉声方面对。

  3、组织学生修改和创新,小组交流推荐,被推荐到的同学把下联写在黑板上,全班同学评价,评选出优秀对联。

  (六)布置作业:

  以“听雨”为题写一片断,要求仿照第8节“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一段,用比喻的修辞从各个角度来写雨声,写出雨声的层次感。

  六、说板书设计

  孕育生机

  鼎湖山听泉 变幻莫测 热爱

  悦耳动听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方面对本课课堂教学设想进行了说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满意接受。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专家给我这个机会。<BR

《鼎湖山听泉》5

  教材分析:《鼎湖山听泉》是国标苏教版六年制五年级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的作者是谢大光。这是一篇游记,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记叙了游览鼎湖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重点介绍了鼎湖山奇妙的泉声和听泉时的美妙感受,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深爱之情。文章语言优美,条理清晰,想象奇特,是一篇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的好材料。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欣赏鼎湖山奇特的泉水,品读鼎湖山奇妙的泉声和作者听泉时的感受体会,想象泉声美妙有趣,培养学生感悟美,创造美,表达美的能力,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能体会作者的写法,学习迁移运用,能用“像……一样……”造句。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板书大写的“听”字(聴)。猜猜这是什么字? 师:它是“听”的繁体字,我们的祖先在造字的时候都是有很多讲究的.,大家看看这个字,这是一个会意字,从这个字的结构上你能看出些什么?仔细看看它的组成。像这“听”字带个耳朵很容易理解,用心去听,你们尝试过吗?那好,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耳朵、带着我们的心一块到鼎湖山听泉去。

  一、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笔画记描写泉水的词语。(学生按要求自学)

  2、教师出示两组词语:淙淙 不绝于耳 清纯悦耳 欢快活泼清亮 时隐时现 交错流泻 遮断路面 3、指名读读这两组词,看看能发现什么?(第一组描写的是听到的泉水的声音,第二组描写的是看到的泉水的样子。)总结:作者听的时候在看,看的时候在听。(板书:入耳 入目)

  4、通过这两组词语,你能感受到这里的泉水有什么特点吗?(板书:多 响 美)5、大家想不想亲眼看一看那清亮的泉水,亲耳听一听那美妙的泉声呢?(播放泉水的录象)

  6、哪位同学能把这段美丽的文字读一下?(生读)

  7、 教师再出示一组词:浓阴、繁花似锦、草丰林茂 、古木参天

  8、 指名读,这组词是写什么的?(鼎湖山绿树成荫,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9、 绿树成荫、蓬勃生机的景象与泉水又有什么关系?、(是泉水滋润了万木。)

  10、课文中还有一个地方对“草丰林茂”作了更为生动的描述,谁能找出来?

  11、示句:愈往上走树愈密,绿阴愈浓。湿漉漉的绿叶,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涌向山顶。

  12、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涌向山顶,这是怎样的气势!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13、古刹中繁花似锦,古树参天是泉水蕴育的结果。对了,文中还特别点明了从斯里兰卡运来的菩提树,在这儿还能成活,更是说明泉水——蕴育生机。看来泉水不仅美妙动听还滋润着鼎湖山的万木,蕴育出蓬勃的生机,让我们怀着感激的心情自由地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吧。过渡:是啊!在这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看到这美丽的景色,听到这悦耳的声音,谁不为之倾倒呢?所以我们忍不住循着钟声,来到了半山腰的庆云寺,并决定就在这座寺院里借宿。(音乐起 师范读)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声一直传送到枕边。一路上听到的各种泉声,这时候躺在床上,可以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么多泉声回响在耳边,哪种声音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它有什么特点?(学生各自交流,说明原因,并通过朗读体会)

  2、请大家再次读这四句,体会这四句描写泉水的话美在哪里?(都是比喻句,把泉声比作音乐,句子的形式一样)

  3、夜晚,作者回味着白天所看到的、听到的,渐渐的,自己的心和山泉融在了一起,不禁谱写了一曲奇妙的交响曲,你们说这交响曲真正的作者是谁呢?(大自然)

  4、大自然就是这交响曲的作者,泉声就是一个个跳动的美的音符,让我们一起来奏响他。(配乐朗读,一组读小提琴,增加一组读琵琶,再增加一个组读大提琴,全班齐读铜管齐鸣。)

  5、你觉得作者听得对吗?夜晚那么黑,他能分辨得清吗?(他是用心在听,板书:入心)

  6、其实呀,这里的泉声远不止这些,让我们也用心去聆听、辩识、品味,你仿佛还听到哪些美妙的泉声?(播放泉声)(学生自由发言)

  7、大家刚才的发言很积极、很有趣,下面我们来做一组练习。

  (1)、 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

  (2)、 那像( )一样(悠扬)的,是(泉水绕过树根的声音)。

  (3)、 那像( )一样( )的,是(泉水拍打卵石的声音)。

  (4)、 那像( )一样( )的,是( )。

  8、我觉得此时的你们也和作者一样听懂了山泉优美的乐韵,感受到山泉跳动的脉搏,体会到泉水的生命之美,美的感受往往能孕育出了美的语言。能谈谈你此刻的心情吗?(学生自由发言,感受到泉水的美)

  9、我们应该感谢作者谢大光,让我品味,引我遐思。作者谢大光在文章的最后他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叹――来一起读。(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0、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鼎湖山听泉,我们用耳朵去听,我们更用心去听,于是我们便发现了与众不同的美。此时,老师只想借作者谢大光的一段话来结束我们今天这次愉快的鼎湖山之旅。(课件示: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蕴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梦也罢,醒也罢。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

  三、 作业与延伸:

  1、阅读有关鼎湖山的资料。

  2、为鼎湖山写一段广告词。

  板书设计:

  鼎湖山听泉多、响、美 入耳

  孕育生机 入目 滋润万木 入心

《鼎湖山听泉》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犹如”、“像……一样……”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准备:

  查阅有关鼎湖山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清课文脉络,试着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我国广东省肇庆市东北部的鼎湖山吗?鼎湖山,原名顶湖。因山顶有湖,四季常盈,故得其名,民间传说黄帝打败蚩尤采首山之铜在此铸鼎,鼎成升仙,为纪念黄帝得道入仙册,习称鼎湖。鼎湖山的景色可美啦!以“植物多”、“寺庙多”、“瀑布多”驰名于世。 揭题:16、鼎湖山听泉

  二、看图片,听课文录音。

  三、初读课文

  1、布置学生自学。

  (1)借助拼音,轻声自由读课文。要字字入目,把课文读通读顺。

  (2)拼读生字表中生字,画出文中带生字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3)给自然段标上序号,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A、肇庆 聆听 蒙眬 汩汩

  B、草丛 暮色 古刹 汇聚 穿越 轻柔 清脆

  草丰林茂 时隐时现 不绝于耳 交错流泻

  清纯悦耳 山鸣谷应 悠悠扬扬 安详厚重

  欢快活泼 繁花似锦 古树参天 万籁俱寂

  厚重回响 雄浑磅礴 铜管齐鸣 忽高忽低

  忽急忽缓 忽清忽浊 忽扬忽抑 蓬勃生机

  (2)在学生读准音的基础上,找一找这些词语中哪些是描写声音的?

  指导学生美读这些词,是否可以通过自己的朗读声来诠释一些词语的意思。

  (3)读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四、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在哪里开始听到泉声,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听得更加真切,试着给课文分段。

  2、讨论交流后小结。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我们”来到风景名胜鼎湖山。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白天“我”在上山途中观景听泉。

  第三段(第3—5自然段):写入夜“我”在庆云寺听泉,抒发在鼎湖山听泉的总体感受。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重点指导书写“磅礴”,区分“暮”和“幕”、“墓”、“慕”的意、形。

  2、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2自然段。

  2、理解课文1——2自然段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到鼎湖山去聆听、辩识、品位那里的泉声吧!

  二、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说说读了这一段,你了解了什么?(可了解到鼎湖山的位置和雨后鼎湖山的概貌)

  2、出示第二句话。试读体会!通过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过渡:雨后的鼎湖山蒙蒙胧胧,别有一番诗意!那作者又是在什么地方听到泉声,看到泉水的呢?

  1、学生轻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泉水的句子。

  2、交流。教师相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A过了寒翠桥,就听到淙淙的泉声。

  a指名读,说说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泉声响)

  b能试着把这句话读一读吗?

  B进山一看,草丛石缝,到处……我们得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

  a自由读,圈出“不绝于耳”,想想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可体会到泉水怎样?(板书:泉水多)

  b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泉水多?生读,师在“到处”、“涌流”、“交错流泻”“遮断路面”等词句下圈点。

  c这两句话中的“涌流”和“流泻”能交换吗?它们有什么不同?

  (“涌流”指朝上涌出朝前流淌,“流泻”指迅速地朝低处流淌)

  师:当我们走在山路上,不断流淌的泉水把路面都遮断了,我们得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这是一件富有情趣的事呀?感情朗读这段话。

  C愈往上走树愈密,绿阴愈浓。湿漉漉……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

  a学生看插图,听老师读这段话。

  b看了图,听了朗读,有什么要说的吗? (板书:泉声美)

  c这段话中有个比喻句,找出来读一读。能用“犹如”来说句话吗?

  d想象意境,指导朗读。(在宁静的傍晚,刚刚下了一场雨,空气特别清新,从寺庙中传来了悠扬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汇集在一起,是一首多么美妙的交响曲啊!)

  就让我们一起来奏响这部交响曲吧!(齐读)

  四、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5自然段并背诵本段。

  2、学会用“犹如”、“像……一样……”造句。

  3、理解课文第3——5自然段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上鼎湖山的途中,我们就看到了涓涓细流的泉水,听到了钟声和泉声汇集而成的美妙的.音响。当我们循着钟声,来到了半山腰的庆云寺时,又看到了什么呢?

  二、学生自学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读。

  2、结合自己课前查阅的资料,当当小导游,简单介绍庆云寺。

  三、精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作者夜里借宿在庆云寺,听到的泉声又是怎样的呢?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读课文,自己先体会体会。

  2、指导读第一句。

  (1)指名读,你知道“万籁俱寂”的意思吗?指导再读。

  (2)如果,我们是客人,那主人就是——(指板书:鼎湖山)。主人不仅慷慨地捧出她美妙的泉声,而且还把这“泉声一直”——(引读)。多热情,多好客!谁能把这种情趣读出来?

  3、指导读第二句。

  师:这么丰富的泉声,如果只用耳朵听,能真切地欣赏到她的美妙吗?所以作者是在用心——(学生接下半句)

  (1)齐读。

  (2)作者是怎样用心去聆听、辩识,又是怎样品位的呢?

  让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象一下:山中万籁俱寂,唯有泉声不断,此时此刻,作者一边聆听着泉声一边在心里不停地赞叹。

  4、指导读第三句。

  啊!这是 声音,多像 一样 啊!

  (1)出示句式:

  生轻声读第三句,准备用这样的句式说出作者的心里话。

  (2)同座位互相说一说。

  (3)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轻柔、清脆、厚重回响、雄浑磅礴

  (4)师引读这段话。

  (5)请大家轻声地把第三句再练一练,指导学生读好这几句话。

  (6)同学们,这么优美的语句,要是能背下来,变成自己的语言,那该多好啊!自己先背背。指名背。

  (7)这一句,作者向我们详细介绍了鼎湖山四种泉声,其实,这里的泉声远不止这些。(板书:“……”)你听。

  5、学习第四句。

  (1)示范读。谁能像老师这样读?

  (2)听出来了吗?这里的泉声丰富多变。

  (3)引读。

  (4)学生读,读出这种感觉。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鼎湖山因为有了清泉,所以 。

  (1)课文学到这里,请同学们联系全文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鼎湖山清泉的作用难道只是给人们以听觉上的享受吗?它还有哪些作用呢?准备用这样的句式发表你的看法:

  (2)学生在下面试着写一写。

  (3)指名回答。

  (4)教师小结:泉声听在耳里,泉水留进心田(板书:留进心田),这是多么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啊!

  (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五、课堂作业。

  用“犹如”、“像……一样……”造句

  附板书:

  泉声响

  白天 泉水多

  泉声美

  鼎湖山听泉 轻柔

  清脆

  黑夜 厚重回响 流进心田

  雄浑磅礴

《鼎湖山听泉》7

  教学目标:

  1. 通过筛选信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明白作者扣住一个“泉”字,抓住“听”来组合材料。

  2. 通过解读文本的有关内容,理解作者听泉的人生感悟。

  3. 结合课文有关语句,分析本文虚实结合的写法并学以致用。

  4. 通过问题引领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围绕中心安排详略的特点。

  1. 结合课文有关语句,分析本文虚实结合的写法并学以致用。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与一般游记散文的写法一样,文章主要按游踪的顺序组合材料,移步环境。不过由于作者从“听泉”的角度切入,很新颖,这就给它披上了一件素淡朦胧的纱衣,陡增了它的神秘之美;又因作者在写景的同时巧妙地融进了自己的切身感受和独特的听泉感悟,这就使文章显得厚重、精深,颇令人玩味。这两点该成为教学重点、难点。

  此文被安排在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吟哦讽诵而后得之”的第一篇。本单元是继八年级游记散文后的又一单元,只是要求已不同,这就要求教师站在学习方法的高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本单元的内容编排和写作训练,要求教者应该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同时,要训练学生从多种渠道搜集、筛选和组合材料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通过本文的学习应能有利于学生用“吟哦讽诵”法学习本单元的其它文章,并为单元写作积累一定的组合材料、表现景物的方法,从而为学生介绍本地的风景作铺垫。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想:

  本着从整体上把握全文、“授之以渔”并训练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原则,根据本文的个性特点和本单元的教学、写作的要求,第一课时侧重于“读”,在读中筛选信息,整体感知全文,结合小组合作懂得本文组合材料的特点;第二课时,侧重于读中思、读中品。有道是读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读则殆。唯有读与四紧密结合,方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个人默读、静思,筛选信息,整体感知课文。

  2. 吟咏讽诵课文有关语句或段落,初步体会作者写泉时的心情,明白作者扣住一个“泉”字,抓住“听”来组合材料。

  教学重点:

  1. 通过筛选信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明白作者扣住一个“泉”字,抓住“听”来组合材料。

  2. 用“吟哦讽诵法”朗读写泉水及其给作者感受的句子,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 导入新课:

  你知道鼎湖山是怎样的风景区吗?你知道鼎湖山的泉水有什么特点吗?你知道如何表现泉水的特点吗?……

  二、 新授:

  (一) 用心读文章,独立思考,解答下列问题: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抄写词语一遍。

  肇庆 泠泠淙淙 楹联 怅惘 嬉戏 古刹 翩飞 开辟 污垢 遐想

  2. 用圈点勾画法筛选信息,然后用不少于200字的一段话介绍鼎湖山风景区。(可从地理位置、主要景物及特点、景点、地位等方面概括)

  鼎湖山风景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东北,是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山上树木种类繁多,据说是地球上同一纬度上现存植物最多的一个点,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作生态观测站。如果站在半山腰的补山亭,放眼望去,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泉水是鼎湖山的灵魂。它或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半含半露、欲近故远,惹人喜爱;或在密林深处隐匿,让你只闻其声,而不见其影,只能凝神静听它的歌声。泉声或清脆悦耳,或厚重雄浑;无论是刚进山,还是在补山亭向上四百余阶、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庆云寺,你都能感觉泉水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孕育着生机,滋润着万物,愉悦着游人的身心。新课 标第 一网

  (二) 小组合作交流、修改短文,推荐佳作展示,老师判分。

  (三) 吟咏讽诵写泉水及其给人感受的语句,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要求:

  1. 跳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写泉水及给其给自己感受的语句,选用文中词语或短语概括作者的情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失望——顿生雀跃之心——喜爱——陡觉轻快——陶醉

  2.组内研读:各人在组内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进行自评和他评,推选代表或集体参与准备展示本组朗读最好的段落。

  3.前四个获得机会的小组展示本组朗读,老师点评、判分。

  (四)讨论:本文以写“听”为主,还是以写“泉”为主?为什么?

  以写“泉”为主。因为本文更多的文字是写泉水以及泉水给你的感受,而“听”,只是引出泉水的手段而已。

  三、 小结

  以小组为单位小结本课的收获和有待改进之处。收获必须包含本节课的目标达成情况、

  学法的内容。

  四、 布置作业

  1. 完善概括介绍鼎湖山景区的短文。

  2. 在“吟哦讽诵”课文第八段的基础上,背诵“那柔曼如提琴者……飞瀑落下深潭。”一段。

  3. 作者运用何种方法才能把泉水的音和形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结合课文写泉水及其给作者感受的语句,分析本文虚实结合的'写法并学以致用。

  2. 通过问题引领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围绕中心安排详略的特点。

  3. 在朗读、品味理解作者听泉的人生感悟。

  教学流程:

  一、 检查背诵,导入新课。

  二、 新授

  (一)理解作者听泉的人生感悟。

  1. 作者如何写出泉水中的“层次”的?

  泉水的声音柔曼、清脆、厚重、雄浑可见层次清晰,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演绎出了想像的画面。

  2. “看不见的指挥棒”指什么?

  作者的心灵,即是作者把听到的声音通过心灵的加工变成了瑰奇壮丽的乐曲。

  3. 作者在文中写道:“在泉水的交响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泉水奔流不息,年年如此、岁岁相似。在前进的过程中或遇坦途,而成小溪;或遭岩石,碎为滴泉;或落空谷,壮大自己;或下陡壁,激情飞泻。其间,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和人生的岁月、历史的变迁极其相似,同时又极具美感。“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则融入了改革开放之初的时代特点,奔腾的主旋律自然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一) 结合第一、二、三段中描写泉水的句子,分析作者是如何把离我们较远的泉水写得生动形象,让人如临其境的。

  第一段:用通感的修辞手法。用读者熟悉的“活泼泼蹦跳的姿影”这一视觉形象描绘听觉的内容。

  第二段:把泉水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想像成绕膝逗我笑的爱女,让人如见其人,喜爱之情跃然纸上。

  第三段: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读者熟悉的孩子如铃的笑语来比喻泉水清脆悦耳的声音,恰如其分,拉近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令人身临其境。ww w.xkb 1.com

  (二) 用“吟哦讽诵法”朗读第4-7段,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思考这部分是否多余,为什么?

  这部分主要写从补山亭仰望、在庆云寺漫步。

  不多余,因为这部分既为下文写在庆云寺旁的客房听泉蓄势,又赋予作品时代意义。教参上如是解,不过本人还是觉得对在庆云寺漫步这一内容的分析有点牵强。因为在第5-7段中就连“伏虎听泉”这一有利于读者理解作者听泉意图的内容都只字未提,而重点写了作者对并不高贵的菩提树得到特殊的礼遇表示不满,这姑且可以理解为对重视佛法的不满,那是否隐含其曾有过不公正遭遇?且庆云寺的存在引来了众多游客,给自然保护区带来潜在的威胁。

  三、 小结

  各人小结本节课的收获和有待改进之处,组内交流,推选一人作集体交流。

  四、 巩固运用:

  发挥想像,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和用下面句式写一段话。

  句式:我看到天上的白云(盛开的鲜花、奔腾的江河、激烈的比赛场面…)……就仿佛…

  五、 布置作业

  1.背诵“那柔曼如提琴者…深潭。”

  2.预习第二课。

  板书设计:

  鼎湖山听泉

  写法:

  情感线索:失望——喜爱——陶醉

  虚实结合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之二

  扬中树人乔玉

  教学目标:

  1、“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是读书的一种基本方法,就是要求能通过吟哦去体会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我们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读书方法,这样才能够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能力。本单元的名称是“吟哦讽诵而后得之”,因此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学习本课的重要基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描写泉声的语句,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 了解一般游记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2.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

  1.抓住一个“听”,找出描写泉声的语句,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

  2. 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教材分析:

  学习本文,首先应该熟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逐步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其次是品味课文,抓住游记散文的特点,理清作者循“泉”游览鼎湖山的行踪,把握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最后感悟课文,准确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听出作者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

  新课程理念特别强调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意识,倡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有积极的参与意识,要能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学生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相互合作,深入探究本文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空山何处来黄鹤,流水无心响白云”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提到泉,人们自然会想到流淌在高山深涧中的汩汩清泉,它不仅清洌甘甜,姿态万千,更是泠泠淙淙,欢快清脆,带给人们无尽的遐想和美的感受。今天,让我们跟随谢大光,去鼎湖山听泉,去领会泉声的美妙。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文,帮助学生把握好语速、语调,和感情基调;然后学生齐读,感知文章的内容;最后找同学朗读,吟哦讽诵,学生点评,共同提高朗读水平。

  2.合作探究

  老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探究

  (1)游记散文一般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通常采用怎样的写法?

  (2)请在文中找出能够表明写作顺序的语句。

  交流汇报 ,明确:(本文采用游踪顺序组织材料并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

  游踪变化(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作者在移步换景的同时,还采用了时间顺序,按照时间变化写了(黄昏—晚饭后—夜间)

  (3)泉有声也有形,而我们知道游历山水是靠眼睛观察靠心灵感受的,泉水的百态千姿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描绘,可是作者为什么单单用听觉,从泉声来表现鼎湖山的泉水呢?

  讨论明确(黄昏进山烟雨迷蒙,雾漫得更开;山间林密,泉隐其中;呈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泉声丰富多变,颇有情趣;前人多从形态表现泉水,作者这样写可以有一个全新的视角)

  (4)作者在鼎湖山听到的泉水的声音是怎样的?指名读这些描写泉水声的文句。

  (泠泠淙淙的泉声;欢快清亮的泉声;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

  同学们集体有感情的朗读这些描写泉声的句子,用心体会作者在其中蕴含的感情。

  赏析(作者把泉声比作小提琴、弹拨乐器、倍司、铜管乐器;让我们对泉声有了真切的感受。四个比喻句,又构成一个排比句,写出了泉声的千变万化,生动有趣)

  总结:鼎湖山的泉水是这样美妙奇幻,晶莹清脆,难怪作者要说“山不在名,有泉则灵”。有这样美的泉水的滋润,鼎湖山一定永远年轻。永远是“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

  作业:1.背诵课后要求背诵的段落

  2.掌握课文中重要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鼎湖山轻纱一样的薄雾,浓密的树林,遮住了泉水的踪迹,却让我们听到了泠泠淙淙的泉声,听到了一曲奇妙的交响乐。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鼎湖山,去感受由泉水汇成的天籁之音。

  二.合作探究

  (1)、鼎湖山的泉声,真是美妙奇幻,作者不仅听到了奇妙的交响乐,还听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从书中寻找表现泉声内涵的句子。

  明确(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 、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

  (2)、鼎湖山的风景绝不仅仅限于着丰富的泉声。可作者为什么只写泉水呢?

  明确(泉水汩汩 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使我陶醉;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是鼎湖山的灵魂。给人生命的感悟)

  三.品味赏析

  1、自由诵读2——4段。作者以娇儿来喻山泉,你觉得这一比喻恰当吗?

  (既写出了山泉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也写出了鼎湖山的年轻充满活力,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泉的喜爱)

  2、作者对山泉充满了喜爱之情。一路寻声而来却仍是遗憾:“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这是为什么呢?

  (树林深密,水在近侧)

  3、作者循着泉声来到补山亭,但此时泉声却不再单调,山寺钟声与山泉之声交融,创设了一个更奇妙的境界。文中是如何来描写这两种声音的呢?

  指名朗读文句。说说你对此处描写的理解。

  (钟声安详浑厚似老者,泉声清亮欢快若孩童;钟声表现出鼎湖山的古老幽远,泉声表现鼎湖山的年轻活力)

  4.“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的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这一段文字是写泉声汇聚起来以后形成的瑰奇壮丽的乐曲,并且,把这种乐曲的旋律变化和人生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看不见的指挥棒”指作者的心,由于作者的解读,诸声汇聚才显示出它的意义。作者是把他自己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从泉声汇成的交响乐的阐述之中揭示出来了。

  同学们,这么丰富的泉声,如果只用耳朵听,能真切地欣赏到她的美妙吗?

  明确:(不能)所以作者是在"用心"(加点)在听。

  5.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是用心在聆听呢?

  明确:(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

  6在“吟哦讽诵”课文第八段的基础上,背诵下面一段文字,看谁背得最快。

  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朗读和背诵提示:这是一组排比句,基本结构为“那……是……”。第三、四分句,略有变化,整齐之中而有变化。读时要体会全句的语气变化。“应”和“定”两字要重读。

  总结:泉声伴着钟声,使鼎湖山既古老又永远年轻。夜听山泉那变化多姿而又充满生命活力的钟声,不禁使人感到生命的永恒与美好。让我们一起来爱护大自然,珍惜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美好的一切,使鼎湖山这颗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永远璀璨夺目。

  板书:

  《鼎湖山听泉》

  游踪顺序 移步换景

  听泉声—看泉水—寻泉影—枕泉眠—悟泉音

  作业:《同步导学》【学后巩固强化】

《鼎湖山听泉》8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好!

  今天把大家请到这儿来上课,老师不一样了,环境也不同了,有那么多老师来听课,害不害怕?

  生:不怕!

  师:真不怕?但是我们今天要上的是苏教版的课文,这是第一个不熟悉;老师和环境不同,这是第二个不熟悉。

  刚刚拿到教材,没有一点儿预习,这就要求我们上课更认真,能做到吗?

  生:能!

  师:认识我吗?知道我姓什么?

  生:姓支。

  师:你怎么知道的吗?

  生:我们老师说的。

  师:哪个支?

  生:一支铅笔的支。

  师:对了,举起手来,跟着我写一遍。(师板书)

  看同学们挺严肃的`,怎么没一点儿笑容呢?会不会笑?(生笑)

  好!现在咱们就来笑一笑,我说一个词,同学们做动作。

  “面带笑容”“开怀大笑”

  生笑得不够开怀。

  师:既然是开怀大笑,就应该放开胸怀地笑,加上动作,咱们再来一次,好不好?预备,开始!

  师生开怀大笑,师的动作十分夸张。

  师:再作一个笑,你们肯定不会。(生惊讶)冷笑!(生笑)皮笑肉不笑。

  这两种笑都不是好人的笑,你们不会笑,说明你们都是好人!

  在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回答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要是敢回答了,那这节课一定能上好。

  1、上课上得开心了,敢不敢笑?

  2、有话想说,举手了,可老师又没看见,敢不敢站起来就说?

  3、觉得老师的课上得不好听,想睡觉了,敢不敢睡?

  事物都是有两个方面的,你睡觉对我有好处,(生:啊?)你一睡觉,就等于是给了我一个信息。你想啊,你一睡觉,我就知道这样上课不行了,我得赶紧调整上课方式了。

  那前面的趴下我看见了,收到了这个信号,可要是后面的趴下了,我看不见,那怎么办?

  生:打呼噜!

  师:对了,打呼噜!会不会打呼噜?(全班趴在桌上打呼噜)

  师:好!想说,敢不敢说?想笑敢不敢笑?想睡,敢不敢睡?

  第一课时

  师:刚刚拿到课文,一起来读读课题。(齐读)第一个字就比较难写,跟着我一起写,一边数一数如果你刚好数了12画,那么这个字,你不仅会写了,而且连笔顺也记住了。

  师板书,生数。

  师:知道什么叫“鼎”吗?

  生:就是古代人用的鼎。

  师:有点儿意思,起码你知道是古代人用的。

  生:是古代人用的烧饭用的锅。

  生:一些庙里烧香用的,拿来祭祀用的。

  生:冬天人家里用来取暖的。

  师:同学们说得都有些道理。大家见过这个东西没有?(师板画“鼎”)上面半圆形,还有些花纹,下面有三个脚。这就是古代用来烹调,用来祭祀用的鼎。

  今天我们要讲的并不是这个鼎,而是一个风景区:鼎湖山。(板书:湖山)知道在哪儿吗?看看课文。

  生:在肇庆。

  师:知道肇庆在哪儿吗?(板书:肇庆,教学“肇”)不过它古时候并不叫肇庆,而叫“端州”,古端州可不简单。它出产一样东西,叫端砚。文房四宝知道吗?

  (师简介“宣纸”“湖笔”“徽墨”“端砚”)

  不过作者可不是讲这个端砚,而是讲听泉。(板书:听泉)

  听泉,可能会是在什么情况下听的呢?

  生:……

  师:嗯,都有可能。现在请同学们回答问题,我提问,你们通过读课题来回答。

  在哪儿听泉?

  在鼎湖山干什么?

  在鼎湖山听什么?

  生分别朗读回答,但没有突出。

  师:这样读还不行,没有语感,看老师的手势再回答,读。

  师做手势,高低起伏,生读得明显进步了。

  师:这样读虽然夸张了一点儿,但这却是训练语感的好方法。

  同学们刚拿到课文,肯定对课文不熟悉,一定很想读一读了。现在我们就来读一读课文,朗读时要大声一点儿。

  生自由读课文。

  师:现在,我要请你起来说话了,在说话前,请你再读一遍课文。读了以后,我不提问,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当然,你不能说:中午请你到我们家吃饺子吧!(生笑)而是要说说你读了课文后,有什么感觉,有什么心得,或有什么体会。

《鼎湖山听泉》9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1.文中说“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联系上下文说说共有那些滋味?

  2作者从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一句化出“山不在高,有泉则灵”的语句,你觉得好不好?说说理由。

  3文中说“入夜,山中万籁俱寂”,接着又写到“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你觉得前后矛盾吗?说说理由。

  4为什么说“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1:作者领悟到了泉声的层次,领悟到了历史、生活、宇宙的规律。

  2巧妙化用刘禹锡的名句,突出泉对鼎湖上的重要意义,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3这里是用了以有声衬无声的手法,借泉声来突出山中夜晚的寂静,同时也更体现出泉声的清澈和空灵。

  4孕育生机,滋润万木

《鼎湖山听泉》10

  鼎湖山听泉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入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高,有泉则灵。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

  梦也罢。醒也罢。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

  1.文中所描写的泉声有什么独特的美?。

  2.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这别有的滋味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中的融和滤用得好不好,请选择一个进行分析。。

  4.下面一段文字描写瀑布,与上文描写泉水相比较,它们在写法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请作简要分析。

  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朱自清《绿》)

  【答案】

  1.节奏美、层次美、情韵美。

  2.①万般泉声,如一曲奇妙的交响乐。②听出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的诞生、成长、繁衍、死亡的人生感悟。③有一种心灵净化和升华的遐思。(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3.融,恰当地写出作者全身心的投入,被奇妙的泉声所陶醉,沉浸其中。

  4.都采用了比喻的.修辞(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泉水和瀑布的优美动人。(1分)都从动态的角度描写泉水和瀑布,展现其美。(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入深潭这几句话,分析出泉声的特点为具有层次美;根据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这几句话,分析出泉声的特点为具有音乐美;根据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这几句话,分析出泉声的特点为具有情韵美。

  2.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的滋味主要表现在: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

  3.无论选择融还是滤,我们都要给予出相应的理由。如:滤,写出了泉水对作者心灵的净化,冲走污垢,留下深情。

  4.选文主要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泉水的动态美;很明显链接材料中也是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样也表现出泉水的动态美。

【《鼎湖山听泉》】相关文章:

《鼎湖山听泉》说课稿06-29

初中语文《鼎湖山听泉》教案02-14

初中语文鼎湖山听泉教案08-25

《听泉》教学反思08-18

肇庆鼎湖山的作文11-21

心泉叮咚09-05

珍珠泉09-02

济南泉作文02-20

水火泉作文06-10

珍珠泉作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