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高三语文教案>《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简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简录

时间:2022-08-16 15:13:23 高三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简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简录


孙永河
一、 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作品。
在中国文化史上,苏轼是最多才多艺的一位。他长于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代四大书法家;他精于绘画,是中国文人画家的杰出代表。当然,他更为杰出的成就还是表现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初三上学期,我们曾经接触过他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学生背诵——
苏东坡一生给后人留下了诗2700多首,词340余阕,文4000余篇,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是中国文化的一大奇观,罕有匹敌。他的作品给我们带来了灵魂的欢欣和心智的乐趣,更要紧的是教我们以生存的智慧。
二、 初步感知
1、 默读
2、 诵读
点评:
苏轼21岁,受到欧阳修的赏识,考取进士第二名;25岁开始他一生坎坷的仕宦生涯。王安石执政期间,因对新政不满,主动请求外放;42岁,遭人诬陷锒铛入狱,险些丢掉性命,后经人营救,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行动受人监视。这首词,就是他被贬期间,游黄州赤壁时所作。主要是反映他对英雄事业的向往和不能施展抱负的精神苦闷。这首词笔力雄健,风格豪放,一直被视为苏词的“标志性”作品。
3、 齐读
点评: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给自己的博士生出过这样一道思考题:“上个世纪之交,文人甚至包括茅以升那样的理工科学生,都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国学根基很深,从而产生了一批大师级的人物。近几十年,为什么我们没有大师级的人物?为什么没有产生世界性的著作?”
我想,这其中的问题可能就出在“积累”二字上,因忽视积累而导致传统文化的底子太薄。
明白我的用意了吗?
4、背诵
三、 探究领会
这篇作品我们现在已经能够背诵,它对于我们还有怎样的价值呢?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对于一篇文学作品,只有当我们去用心发现时,它才会展现出应有的魅力,体现出应有的价值。
1、 发现——总体——风格
A、“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
B、印证——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学生朗诵

东坡在玉堂(翰林院),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南宋俞文豹《吹剑录》
C、影响——
苏轼之后,有一位词人直接继承了这种豪放的词风,创作出许多沉郁慷慨的词章,这个人就是辛弃疾。人们常常将二人合称为“苏辛”。
背诵——《破阵子》
2、 发现——总体——内容
临江仙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比较——
两首词都是在上下几千年、绵亘数千里的宏大境界上展开,并在此基础上,引发出对历史的沉思。所不同的是,《临江仙》在凭吊历史的基础上,流露出世事皆空的思想;《念怒娇·赤壁怀古》则在浩淼的时空框架中抒发人生的感叹,作品虽然缺乏激烈抗争的力量,却也反映了苏轼不甘沉沦的高傲性格。
3、发现——语言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评点:
你感受到的时怎样的图景?(想象的重要)
大江的汹涌奔腾,词人兀立江岸凭吊胜地,心潮起伏激荡,触景生情,发出惊世浩叹。
B、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评点:
极有分寸。苏轼的这一差错,却使黄州赤壁闻名遐迩。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以及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一不朽词篇,就将黄州赤壁又称为“东坡赤壁”。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评点:
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
圈画出相应的动词。
D、一时多少豪杰——
评点:
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
E、小乔——
评点:
以美人衬托英雄,更见周瑜的风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
F、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评点:
潇洒从容、镇定自若、风度翩翩。
G、笑——
评点:
饱含词人对自己身世的深沉感叹,也带有自我解嘲的味道。
H、一樽还酹江月——
评点:
无可奈何的排遣之词。既是在哀悼千古风流人物,也有引江月为知己,向江月寻求安慰的意思。
3、齐读——
4、思想——
面对生活的苦难,苏轼既没有自戕,也没有隐遁,而是在人世的艰难中,顿悟生命的真谛,在现实的夹缝中引进一屡阳光,吸一口清新的空气,从而保持内心世界那一份安然与独立。
四、 拓展
这首词,学到这里似乎可以结束了。不过,我又想起了苏轼45岁时填的另外一首词——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 朗读
2、 评点:
这首词表面上是写雨中、雨后的感受,实际上却处处是人生态度哲理性的象征。这是在沙湖道中的漫步,也是在坎坷人生旅程中的漫游。
五、小结
苏轼在残酷凶险的人生搏斗中,既能保持自己的人格和节操,又能应付纷至沓来的外部打击而使主观精神不至于崩溃。原因在于,他在儒学的基础上染佛、道,并把儒、佛、道三家哲学结合起来。佛、道思想帮助他观察问题比较圆融通达,常能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来解脱人生的忧患和苦恼;同时,原有的儒家思想又使他坚持理想,坚持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正是这样的一种生存状态,使得它在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思想、情感具有了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简录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www.fwsir.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简录】相关文章: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反思10-23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有感08-17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教学反思04-22

《念奴娇赤壁怀古》高中语文教案08-22

高一语文必修2《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08-24

高一语文必修2《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10-09

《念奴娇·赤壁怀古》高二上册语文教案11-15

念奴娇教学反思08-25

《念奴娇·赤壁怀古》高二上册语文教案3篇11-16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