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九年级数学教案>等腰三角形定理

等腰三角形定理

时间:2022-08-17 03:25:21 九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等腰三角形定理


          一、说教材分析 1、本课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它是对三角形的性质的呈现。通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反映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的边角关系,并且对轴对称图形性质的直观反映(三线合一)。并且在以后直角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中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也占有一席之地。 2、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2和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都相等,且每个角都为60度,使学生会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进行证明或计算,逐步渗透几何证题的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是本课的重点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运用是本课的难点 4、为了使学生了解这堂课,本课要求学生自制一个等腰三角形模型,教学过程采用多媒体教学。 二、说教学方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根据本课内容特点和初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教具直观教学法,联想发现教学法,设疑思考法,逐步渗透法和师生交际相结合的方法。 三、说学生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首先教师应创造一种环境,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熟悉的知识入手,让学生自己在某一种环境下不知不觉中运用旧知识的钥匙去打开新知识的大门,进入新知识的领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新问题,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目的,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说教学程序 1、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 提问:等腰三角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它的对称轴? 2、教师演示(模型)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的实验,并让学生做同样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重合部分,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一些性质。 3、新课:让学生由实验或演示指出各自的发现,并加以引导,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逐条归纳,最后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2。 性质定理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在△ ABC中,∵AB=AC(  ) ∴∠B= ∠C(  ) 性质定理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 ① ∵ AB=AC ∠1= ∠ 2 (  )  ∴BD=DC  AD⊥BC (  ) ② ∵ AB=AC BD=DC (  )  ∴ ∠1= ∠ 2  AD⊥BC (  ) ③ ∵ AB=AC AD⊥BC于D (  ) ∴ BD=DC ∠1= ∠ 2 (  )    
强调性质定理2中的三线段前的定语的重要性,可让学生实际画图验证。 4、对新知识的感知性应用 指导学生表述证明过程。 思考题: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高线)是否相等?为什么? 、 课堂练习: p.43练习1,练习2(指出这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5、小结: (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2。 (2)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3)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可证明:两角相等,两线段相等,两直线互相垂直。 (4) 联想方法要经常运用,对解题大有裨益。 五、布置作业: 见作业本 六、对于本节的几点思考 1、本节的学习任务比较重要,有定理的证明、定理的计算和证题应用,所以本人针对学生的特点,在上节课例的掌握好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联想,能充分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练习2其目的有二:(一)使学生在复习本节知识。(二)为下一节内容铺垫。 2、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得到两个定理的内容,可以使他们比较好的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本人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氛围,把学生从被动学习步入主动想学的习惯。 总之,在本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致力启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启发学生,挖掘学生潜力,让他们展开联想的思维,培养其能力为主旨而发展的。
9.1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板 书 设 计 课题: 9.1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例1、书写格式    例2、书写过程 性质定理1 性质定理2
学生板演 (1)              (2)                  (3)               (4)  



【等腰三角形定理】相关文章: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教学反思08-18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应用探究08-20

勾股定理说课稿04-18

《勾股定理》的说课稿01-18

数学勾股定理教案04-28

勾股定理的教学反思04-22

数学正弦定理教案02-12

动能定理教学反思08-24

精选勾股定理说课稿三篇09-12

《勾股定理》教学反思范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