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1、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时间:1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播放我国大西北土地沙漠化和沙尘暴等视频。
2、播放改造大西北后的森林视频图片。
师:美吗?在这美丽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2、板书课题:青山不老。读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奇迹。
1、师:请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
2、用一句话向大家形容一下今天我们要去认识的这位老人。
板书:老人 81岁 瘦小
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课文讲了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的事情。课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板书:奇迹)
师:什么样的事才称得上奇迹?你能举个例子吗?
出示: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指读,理解,指导读,比赛读。
师:我们的学校大不大?一亩约667平方米,我们的学校大约占地20亩,3700亩约等于多少个珠光小学?180个。想一想,我们学校全种上树是什么样子?180个珠光小学全种上树是什么样子?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
3、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请找出来。(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师: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读一读这段话吗?
指导读这段话。
第3句话是一个什么句?(比喻句)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还有谁能用朗读把我们带进一片茂密的林海中去?
(2)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师: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4、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
师:这样的一片绿洲在祖国大地上随处可见,为什么称它为“了不起的奇迹”呢?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① 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理解后,朗读。
“大环境”──险恶。(板书)
②“小环境”──艰苦。(板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师小结: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四、回到题目,理解“老”与“不老”;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
师:通过读书,我们知道了在大环境险恶、小环境艰苦的情况下,老人创造了这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1、“老”字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吧,谁来说说看。
《说文解字》中也是这样解释的:“七十曰老,言须发变白”,告诉了我们“老”的本义。 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
预设交流点: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板书:离世)
(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板书:过世)
(3)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板书:81岁)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板书:再也出不来了)
2、这样一位年迈的老人,作者却说他“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这是怎么回事呢?
①课件出示句子: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②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师:有什么不理解的吗?(“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师:想一想“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字面意思是什么?
(“与山川共存”就是说和山山水水一起共同存在。“与日月同辉”就是和太阳月亮那样一起发出光辉。)
师:同学们理解得不错。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老农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生可能的回答:老人创造的这片青山,可以与山水共存。老人创造奇迹的这个精神更值得永远流传,要知道15年时间对于一个人来说也不算短,老农既要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又要克服艰辛的生活条件,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老人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努力改造,这种精神会永远闪光。更重要的是老农这样含辛茹苦地做,并不是简单地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这个山沟里的人们,甚至可以说是为了人类,在作出自己的贡献,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气概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这难道不是宝贵的财富吗?
师:作为一位普通的老人,他为什么要放弃与亲人颐养天年的生活坚持十几年如一日地植树造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老的是什么?不老的又是什么?老的是人,不老的是精神。什么精神?愚公移山的故事。他是现代的愚公!我们要学习他什么?在我们以后的人生中,应竖立起这种思想和理念。
师:是啊,是老人执著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啊!
这种东西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有了老人精神熏陶下的人们对青山的呵护,我们的青山怎么会老呢?它将越来越茂盛,越来越广阔的遍布祖国大地,万古长青。请看大屏幕!(屏幕用打字机打字的形式出示近年来土地沙化减少,植被增多的数据。)
师: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五、拓展,进行环保教育
课件放环境受到破坏的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看到这些,再想想老农十五年来创造的奇迹,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
引导:
15年的努力可以创造奇迹可以把黄沙变绿洲,我们只要努力去做一件事都会创造奇迹的。
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向老人学习,爱护环境,植树造林。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教 学 过 程
一、激情导入
1、导语:同学们,今天很难得,有老师走进我们的课堂,聆听我们的学习。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倾听并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朗读第一自然段。窗外是……院子在山沟里,山上……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四周全是……风一吹……)
2、师:好,现在谁来说说你听后,仿佛看到了什么?感觉如何?
(预设:我放佛看到了四周全是绿色的树木,感觉很美;我仿佛看到了满山的树在风中摇晃,像海上的波浪,感觉很有活力…)
3、师:是啊,多么美丽的景色。这里有参天的杨柳,像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但在这葱郁的林海背后,却凝聚着一位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学习16课《青山不老》
4、板书课题:青山不老,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68页
1、要求: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教师出示重点词,学生进行练习。
师:好的,大家读得很认真,谁愿意来读一读黑板上的这些词语(指名学生读)
肆虐 盘踞(重点板书) 绿洲 奇迹 归宿 价值
师:他读正确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每个词语读两次(生齐读)
3、师: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上面的词语,用自己的话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预设:描述了一位老人在植树造林的故事。描述了一位老人在寒风肆虐,风吹沙起的晋西北创造了绿洲的奇迹……)
4、过渡: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课文。为此,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提示,看看应从哪几个方面深入思考。
5、交流,应从三方面深入阅读思考:
a、想一想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用“( )”标出来
b、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用“ ”标出来
c、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1、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的重点句子思考、批注
(一)、抓“奇迹”。
2、师:好的,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在贫瘠的山区,老人创造了哪些奇迹?
预设(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l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这段话中有两个“全”,你感受到了什么?
l 这就是一位普通山野老人创造的奇迹,看着这一片绿的海洋,望着这一片绿的波涛,你产生了什么情愫?(惊叹、敬佩)
l 指导读这段话。(请带着自己的感觉朗读这段)
预设(2):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这些数字我们可以看出老人是个怎样的人?
l 点拨: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一亩大约有13个教室,3700亩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了不起)
l 师:谁能把这了不起的奇迹用朗读表现出来?(指名读)
l 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把这一奇迹展示出来(齐读)
预设(3)杨柳、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理解:黄土和绿树是互相依存的,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黄土,使之不流失。这正如老人与青山是息息相关的,青山养育了老人,而老农用自己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飞报答)
l 点拨: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l 指导朗读:是啊,有了老人才有树,有了树,才守住了这片青山。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二)、探“环境”
1、过渡:老人用15年的时间,为青山披上绿衣,为黄土盖上绿毯,他创造的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师:那么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在植树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 ”划出关键句
2、预设:交流: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A“大环境”──险恶。
(1)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用一个词来概括(险恶)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②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干旱、霜冰、沙尘暴。
③结合上下文理解“肆虐、盘踞”的意思,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2)师引读:
(15年啊,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下)——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180个月啊,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下)——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5476个日子啊,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下)——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B“小环境”──艰苦
1、体验老人生活条件的艰苦和年纪的大(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要创造这样的奇迹,年轻力壮的人都不一定能坚持,而这位老人已经多少高龄了?
(81岁)耄耋之年的老人,而且他还是个瘦小的老人。
(2)那么这位老人又是在怎样的小环境下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呢?我们一起读读,在课文的第几段?
老人的生活十分的艰辛
(3)师:“老人15年如一日地种树,面对一切困难与痛苦,他不改初衷。
出示: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时,他继续种树;
当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时,他仍在种树;
当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时,他还是选择种树
学生读一读
(4)理解句子:“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归宿是什么意思?
(面临享福和吃苦的抉择,老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吃苦,选择了山沟、改造山林的艰苦之路,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完成,这条山沟还需要他,他愿意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这青山)
四、解读奇迹,领悟“青山不老”
1、师:一位平凡的山野老人,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每日耕耘在穷山恶水中,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出来了,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齐读
(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在字面上是什么意思?
理解得不错。可是老人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老人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是老农创造的这片青山,可以与山水共存;是老农创造奇迹的这个精神更值得永远流传;
是老农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努力改造,这种精神会永远闪光
‘另一种东西”指什么?是啊,老人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1、读到这儿,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吗?青山不老是指什么不老?
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六、总结拓展
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延伸,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1、面对这位老人,你想说什么?
2、结束语: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让我们像晋西北的老农一样,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3、背诵背环保格言。
(1)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2)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3)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4)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5)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七、板书设计:
大环境──险恶
青山不老 小环境──艰苦 创造奇迹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2.青山不老主要内容
3.青山不老读后感
5.锄禾教学设计
6.《通分》教学设计
7.《统计》教学设计
8.利息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