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登泰山记》高一语文教案

《登泰山记》高一语文教案

时间:2022-07-22 06:33:18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登泰山记》高一语文教案

  【自读要求】

《登泰山记》高一语文教案

  1、了解姚鼐及"桐城派"。

  2、结合注释通译课文,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3、反复朗读,整体理解,达到背诵。

  4、学习本文烘托、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5、积累一点古文化常识。

  【自读程序】

  1、结合注释①和教师的讲解,了解姚鼐及"桐城派"。

  2、借助注释自读课文,找出文言知识点,并口头翻译课文。

  3、用原文句子回答下列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①由课文的哪些句子可以推断出泰山和泰山日观峰的地理位置?

  ②作者是如何从京城到泰安的?

  ③叙述作者登山的过程。

  ④登上山顶后,作者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描写了"望晚"时的哪些景物?

  ⑤文章通过景物变化来写泰山顶上的日出,分别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⑥作者还写了泰山的哪些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解说:此设计旨在训练学生的文言文自读能力,让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做思考题时强调字不离句,句不离篇,一方面使字词知识得以巩固,一方面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思路,初步扫除文字和理解上的障碍。)

  【自读点拨】

  1、姚鼐和"桐城派"

  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安徽桐城人。乾隆39年辞官后,曾在江宁、扬州等地书院讲学四十余年。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作品多为书序、碑传之类。有以其室名命名的《惜抱轩全集》。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的主要流派,创始人是康熙时的方苞。方苞注重文章的"义法",主张以"清真雅正"之文,载孔、孟、程、朱之道。刘大木魁师事方苞,并发展了他的理论,强调"义理、书卷、经济",要求作品阐发程朱理学,同时又主张在艺术形式上模仿古人的"神气""音节""字句"。姚鼐是刘大木魁的弟子,他的口号是:"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实际上是以"考据""辞章"为手段来阐发儒家的"义理"。因为上述三人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人们称他们为桐城派(但后来的桐城派作家并不都是桐城人)。

  2、基础知识重难点解析

  ①通假字

  A、成五采("采"通"彩")

  B、多平方,少圜("圜"通"圆")

  C、其级七千有余("有"通"又")

  ②词性活用

  A、汶水西流济水东流(名词作状语)

  B、明烛天南(名词作动词)

  C、山多石,少土;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形容词作动词)

  ③积累并掌握"当""余""以""及"等一词多义现象。

  ④文言名量表示法

  文言文中名词与量词的位置与现代汉语不同。

【《登泰山记》高一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 -登泰山记08-16

登泰山记高中语文教案08-21

《登泰山记》高中语文教案08-25

登泰山记08-16

登泰山记..08-16

《登泰山记》 教案(精选11篇)10-13

《登泰山记》 608-16

《登泰山记》 208-16

《登泰山记》 508-16

《登泰山记》 3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