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2-08-23 16:45:25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语文教案范文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备】语文教案范文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乌鸦喝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9课。这一单元的主题是“遇到困难怎么办?动动脑筋,你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课文讲的是一只乌鸦口渴了,发现了一个瓶子,可瓶口小,水不多,它放进石子喝着了水的事,可以看出乌鸦很聪明,遇到困难能想办法解决。这个故事内容简单明了,一年级学生大多听过。

  教学目标:

  1、感受乌鸦由找水的着急到喝着水高兴的'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喜欢这只遇到困难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乌鸦。

  教学重点:

  是识字和朗读。

  教学难点:

  学生从文章中体会乌鸦遇到问题肯动脑筋,遇到问题积极想办法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检测

  1、读词卡。

  2、找朋友游戏──连字成词。

  (在“找朋友”的拍手游戏中巩固认字,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提出问题,合作初步解疑

  1、读课题,质疑,梳理问题。

  2、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3、指名读1~3自然段,思考提出的问题。

  4、4人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把阅读和质疑问难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中学会问,在疑中加强读,使其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初步交流阅读中发现的问题。)

  三、读中感悟喝不着水的原因(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乌鸦为什么一开始喝不着水?

  2、朗读指导。着重指导“到处”、“水不多”、“口又小”,读出乌鸦喝不着水着急的语气。

  3、学生自我评价朗读。

  (以读为主,通过范读、引读、自由读、指名读的朗读方式,指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使学生在多读中悟得读的方法,在多读中悟情。)

  四、合作探究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过渡语: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瓶里水不多,瓶口又小,怎么办呢?现在你们就是这只乌鸦,你们来想想办法。

  2、学生自读二、三自然段。

  3、四人小组合作研究乌鸦是怎么喝上水的?边研究边做实验。

  4、交流合作结果。

  (根据学生喜新求变、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及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把实践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合作动手做实验,激发兴趣,调动思维,让其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自然而然地达到“以做促读”的目的。)

  5、理解“渐渐”一词的含义,能用它说话。

  6、指导朗读二、三自然段,学生自我评价。

  7、发散思维:如果旁边没有小石子,你们该怎么办呢?同桌讨论、汇报。

  五、学会背诵的技巧

  (注意让学生自己悟出背诵的方法: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等,引导学生学会巧背。)

  你们喜欢这只乌鸦吗?用一句话夸夸他。

  六、复习巩固

  1、看谁读得最快

  ⑴乌鸦口渴要喝水。

  ⑵瓶口小,水不多,可是乌鸦还是想出办法喝着了水。

  ⑶夏天到了,天气渐渐热起来了。

  (识字是低段年级语文课的教学重点,根据学生记得快忘得快的特点,在课前以游戏、词卡形式复习,在课后把学过的字放进旬子里,既巩固认字,同时又积累了语言,这样反复再现,强化记忆。)

  2、看谁写得最好。

  板书设计:

  19乌鸦喝水

  水不多口又小──喝不着

  放石子──喝着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语海畅游”部分,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连词“和”及“与”的用法,对学生进

  行逻辑思维训练,学习顿号、引号、书名号的用法。

  2.“积少成多”安排了《别董大》一诗,引导学生熟练成诵,感受语言魅力,体会挚友深情。

  3.“阅读平台”的《心灵创可贴》疑问真挚感人,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感受小女孩纯真的爱心。

  4.“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意在通过让学生讲述家庭生活中感人的故事,感受亲情的平凡与伟大,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5.“笔下生辉”要求写自己家中感人的事情。教学时引导学生以本单元课文为例,学习把最感人的部分写具体,写出真实情感。

  【教学重点】 “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引导学生与家长充分交流,

  选出真正能够感动自己也能感动他人的事例在班内交流。

  【教学难点】“笔下生辉”要求写自己家中感人的事情,要指导学生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和心理活动写具体,注重细节描写,从细微处见真情。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1.布置学生提前预习

  2.准备能记录家中感人事例的照片或者视频录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 预习提纲

  1. 第一题“和”“与”起到什么作用?

  2. 找出第二题不属于同一类的词。练习给第三题加标点。

  3. 思考《别董大》的作者和每句诗的意思,背诵最后名句。

  二. 展示交流

  (一)激趣导入

  1. 同学们,结束了本单元四篇课文的练习,今天我们又要结伴去百花园畅游一番了,你们做好出发的准备了吗?

  2. 过渡: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的语言可谓是博大精深,深入进去,便能感受到它的妙趣无穷!

  (二)学习“语海畅游”

  1. 词语真有趣

  A课件出示山和水,太阳和月亮,鼓励和指导,《水浒传》和《西游记》。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题词语,看看有什么发现?然后小组交流。

  (2)小组出代表读,并正音。

  (3)学生谈谈发现:四组词语中都用了“和”,“和”能够起到连接的作用。

  (4)齐读第一题词语。

  B 课件出示“父与子、老人与海、长江与黄河、优点与缺点”

  (1)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题

  (2)通过对两组词语的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呢?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和”及“与”作用是连接前后两个词语,前后两个词语无轻重、主次之分,我们把它们叫做连词。

  (3)你们能试着用“和”及“与”说几个主要词语吗?

  (4)齐读两组词语。

  2.下面每组词语中各有一个站错了队,把它找出来,写在括号里。

  (1)导入:刚刚我们轻松地感受了汉字的乐趣,现在啊,我们要组成一个纠错小队到汉字王国去。因为那里有一些成员站错了队伍,自己都不知道,让我们去帮帮他们吧!

  (2)课件出示书第二题

  A.老师提出要求:纠错小队员们注意了,我们不仅要指出谁站错了,还要让他们心服口服,知道自己为什么站错了。

  B.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C.分组汇报

  第一组:学生 因为“学生是一个人的身份,而“儿童、老人、青年”是按人的年龄分的类。

  第二组:少年 因为“农民、商人、演员”是按人的工作分的类

  第三组:电视 因为“话剧、京剧、芭蕾舞”是按艺术形式分的类。

  第四组:电影 因为“电冰箱、电风扇、微波炉”都是电器。

  3.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标点符号啊?

  (2)今天,我要再一次考验一下大家能否准确地使用这些标点符号,敢于接受老师的考验吗?(课件出示课本101页第二题)小组讨论

  教师提示: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引号的通常用方法是引用别人说的话,还有个特别的用法,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也用引号标出;书名号用于标出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

  (三)学习“积少成多”

  1.导入:结束了“语海”的一番畅游畅游之后,我们再来一起感受一下我国唐诗的魅力吧!

  2.课件出示古诗《别董大》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2)自读自悟

  (3)集体品读交流

  (4)感悟再诵,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学习阅读平台《心灵创可贴》

  (一)预习提纲

  1.读102页《心灵创可贴》,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并思考本文写了什么事?

  2.“心灵创可贴”指的是什么?

  3.思考史密斯太太为什么说苏茜送的创可贴“很管用”?

  (二)交流展示

  1.导入:同学们,第五单元的四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世间最伟大而真挚的情感——爱,在今天的阅读平台中,爱仍在继续。

  2.板书题目、质疑。

  (课件出示)

  (1)心灵受伤了,能贴创可贴吗?

  (2)“心灵创可贴”指的是什么?

  3.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并思考: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交流思考:史密斯太太为什么说苏茜送的创可贴“很管用”?

  5.集体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能说会道

  (一)课前预习

  和家人共同回忆家庭中最感人的事情,写成一篇小短文。

  (二)导入:又一个爱的故事深深感动了我们,听起来是那样的平凡而有微不足道,可却让人心中充满了温暖。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小家里,也不乏这样感人至深的小故事。在今天的能说会道的环节里,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三)明确要求(课件出示)

  1.指名读出。

  2.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法;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和心理活动,把最感人的部分说具体。

  (四)指导交际

  1.昨天,我们已经和家人共同回忆了家庭中感人的事情,还让大家带来了有关照片,赶快把你们的感人故事在小组里交流吧!

  2.分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3.小组推荐代表,集体交流,全班评议。

  代表在讲述时,把照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第三课时

  笔下生辉

  一.导入

  同学们,在口语交际课上,我们分享了家中感人的故事,但由于时间的关系,很多同学没有能为大家讲述。那么在今天的“笔下生辉”环节里,你们便可一吐为快。

  二.明确习作要求

  (一)我们讲述了自己家中感人的故事,现在就动笔写一写自己的一位亲人吧

  1.你想写谁?为什么写他(她)呢?

  2.写人离不开写事,你打算选他(她)做的哪件事来写呢?

  3.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二)指名读出,明确要求

  板书要点:写一位亲人

  选一件事来写

  写出真实情感

  三.构思选材

  1.播放轻音乐,生构思

  2.班内交流选材,师生共同评议。

  四.习作指导

  1.写一个人,怎样才能将人物写的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呢?

  2.以《地震中父与子》为例:

  课件出示:在混乱和废墟中,……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清理、挖掘。

  思考:这部分文字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他不停地挖着,没人再来阻止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的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思考:在这个片段中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能通过文字看到一位一心只想救出儿子的父亲?

  五.欣赏范文《我的外公》

  六.学生列提纲

  教学反思: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是讲述自己家中最感人的故事,学生兴趣浓厚,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本单元习作要求,确定要写的一位亲人,讲述关于人物最感人的事例及给自己的感受,练习本次习作。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要求:学习《夸夸同学》的方法,通过一件事写一个熟悉的人,(如:老师、同学、亲友等)要写出这个人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

  1、讲述抓住人物的特点写作注意几个问题

  (1)要选择一件最能发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典型事例来写。

  (2)选择的一件事,必须是真实的,要写清楚这件事的全过程,即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一一写清楚。事情的经过是全文的重点,尤其要写详细、写具体。

  (3)要选有性格、品质特点的.人来写

  (4)以一件事写一个人,出了注意写好事之外,还要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心里活动作为必要的描写,以使所写人物的形象鲜明,丰满文章活泼生动。

  2、读一、二篇范文。

  3、以“我的××”写一篇文章。

  第十一节、习作,复习写信

  一、教学要求:按照书信的格式给不常见的亲戚、朋友写一封信,把家里或学校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告诉伯伯。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写信的格式和要求

  (1)称呼:在第一行顶格解,称呼后面加冒号

  (2)正文:另起一行,每段开头空两格,一般是先向收信人问候再把要说的事情一件一件往下写,写清楚。

  (3)祝颂语:正文写完了,要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上祝你,再另起一行顶格写“身体健康”等祝福的话。

  (4)署名:写在全文结束后,下一行的右下方。

  (5)日期:写在名字的右下方。

  2、选择事例。

  (1)想想最近学生发生过一些什么事?家里发生过什么事?你觉得哪件事有意义,值得去告诉别人?如告诉爷爷,你的学习情况,暑假的打算。

  (2)口述。

  3、生动笔写。

  第十二节、看图作文

  一、教学要求:能抓住图画认真观察,展开想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过程

  1、认真观察图画

  (1)看看图上是什么地方,都有谁?

  (2)他们在哪里?

  2、讲述看图作文的重点

  (1)要抓住图上的主要内容,要从图中看出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以及主要人物,分辨出主要的内容和次要的内容。

  (2)要展开丰富的联想。

  根据人物的表情、行为、想象出人物的音容、笑貌,想象出人物的语言、心里活动,根据事情的发生,想象事情的经过(发展高潮)和结果。

  3、练习,看图作文

  第十三、四节、综合练习,考查

  一、教学要点:综合练习,考查

  二、教学过程

  1、把预先印好的试卷给学生。

  2、按要求完成练习。

  3、改好卷后进行评讲。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简析】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的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 能识记本课生字词及文学常识。

  ②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③能梳理本文思路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④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2.过程与方法:

  借助资料,自读分析,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观察大自然,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教学重点】 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观察大自然。

  【教学难点】 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方法来写景状物。

  【教学准备】

  教师:巴金资料、星空图片、儿歌《小星星》、课文朗读录音等制作成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设想】

  教学本篇文章可按照“初读---精读---研读---赏读”的思路,引导学生通过感悟讨论,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仰望星空,依然望见那颗星,依然感受到那颗星在照亮文坛,他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中国现当代文坛的巨匠巴金先生,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精美散文《繁星》,进而走近他的文学世界,感受其文学的魅力。

  1.走近作者:(幻灯片展示)

  本文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fèi)甘,四川成都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现当代文坛的巨匠,是新文学的开拓者,被誉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20xx年被授予“人民作家”的荣誉称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鲁迅称他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2.背景介绍:(幻灯片展示)

  1927年1月15日,巴金爷爷乘法国邮船“昂热”号离开上海前往法国,为的是学习经济学,“向西方寻求真理”。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爷爷撰写了38则《海行杂记》。《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3.文体知识:(可在预习课文时展示认知)

  本文的体裁是游记,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取材范围: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有趣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画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内容上可以写人记事,也可以写景状物。所写内容一般是作者自我感悟最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

  写法特点: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觉。

  二、测评反思: [方法:师生问答,交流反馈。]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舱 cāng 面 摇摇欲坠zhuì

  霎 shà眼  半明半昧mèi

  2.词语解释:

  纳凉:乘凉。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霎眼:眨眼。 半明半昧: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

  3.本文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观看繁星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时间顺序:从前 三年前 如今)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三、揭示目标:1.2.3.(1分钟)

  四、整体感知: [方法: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听课文配乐朗读,理清课文脉络?(媒体、幻灯片展示)

  一(1):写作者从前在家乡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二(2):写作者三年前在南京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三 (3、4) :写作者如今在海上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2.从课文中勾画出作者三次观看繁星的时间、地点和感受,完成下面的表格:(幻灯片展示)

  时 间 地 点 感 受(可用原句回答) 情感表达有何不同?

  [下一环节进行] 第一次 从 前 在家乡 甜蜜 温馨(…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对星天的依恋之情。 第二次 三年前 在南京

  亲密 投机(…我的朋友,…在和我谈话一样。) 与星星的伙伴之情。 第三次 如 今 在海上 惬意 信赖(对我霎眼,…它们在小声说话。) 与星星的知心之情。 五、重点探究: [方法:精读课文,讨论交流。]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本段首句“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开篇点题,表露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为下文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作铺垫。)

  2.看课文插图,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如何理解星光“虽然微小”,却“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因为当时作者很年轻,充满幻想,充满朝气,所以他在“微小”的星光中,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3.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

  本段末句“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那个巨人”指的是什么?“跑”字在句中有何作用?

  (“那个巨人”指的是“巨人星座”。“跑”既写出了巨人星座的形状,又暗示了船在前行,本句话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方法来写景状物,表达了作者心中涌动的喜悦之情。)

  六、难点突破: [方法: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结合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分析其各自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为什么会有所不同?

  ((依恋---伙伴---知心; (情感表达方面有所不同是因为作者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2.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思考:哪些内容写的是实景?哪些内容是作者的想像和联想?请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回答。

  (实景: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想像和联想:船在动,星也在动; 我好像看见…;

  我仿佛看见…我仿佛听见…;

  他用手指着:…; 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小结:这两个自然段由实到虚,采用联想和想像的手法,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七、美点赏析: [方法:赏读课文,体验感悟。]

  本文善用修辞,语言优美。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例句:“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赏析:本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摇摇欲坠的无数星星”比作“无数萤火虫”,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修辞+好处]

  1.排比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赏析: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依次从触觉、听觉和幻觉的角度描写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 [修辞+感官+内容]

  2.拟人句:“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赏析:本句话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修辞+效果]

  八、总结提升: [方法:师生总结、归纳。]

  (1)内容小结:《繁星》是一篇优美的描写星空的抒情散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写法借鉴:

  (善用修辞来表情达意。

  (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方法来写景状物(由实到虚,虚实结合);

  (3)学法归纳:学习散文(游记),建议同学们先初读,整体感知;后精读,研究重点;再研读,探究难点和疑点;最后赏读,体验感悟。

  九、精练达标: [方法:当堂测试。]

  1.本文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他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2.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3.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 间 地  点 感  受 情感表达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十、作业布置:

  积累本篇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

  背诵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附:板书设计

  《繁星》 巴金

  时 间

  地 点

  感 受(可用原句回答)

  情感表达有何不同?

  第一次

  从 前

  在家乡

  甜蜜 温馨(…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对星天的依恋之情。

  第二次

  三年前

  在南京

  亲密 投机(…我的朋友,…在和我谈话一样。)

  与星星的伙伴之情。

  第三次

  如 今

  在海上

  惬意 信赖(对我霎眼,…它们在小声说话。)

  与星星的知心之情。

  酷爱星天 热爱自然 追求光明

  仰望璀璨的星空 抒发美好的情怀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字。

  2、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培养想象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4、培养学生阅读故事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培养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

  1、看看树林图片说感受

  2、这美丽的树林引来了一位大诗人,他是清代的袁枚,他在这片树林里悠闲地散散步。散着散着还散出了一首诗呢,我们来看看他写的题目——所见(指名读)

  二、初读感知

  1、“所”是生字,但很常见,相信很多小朋友已经见过了,告诉大家你在哪儿见到过?给它找找朋友。(注意平舌音)

  2、“所见”就是所见到的,那袁枚大诗人见到了谁?自己读这首诗,仔细找找。

  3、理解“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学生字“牧”

  4、这个牧童做了什么事让袁枚大诗人那么感兴趣呢?再读课文,找一找,还要圈出剩下的4个生字,重点记一记。

  三、理解诗意

  1、牧童骑黄牛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会看到什么?看到这样,他会禁不住想干什么?(会想放声歌唱)

  我们来看看诗人是怎样写出牧童的歌声的,找出来读一读

  2、歌声振林樾

  A、理解“林樾”

  “林樾”两个字都是什么偏旁?木是表示什么的?所以林樾就是……

  B、给“林” 组词

  “林”不但是木字旁,而且又拉来了一个木做伙伴,这说明“林”表示的地方树木怎么样?比如说树林,竹子多叫——竹林,高楼多叫——高楼林立。林还有什么朋友?

  C、写“林”

  那怎样才能写好这有两个木字的林呢?范写——描红——自己写一个

  D、牧童的歌声在树林里怎样?

  这个“振”虽然在中间,但这是古人的写法,我们得放在林樾的后面,理解成在树林里回荡。

  牧童的歌声回荡在树林里,林子里的鸟都听得到他的声音。他的歌声真响亮!你什么时候也会放声歌唱?猜猜他为什么会那么开心?

  E、引导朗读,背一背“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小牧童骑在牛背上,多么自在呀,舒适地读

  小牧童看到蓝蓝的天、绿绿的树、青青的'草,红红的花,风景真好,心旷神怡地读

  今天不下雨,称心如意地读

  推荐一下谁的歌声最悠扬

  F、开心地背一背

  3、意欲捕鸣蝉

  A、除了牧童的歌声,诗人还听到了什么?

  B、记一记“蝉”,说说你对蝉的了解。

  C、诗中所指的蝉在哪里?一棵高高的大树上躲着一只小小的蝉,牧童怎么知道这棵树上有蝉的?它老鸣叫所以诗人叫它“鸣蝉”。

  D、学“捕”

  牧童知道这树上有蝉,这蝉可以玩,可以做药,还可以卖钱,当然想把它(捉来),这里没有用捉,用的是……(捕),捕和捉是近义词,用什么“捕”,所以用提手旁,我说捕——我说放

  现在牧童已经捉到蝉了吗?(理解“意欲” )

  4、忽然闭口立

  A、学“闭”

  奇怪,牧童在放声歌唱,又没大声喊:我想捕蝉了!诗人是怎么知道的?

  (指“闭”)这是什么字?什么结构?谁来做一做闭口的动作(先唱着歌,听口令闭口)

  B、学“立”

  看小朋友的样子,不但闭了口,而且站直了,这叫“立”,给“立”找朋友

  C、理解“闭口立”

  像他这样的就是“闭口立”,那书上的牧童就是这样吗?(注意眼睛得朝上看)谁来边做动作边读“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D、写写“闭”和“立”

  注意“闭”先写门再写“才”,“立”要站直,最后一横最长。

  5、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

  瞧,这位牧童会骑黄牛,会让自己的歌声回荡在整个森林,会忽然闭口去捉蝉,多可爱呀!所以诗人回到家马上就把他记了下来,诗人是想把他告诉家人呢,谁来当诗人朗诵一下?(告诉朋友)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背诵

  请小朋友上台边朗诵边表演

  6、机动: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四、小结

  学了这首诗,你觉得牧童是个怎样的人?(懂事,可爱,活泼)

  诗人呢?(善于发现,及时记录,)

  五、作业

  〈〈课堂作业本〉〉填写后三句。先背给同桌听,再写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时间的可贵。

  2.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发奋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偷”指的是谁。

  2.指导学生明白时间可贵的道理。

  教学方法:

  诵读法、感悟法、讨论法、自学法

  教学准备:

  学案、课文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一、 复习生字词。

  ( ) ( ) ( ) ( ) ( ) ( ) 作家 摇动 猜猜 舍不得 浪费 懒觉 ( ) ( ) ( ) ( ) ( ) ( ) 警察 厉害 宝贵 知识 贪玩 成绩 ( ) ( ) ( ) 影子 惊奇 睁大眼睛 (课前让学生给生字注音,组内交换批改。小老师帯读)

  二、 自读课文,质疑。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了课文后,我会思考提出问题:

  三、 引导学生小组内讨论学习,解疑。

  1、找出小明和爸爸的`对话,用“ ”划出,并选择其中的一次对话在小组内分角色有感情地读读。

  2、请小组展示读,老师适时引导理解感悟句子。

  ①您是怕妈妈说您懒,还是怕爷爷拧耳朵呢?(指导用“是还是”说话)

  ②在你睡懒觉的时,它偷走你宝贵的时光;在你上课不专心的时候,

  它偷走你就要得到的知识;在你贪玩的时候,它偷走你应该取得的成绩(引导学生明白:当我们睡懒觉的时候,时间就白白的浪费了;因为我们上课不专心听课,时间就又浪费了,知识就没有学好;因为我们贪玩,学不好知识,成绩就跟不上了。)

  ③总是悄悄地来,悄悄地去,看不见影子,也听不到脚步声。

  3、小组讨论归纳小结。

  ①这厉害的“小偷”偷走了我们什么“东西”呢?(时光、知识、成绩)

  ②这厉害的“小偷”是谁?(睡懒觉、不专心、贪玩)

  4、明理悟情(教育学生懂得珍惜时间)

  四、巩固练习

  1、仿写句子。您是怕妈妈说您懒,还是怕爷爷拧耳朵呢?

  2、我会查找有关珍惜时间的格言:

  五、整理与评价

  1、自我评价:认真,自我奖励( ) 还行( ) 需加油( )

  2、小组内评价:积极参与讨论( ) 团结协作( )大胆表现( )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对促动今后更大的进步)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运用综合识字方法,认识本课16个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2.指导书写生字。

  3.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教育孩子们从小立大志,并懂得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必须发愤学习。

  4.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

  5.继续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教学重点:

  1.运用综合识字方法,认识本课16个生字。

  2.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教育孩子们从小立大志,并懂得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必须发愤学习。

  教学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教育孩子们从小立大志,并懂得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必须发愤学习。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字扑克牌搜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居里夫人是谁吗?请把你搜集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居里夫人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大家一起读:专心致志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这篇课文不长,同学们想听老师读一遍,还是自己试着读?(学生表示自己读。)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2-3遍),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画出来,用你喜欢的识字方法去解决。

  2.师:同学们在认字时肯定遇到了一些困难,现在请同桌同学互相读一读,如果他还有不认识的字,请你帮帮他。

  (老师了解学生字已基本认识。)

  3.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课件:认字表中字。)

  这些字你都认识了吗?向小组同学介绍你的识字好方法,哪个字难记,也请同学帮帮你。

  四人一组交流记字方法,找出那些难记字,重点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各组活动情况。

  4.全班交流:同学们学得非常好,你们组还有没有认为难记的字呢?

  指名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按词语记:专心致志贡献对付想方设法奖章诺贝尔

  5.指名带读难记字,学生自己解决的字,老师抽卡片让大家读。

  三、巩固识字

  师:现在游戏时间到了,让我们一起做游戏吧。

  1.扑克牌。

  今天老师教大家玩儿一个游戏:扑克牌(扑克牌是用认字表中的字印成的牌。)

  先说游戏规则:组长负责,大家轮流抓牌,牌抓完后大家轮流出,出的什么字,就拼读出来并组个词,如果哪个同学不会,小组同学帮帮他,抓紧时间,看哪个组玩的次数多。

  2.闯关。

  小狗先生给我们设了词语关,谁愿意来闯关?

  指名闯词语关,如果他读对了,请大家跟他读一遍,如果读错了,请你帮帮他。

  四、默读课文

  风来了,它吹了一口气,生字宝宝全回到课文中了。

  1.你自己默读一遍课文,找出小玛丽亚有什么好品质?(专心致志)

  2.你再默读一遍课文,找出小玛丽亚是怎么做到专心致志的?(别人玩,她读书,想办法排除干扰,读书时达到忘我和忽略周围一切的地步。)

  请你自己读读这两段,读出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大家评议。

  3.你再默读一遍课文,找出小玛丽亚凭着专心致志的精神,取得了什么成绩?(各门功课总是第一名,中学毕业时得到了金质奖章。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大家一起读这两段。

  4.小玛丽亚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就?

  请大家讨论。(小玛丽亚立志将来“做一个对人类有贡献的人”,为了实现这样的志向,她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做事能够专心致志,而且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在成人之后取得了常人不能企及的成就。)

  5.自由读文读出自己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抽卡片读词语。

  2.请大家自己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的成语,写在采蜜本上。

  3.读一读,用其中一个词语造句。

  立志……下决心……发誓要……

  4.带着对居里夫人的钦佩之情齐读课文。

  二、指导写字

  写字表中的字是(出示课件,写字表生字。)

  看看这些生字,你想写哪一个?

  学生自主选择后,老师指导。县、顾、略、微容易写错,请同学们注意。

  1.先观察这些字的结构,给它们分配房间,观察字的间架结构。

  2.老师范写,学生边看边书空。

  3.自己描书上的字,在田格中仿写。

  4.写完后立起来欣赏,找出优缺点再接着写。

  5.写完后同桌交换检查,选出漂亮的字画一颗小星星。

  三、互相交流,拓展延伸。

  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了志向应当怎么做?

  我们要从小立大志,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必须发愤努力。

  附:板书

  专心致志

  ——居里夫人

  志向:做一个对人类有贡献的人

  行动:排除干扰专心读书

  成就:金质奖章两次诺贝尔奖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专心致志》教案》,来自网!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习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2.激发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重点难点: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白鳍豚的特点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

  2、口述课文的内容

  二、精读感悟

  本文是从两个方面来介绍白鳍豚的:

  第一至七自然段介绍白鳍豚是哺乳动物而不是鱼;

  第八、九自然段则介绍白鳍豚的进化过程,表明它是原始鲸类的.活化石。

  1.第一部分的学习,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表格,来比较分析白鳍豚和鱼类的区别。

  在学生引用相关语句的时候,教师要相机进行说明方法的指导。本文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作比较。

  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去读,在读中感悟文章的说明方法,体会作者这样进行比较的好处,使大家对白鳍豚有更深的印象。

  2.第二部分的学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白鳍豚演讲团”的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当做白鳍豚,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进化过程。在活动中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章说明方法的目的。

  3.课文学完后,可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这篇课文的说明方法与《生态金字塔》有什么异同?

  三.朗读记忆,拓展延伸

  1.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白鳍豚在哪些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再把这些句子读给大家听,比赛看谁能把他读的快速记下来。通过这样的形式,将枯燥困难的背诵变得有趣而简单。

  2.教师可出示有关白鳍豚的资料袋,引导学生对白鳍豚的知识进行探索,并激发学生以“白鳍豚的自述”为题写一篇关于白鳍豚自我介绍的短文。

  四.参考资料

  白鳍豚哺乳纲,鲸目,淡水豚科。体长1.5~2.5米,嘴长约30厘米;上下颔共有130多枚圆锥形的同型齿。头圆有短颈,有背鳍。体背面淡蓝灰色,腹面白色,鳍白色。以鱼类为食。栖息在中国长江中下游一带,洞庭湖、鄱阳湖及钱塘江也有发现。冬季常三五只成群。能发超声波,有回声定位能力。是中国特产珍贵动物,数量稀少,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按目的筛选材料并加以分类整理的能和不断积累的习惯。

  2、理解课文在确定话题、运用语言方面的特点。

  3、认识敬业乐业的意义,培养敬业乐业的职业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的分析可落在论点和论据的关系。

  【教、学具】

  小黑板。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要点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课文,思考问题,初步读懂文章。

  教学过程

  一、解题,介绍作者

  导入新课:《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梁启超先生字卓如,别号有任公、沧江、中国之新民及饮冰室主人等。广东省新会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注意者,著名学者。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的文章被成为“新文体”。文编《饮冰室合集》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以试验、总结、推广职业教育而著称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该校1918年5月由黄炎培发起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的,校址在上海陆家浜。以黄炎培提出的“敬业乐群”为校训,提倡“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着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生产劳动实习和职业道德训练,强调教育与社会联系,有优良的传统和校风。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

  1、先请学生讲一讲自己归纳的段落大意,然后发动学生评议。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⑴这是一篇讲演稿,是梁启超先生在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但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今天立足本职多作贡献,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还是大有帮助的。

  ⑵总结议论文文体知识。

  ⑶介绍演讲的基本知识。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

  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这里讲的是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于演讲尤为重要。

  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

  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⑷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教者总括:9段文字,按议论文的'一般论证结构,文章可划分为三大部分:第1段是一部分,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第二部分是2~8段,论证中心论点;第三部分是第9段,归结全文。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四、布置作业

  要求:

  1、把不理解的字词,难懂的语句做上记号;

  2、试把每一段的段意归纳出来;

  3、课文中多处引用《论语》《礼记》《老子》《庄子》等古代典籍的论述。逐一抄录这些论述,认真想一想它们的意思。

  学生读课文,概括段意:

  第1段,对题目作简单解释,然后提出中心论点。

  第2段,强调“有业”是“敬业”和“乐业”的基础。

  第3段,从反面论述,说明无业的害处。

  第4段,说明有业的重要,这是从反面论述。

  第5段,作者具体论述有业之必要。

  第6段,开门见山提出第二分论点“要敬业”。

  第7段,以设问方式把“要敬业”的论述引向深入。

  第8段,论述“要乐业”。

  第9段,归结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要点

  1、分析文章的观点和材料是如何统一的。

  2、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把握本文的论证结构。总结文章为证明论点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

  一、粗读全文,然后提问

  1、本文是如何做到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的统一的。

  2、要求学生能根据论据找出论点,根据论点找出论据,从而认识课文中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

  二、读议课文第二部分课文第二部分共分三层

  第一层(第2~5段),提出有业之必要。这是确立全文论点的基础。第2段,共3句话,第1句和第2句是转折关系,强调“有业”是“敬业”和“乐业”的基础,这是提出本层的分论点,第3句和1、2两句是因果关系,说出先谈“有业”的原因。第3段,说明无业的害处,这是先从反面论述。课文先引两句孔子的话作理论论据,然后再简单评述。第4段,说明有业的重要,这是从正面论述,与第3段形成对照。这一段主要引用一位唐代僧人的格言和做法,属事实论据。第5段是作者的具体论述。有了第3、4两段的对照,本段作者的说理就显得十分自然。文中的两个“简直”以及“彻底”“万不能”等词语,都表现出作者鲜明的态度,具有不容置辩的力量。本段结尾处限定论述范围,转得自然。既避免了泛泛而论,又不致使人误解。

  第二层(第6~7段),论述“要敬业”。第6段,先开门见山提出本层中心,显得眉目清楚。然后分三层展开论述:①先解“敬”字含义,引朱子的话来解释。②再讲为什么可敬,以设问方式展开论述。课文举两个地位悬殊的职业作例子,证明“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为进一步论证“敬业”打下基础。③赞美敬业的人。第7段,以设问的方式把论述引向深入,指出只有忠实于自己的职业,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这里作者既有自己的论述,也引用《庄子》、曾文正、孔子等的论述,尤其是引一位法国学者的著述,以英国人和法国人不同的行为,把“敬业”解释得十分形象具体。

  第三层(第8段),论述“要乐业”。这一层先从反驳“做工好苦”入手,扣住“苦”与“乐”的不同态度展开论述。论述了怎样理解“苦”,指出应当从“苦”中找出“乐”,批评了“无业游民”和“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自然推出“只要你肯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再具体分析原因,指出“趣味”在于“身入其中”,“奋斗前去”,“比较骈进”,“省却烦闷”,引导青年人确立“乐业”思想,鼓励青年人去过有价值的生活。

  三、结合本文总结

  启发学生思考本文各部分论证思路列表分析。

  四、总结归纳

  文章为证明论点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课文论据丰富多样,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事实论据,包括所引的各种事例,有的详细叙述,有的简略提及,最简的甚至只有一句话。哪些该详,哪些该略,全看论证的需要而定。这类论据是使论点令人信服的基本依据,所以必须真实可信,充分确凿。

  第二类是理论论据,包括古今中外的名人言论、俗语格言等,因为提出言论的这些名人有一定的权威性,俗语格言被人们普遍认可,所以这类论据也就有比较强的说服力了。

  五、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详略,加深理解。

  2、揣摩文中的美词佳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独特感受。

  3、学习小说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4、领会小说景物描写的特色,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5、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

  教学设计:

  以品读体验为主

  《社戏》全文原有前后两个部分,课文节选自后一部分。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记述了一段幼时看社戏的经历,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本文的.景物描写、细致逼真,充满了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品读体验,在品读中领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又是如何融情于景的,同时联系生活,在品读体验中揣摩语言,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本篇安排三个课时进行教学。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关怀教案03-18

《语文园地》教案05-21

语文翠鸟教案05-02

语文《检阅》教案06-10

语文《夹竹桃》教案09-26

语文《秋游》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