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经济论文>保险论文>试论新时期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建设探析

试论新时期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建设探析

时间:2022-08-05 10:52:35 保险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论新时期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建设探析

  试论新时期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建设探析
  
  作者:赖吉盛
  
  论文关键词:城乡分割 农村养老保障 家庭保障
  
  论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建立,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农村,传统的家庭保障与土地保障已不适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刻不容缓。但是整体而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条件相衬落后,当前建立现代意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够现实。造成此困魔的主要原因是长期的城乡分割政策,而要走出此困境,必须创造城乡整合的社会经济条件,以促进农村传统养老保障模式向现代社会养老保障模式转型
  
  一、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建设的困境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建立,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民面临的风险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弱化。在农村,传统的家庭保障与土地保障已不适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刻不容缓。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但是整体而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条件相对落后。当前建立现代意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够现实。
  
  (一)农村家庭养老保障与土地保障受到挑战
  
  1.家庭结构变化的挑战。我国农村家庭结构不断简化,规模不断缩小。1999年农村家庭规模为3.80人,2005年农村家庭规模为3.58人。下降了5名%.家庭规模的缩小,必然伴随着我国家庭代际关系的变化。在65岁以上老人户中有76.21%的户是一个老人或两个老人与其子女或亲属在一起生活,只有一对老夫妇生活的户占11.27%r,有10.73%的户为单身老人户,老年人与未成年生活在一起的为1.5%.这些变化,对我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提出挑战
  
  2.人口老龄化的挑战。1999年,我国农村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25.4% , 65岁(含65岁)以上老年人日占6.9% , 2006年,我国农村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21.95% , 65岁(含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9.550l0,以上数据表明我国农村社会向老年人口类型转变的进程加快。从发展趋势看,我国农村的老龄化问题比城镇更加突出。这是因为,随着城市化,大批青年向城镇转移,导致农村人口出现迁移性结构失衡。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农村家庭小型化也在发展。核心家庭的增加,家庭“四、二、一”人日结构的形成、老年人与子女分居的趋势,使传统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受到严玉削弱一而观念的更新,农村年轻人赡养意识的淡化和老年人自立意识的强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将逐步转化为依靠社会养老建立相应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要求
  
  3土地保障受到自然与市场双重风险的挑战土地是大多数中国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农村养老的最可靠、最基本的保障农村城镇化及乡镇企业的发展以及农村干部非法违规占用良旧建房等,再加上农村人口的绝对增加,使得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平均每人经营耕地面积,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分别为2.10,2.17,2.06,1.98亩。远低于世界水平,导致农村劳动生产率低、土地经营效益低,阻碍了土地经背的规模化,削弱了市场竞争的能力。农民增产不增收是最好的证明。另外土地的质量不断下降与频繁的自然灾害都导致了农村土地再也不能保障农民养老。当前农村家庭保障与土地保障受到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挑战,这些都说明农村养老保障必须由家庭保障转向社会保障
  
  (二)当前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困境
  
  对社会养老保障概念的科学界定以及对西方工业化国家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经验阐述,有利于我们清楚地认识当前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困境。
  
  1.社会养老保障的科学内涵。社会养老保障是以社会保险为核心或重点的制度体系,它通过国家立法,由政府出面来推而广之以保障公民老年的基本生活。所谓“基本生活”,是高于“最低生活”的一种生活状态,即不仅仅满足于温饱,还需满足受保者社交、文化、教育等合理的生存需要,并能和其他社会成员分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社会保险一般由雇主(企业)与雇员分摊保险费,国家为受保者承担最后的责任(对无雇主的个体农民而言,国家承担更多的责任)。社会保险最初在产业工人中推行,而后逐步扩大覆盖面,直至惠及农民,实现“国民皆保障或城乡整合,这一过程是与工业化和社会转型相一致的。”
  
  2.西方工业化国家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经验总结。
  
  (1)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具有雄厚的经济物质实力。西方社会保险的出现是工业化发展的结果,工业化初期还处于资金积累阶段,只能面向城市工人实施社会保险。当工业化发展到中高级阶段时具有雄厚的经济物质实力,这时才实施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试论新时期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建设探析
  表1中建立农民年金保险时的经济水平数据反映了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障普通规律。即社会养老保障的建设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2)社会结构趋向一体化,即城乡整合程度高。二战后,西方各国大都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英国1951年城市人口比重已达到79%,法国、意大利及北欧国家也基本实现城市化。后起的工业化国家美国1981年城市化率已达到74%,日本1975年城市化率已达76%.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动下,农业从业人员大幅度地减少,农业经营基本实现规模化一与现代化,城乡社会结构趋向一体化。社会结构的一体化内在地包含了社会保障的一体化。另外从表I的一二列数据可知,城乡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实施间隔时间较长。
  试论新时期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建设探析
  3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现状。
  
  从表2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有大幅度增加。但与表1西方工业化国家建立农民年金保险时的经济水平相差甚远,不仅如此,我国城乡居民收人差距不断扩大。不仅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下,而且农村结构严重扭曲。众所周知,我国二元社会结构在当前仍相当严重,1999年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30.9%,乡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69.1%与当时西方国家建设城乡整合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所要求的农业从业人员比例较低相差甚远
  
  总之,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条件与西方国家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障所具有的条件有很大距离,所以在我国建立城乡整合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够现实。
  
  二、城乡分割是造成当前农村养老保障建设困境的主要原因
  
  (一)经济的城乡分割是造成当前农村养老保障建设困晚的经济原因
  
  农村养老保障建设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而我国农村经济落后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当前在农村建立现代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很困难的。长期的经济城乡分割使得农村养老保障建设缺少经济基础。中国的工业化走的是一条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道路重工业发展所需的巨额资金只能来自农村农业,于是国家采取了财政、金融、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三管齐下的政策,尽可能多地汲取农业剩余。从1952年一1997年46年间,总共有32465.44亿元资金从农村流入城市。农村不仅要为城市工业化提供资金,而且要为城市人口提供粮油食品。国家正是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征收农业税与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支撑城市毛业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所有这些政策都有所松动,其中不少政策已经废止,但由于原有的经济城乡分割的惯性及改革尚未完全到位,就使得改革前形成的经济城乡分割格局得以维持,某种意义上说,当前的城市发展仍以牺牲农村为代价的。在新的世纪里,农民不仅要面对自然风险,而且要面对市场风险,农民增收缓慢,城乡收人差距继续扩大所有这一切阻碍当前农村养老保障的建设。
  
  (二)各种城乡分割的社会政策是造成当前农村养老保障建设困境的社会原因
  
  当前农村养老保障建设的困境很大程度上与建国初期为适应当时的工业化战略而出台的一系列城乡分割政策有关
  
  1.户口籍管理制度。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遗留下来的户籍管理制度人为地划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大类,画地为牢,圈而治之,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力向城市转移。这样必然导致农业从业人日占总人口的比例大,不利于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按照国际惯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条件之一就是农业从业人口比例很低,基本上达到城乡一体化。而我国的户籍制度阻碍了我国的社会结构转型,从而增大了农村养老保障建设的成本。
  
  2.劳动就业制度。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劳动就业政策,规定城市劳动部门只负责城市非农业人口在城市的就业安置,不允许农村人口进人城市寻找职业。所有城市就业机会就为城市居民垄断,而国家又统一规定了大大高于农民收入的城市职工工资,就造成并维持了城乡居民之间过大的收入差距。当然,城市居民的食品、住房、燃料、水电等优待还没有包括进去。这必然导致农村从业结构简单,农民只能束缚在土地上,其养老保障只能是土地保障与家庭保障。城乡分割的劳动就业制度的凝固化以及国民对其观念反映,造成当前农村养老保障建设困境。
  
  3.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保障,即城市劳动者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而农村农业劳动者以家庭保障为主、社会(国家与集体等)救济为辅的保障形式。二元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是对二元经济结构的反映,并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系列城乡分割的政策一起导致了二元社会格局凝固化,反过来导致了二元社会保障的凝固化。这必然会阻碍当前农村养老保障建设的开展。
  
  各种城乡分割政策将城乡居民分割为两个发展机会和社会地位不平等的社会集团,因此,只要城乡分割的事实存在,农村养老保障建设就不可能具有城市养老保障的地位与发展机会,农村养老保障建设就不可能顺利进行。
  
  三、当前农村养老保障建设的政策取向
  
  对于当前是否进行农村养老保障建设的问题,笔者认为,要进行,但不是一开始就与城市一样的社会保障制度,而是为城乡整合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创造经济、社会等条件。
  
  (一)有步骤地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邓小平早在改革初期就指出,“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到新兴的中小企业,这恐怕是必由之路。总不能老把农民束缚在小块土地上,那样有什么希望?”农业劳动力转移不仅是社会结构转型的一般趋势,同时也是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民收人的客观要求,显然,它是在农村推进现代化社会保障事业白自必要条件之一。为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加强乡镇企业吸纳能力,必须堆动乡镇企业依托小城镇发展,通过城市化进行。同时,城市改革也应加大力度,以适应更多的农民进城的需要。
  
  (二)深化农村内部改革,实行农业经营的规模化和现代化,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民参与现代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能力
  
  邓小平在进行农村农业改革时曾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一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既有利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又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人,从而保证在农村推进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经济来源。
  
  (三)国家财政大力支持农村、农业发展
  
  根据有关指标,我国的工业化已达到中期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按国际惯例,应是_「业与农业平行发展时期、并随着u业利润的提高,加大工业积累对农业的反哺这时国家财政对农民采取倾斜政策,以加快农业人员实现平等收入与生活待遇。只有这样,在农村建设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实现城乡整合的社会养老保障才有可能
  
  当前我国农村人口仍占总人口绝对多数,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还有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需要向其他产业转移;农业生产效率还比较低下,小型的、平均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是目前农业经营的基本形式,规模经营所占比例还很小;国家尚未改变以农业积累支撑工业发展的传统发展战略,更谈不上以工业利润反哺农业、以国家财政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事业。在这种情况下,农村推行现代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不现实的。勉强推出的举措亦是不规范的,且难以继续的。摆在我们面前的急迫任务是,创造在农村推行现代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城乡整合的社会经济条件,以促进农村传统养老保障模式向现代社会养老保障樟式转型

【试论新时期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建设探析】相关文章:

农村养老保障问题调研报告08-16

全面推进新时期农村公路建设08-16

新时期高校民生档案工作探析08-26

我国汉代胡人图像特点探析08-22

关于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之管见08-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的重要使命08-16

试论地方文献保障系统中专题数据库之建设08-09

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现状及对策研究08-12

新农村孝文化建设问题的深层原因探析08-17

[推荐]做好新时期劳动保障工作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