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经济论文>财政学论文>美国工业化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美国工业化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时间:2022-08-07 22:25:50 财政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美国工业化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工业化的过程和成就

  殖民地时代和19世纪初的美国仍然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当时的非农产业基本是面向当地市场的小手工业和家庭制造业,如制鞋、织布等。美国的工业化一般认为是从1807年的“禁运”或1812~1814年的英美战争结束后才开始的。1807年,为避免卷入欧洲战争而颁布的《禁运令》,一方面使美国的进出口贸易受到重创;另一方面也刺激了国内制造业的发展。美英战争结束后的1816年,为了抵制英国商品的倾销,保护本国工业,美国政府颁布了《关税法》,据此连续3年对棉纺织品征收了25%的关税。结果使轻工业特别是棉纺织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

  与英国相似,美国的工业革命也是从棉纺织工业开始的。19世纪30~70年代,美国制造业开始飞速发展。因此,罗斯托(W.W.Rostow,1959)认为,美国经济曾有过两次“起飞”:一次是在1815~1850年间,以新英格兰地区的棉纺织业大发展为代表;另一次是在1843~1870年间,是所谓“北方工业起飞”,以铁路修建、重工业发展为代表(W.W.罗斯托:《世界经济:历史与展望》,得克萨斯大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392页。转引自:赵伟等:《通向市场经济工业国之路》,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9页。)。?

  1860年,美国就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大制造业国家。到1880年,美国工业产值超过英、德两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1894年,美国的工业产值相当于整个欧洲工业产值的一半。?

  1860、1880、1900、1913年美国有关经济指标在世界上的排名如表1。?

  1890年,美国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80%,重工业的产值已与轻工业相当。所以,一般认为,美国工业化是在1890~1920年间完成的。如果从1816年算起,美国工业化约花了100年的时间。?

  

表1  1860、1880、1900、1913年美国有关经济指标在世界上的排名


  注:人均工业化水平和相对工业总潜力,是以1900年英国为100计算的;1880年是用的1890年的统计,1890年是铁的数字。1913年城市人口是用的1920年的数字,城市人口是指居民在8000人以上的城市。?

  资料来源:张毅等编著:《中国农村工业化与国家工业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版,第29页。

  

  二、美国工业化的特点

  美国的工业化起步晚于英法,但速度较快,因此很快就实现了赶超,其奥秘何在?或者说,美国工业化的特点是什么??

  (一)产业结构升级在各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进行

  与其他先行工业化国家相似,美国的工业化也是一个工业比重逐步超过农业、工业内部重工业比重逐步超过轻工业的过程,即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

  从工业和农业的产值比重来看,1850年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为39:61。到1900年,两者之比变为73:27。?

  从工业内部来看,1860~1914年是美国工业内部结构明显升级的时期,消费品制造部门(轻工业)比重下降,资本品制造部门(重工业)比重上升,见表2。?

  

表2  1870~1910年美国制造业构成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道格拉斯.诺斯(North,D.):《美国的工业化》,载于波斯坦、哈巴库克(Postan,M.M.,Habakkuk,H.J.):《剑桥欧洲经济史》(第六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49页。

  

  从1860、1900、1925年美国各工业部门产值排序来看(见表3),在1860年以前,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产品或者消费资料的产品占大部分,到1925年,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产品几乎没有了。这明显反映了美国工业从轻工业为主体转到以重工业为主体。?

  

表3  1860、1900、1925年美国各工业部门产值排序(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齐洪等编著:《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过程简述》,统计出版社,1955年版,第57页。

  

  必须强调的是,美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是在各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美国的轻重工业之间,工业与其他产业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1880年轻重工业的比例为2.8:1,1890年为1.6:1,1900年为1.4:1。轻工业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虽然逐渐下降,但其发展速度也不慢,直到1900年美国工业化完成之后,轻工业比重仍然大于重工业。从速度上看,美国农业发展慢于工业,但就农业本身来说,在美国工业化时期内,农业发展是相当快的,从1860~1920年间,棉花增长约1.5倍,玉米2.9倍,稻米12.6倍,羊毛2.8倍。农业的较快发展,一方面为工业提供了市场;另一方面,农产品加工业成为美国第一大制造业。?

  (二)劳动力的专业化素质和劳动生产率高

  美国在工业化启动时期劳动力和资金都非常短缺,整个19世纪其工资率和以利息表示的资本收益率都较英国高。因此,美国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特点,通过大力普及和发展教育、尊重知识、引进人才、发明劳动节约型技术、发展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等手段和途径,努力提高劳动力的专业化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

  虽然19世纪美国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和资本价格一直高于其最重要的竞争对手英国,但美国的劳动生产率优势完全弥补了由劳动力和资本价格较高而带来的损失。美国的人均实际产出从1869~1873年间的223美元增加到1912~1916年间的632美元(以1929年的不变价格计算)(美国统计局:《美国历史统计,殖民地时期到1957》(华盛顿,1960年),第139页。转引自:道格拉斯.诺斯(North,D.):《美国的工业化》,载于波斯坦、哈巴库克(Postan,M.M.,Habakkuk,H.J.):《剑桥欧洲经济史》(第六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57页。)。1850~1914年间高炉的年产出/人从100美元提高到3180美元。?

  (三)产业聚集和区域专业化现象明显

  虽然存在一些制造业的区域转移,但美国制造业存在一个明显特点:全美国主要的制造业集中在以芝加哥为西端、以华盛顿到波士顿为东线的区域内。直至20世纪中叶,这一地区仍拥有68%的美国制造业和43%的美国人口,尽管这一地区的土地面积只占全国的7

.7%。?

  已实现产业化的美国农业在区域布局上存在明显的专业化分工。南部地区在工业化初期就形成了以棉纺为主的专业化农业品生产带。西部地区农业以健全的铁路网为依托,也形成了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带。19世纪70年代之后,在密西西比河西岸,北起得克萨斯,南到达科他的几百万英亩土地上,形成了著名的小麦生产带,而在俄亥俄依阿华的广阔土地上,则形成了空前广阔的玉米生产带。此外,还有所谓“牛肉带”、“猪带”等。?

  (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推进

  1790年,美国的城市化水平只有5%,而且没有一个城市超过5万人。直到19世纪30年代以前,城市人口每10年增长的幅度都不大。但从那以后,随着工业化的迅速推进,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了。从1840~1850年,城市人口数量几乎翻了一番,1850~1860年又翻了一番。到1920年,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道格拉斯.诺斯(North,D.):《美国的工业化》,载于波斯坦、哈巴库克(Postan,M.M.,Habakkuk,H.J.):《剑桥欧洲经济史》(第六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35、657页。)。?

  按工农业中劳动力比重,工业超过农业是在1910年后。1910年,农业劳动力占美国总劳动力的36.3%,制造业、矿业占26.1%;1920年,上述比重分别为28%和31.2%(A.尼米:《美国经济史》,芝加哥1980年版,第14页。)。与制造业就业人数不断增加相适应,1790~1950年间,美国城市人口比重(城市化率)也不断增长,从1790年的5%迅速提高到1920年的51%。?

  (五)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发达

  东北部是美国制造业的主要聚集地。该地区高效率的资本市场,为其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如为了方便纺织业融资,该地区发展了大量的储蓄机构和金融中介机构。资本市场也为产业重组提供了通道,1818年以后,由于航运业相对利润下降,新英格兰地区的许多航运业巨头将其资本通过资本市场顺利地转移到纺织行业。?

  东北部还有高效的劳动力市场。由于西部的农产品因运输费用的下降而更具有竞争优势,因此,新英格兰地区的农业劳动力通过劳动力市场顺利流向西部农场和本地的工厂,如洛厄尔的工厂就因为从周边农业人口中招收女工而闻名。?

  (六)国外移民多,跨区贸易发达,国内市场大

  移民和人口的增加为美国国内市场的扩大做出了重要贡献。南北战争后,美国政府制定了《移民奖励法》,从1820~1928年间,移民共达3800万人。移民增加也导致美国人口迅速增加,1790年美国只有人口393万人,1920年达到10570万人。移民和人口的增加不仅解决了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而且由于较高的人均收入,使美国市场成为当时世界规模最大的市场。?

  区域专业化的发展和跨区贸易的兴起也对市场规模的扩大做出了贡献。随着区域专业化生产和劳动分工的发展,消费品需求和由此派生的对机械、特制品以及其他资本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逐步形成了全国性的纺织品、服装、鞋靴以及其他消费品市场。

  (七)引进技术,利用外资,发展进出口贸易

  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美国充分利用了其后发优势,直接引进和利用英国等先行工业化国家的技术和人才等。如美国大量用偷窃、抄袭和引诱技术人员等方法得到了英国、法国、德国等的技术和机器等。?

  大量吸引外资是美国实现工业化的基本手段。自1843年至1914年,美国吸引外资稳步增加,1914年吸引的外资额相当于1843年的33倍。?

  发展进出口贸易也是美国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手段。自1790至1914年,美国的进出口除个别年代稍有减少外,一直是增加的。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初,美国几乎掌握了世界贸易的1/3。?

  三、美国工业化的制度和政策选择

  (一)实行土地私有制度和发明专利制度

  美国独立之初就颁布了严格保护私有产权和人权的宪法,这部宪法维持至今,是美国实现工业化和维持持续繁荣的主要制度基础。?

  美国实行土地私有制度。美国政府将从印第安人手中掠夺过来的土地无偿分配给拓荒者和资本家。1862年,美国政府通过《宅地法》,规定每一居住5年的移民可无偿领得土地160英亩。从1860到1880年间,个人无偿领得的土地达6500万英亩。美国政府还将大量土地无偿赠予资本家,“到70年代之初,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划出了21500万英亩的土地归铁路集团支配,这个面积约等于现在法国、意大利和比利时国土面积的总和”(瓦尔加主编:“1845~1935年世界经济危机”,第1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58年出版,第161~164页。)。?

  为了尽可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美国政府非常重视保护法人和自然人的发明专利。1790~1800年经政府批准的专利权276项,1840~1850年为6480项,而1850~1860年期间增加到25200项,1860~1870年为71800项,1890~1900年期间增加到234956项。?

  (二)对内实行自由贸易制度,对外实行受限制的贸易保护政策

  南北战争后,美国在国内实行自由贸易制度,但对外长期实行受限制的贸易保护政策。?

  1908年“禁运”和1812~1814年的英美战争使美国工业化一开始就走上了“进口替代”道路。美国本在1789年就通过了一个保护性贸易关税法。1814年战争结束后,英国工业品卷土重来,给战时发展起来的美国工业以毁灭性打击,因此在1816年通过新的关税条例,大幅度提高了工业品的进口关税。但由于遭到南部种植园主和“重农主义”者的反对,贸易保护政策是有节制的。南北战争后,北部工商业资本家和资本主义农场主排除了南部种植园主独掌了政权,保护关税得到了朝野人士的一致支持。在内战时期,联邦政府就大幅度将关税提高到48%的水平。高关税一直维持到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时期。?

  (三)通过发行公债等手段,实行较积极的财政政策

  发行公债也是美国政府获得资金的重要来源。独立战争后的联邦政府,因为战争负了1100万美元外债、4200万美元内债、1800万美元州债。为偿付这些负债,根据1790年的基金法,凡是证券所有人可将所有的证券加上累积的利息换取联邦政府同额的新证券。联邦政府在1790~1826年的财政支出有20%以上是偿付公债利息,最高时甚至达50%。在南北战争期间,政府又发行了2600万美元公债,在1866~1886年间,每年偿付公债的利息总额也达预算支出的20%以上。美国举借的外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已达60亿美元。?

  为了促进工业化,美国政府还采取如下较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是政府直接投资于某些基础设施,以带动其发展;二是

政府给予某些工业发展以实物或金融奖励和补贴;三是政府提请议会制定具体的法规,设立专门的管制性机构,监管工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发育。?

  (四)统一货币发行,建立中央银行制度

  南北战争前,联邦政府的货币金融政策极其软弱。在实施货币政策方面,联邦政府的权力也很小,设立银行及银行立法完全是各州的事,由此造成了混乱的银行货币制度。南北战争后,联邦政府逐步取代州政府成为货币政策的决定者。1863年制定了《国民银行法》,1864年又制定了《国民银行法修正案》,1865年通过了对州银行征收10%货币发行税的法案。由此建立了全国性统一银行体制,统一了全国的通货,确立了存款准备金和现金储备体制。当时,财政部充当了事实上的中央银行,它通过公开市场活动(买卖政府国库券)调节信贷资金供给。1913年后,财政部的货币决策权交给了中央银行——联邦储备体系。?

  对工业化进程来说,美国货币金融体制的两种创新起了积极的作用:一是从南北战争结束起,银行支票取代货币成为主要的交换媒介,使存款直接形成现实购买力,加快了货币流通速度,节省了流通费用,增加了货币供应。二是投资银行业兴起,投资银行充当中介人将投资者和企业家联系起来。投资银行家是投资业务的专家,就最符合市场需要的证券种类及其数额等问题,向客户提供咨询。投资银行对钢铁、石油、铁路、通讯等工业的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五)推行现代公司制度和现代管理制度

  南北战争以前,企业多采取老的家庭式生产方式和不成熟的工厂制度。当时,举办股份有限公司的权利,要作为一种特权由政府以特许状的形式授给某些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企业。到19世纪50年代还只出现在铁路等少数行业中。由于这种企业组织形式通过合股将民间资金、企业资金、社团资金、金融资金甚至国外资金,以发行股票方式集中起来,有利于用少量资本控制大量游资,有利于减少投资风险,有利于迅速扩大资本规模和经营范围,因此在南北战争后得到迅速推广,到了19世纪70、80年代已成为最普遍的企业形式,大大地推动了美国企业的收购兼并、资本集中和规模扩张。从1860~1920年60年间,每一个工厂平均产值增加了15倍,资本额增加了28.4倍,人数增加了2.1倍。到1919年,股份制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31.5%,雇佣了86%的工资收入者,产品生产总值占全国的87.7%。?

  与此同时,科学的现代管理制度(如“泰罗制”、“福特制”等)逐步形成。泰罗从对劳动定额的测定开始,开创了对生产效率进行定量化管理的先河。20世纪初,据测算,泰罗制使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了20~30%。1930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发明了与“泰罗制”齐名的“福特制”。这是一种流水作业式的生产方式,是由一系列科学管理的程序来确定的。它使整个生产领域实现了部件标准化、零件互换化,实现了工厂专业化、车间流水化。总之,所有这些新的管理制度都推进了专业化和标准化,提高了生产效率。?

  (六)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和人才引进制度

  “绝大多数州的法律中都有义务教育条款,新英格兰地区更是如此,依照这个条款,年龄小于14或15岁的童工每年必须有大约3个月的时间在学校接受教育,保护每个孩子免受父母贪婪或者制造商的轻视之苦。这是因为既然童工1年有3/4的时间是在为生产商和他们的父母挣钱,他们在另外的1/4的时间内就必须定期地进入到有指定老师制导的私立或公立学校学习。这为提高美国工人的普遍智力水平奠定了基础,虽然乍看起来生产商似乎无法自由使用他所雇佣的劳动力,但这个制度使雇主和雇工具有了永久性优势。?

  来自经验的手工技能尽管有些缺陷,但它迅速利用了由早期智力训练所唤醒的理解力。通过移民或引进技术指导员,美国人迅速从熟练的欧洲技工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外加上由健全的实践教育所准备的脑袋,美国人已为普遍的制造业操作制度奠定了基础,这种影响是无法测算的,而且美国人每天都在改进他们从比他们更老练、更有经验的欧洲同代人那里学到的知识”(韦特沃斯(Wuitworth)和瓦利斯(Wallis):《美国工业》,第160~161页。转引自:道格拉斯.诺斯(North,D.):《美国的工业化》,载于波斯坦、哈巴库克(Postan,M.M.,Habakkuk,H.J.):《剑桥欧洲经济史》(第六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47~648  页。)  。  ?

  四、美国工业化对我国推进工业化的借鉴意义

  虽然美国的工业化发生在100多年以前,而且美国工业化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我国当今的工业化存在很大的不同,但美国工业化所反映的一般性特点以及美国政府采取的一些行之有效的促进工业化的制度和政策,对我国推进工业化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美国工业化对老牌工业化国家的成功赶超,也为后起工业化国家树立了榜样,其赶超经验值得认真研究。?

  第一,尽管美国实现工业化比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时间较短,但也花了约100年时间,这说明工业化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绝不可能在短期内通过走捷径一蹴而就。由于长期战乱,清朝末年的“洋务运动”并没有成为我国工业化的真正起点,我国的工业化严格说来是从新中国开始的。因此,到目前为止我国推进工业化才不过50余年,与美国相比我国目前尚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继续推进工业化仍然是未来几十年的主要任务。过去,我们曾试图通过计划体制和推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来实现快速赶超(“超英赶美”),但事实证明“欲速则不达”,工业化必须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正在迈向“世界制造业中心”,这是中国工业化重新走上正轨的生动体现。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100多年前美国在工业化时期制造业所达到的国际地位相比,我国目前离成为真正的世界制造业中心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因此,我们必须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世界制造业中心迈进。?

  第二,美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是在各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推进的,这一点对我国极具借鉴意义。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总想通过政府计划而不是通过市场来重点发展某种产业,殊不知各个产业之间不是通过国内市场就是通过国际市场而相互关联,只有在各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随着技术进步、消费结构升级和国内产业竞争力的增强,才能逐步使产业结构升级。虽然工业(或制造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但工业化绝不仅仅是工业发展,而是各产业协调发展的过程。如美国的工业发展就是与其农业、商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等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的。从工业内部来看,尽管美国重工业在工业化后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轻工业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且重工业是在轻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过去在农业和轻工业没有很好发展的情况下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值得认真反思的。目前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尤其要防止出现过分强调信息化,过分强调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过分强调产业结构升级等倾向。?

  第三,美国的工业化首先表现为人的专业化,劳动力专业化素质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美国赶超英国过程中起到了核心作用。美国独立以来,一直非常重视教育,重视人才,重视人权,重视人的成长,这无疑是其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化强国的主要奥秘。这一点启示我们,在工业化过程中,人是最核心的要素,是最积极的力量,绝不能“见物不见人”或“重物不重人”。我国过去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正好犯了“见物不见人”的毛病,重视工业项目、工业产值、机器设备等“物”,而忽视人的需求的满足(低工资),忽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忽视人的自由流动,尤其忽视为工业化做出重大牺牲且应源源不断成为工业化新主体的农民的权益,因此工业化走了很长的弯路。今后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要借鉴美国等先行工业化国家的经验,将人作为工业化的主要依靠力量,推进人的流动,将尽可能多的农民纳入到工业化轨道上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四,美国的工业化表现为明显的产业聚集、区域专业化和人口集中(城市化)。这说明在工业化过程中,人口、生产要素和企业或产业都会在利益最大化法则的引导下,寻找自己的最佳位置或岗位,各种不同的地方因具有不同的优势而在工业化中起到不同的作用,有的地方因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而成为产业和人口的聚集地。只要允许人口和要素自由流动,这种现象就不可避免,那种期望人口、要素和企业或产业在各地均衡布局的想法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各地竞争的结果是各自成为某方面的专业化区域。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人口和产业布局是按计划进行的,事实证明布局不合理。美国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允许人口、要素和企业或产业在全国各地自由流动,由其自发选择区域。这样就会逐步形成较合理的产业聚集和区域专业化现象,并使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推进。?

  第五,美国的工业化是由市场化来保证的,其工业化过程也是市场不断发育、市场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的发育和发展,国内产品市场的扩大、国际贸易的发展(或国际产品市场的扩大),都为美国的工业化提供了重要支撑。我国过去通过计划制度虽然使工业产值比重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了,但事实证明这种工业化是不可持续的。美国工业化经验表明,只有通过市场化来推进工业化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因此,我国今后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要继续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发育和完善各类市场,制定和完善各种市场制度,将市场化与工业化很好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在工业化中的关键作用。?

  第六,制度选择对美国的工业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前述产业协调发展、人的专业化、产业聚集、市场化等都离不开制度的作用。正确的制度选择是美国工业化顺利推进的必要条件,或者说美国工业化之所以取得成功,是与其一系列制度选择分不开的,如美国选择了有利于工业化的土地制度、专利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和教育人才制度等。其中一些制度在我国推进工业化进程中也很有现实意义。如我国的土地所有权还没有落实到真正关心它的人身上,还不能实现顺畅流转,专利制度等产权保护制度尚待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尚待普及,教育人才制度急需健全。所有这些都已成为我国进一步推进工业化的重大障碍,因此必须加速建立和健全这些已被历史经验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

  第七,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对美国成功实现赶超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虽然美国的工业化较英法等国起步晚,在工业化起步时期其国内的幼稚工业一度受到英国商品的沉重打击,但美国政府通过颁布《禁运令》和提高关税等措施,成功地保护了纺织业等幼稚工业。即使在其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化强国后,仍然维持了相当长时期的高关税。可见,即使是极力倡导自由贸易和自由精神的美国,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仍然是采取内外有别的贸易政策,对内强调自由贸易,对外则强调贸易保护,目的是使本国利益最大化。这启示我们,在全球化迅猛发展和我国已加入WTO的大背景下,不能忘了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还有很多幼稚产业需要保护,要理直气壮地争取发展中国家的应有权益。但是,在国内则要尽快消除地方保护、区域封锁等,加快实现全国贸易自由化,形成统一大市场。?

  第八,美国工业化的成功与美国政府发挥了较积极的调控作用是分不开的。在工业化过程中,美国政府并没有完全采取放任自流的政策,而是适时采取一些必要的调控政策,促进工业化发展,如借助发行公债、直接投资公共工程、奖励和补贴某些产业、设立专门的管制性机构等手段,以及通过设立中央银行、统一通货、设立存款准备金、买卖国库券、使用银行支票、发展投资银行等金融手段,促进工业化进程。这些都说明,虽然会有“政府失灵”,但在同样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适当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对推进工业化十分必要。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发挥了过多的作用;在体制转轨时期,政府仍然在许多方面发挥了过多的作用,但也存在在应该发挥作用的地方没有发挥作用的现象。因此,在今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政府既要部分退出和防止“政府失灵”,又要加强其在“市场失灵”领域的积极作用。??


【美国工业化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相关文章:

美国对消费者征信服务的管理及其借鉴意义08-12

美国政府采购的国际化进程及对我国的借鉴08-07

美国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和专利管理政策及其借鉴07-08

我国古代经济区的划分原则及其意义08-12

口语交际的特点及其训练08-17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08-16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08-16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08-16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08-16

论分部报告及其在我国的展望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