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先生网 >> 经济论文 >> 经济学理论论文 >> 正文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的挑战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新经营战略

时间:2007-9-20栏目:经济学理论论文

;
   4.更多的开放要有更有效的保护
   
  世界银行在它的发展报告中这样描述贸易保护情况:“在工业革命前的若干个世纪,有些国家就已懂得保护国内市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工业国的平均关税降低到6%以下,但是从60年代起,采用其他保护性措施,如配额、补贴、资源出口限制以及反补贴和反倾销措施,已达到令人震惊的程度。”“在1966-1986年间,进口中受所有非关税措施影响的份额,美国增加20%以上,日本增加将近40%,欧洲共同体增加160%”。“在1980—1985年间,美国对农业的补贴增加了80%,加拿大增加了60%,日本增加了21%,而澳大利亚、加拿大、欧洲共同体和美国提出的反补贴和反倾销案件数目则增加1倍以上。”对此,世界银行不无忧虑地指出:“工业国在过去30年里增加使用这些措施的情况,为发展中国家采取报复性行动和以立法形式制定类似措施提供了令人不安的先例(注:11)。”这些话说明了两点,一是开放和保护从来就是同时存在、并行不悖的;二是随着国家竞争力和世界经济的变化,保护的手段和程度是变化的。最近,30名美国参议员写信给美国电信管理部门,反对德国电信公司收购斯普林特公司,理由是德国电信公司属国家控股公司,所以这一交易“违反”美国法律,并“威胁”美国安全(新华社7月3日电)。看来,问题不在于是否有保护,而在于怎样利用各种规则进行有效的保护,而中国却缺少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市场将进一步开放,但并不是国门大开,不加设防。随着“入世”,改变了的是“游戏”的规则和裁判。因此,随着传统保护手段效能的急剧降低,必须代之以其他符合规则的措施和手段,包括技术壁垒、环保壁垒等。当然,最有效的“保护”是帮助和督促企业迅速提高国际竞争力,毕竟,今日世界仍然是强者纵横的天下。
   
   5.全球化与新经济
   
   “新经济”是与全球化紧密相连的一个现象。美国《商业周刊》曾载文称:“美国经济已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向新经济时代”,认为“新经济就是建立在信息技术革命和全球化大市场基础上的经济”。美国进步政策研究所的报告也指出:“在新世纪的黎明之时,美国经济正在经历着一场根本性的转变。这一转变外在的明显标志植根于革命性的技术进步,包括了高性能的个人电脑,高速通讯与互联网。在过去15年来这些因素所形成的市场环境及其他发展有着各种不同的名称,如“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经济”与“风险社会”等。把这些包捆在一起,常常被简称为“新经济”。美国商务部的报告认为:“自1995年以来,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增幅平均达到2.8%,比1973年到1995年间的1.4%提高了1倍,其中一半以上归功于信息产业。6月28日《日本产经新闻》发表题为“世界认可新经济理论”的社论,说:“国际社会承认了以信息技术为工具,提高生产率、提高增长力、实现低通胀的新经济理论。”新经济的出现,给全球竞争带来新的内容,也给其他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机遇。但是,新经济是建立在高度成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基础上,是在强大的实物经济基础上发展,在信息技术获得普遍应用基础上运行,并在全球市场上进行竞争并获利的。而这几点恰恰是我国缺欠,正在努力完成的任务——即完成传统工业化的任务,加快基础设施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改革以尽快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无疑,这些任务无法超越,由此而产生的发展阶段上的差距正是中国在全球竞争中处于弱势的根本原因。要缩短这一差距,不仅需要正确政策和战略,加快科教兴国战略的落实,提高创新能力。还需要努力加快改革,缩短转轨的过渡期,创造更完善的制度和环境,以利于“新经济”在中国的兴起。
   
   6.以全球思维确定新的经营战略思想。
   
  全球化直接影响着世界格局和竞争态势,要利用好全球化的机遇,趋利避害,减少风险,建立和保持国家和企业的竞争优势,必须要制定相应的国家全球竞争战略和企业竞争战略。这一战略所涉及的内容,至少应包括:对我国各产业竞争力现状的估价,优势、趋势及风险分析,世界竞争态势分析,战略竞争和联合分析,各产业在世界分工体系中的定位及目标,开放条件下企业和产品发展战略,国家重点产业及关键技术的发展,提高和保持国际竞争力的政策体系等。近年来,我国已陆续提出了相关的措施,例如,争取“入世”,积极参与全球化的政策,“走出去”战略等都是应对全球化的战略决策。全球化已经在为世界资本创造了更广阔的竞争环境,中国企业也要以全球思维确定新的经营战略思想。
   
  全球化和新经济对发展中国家一个普遍的冲击,就是传统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而技术和制度创新能力的作用急剧增大,导致发展中国家国际竞争力减弱。对此,中国也不例外。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最近发布的2000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中国科技竞争力排名继1999年大幅下降12位后,在本年度报告中的排名又下滑3位,列第28位。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总体排名也比1999年下降2位,列第31位。国际化程度由去年的第20位急降到第35位。这个结果既说明了世界竞争的剧烈程度,也表明了令人担忧的现状。要改变这种状况,适应变化着的世界,必须适时调整相应的宏观政策,例如外资政策。随着我国买方市场的出现和国内储蓄及外汇储备的增加,我国依靠外资弥补建设资金和外汇短缺“两缺口”的紧迫性已不突出,而通过外商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获得技术许可和转让,培育自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的迫切性随着“入世”更显紧迫。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重点利用资金投入转向重点利用技术、知识等先进要素的投入,利用外资的形式也要从吸收股权投资转向股权与非股权安排等多种形式(注:13)。特别是东部地区和一些强势产业目标的转换更应加快。又如,为了提高我国企业“入世”的适应能力,要适当调整改革的具体步骤和管理政策,使“民族工业”尽快进入竞争状态。国家要给与必须的指导和帮助,使企业顺利度过“入世”前后的适应、调整和重组阶段,从投资、技术引进、政府采购等多方面的整体安排和系统政策上给企业必要的帮助。

 

上一页  [1] [2] 

下页更精彩: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