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语文版语文教材微探

语文版语文教材微探

时间:2022-08-05 14:47:15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版语文教材微探

  语文版语文教材微探
  
  语文版语文教材在玉林地区各县市的初中学校使用以来,深得语文老师们的好评。这个版本切合教师的教学使用,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首先,体现在每一单元前面都有单元说明,让教师在备课、学生在学习前对整个单元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其次,每册书的单元体裁多以记叙文、散文、人物传记、现代诗、小说、童话、科幻故事、事理说明文为主。至于古诗文,内容文质优美、教育性强、千古流芳的名篇多。再次,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多贴近学生实际,利于操作,实用性强,写作安排多以本单元所学的体裁为主,体现以教为写服务的宗旨。但是,笔者在使用过程中,还发现有一些瑕疵要厘清,现分册梳理如下:
  
  七年级(上)
  
  1、《论语》六则“子曰”在文下注解译为“先生说”,也补充了“先生就是孔子”.而《教师用书》却译为:“孔子说”.我觉得应统一为好。
  
  2、《论语》六则“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教师用书》中这样翻译:“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我觉得这样翻译不太妥当,应为:“温习学过的知识,就能领会到新的内容,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其中“可以”译为“可以凭借”.
  
  3、《伤仲永》“泯然众人矣”.其中“泯”在文下注释为“消失”,而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为“消灭”,没有“消失”的解释。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二十三年弃置身”,在文中的注解为“刘禹锡自唐顺宗永贞元年(805)九月被贬出京,到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回京,其间大约二十三年。这个表述不科学,算来只有21年,而其间相差二年之久。
  
  5、《卖油翁》中有”但手熟尔“,课文译为”不过手法熟练罢了“.而《教师用书》则译为”只是手法熟练而已。“ ”但“我觉得译为”只是“较为规范。
  
  6、《陌上桑》 ”青丝为笼系“,课文译为”用黑色的丝绳做桑篮的络绳“.这里的”青丝“在《教师用书》则译为”青丝带“.我觉得”青丝带“较为合理。
  
  7、《三峡》”或王命急宣“,课文中注释为”如有君王的命令急于传达“.而《教师用书》中则译为”有时遇到皇帝命令急需传达“.一个是”如有“;一个是”有时“,我认为应做”有时“解。
  
  七年级(下)
  
  1、《河中石兽》此文不宜编入教科书。因为此文在寻找石兽的方法上,从物理的角度无法解释清楚,而在现实中也没有事实加以佐证。教师在讲解分析时,总有一种自欺欺人之感。
  
  2、《强项令》”强“在文中译为”硬“,注音为”qiáng“.而就文中人物性格则为”jiàng“,有”倔强“之意。因此,我认为最好在注释下标上注音为好。
  
  八年级(上)
  
  1、《小石潭记》”可百许头“. ”可“在课文的注释为”表估计数目“;”许“注释为:”表数目不确定“.整句译为”大约有一百来条。“我觉得这样译法有矛盾。”可“在此表示估计数目,不用译。即”有一百来条“.
  
  2、《记承天寺夜游》”月色入户“中的”户“,课文注释为”单出的门,泛指门,这里指门窗“.而《教师用书》则译为”月光照入门内“.”门“或”窗“,我认为应统一为好。
  
  同样,”盖竹柏影也“.这句在《教师用书》译为”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而”盖“在文中注释为”表示推测“.而从上句内容来看,在此没有”推测“之意。
  
  3、《教学相长》中有”嘉肴“一词。这个”嘉“与”佳“能否通用。至少有一个说明为好。
  
  4、《劳山道士》”采樵“一词。文注为”砍柴草“.而《教师用书》译为”砍柴“.我觉得后者翻译较为科学合理。
  
  八年级(下)
  
  1、《终南别业》”坐看云起时“的”坐“,在文中译为”(www.fwsir.com)正、恰好“.而在《新华字典》中没有这个解释,却有”自然而然“的解释。网上有些观点认为直接译为”坐“即可。
  
  九年级(上)
  
  2、《愚公移山》中”陇断“一词,课文注释为”高大的山“.我觉得不够全面,应为”高而不相连的山丘。“
  
  3、《水调歌头》中”低绮户“的”户“在课文中译为”门户“.而《教师用书》中却译为”门窗“.这在《记承天寺夜游》中已有提及。
  
  九年级(下)
  
  1、《送东阳马生序》”辞色“一词,在文中注释为”言辞和神色,这里指温和的言语、态度。“本来译为”言辞和神色“没错。这里指”言语、态度“也没错。错就在”温和的“一词上。因为从上文对老师的描述来看,在这里用”温和的“的确不妥。
  
  2、《与朱元思书》”千转“一词在课文注释为”长久不断地叫“.其中的”转“应为”啭“才合理,那读音就得读”zhuàn“.我认为最好在文下注解标上为好。
  
  说到文言文中的多音多义词,我觉得有三个得在课文注释下标明出来。第一,《木兰诗》中的”胡骑“,《使至塞上》中的”候骑“,《密州出猎》中的”千骑“.因为”骑“可以做名词用,也可以做动词用。做名词时读”jì“,做动词时读”qí“.而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为旧时读”jì“,现在统一读”qí“.我觉得应统一为好。第二,《强项令》中的”二千石“,《观刈麦》中的”三百石“,《马说》中的” 一食或尽粟一石“.其中”石“,都是计量单位。古书读”shí “,今读”dàn“.我认为也应统一起来。
  
  补充:七年级上册的作文,在第一单元为”写一件事“,而第四单元为”写童年的故事“我觉得有重复。我认为应与本单元合拍,此单元安排写小小说为好。还有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写作”草拟一份合同“.这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现在安排在初中阶段,不太适用。
  
  以上是本人在授课中遇到的困惑,现提出自己的几点拙见,望同仁们给予解惑,实为感激不尽。

【语文版语文教材微探】相关文章:

(语文版)《地毯下的尘土》教材全解08-16

语文版《春》08-16

《鹤群》 (语文版)08-16

《春》 (语文版)08-16

(语文版)《勇气》08-16

(语文版)《海燕》08-16

(语文版)《石榴》08-16

(语文版)《包拯》08-16

(语文版)《鹤群》08-16

(语文版)《白鹅》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