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细节探究——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妙手

细节探究——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妙手

时间:2022-08-05 15:09:34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细节探究——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妙手

  细节探究——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妙手
  
  【内容摘要】
  
  建设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而如何建设则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实践方法。本文立足于一线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具体而微地阐述,探讨,反思,总结建设高效课堂的可操作性,旨在强调高效的结果必然源于高效的方法。从教无定法到教之有法,教师与学生的智慧互动,碰撞,融合能够充分体现出语文课堂的高效特征。
  
  【关键词】
  
  细节  探究  高效  方法  引导  互动
  
  当前新课程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在其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一个矛盾日益凸现出来,那就是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高效要求和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手法贫乏低效之间的矛盾。
  
  毋庸讳言,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程开放性必然会空前激发,促进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学习力也是生产力),由此势必引发课堂教学效率最高化,教师教学手法最优化的连锁反应。但是,由于客观和主观上的种种原因,目前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课堂因为教师的教学手法“升级更新”不到位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削弱缺失,课堂缺少生机活力,缺少思想的碰撞、情感的激发,缺少师生的互动交流,缺少个性化的解读、品味、认识,学生少有真正付出有效劳动的感觉,当然也就少有真正收获的愉悦。新课程的理念落了空,课堂效率落了空,学生的求知落了空。这种局面让人痛心遗憾。
  
  经过实践摸索,笔者切身体会到,既然文艺理论中早已明确指出“细节是一切文学艺术表现力的关键所在”,那么,何妨从细节探究入手,打开语文教学困窘的局面,开辟出一条通向高效课堂的康庄大道呢?
  
  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一己心得。
  
  在苏教版高二年级选修课程《<史记>选读》的教学中出现了如下一些困难:文言文学习任务骤然集中且加重(翻译、背诵的质与量均要求较高),学习时间持续长,学习内容难度大,往往是教师疲于上课进度,学生疲于听课应付,课堂自然较为沉闷,教师一个人唱独脚戏的情况时有发生,即使有些“师生互动”,也大都囿于简单的文句翻译、疏通,或是一点语法分析,而教师对故事情节的讲解也大都照本宣科,人云亦云,或大而化之,或笼统带过,了无新意。总之,缺失了文言文教学中应有的文学意味上的咀嚼品味,史学意味上的思辨剖析,学生的实质性收获不大。
  
  在《淮阴侯列传》教学过程中,经过深入研究,笔者设计出以文中表现人物神态的词语为抓手,以细节的再现、体验、品味、解读为主体,以从神态剖析到心态揣测,从心态揣测到形象解读为脉络的教学过程,付诸实践后,学生参与热情颇高,课堂收效颇丰。具体说明如下:
  
  1、找出文中或直接或间接表现韩信神态(加点词)的句子。
  
  ①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②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③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
  
  ④韩信……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⑤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
  
  ⑥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
  
  ⑦淮阴侯……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
  
  ⑧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紧紧围绕这些句子中加点的关键词(细节体现)就课堂主问题——韩信是一个什么形象——展开讨论交流,并得出探究结论。
  
  3、趁热打铁,拓展延伸。顺势引导学生用此法探究一下文中刘邦的形象。
  
  由于探究的对象一下子缩小到具体而微的几处“点”(细节)上,学生消除了畏难情绪,热情高涨,各种高论、妙论纷纷涌现:
  
  ①从韩信的喜怒等诸多情绪变化上可以推知他是一个内心情感丰富且容易流露自己内心想法的人,也可以看作是他单纯的一面——政治斗争经验不足,最后“乃为儿女子所诈”即为明证。
  
  ②从这些词语先后出现的顺序中可以看出韩信的人生历程:从少年落魄到青年得志再到中年失意,仿佛是古代很多有过类似经历的人物的一个缩影,一个典型,令人感慨不已。
  
  ③①句中的“怒”本不合常理,在朋友家“蹭饭”多日,被婉拒后本应知趣识相地离开,可他竟然“怒,竟绝去”,这不正说明了他原本就没打算白吃白喝别人的,他日若遂凌云志,必当会知恩图报,加倍偿还吗?②句是这种理解的又一佐证,再结合后文所述对漂母的厚报,这些都说明了韩信的为人远非一般市井游民可比,若再结合③句所体现出来的冷静理性,能屈能伸,自然可以看出韩信少年时的远大志向。
  
  ④④句中的“大喜”说明韩信虽然长于用兵谋略,但对于对手能否按自己的意图行事并无十足把握,就“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言,他对于对手的了解并不充分,只能说是对手的失误成就了他的胜算,也可以说是他的运气好,碰到了一个并不高明的对手(未能听从属下的神机妙算而兵败),如果有可取之处的话,那就是他用兵大胆且“兵行诡道,邪亦胜”与“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指导思想,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他孤注一掷,勇于冒险的特点,有点儿赌徒的感觉。战国时期多有类似之战例。
  
  ⑤把 ⑤⑥⑦⑧四处细节整合起来就不难看出韩信的人性弱点。即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在敌我矛盾尖锐,斗争激烈的时候,他的应激反应很好,果断干脆,出手迅捷。可当他置身于自己阵营的内部矛盾漩涡时,则不能准确预见出危险的来临,一再错失良机,终致杀身之祸。在这一点上,颇像哈姆雷特,性情中的犹豫其实就是一种软弱和妥协。他本不应该发出“岂非天哉”的怪责——老天不是没有给过他机会,甚至不止一次地给他机会,但他却没有及时抓住(这和项羽乌江自刎时“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的悲叹如出一辙)。他不是败给了他深为不屑的“儿女子”,而是败给了自视甚高的他自己。
  
  ⑥⑧句特别有意思,学生的探究兴趣最浓。从字面看并没有直接表现韩信神态的词语,可是作为韩信最后的告白,一定是百感交集,感慨万千。于是,探究的重点自然就落在他怎么“曰”这一细节之上。笔者在句中加了个括号——信方斩,(  )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然后请学生探究交流,试着在括号里填上一个最恰当的表示神态(或心态)的词。由于前面的一系列铺垫工作较为充分,学生们七嘴八舌,填了很多他们自以为最恰当的词。比如:“悔”、“骂”、“怒”、“叹”、“默然”、“黯然”、“忿然”等等,笔者趁势加以点拨:老师觉得还不能算是最恰当的,请大家注意另一处细节,句末的感叹号有何意味?经过短暂的思考,学生很快醒悟过来:此处能充分表现出韩信临死时心情的复杂:这种死法定然是他做梦都万万想不到的,又急又气,又悔又恨,归结于一处,非“恨”一词不能点化道出其真实心境!对此结论,学生纷纷鼓掌叫绝,顿生大彻大悟之感!
  
  ⑦对以上探究交流小结,从神态到心态,从心态到形象对韩信作出简要描述与评价。学生的探究成果丰富得不仅超出了他们自己的想象,也超出了笔者的预想。或许,这就是细节探究交流的魅力所在,这就是课堂教学的高效所在——师生都兴趣盎然地动了起来,都积极地发现问题所在并寻求解决的方法,都及时地总结学法上的技巧规律,都有沉甸甸的收获感、充实感和幸福感,不仅有知识上的,更有思想上的。难道,这不正是语文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吗?
  
  之后,学生们意犹未尽,又沿用此法(从细节探究入手的学习技巧),顺利解决了对文中刘邦的形象把握问题。简要补充说明如下:
  
  1、找出文中或直接或间接表现刘邦神态(加点词)的句子。
  
  ①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②高祖……见信死,且喜且怜之,……
  
  2、如前法探究交流,小结刘邦的心态及形象。
  
  ①刘邦的笑有何深意?这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笑,而是一种来自于对韩信功高盖主的心惊肉跳,是强烈预感到潜在的重大危险之后又想掩饰自己内心活动的笑,是一种暗含讥讽、警告的,虚伪的皮笑肉不笑,更是暗含杀机的笑里藏刀,也有自信能将韩信拿下的乐观判断。该处细节似小实大,籍一“笑”字就揭示出韩刘二人的矛盾注定不可调和,韩信悲剧命运的种子已然早早埋下,刘邦在处理政治斗争时心态的老辣与手腕的圆滑可见一斑。
  
  ②刘邦的“喜”当然是一种铲除心头大患之后的大喜过望,“喜”与前面的“笑”相互映衬,自是别有意思和耐人寻味。但是后面的“怜”却再次提醒我们,刘邦绝非等闲之辈,他也深知韩信是古往今来不可多得的将才,没有韩信就没有他刘邦的天下,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中,把韩信铲除是政治大局的需要,为了刚打下来的江山长久稳固,为了彻底消除心病,韩信必须得死,即便他没有谋反之心,叛乱之举,“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只不过,韩信的“谋逆”从某种程度上“配合”了刘邦一下,使得他的被杀显得“名正言顺”而已,就个人感情来说,刘邦也多少还算是有些人情味,有些恻隐之心。当然,也不排除刘邦得了便宜还卖乖,最后再利用一下韩信被戮事件,故意演戏给人看,意在向世人表明杀韩信并非其本意,是韩信自寻死路,他还是很爱惜人才的,他不是那种狡兔死后就烹走狗的人,从而进一步树立其“明君圣主”的“光辉”形象。
  
  ③教师再次相机点拨,诸如此法在《魏公子列传》和《刺客列传》中均有体现:如前者所记侯生、朱亥两人的“笑”,后者所载田光、荆轲两人的“笑”,都分别自有其深意,学生可以课下自行探究交流,加以验证。(本文不再赘述。)
  
  至此,课文的教学重点(韩信形象解读),次重点(刘邦形象作用),教学难点(如何解读剖析)均迎刃而解。细节探究的结果令人吃惊!这些研究成果是真正的由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而获取的。在教师的引领点拨下,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学生都充分利用了教材,挖掘了教材,理解了教材,都走进了教材又都能跳脱出来,学的灵活,学的深入,学的高效。
  
  细节探究基于先由“点”突破,左右逢源,拓展延伸至“面”,再由“面”纵横捭阖,前后勾连,挖掘建构成“体”的“点、面、体”认知规律与流程。学习起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兴趣为先,学生为主,探究开放,交流广泛,进退得法,收放自如,个性化成果层出不穷,课堂面貌令人耳目一新,课堂效率明显大为提高。
  
  笔者多次教学实践证明,细节探究这一教学手法能够有效改变时下文言文教学课堂效率不高的尴尬境地,该方法也适用于现代文和诗歌教学。细节探究不愧为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妙手!敬请同仁姑妄试之!

【细节探究——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妙手】相关文章:

对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几点探究08-19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08-15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08-17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08-17

浅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08-22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08-15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论文08-15

新课改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探究08-17

通过教学理念的转变提高学生习作效率的应用探究08-21

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