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如何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教材中的语言美

如何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教材中的语言美

时间:2022-08-05 15:22:16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教材中的语言美

  如何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教材中的语言美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语言是通往心灵的桥梁。”是的,美的语言带给人美的享受。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大多是名家经典之作,是作者在生活中审美体验的结晶。例如:低年级课文中所选的古诗儿歌《小池》、《咏柳》、《雪地里的小画家》、《柳树醒了》……以和谐的音韵美、鲜明的节奏感为学生提供了极佳的语言范例。再如:《匆匆》、《秋天的雨》、《桂林山水》、《荷花》等小美文也以优美的形式、鲜活生动的语句,散发着语言艺术的瑰丽光彩。而童话、寓言、小说中意蕴深刻的句子,往往具有一种深沉而含蓄的美。《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写到:“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只有认真读、仔细想,才能领会出那含蓄、深沉的意境美来。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及早对学生进行语言美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身为一名已执教十五年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我是如何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教材中的语言美呢?以下是我多年心得:
  
  一、巧用媒体,品味教材语言美
  
  教学时,我根据课文的需要,适时选用相应的电教媒体,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指导学生主动去发现语言美,仔细品味课文中的语言美。例如:我在执教《翠鸟》一课时,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并想想它美在何处。回答时,有的学生说喜欢描写翠鸟羽毛的句子。我就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小节,找找美的地方,同时在大屏幕上打出下述句子:“翠鸟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的,背上的羽毛是翠绿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并附上一幅翠鸟的图片。学生通过对课文中的句子和教师写的句子的比较,得到了这样的感受:书本上的句子用词优美,准确、精致地刻画了翠鸟羽毛的色彩和花纹的美丽,还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写生动具体,使翠鸟显得更加活泼可爱。而教师出示的句子则缺乏这种美感。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亲身体味到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句子的优美形象,进而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二、在诵读中,依靠范文培养语言美
  
  叶圣陶先生说:“美文需美读。”“美读”,就是有表情地朗读吟诵课文,在入情的朗读中达到与作者心灵相通的境界,感受审美对象的美。我是怎样指导学生在读课文中体验文中的语言美呢?一是范读。教师的范读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能引发学生情感,使学生→老师→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同时,通过范读,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一些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二是自读,听了范读后,学生模仿自读,去揣摩作者的情感,使他们进一步受到文中的情感熏陶。三是引读,对一些特殊的、说明问题有承接性和层次性的句、段,通过引读,能直接抒发作者与读者的真美情感。四是议读。通过评议朗读,让学生自己体验文章的语言美。
  
  如《火烧圆明园》一课,它通过介绍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和惨遭毁灭的历史,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愤恨。我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范读、齐读、评读等多种诵读方式,对诸如“不可估量”“瑰宝”“精华”“化为灰烬”等重点词句进行轻重缓急,抑扬顿性的诵读加以处理后,学生的情感就能很快地与作者情感同步。从而深刻地受到了歌颂祖国灿烂文化和痛斥侵略者的暴行的情感熏陶,同时也感悟到了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又如课文写“圆明园的建筑特点”时,我采用引读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感悟到作者谋篇布局的用意所在,也同时感受到我国劳动人民是多么的勤劳而富有智慧。
  
  又如《再见了,亲人》一课。文中所刻画的场景、人物都充满激情,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去深刻体味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铸成的。小金花、大嫂、大娘、志愿军这些有血有肉的形象无一不是真、善、美的集中体现,文中所包蕴的扬善弃恶的情感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形象。
  
  三、发挥想象,感受教材中的语言美
  
  想象是语言感受的发酵剂。想象能力强的人语言感受丰富,能感受到一般人不能感受到的语言内涵。在教学中,我依据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指导学生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和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把文中描写的人、事、景、物变成生动的画面,一句话一幅图,一段话几幅图展现在脑海里,形成鲜明的“内心视象”.
  
  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个写景的句子,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我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感受文中的语言美,先让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的假设进入原有的意境,这样,学生根据教师的点拨,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春暖花开的长江两岸,彩碟翩翩起舞,百花散发着芬芳,江面滚滚的波浪向东流去,一叶扁舟借着长江之水,一直漂到水天相接的地方,最后消失了……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之中,即使是不同程度的学生也能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再指导学生诵读,也就水到渠成。
  
  再如我执教《望庐山瀑布》一课时,我让学生站在画面前,面对画面,边听音乐边展开想象的翅膀:巍峨的庐山,瀑布从天而降……一幅气势磅礴,引人入胜的大自然画卷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祖国山河无比壮观,从而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学生因景促情,读得有声有色,进而感受到了古诗的语言美。
  
  四、在推敲中欣赏语言美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诗歌用字精练传神,散文句式优美多样,记叙文对话富有个性,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认真推敲、欣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又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1 、推敲传神的词语 .一般地说,诗人和作家都十分注重用词的传神,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既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课文《鸟的天堂》中作者写道:“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段话写得很生动,其中的“堆”字用得特别传神,它描绘了树叶一片挨着一片,层层叠叠的情景,“明亮”一词形象地写出树叶的色彩明亮富有光泽,“颤动”一词把静态的树叶描绘得栩栩如生。我引导学生认真琢磨这些词语,使学生深入感受语言所表达的内涵。
  
  2 、欣赏优美的句子。 散文在小学语文教材占有一定的比例,生动的语言总是依靠优美的句式来表现。有的句式对称,讲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参差,讲究段落美。如《桂林山水》这一课,作者不仅用词十分传神,而且句式也非常讲究,在写出“山、水”这两段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工整的排比,琅琅上口的语感,把水“静、清、绿”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在教这类句子时,我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析各分句之间的结构联系,使学生充分回味其优美韵味,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
  
  3 、琢磨富有个性的对话 .人物对话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种方法,在引导学生琢磨人物对话时思考,为什么这句话他(她)讲合适,别人讲就不合适。从而体会出人物性格特点乃至思想品质之美感。如《金色的鱼钩》一文中,老班长回忆起指导员对他说的一句话:“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这既是上级对下级的命令,又是指导员对战士的关心,对话言简意明,既反映了指导员的精明果断,又衬托了老班长的责任重大,表现了长征时期红军官兵的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又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这样一句话:“四周围黑洞洞的,怎能不碰壁呢?”(告诉我是鼻子碰扁的原因)这含意深刻而又不失幽默的话,既表现了鲁迅处境的恶劣,又暗示了他藐视反动势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仔细琢磨这些富有个性话的语言,使学生发现生动的词句所蕴涵的语言美。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知识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多年的执教生涯让我认识到:教师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并且精心挖掘教材中语言文字和文体结构的美,才能引领学生品味和欣赏到文章的语言美。爱迪生说过:“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身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把自己看作特殊的艺术家,始终以培养学生语言美为教学宗旨,不断用内在美的心灵和外显的教学语言美去拨动学生的心弦,塑造出儿童美的心灵。

【如何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教材中的语言美】相关文章:

兴趣 认知 欣赏——浅谈如何引导学生欣赏藏书票04-21

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质疑08-19

引导学生引导学生在尝试中创新在尝试中创新08-08

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08-20

引导学生欣赏英语语言的幽默08-18

如何引导学生读名著08-17

如何引导学生“做”数学08-13

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08-19

浅谈如何引导和形成班级的正确舆论08-17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