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素质教育论文>“三个面向”与素质教育

“三个面向”与素质教育

时间:2023-02-20 10:09:02 素质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个面向”与素质教育

邓小平同志1983年曾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简称“三个面向”),这个题词是对我国教育方针的时代特征和时代要求的高度概括。作为战略方针,“三个面向”科学、严密、完整、高度概括地揭示了教育发展、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为推进素质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矗而素质教育则较完整地体现了“三个面向”的基本精神。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作为一组对立的概念被正式提出,虽然只是近年的事情,但作为对立的观念却已具有较长的的历史,只是由于二者的对立现今已达到了十分尖锐的程度,“应试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乃至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

面对这种局面,人们才不得不用冷静的头脑进行深刻的反思。如果说促使目前提出素质教育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基础教育已经走入“应试教育”的误区,那么,从更深刻的意义讲,其原因是在于基础教育在某些方面出现了偏离“三个面向”战略方针的倾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迅速现代化,人的主体意识的高度强化及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的形势要求教育必须同步甚至略有超前。然而,近几年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与方法、教育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较严重的滞后状况,这种状况极易使人的认识陷入暂时的迷失状态。从而导致教育思想观念的混乱和教育行为的失常、失控,产生短期教育行为。因此,有必要站在“三个面向”的战略高度重新审视基础教育,进而更深刻地理解素质教育,更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重要内涵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这是“三个面向”的基础,它揭示了教育与中国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其含义主要有两层。其一,它要求教育要适应现代化的需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其二,教育自身要现代化。它要求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等现代化。只有面向现代化来改革教育,才能使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等纳入现代化的轨道。无论是第一层含义,还是第二层含义,其目标指向都是一致的,即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不但适应现实,而且也适应未来的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才。

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教育要“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这段话深刻揭示了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同现代化建设的关系。人们常说的科教兴国中的“教”,绝非指陈腐的传统教育,而是指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包括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众多教育因素。

素质教育作为与现代化进程相伴随的产物,尽管它在我国教育舞台的出现略显迟缓,然而,由于它浸透着进步、科学和富有生命力的因素,因此,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人们逐渐意识到,教育的现代化已不可能离开素质教育。因此,为使整个教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以崭新的姿态跨入21世纪,为使教育自身现代化并与现代化建设同步,首先要树立体现现代意识和未来意识的现代素质教育观,改革不适应现代化要求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使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社会的现代化包括人的现代化”[2]。因此,要努力造就掌握现代知识和科学技术的,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才,从而充分发挥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功能。由此可见,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观念和行为,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和标志。

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教育面向世界的重要保证
“教育要面向世界”,揭示了教育与世界的关系。它不仅要求以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为参照系考察教育,而且要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为参照系来考察教育。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及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整个世界将更加开放,在这种背景下,教育的开放性、国际性也更加明显,人才竞争将愈演愈烈。教育的改革、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各国制定其发展战略的首要问题之一。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各国之所以如此重视教育,是因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竞争胜败的关键,首先取决于教育,取决于全民族素质的高低。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我们的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3],很明显,面向世界,首先是以高素质的人才面向世界,这种面向,不是单靠几个学者、几个科学家来实现,而要靠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去实现,这是面向世界的核心所在;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任务也绝非是以培养少数“尖子”、面向少数学生的“应试教育”所能完成的。综合国力的提高,需要全民族的努力,需要各级、各类、各种层次的人才。从中国目前的国情看,首要任务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强基础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面向世界是“面向现代化”在空间上的延伸,即在空间上立足本国,走向世界,并确定人才培养的全球战略观念和价值观念。只有面向世界,与世界接轨,与世界相融,与世界进行科技、文化、信息、物资、人才诸方面的交流,参与国际竞争,才能使中国教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才能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只有培养有国际视野,有国际交往能力,关心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实现交流与合作,才能为中国乃至世界文明作出贡献。

三、面向未来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教育要面向未来”,是以21世纪,甚至更长的历史时期为时间坐标来考察教育。教育应当立足现在,着眼未来。面向未来要求教育必须具有前瞻性,要科学地预见未来,不但要看到近期的需要,而且必须预见到未来的需要。教育和人才发展的广阔空间在未来,正如《学会生存》一书的作者所言:“现在,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着新人。”[4]为此,有人说面向未来,设计未来,是当代教育的本质所在。当代教育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需前瞻性和预见性,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已为这种活动提供了可能性。因此,我们不仅应根据当前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考察教育,而且要根据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来考察教育、培养人才。

这样才能掌握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主动权,才能在国际间的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青少年抓起,这正是基于对未来的科学预见。就个体而言,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有独立人格,能独立思考,不唯命是从,善于提出问题,求真、求实、会学习、会创造、会思考、会生存、会生活、会工作的人。这样的人,才有开拓精神,创新意识、竞争的实力。就群体而言,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各种层次的各类人才。所有这些都

是当前,以至今后素质教育所要完成的任务。面向未来是教育面向现代化在时间上的延伸。它表明邓小平同志是把教育放到更长的社会历史过程中加以考察,从历史的发展趋势来把握教育的发展趋势。这样,教育的超前性、先导性就更加突出了。“教育要面向未来”不但反映了教育在现代化进程中与中国目前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关系;而且更凸显出教育与未来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关系。因而,它全面而深刻地把握了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教

“三个面向”与素质教育

育指明了正确方向。素质教育是真正重视人才与未来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教育,这就决定它是真正面向未来的教育。

总之,“三个面向”是一个有机整体,它的核心是造就高素质的人才。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三个面向”仅仅是在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事实上它在促进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方面也起到了客观的促进作用,它为这种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而深远的空间,而素质教育则是把这种教育变成现实的手段和途径。素质教育的提出标志教育思想观念的进一步成熟化。

“三个面向”从宏观上为素质教育的实施作出了方向性规定,而更艰巨的任务则是具体实施素质教育。首先,由于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因此,它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学科教学的落实。课堂教学实质是将“三个面向”和素质教育观具体化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科教学必须以学生全面素质与基础学力的提高和个性发展为目标,教师要以培养学生高尚品德、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为教学准则,将本学科置于整体教育目标之下,以实现素质教育总目标。各学科课程标准应围绕素质教育总目标相应地提出本学科承担的素质教学要求。学科教学只有切实落实这些要求,并互相渗透,才能使本学科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形成合力。课堂教学要实现素质教育目标,还必须加强以学法为中心的教法研究,教的方法应该根据学的方法。教师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传授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会学比学会更重要。

另外,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自觉地发掘教材的教育因素,主动承担起素质教育的责任和任务。另外,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除教学改革外,还有赖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乃至社会相关领域运行机制的系统改革。因为素质教育的实现不能停留在某一特定层面,而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是教育内部的问题,也是个社会问题。

素质教育的实施必须有相应的保障机制,如果这个问题处理不好,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但素质教育的实施将受到阻碍,而且在人们头脑中已初步建立的素质教育观也可能被动摇,“三个面向”战略方针的贯彻落实也将受到严重影响。正因如此,李岚清同志在视察汨罗教育工作时指出:“要构建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包括有效的导向机制、有力的制约机制、科学的评估机制、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等。”由此可见,实施推进素质教育必须从教育内部乃至社会生活的各相关领域着手进行系统的改革。目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一些同志嘴上讲的是素质教育,而实际做的却仍是“应试教育”。之所以如此,其原因是复杂的,但主要原因是观念尚未转变,教育内部乃至与教育相关联的其它社会领域尚未形成一套保证素质教育有效实施的合理机制。

可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仍然任重而道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解冻”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既反对那种死抠概念的做法,也反对将素质教育复杂化、神秘化或庸俗化的倾向,我们应以科学的、客观的、务实的、审慎的态度去研究、去实践。素质教育不单纯是理论问题、观念问题,也不单纯是实践操作问题,而是二者的统一。目前看,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重点抓住三个关键环节:一是转变观念,二是优化教学,三是构建机制。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在“三个面向”战略方针指引下转变观念,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从而把素质教育一步一步地引向深入,落到实处

【“三个面向”与素质教育】相关文章:

实现三个面向办人民满意的教育08-15

素质教育浅议08-05

对素质教育的思考08-05

素质教育随想08-05

素质教育随想08-18

素质教育感想08-23

美育与素质教育08-17

素质教育之我见08-17

素质教育与德育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