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先生网 >> 教学论文 >> 数学论文 >> 正文

巧用信息技术 实现数学课堂双主体效应

时间:2007-3-29栏目:数学论文

:谁能猜出这是什么三角形?
     生:这还用问,肯定是锐角三角形。
    (打开后,出现了三个不同类别的三角形,学生傻眼了。)
    这样设计,能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激发学生急于想揭示知识的本质的学习积极性,为今后学习开辟正确的渠道。
    2、巧用信息技术施展连环。信息技术不应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应注意巧施连环,步步为营,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理解概念,把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让学生浏览游泳池、天安门广场、办公桌玻璃台面等实物图片后,问:“你想用摆单位面积的方法来算这些物体的底面积吗?”生答:“这些物体的底面太大,如果再用这种原始的方法去算它们的面积,不仅费材,还费时费力。”这样很自然地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这一课题,使学生明确这一课的学习重点是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学生在摆一摆、拼一拼、想一想、说一说的实践活动中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在知识的应用中,再次显现游泳池、天安门广场的实物图,问:“怎样求出这些物体的底面?”生答:“要量出底面的长和宽。”接下来电脑屏幕出现了游泳池、天安门广场的长和宽,学生很顺利地求出了它们的底面积。当再次出现办公桌玻璃台面时,教师说:“今天刘老师真的很需要帮助,我不小心把我办公桌的玻璃台面弄破了(图中玻璃面比办公桌面小,长8分米,宽6分米)只记得这块台面的面积是24平方分米,我该怎么配才合适呢?”学生是聪明的,他们在排除中筛选出配长8分米,宽3分米和长6分米,宽4分米的玻璃较合适,当把他们的设计结果展现出来后,发现第一种配法不能给人美感,一致认为第二种方案好。想不到我的连环套被学生解了,我会心地笑笑。
    三、巧用信息技术质疑求异,超越自我。
    质疑是创新的开始,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从教育活动的开始到教育活动的结束,都要充分考虑各种教育因素、各种教育影响并充分组织各种教育资源,引导教育对象进行活生生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教师的主体性组织中借鉴知识,创造思维并超越自我。
    1、引导自主探究,形成新知。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不能把信息资源和CAI课件当作表演的充实,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自己决定探究方向,使学生个体得到应有的表现。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学生认识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分数表示。接下来,电脑屏幕上出现了6只熊猫玩具图,师问:“如果要把这些可爱的熊猫平均分,你会怎样分?这样的1份或几份是熊猫总数的几分之几?”在探究过程中,有的认为可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熊猫总数的二分之一;也有的认为可平均分成3份,1份是熊猫总只数的三分之一,2份是熊猫总只数的三分之二;还有的认为可平均分成6份,1份是熊猫总数的六分之一,2份是六分之二……5份是六分之五。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很容易得出:把几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1份或几份也可用分数表示。前后联系比较不难得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鼓励合作探究,达成共识。在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愈来愈显示出合作的重要性,不合作,只会固步自封,谈不上与人交流,不吸收别人的东西就要多走弯路。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教师不要做鼠标的“仆人”,应多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充分发挥生生间的互补作用,为全体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并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成全组、全班的认知成果,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能力。
    三、巧用信息技术塑造人格,关注心灵。
    塑造理想的人格形象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一个服务于社会的人不但要有知识,还要有一颗至真、至诚、至美的心灵。一堂好的课,不仅注重知识本身的传授和开发,更应该注重塑造理想的学生人格。
    1、以人为本,塑造人格。从人的精神角度看,人的精神生活意味着在积极的活动中德、智、体、美诸方面的需要和兴趣都得以形成、发展和满足。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同时,不但要使学生获得正确的知识体系,形成熟练的技巧,还应该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个性和人格品质的人,使学生品学兼优,情爱丰富。在认识圆周率的同时,把中国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介绍给学生,养成民族自豪感。在教学时、分、秒时要让学生懂得珍惜时间、妥善安排时间可以提高办事的效率。
2、以情动人,关注心灵。《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三个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所有目标中最为重要的,最为核心的部分,它最能体现学数学的魅力和价值。让学生拥有知识的同时,拥有健康情感已是各类教育的题中之意,有了人的健康情感,才能不断产生和增强适应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亲情意识、友情意识、爱情意识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自主意识、公平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美德意识、开拓创新意识,才能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观念。在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也要考虑学生的情感反应,要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改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倾向性。
运用信息技术不是实现数学双主体效应的唯一途径,但巧用信息技术切实能实现数学课堂双主体效应。信息技术好比课堂教学中的一根弦,让我们巧妙地运用这根弦来弹奏出数学课堂双主体效应的优美旋律,让信息技术成为实现数学课堂双主体效应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上一页  [1] [2] 

下页更精彩: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