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英语论文>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

时间:2023-02-21 19:07:01 英语论文 我要投稿

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

丰城二中   鄢立胜

【摘要】   信息技术的到来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一个高科技的教学平台,也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驱动力。它一改我们传统的一位教师面对一群学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课程设置提供了新的内容。本文通过对当地信息技术应用的硬件环境调查和对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调查入手,从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教师培训、信息技术硬件、软件及评价五方面对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了阐述,并对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教育调查、教师素养

    随着计算机的诞生和日益普及,从80年代初开始已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文化——计算机文化。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技术和INTERNET的日益普及,世界上的许多发达国家都把“计算机教育”引入了中小学的必修课程。信息时代的到来促使许多国家对中小学基础课程进行改革:美国著名的“2061计划”(Project2061)就提出了信息技术应与各学科相整合的思想,日本及加拿大等国也纷纷增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取得良好效果。
   1999年我国进行了建国以来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基本思路从课程本位、知识本位转向关注学生发展;从关注“教”到关注“学”。其原因就是信息已逐步变成重要的经济资源。2003年4月又正式公布了新课程标准,要求基础教育应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 并且要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
   面对如此的国际形势,如此的教育重任,我们该怎样来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呢?通过对当地信息技术应用的硬件环境调查和对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调查,本人想从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教师培训、信息技术硬件、软件及评价五方面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阐述,并对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  调查结果及分析
1.对本市信息技术应用的硬件环境的调查
    近年来,我市中小学计算机配备数量逐年增加,几乎所有学校包括各乡镇的中小学都配备了微机室,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使用的硬件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变,为推进学科整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1) 从电脑的分布情况看,几乎所有的微机都集中在机房统一管理,而在班级配备计算机的学校却很少,影响了硬件的充分使用。
(2) 部分学校计算机的配置等级偏低,不能使用通用的教学软件。
(3)数量不平衡,城区数量较多,乡村校仍显不足,中学尤其是重点中学较多,而小学尤其是一般小学、郊区小学不足。
2.信息技术应用情况
(1)教师应用计算机技能情况
    调查显示,年轻教师与中老年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存在明显差异,青年教师在操作系统、编程和网络技术方面占较大优势。其中大部分教师会基本的Windows操作,可是能进行文字处理和具备制作电子教案和使用课件能力的却不多
(2)  教师及学生应用计算机教学情况统计
    大部分学校的计算机只用于基础课-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只有少数高三年级老师偶尔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因此,学生在除信息技术课外的学科教学中使用计算机的时间极少,让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自主探究开展交互式学习的机会就更少。
3. 基本结论
    广大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已深入人心,在市区校的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中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这对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波,为教学改革开辟了新天地。但是有的教师只是偶尔在优质课评比中或公开课中使用计算机。有的教师甚至为了演示好一节课,请专人或多人做课件,而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自己又不钻研存在的问题 。
不过,计算机各类学校分布不均,众多学校采用集中管理,也是导致上述情况的一个原因。另外,软件总体量不足,自制软件成本高、费时多、低水平重复,不能资源共享,师资培训缺少从“整合”角度出发,编写的教材,缺少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也是又一原因。

二、对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建议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及分析,我想我们应从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教师培训、信息技术硬件、软件及评价五方面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一) 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问题及建议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不应仅仅体现在课程实施方面,课程建设和开发首先需要“整合”的思想和具体的落实。现存课程标准和教材中,各学科涉及有关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多,教师和学生都缺乏有效的、系统的、明确的课程方面的指导和帮助,而影响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顺利进行。在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很多教育工作者已经意识到以技术为基础的材料和现存课程之间相适应的重要性。学科课程应是多样化载体,尽可能多地提供教学、学习的资源,具有交互性、多样性、超文本特性、网络特性,能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发展和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现存课程标准和教材情况下,制定有关信息技术的教学要求
现存学科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中有关信息技术的内容不多,就英语学科而言,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教材中有关信息技术的内容多些,而高中教材只有SBIIA Unit9对computer的简单介绍。广大教师应积极利用这些现有教学大纲和教材,将有关信息技术的教学要求制定在相适应的教学中,体现在某些具体的教学环节中。
比如,在教授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试用修订本)(JBIB) Lesson 120 Part 4 Look, ask and write时,可要求学生仿照课本例子用PowerPoint制制作商务名片(Business Card)。这样结合生活实际训练学生,不但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而且还促进了学生对电脑中的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有了深入的理解与应用。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JBIIA) Lesson 10 Part 1 ,讲述了露茜发给她在美国的朋友乔的一封电子邮件,主要介绍了中秋节(Mid-autumn Day)。在学习了这封电子邮件后,老师可以让学生模仿乔给露茜回一封电子邮件,介绍一下美国的“中秋节”-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此举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课本学习要点,还锻炼了学生发电子邮件的技能。
2.建立新的课程标准,引入信息技术的有关课程目标
  以21世纪课程改革为契机,在认真分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关系的基础上,将“整合”的思想和做法渗透在相适应的部分中。学科课程目标应提出培养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在学科教学要求中,每个学科应结合其特点明确提出教师和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要求;学科课程标准在制定教学评价方案时,也应提倡应用信息技术管理和统计,提供有关的软件和方案。
3.开发新的学科教材,教学内容引入信息技术的要求
  配合新的学科课程标准,新的学科教材也应引入有关信息技术的内容。首先,在新教材的开发上,除了传统的纸质教材,还应开发相适应的电子化教材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使教材更具选择性和开放性。其次,在大部分学生都使用的纸质教材编写中,要注意引入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例如,某些资料的查找可将相应的网址或CD-DOM名称列在教材附录中,某些学生作业的要求可以提出让学生使用某种信息技术完成等。再次,可以建立学科教材资源库,由教材编写专家、教师和学生共同维护,保证教学内容的适时更新。
  
(二)教学模式改革问题及建议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的和内容而建立起来的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历史上每次重大的技术发展,从文字的出现到印刷术的发明再到工业革命,都对我们的教学模式产生重大的影响。人类的教育形式经历了师生一对一或一对少数(私塾)和班级授课制两种形式。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解放初期从苏联传来的,即:凯洛夫的五段教学法(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它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的典型代表。
    如今,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个别化的教学构建了一个技术平台。在网络和虚拟网络的世界里,教师与学生对于许多新事物、新知识的认识常处于同步状态,这种传统的方式再也行不通了。发展与学科教学整合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是实现“整合”的关键,合理地选择教学模式,可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按照教和学两个方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可如下分类:

            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
             的演示型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
            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     以教材内容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
             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      在开放性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学习模式

1、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
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是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上,把计算机作为新教学媒体使用,主要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演示。教师为此花费的时间和所需的新技能相对较少,所需硬件较少,对软件的个性化要求不高,能为全体学生的充分感知创造条件,也可以重新组织情景,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促进学生形成稳定清晰的表象,为学生学习概念规律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适合硬件配备不足的学校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一般的教师选用,可以应用于目前中小学教学中最常见的新授课、复习课和习题课。
譬如:我在讲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高级中学英语教科书(SBIIB) Unit19    A Freedom Fighter时,我搜索大量的信息,应用PowerPoint制作了一个课件,内容包括Revision, presentation, explanation, check, homework等五大环节,在讲课中,我逐一点击幻灯片,使学生对的一生有了很详细的了解,并通过播放教材中没有的影片使学生对于他斗争的艰巨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及掌握知识点。
利用Authorware、PowerPoint、电子表格Excel、写字板或Microsoft Word等微机软件,制作好教具,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作者的意图进行播放,依此来展示给学习者,促进学习者的认知的教学模式。这也是最常用的、最简单的演示型教学模式
2、积极发展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
    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在目前中小学教学中还比较少见,仍处于探索中,目前应主要发展以下几种模式:
(1) 网络化教学模式。是在网络教室,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查询信息,或者处理个别文字操作。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可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但必须加强指导,否则容易导致无效学习。
(2) 计算机辅助科学实验的模式。是采用计算机、无线数字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实现实时控制、实时测量、数据处理、图像处理、实验评价等功能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特点是现代化手段与传统的科学实验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多媒体实验教学环境。具有测量精度高、测试速度快、时空被扩大、智能交互、图文并茂、动画丰富等特点。使传统的科学仪器扩展了新的功能,使基本的科学实验赋予新的内容,突出了现代化测试手段和方法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其适应科技发展的能力。
(3) 以学生使用软件为主在开放式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学习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开放的学习环境,即允许学生自己决定需要什么信息,采取什么方法解决问题,教师作为指导者、促进者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其基本学习方式包括:探究学习、设计与制作、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基本组织形式是合作学习,因此一个教室内有一台以上计算机就可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不必要求每人一台计算机。
当前,学科教学整合教学模式的改革要实现两个目标:(1)突破单一的教学模式,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自主使用的认知和探究手段以及解决问题的工具。(2)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环境 , 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捕捉、筛选和处理各种信息,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充当组织者和指导者,通过网上师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及教师的点拨、释疑,实现个别化教学。

(三) 教师培训
    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全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教师已经成为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力量,为此,我们从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师培训、教师的信息素养等几个方面提出对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发展的建议。
1.教师要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重新进行角色定位
以多年来统治我们各级各类学校的授课方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地位。不难想象,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如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肯定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更不可能培养出创造型人才。鉴于此,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后,教师应有更多的新角色,他需要全面负责课程教学的活动设计,他要成为一个完美的学习活动组织者,知道怎么做,做什么,做的怎么样。实践证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师的新角色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学生探索新知识、获得有效学习方法的引导者。
2.重视教师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培训
        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如何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我们应加强对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指导,为教师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充分发挥市、区、校三级教研部门的作用,鼓励学校内教师之间的互教互学及教学交流活动,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在教学交流和教学研讨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我们还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教育资源 充分发挥高校、教育信息网、校园网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展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建立层次多样、形式灵活的培训机制。在网络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是一位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应用技能能够胜任信息技术教育的专业化人员。从技术层面上和教育层面,体现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教学的活动,对课程内容进行信息化的处理,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以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思想。
3.创造条件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网络教学具有虚拟性、平等性、交互性和资源共享性的特点,如何提高网络学习环境中的教师素养,有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是现代信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未来的教育来说,网络将越来越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同其他新技术相比,信息技术教育将更多地成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教师拥有了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条件和基础,但是,只有当教师知道如何应用网络,以及如何发挥网络在教育中的全部潜在优势,教育的未来前景才会充满希望和生机。要让教师认识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建构信息技术教育在未来教育中应用的坚实基础,并拥有在数字时代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和研究教学的能力。

(四)提高现有硬件设备的利用率,加强教学软件资源建设
1.改革硬件设备的管理方式,合理规划硬件设备的分布
  当前,绝大多数学校的计算机实行集中管理并且没有实现校内联网,提高计算机利用率和方便程度的潜力很大。应通过改革管理方式,合理规划计算机的分布,提高教师和学生课内、课外使用计算机的方便程度,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2.加强教学软件资源建设
 (1)加强对学校、教师开发教学软件的规划和指导
  在现阶段,学校教师自行开发的教学软件仍是学科教学中应用的主流,但一直处于低水平、重复的层次,为此必须加强规划和指导。开发教学软件除了要遵循技术、逻辑、表现方式等方面的要求,还要以满足教学需求为前提,并遵循以下原则,从而使开发出的教学软件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开发教学软件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根据中小学各学科特点和学生特征,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其中包括确定相应知识点排列顺序,选择教学媒体,设计教学环境,安排教学信息与反馈信息呈现内容与呈现方式,以及人机交互作用的考虑等。主要应考虑和解决如下问题:①选择适合学科特点、易学易用的软件开发平台,把教师从以往做课件的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教师做课件和用课件的统一。②应根据教学改革发展的需求,规划开发各种类型的教学软件,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③开发教学软件要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④开发教学软件应发挥软件在个别化和交互性方面的特长,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环境的创造,从而更好地发挥软件的作用。
 (2)加大购买教学软件的投资比例,建立相应的选择与评价标准
  购买教学软件,应以满足教学需要,促进整合发展为前提。
  目前,市场上已出现一批专用于开发学科教学软件的软件平台和电子备课系统,利用这些软件平台,教师可以方便的制作适合自己教学需求的软件,或提取需要的素材,克服了以往教师制作软件和电子教案费时费力的障碍,克服了使用别人制作的软件不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障碍,能在短时间内基本解决教学软件贫乏的问题,应集中资金优先购买。
 (3)有目的、有计划、分步骤建设学科教学素材库
  有条件的学校,在购买、自主开发基础上还可以建设多媒体教学素材库、微教学单元库、教学资料的表现方式库、学科教学案例库等作为补充。
学科教学素材库建设应与本校课程、图书资料等教学资源统筹规划,实行数据库管理模式,便于检索使用。

(五)重视和加强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评价及管理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它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其宗旨是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教育行政部门应联合教育研究单位共同抓好此项研究和实践工作,从开始的教学实践到全市范围的推广,每个环节都需要重视和加强评价和管理,保证此项教育改革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根据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特点,可以从课程评价(Curriculum Evaluation)、设备条件评价(Condition Evaluation)、实施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教学效果评价(Product Evaluation)四个方面和阶段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评价体系。评价的主要功能是判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这项教学改革是否成功,并为如何改进实施方案和实践策略提供依据。

评价体系中四种评价的涵义
评价类型 评价对象 评价目的 评价功能

课程评价  学科课程标准
学科教学材料 判断学科教学整合中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供改进的方向 为修改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和判断教学实施结果提供依据

设备条件评价  信息技术硬件
信息技术软件 判断学科教学整合中使用信     息技术硬件和软件条件的基本情况及其可用性;提供改进的建议
了解设备的基本情况,为设计教学过程提供参考

实施过程评价
学科教学整合教学过程 详细观察和记录教学实施的实际过程;了解学科教学整合的实施程度;发现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缺陷  指导课程的实施;提供教学实践的详细记录,为判断和解释实践结果提供依据
教学效果评价  教师、学生 测量、解释和判断学科教学整合的效果和价值 决定学科教学整合改革方案的继续、中止或修改

结束语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辅助教学的观点,从课程的整体观考虑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作用。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
  专家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勿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应避免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时候,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要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不忽略原有的技术设备和资源,技术的更新不应盲目攀比,应根据本地和本校的现状,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实物投影仪、录音、录像等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可以观察的、动手做的、该写的、该画的不能取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应该是一种观念。引用台湾学者徐新逸教授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信息科技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只要教师能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以最适当最有效的方式传达出来,其实最简单常见的Word和Powerpoit,就可以做出很有效的教材,达到所需的学习效果。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同样的教材,不同背景和特质的教师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与互动,就可以赋予教学与学习不同的生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这也是教育可称为一门创造性艺术的迷人之处。”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之我见》---《中国教育现代化》2004-1
  3、嵇立群《信息新技术与当代教育变革的关系》?《中国教育学刊》,1998年第                        5期?
    4、 《创新教育学习资料》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000年12月编.
    5、余胜泉,《基于Internet的学习模式》,《中国电化教育》1998.4。
       6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7、段少敏,胡淑娟著,《计算机及其网络在辅助英语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J],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办,2001年7月。

【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创作说明书08-07

信息技术与美术整合的实验08-07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08-07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08-17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08-17

纵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08-17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论文02-17

[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08-17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初探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