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政治论文>德育中学生个性发展问题的研究

德育中学生个性发展问题的研究

时间:2022-08-07 21:24:41 政治论文 我要投稿

关于德育中学生个性发展问题的研究

    (吉林省教育学院 李贵洁)
    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问题的研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当前新形势下学校德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 题。
    所谓个性发展,包括个体的自我意识、主体地位、个性心理品质及个性特长的发展。其中最主要的是自我 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主体的自我认识。一个人只有形成稳定的自我意识,才能调动起自身内在的教育激励机制 ,产生成就欲和自我教育的要求,才能意识到自己在集体、社会中的地位,从而努力按照社会、集体的要求规 范自己的言行。相反,自我意识的泯灭,主体地位的失落,会带来个性的扭曲、变态,形成自卑心理、依附心 理及双重人格,表现为对周围环境反应冷漠,消极厌世,没有进取心,这些都影响着品德的形成。诚然,个性 发展中的自我意识、动机、性格、气质等属于心理学研究的范畴。但个性发展与品德具有密切的关系。品德的 形成受个人动机和需要制约,性格中呈现出浓厚的道德色彩。因此说,个性影响品德的形成,而品德的形成反 过来又对个性施以影响。
    长期以来,受大一统经济模式的影响,学校德育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诸如:重视集体教育,忽视自我意识 的培养;强调对社会、集体的服从,抹杀个体发展的需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淡化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等 等。在许多教育者那里,唯命是从、老实本份的学生受到赞许、认可,而爱标新立异的孩子则被斥责。对学生 评价标准模式化,对学生评语格式化,缺乏个性色彩。学校用分数来要求学生,家长则以个人意愿定格子女, 完全不考虑学生自身发展要求,不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这样做的结果,不仅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且造 成学生依附感强,没有主见,思想僵化,缺乏创造精神。好学生丧失自我,成为老师的“应声虫”;差学生丧 失自尊,自暴自弃;一些处于中游的学生可能产生两面性,表现为表里不一、言行不一。中小中国学习联盟量存在的 盲目从众心理如“追星族”现象,从一定意义上讲,反映了学生对自我的茫然。
    马克思主义认为,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必须是社会性与个体性统一的人。德育过程既要重视个体的社 会化,又要促进个体的个性化。社会化与个性化是相互依存的。人具有社会性,人必须适应社会的需要,个性 化要以社会为基础。同时,个性发展又是社会化的前提条件,离开个性化的社会化也是无生命力的。现在,许 多中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差,依赖性强,正是我们长期以来忽视了个性化教育的结果。当然,我们强调个性发 展,并不排斥集体主义教育。个体意识绝非个人主义,前者强调承认个体存在的价值,主张最大限度地发挥个 体才能;而后者以一己利益为中心,为了一己利益,不惜损害他人和集体利益。两者没有任何共同之处。个性 发展与集体发展是相得益彰的,流光溢彩的个性正是集体的活力所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新时期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客观上要求学校德育要重视个性发展。要 求学校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自主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民主精神,具有自信、自尊、自强、自立的品质 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要有“敢为天下先”、“勇争上游”的精神。市场经济为每个人才能的发挥提供了机会和 条件。市场经济呼唤个体意识,个体意识的觉醒必然带来社会意识的回归,这是一种大趋势,是时代发展使然 。
    就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而言,强调个性发展教育是必要的。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传统的等级制度 、门第观念、纲常礼教束缚了人的思想,扼杀了人的个性,使得国民性中存在着安贫乐道、固步自封、甘居中 游、囿于保守等不良倾向。这些都有碍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开放的现代社会所不容。要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 素质,必须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更新观念,大力弘扬中华民族自强、坚韧、进取等优良品德。
    从中小学生自身来看,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自我要求比以往增强 ,他们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灌输,他们要求民主、平等、尊严,开始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个人追求的 满足。如果学校德育不能适应这一变化,仍然沿袭老一套,就必然带来负面效应。近年来学生中出现的对思想 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不能不说是一种例证。
    青少年正处在个性发展最关键的时期,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将对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健全的人格起到积 极的作用。笔者认为,在学校德育中加强个性发展教育的思路应是:
    一、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
    现代社会人才的内涵是多元化、多层次、多规格的。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成百上千 的各个方面的专家,而且也需要成千上万的各类技术人员。专家学者是人才,有一定专长的劳动者也是人才。 我们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但不等于说要各种知识、技能均衡发展。学生由于兴趣爱好、智力水平、生理发育 、环境影响等不同,在思维、能力上是有差异的,要求学生门门功课优秀是不现实的。要转变老实、听话就是 好学生的观念,教育者要重新认识那些创造型学生,注意保护他们的创造热情和个性的发展。对于那些“五分 加绵羊”式的学生要加强引导,并适时进行性格教育。
    二、要突破僵化模式,倡导个性化教育。
    教育对象由于遗传因素、所处环境等不同,个性特征是有差异的。德育只有基于这一点,才能增强针对性 和实效性。在规定德育目标时,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的不同特点,体现出层次和个性。德育内容要在强调集 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同时,注意把社会与公民、民主与纪律、集体与个人、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有机结合 起来,防止偏废一方的现象,并使传统道德教育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在教育方法上,教育者要把学生作 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看待,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不搞训斥式、灌输式、保姆式教育,提倡暗示性教育 ,重在引导和点化。教育者要创造宽松民主的教育氛围,让教育对象在教育者提供的情境中自己去发现道德价 值,产生道德需要。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评价自我,正确控制自我,学会设计自我,实现自我 的正常发展。
    三、要注重性格塑造,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弗兰西斯·培根曾说过:性格决定人生。良好的性格是成才的基础,成功的保证。中小学阶段,正是人生 中性格塑型阶段,要抓住这个关键期加强教育。性格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虽然与遗传有密切关系,但其 社会倾向,可以说完全是后天环境与教育的结果。有资料表明,在现代中小学生中,性格与心理品质问题多于 道德问题;即使是道德问题,也往往是由于性格和心理因素造成的。而令人忧虑的是,许多教育者并未意识到 这个问题,他们往往用解决道德问题的方法去解决心理问题,这必然加剧学生的心理矛盾。事实上,一个沉默 寡言、心事重重的学生远不如顽皮淘气、爱违反纪律的学生受到注意。然而,前者却要比后者危险得多,问题 解决起来困难得多。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是人一生中心理活动复杂,问题较多,而性格又多变的时期,如不 及时帮助他们疏导、排遣,就会为今后一生留下隐患。
    个性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完成人自身彻底解放的根本需 要,我们必须站在这样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

【德育中学生个性发展问题的研究】相关文章:

关于德育中学生个性发展问题的研究08-17

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08-15

浅谈关于高职德育问题研究08-24

××市县(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08-12

德育:需研究解决两个问题08-17

研究型课程发展中有关问题的思考08-17

在研究性阅读中发展学生的个性08-17

关于东莞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08-18

《网络环境下如何引导学生德育的发展》课题研究方案08-17

乡镇体制问题的研究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