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体育论文>新课程体育教学探析

新课程体育教学探析

时间:2020-12-14 11:33:48 体育论文 我要投稿

新课程体育教学探析

马风华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广东广州 510275)

摘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理性分析法对学校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进行了理性分析,阐述了体育与健康的关系,释义了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内容、目标、意义等,并相应地提出了适合学校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学校体育与健康过程目标三层管理结构模式,较为全面的论述了学校体育与健康过程目标三层管理结构模式是能够贯彻素质教育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能够落实学校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  课程标准  目标管理模式  特性  原则



1  引言

党中央国务院于1999年6 月13日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中提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准挤占体育活动时间和场所。举办多种多样的群体性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统筹规划,为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必要条件。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了解科学营养知识……”决定指出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内容、任务、及基本要求。为了贯彻和实施这个重要决定,国家教育部在2000年底印发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并要求从2001年9月开始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统一使用新修订的过渡性大纲来上好新课程标准的体育与健康课。对于有效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改革,就很有必要研究学校实施新课程标准所应进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改革。本文就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构建学校体育工作新模式作了肤浅探索分析及阐述。探讨学校体育工作如何适应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改革。仅供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参考。

2  理性认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1  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体育”与“健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又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体育一词在《学校体育学》书上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都有明确解释,在其释义之末都有通过身体练习即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之含义。健康一词之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已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不虚弱,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众人均知,影响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遗传、自然环境、教育、生活习惯、个性心理、营养、体育锻炼,还有社会文化环境等。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体育锻炼是最能积极促进身体健康的。科学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免疫功能,全面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和身体的正常发育,而且能磨炼意志,培养自信心,提高抗挫力,陶冶美的性情,增强社会与适应能力。引用“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增进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这一事实可肯定体育健康之关系。体育锻炼的存在是身体健康的需要,身体健康本身就表示为体育运动状态。体育锻炼或体育运动是身体健康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2  认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不同时代、不同社会背景和不同国家,对课程的理解都有着不同的认识和解释。从现有相关文献资料和媒介传体中可知,当今对课程的理解已超过传统意义“课程表”式的理解。我国李秉德教授就曾提出“课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解也不能仅仅局限在《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之规定的体育教学课上,要从其思想内涵上去理解思考。

新大纲确定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其课程标准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义为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深化了原有体育课程改革,融入了健康教育内容。从以增进学生大脑为核心的学生身心全面和谐,主动发展

的综合水平上,包含学生生理、心理、社会三要素的完整组合等方面体现着健康第一的指导

思想。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构建了五个学习领域、三个课程目标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但课程目标并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换而言之,就是目标统领内容。在内容方面,各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都留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和空间。施教方只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就可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同时新课程标准还建立了评价体系。以人为本,尊重个体的差异,强调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把学生的态度、行为表现和体能、技能的进展幅度纳入评价范围。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改变了过去有的人不练也跑得快而得到好成绩,有的人怎么练也不行体育成绩差的现象。

3  构建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三层目标管理工作模式

   3.1 学校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三层目标管理工作模式

   依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指导精神,以及对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的理解和当前教育思想的发展、学校师资现状、学生身心发展等特点,可构建学校体育与健康过程三层目标管理结构模式。

3.1.1 模式内容及层次间关系

第一层次:学校体育健康的总目标

根据1990年6月国家颁布施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三条:“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基本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勇敢、顽强、进取精神”。将其结合新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的总目标,是可以将其基本任务理解为学校体育健康的总目标。但总目标只是代表一个方向,不可能在工作中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学校可根据自我实际情况,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循序渐进的分步制定阶段性总目标以逐步达到总目标之要求。

第二层次:学校体育健康过程目标和条件目标

学校体育健康过程目标包括教学过程(运动知识技能教学、身体锻炼知识教学等)、健身健心过程(课内课外节假日通过各种形式用运动或休闲培养、锻炼、养护身体、磨炼意志、增强耐挫力和提高社会适应性)、卫生过程(常见病宣传及预防、运动卫生常识的学习掌握及应用)、养成目标(在教学健身健心过程中,培养学生体育意识、能力、锻炼习惯、体育文化欣赏品味、终身体育观等)、环保过程(运动与环保教育、夏令营、冬令营等)、科研过程目标(科研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课余运动训练及竞赛过程目标(正确理解和对待竞赛,开展“健身型、娱乐型”竞技运动。让学生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学会自律、自信,尊重他人,开拓进取,完善社会人格)等。

学校体育与健康条件目标应包括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经费投入,体育师资,学生的基础,以及管理机制,运行效率,奖惩措施等。

学校体育健康过程目标和条件目标同属一层次并相互牵制相互促进。堪称总目标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它是实现总目标的关键所在。

第三层次:学校体育健康效果评价目标

学校体育健康效果评价目标应包括学生体质与健康、健康心理和社会适应性、体育能力、卫生习惯、保健知识、体育文化素养、体育人才、师生研究性学习体育与健康科研成果、学校改革创新的管理机制、师资水平提升幅度等。此层次目标是对中间层次的检评,是为学校制定下阶段总目标提供参数的层次,其评价效果一定要准确且客观。

3.1.2 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目标管理模式的特性

第一、   统一性

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目标管理模式将学校体育功能与学校教育功能、体育过程与体育条件、师生互动与管理、管理与科研、体质与健康、学校体育任务与过程及结果等都统一起来了。做到了教育目标与体育目标相结合;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与促进全面发展相结合;学生时代体育与学生终身体育相结合;课内体育与课外体育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环保生态体育与社区体育相结合;课堂体育与校园体育相结合;过程目标与条件目标相结合。增强了学校体育工作在时间上的延续、空间上的扩展、内容上的拓宽。

第二、   适应性

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体育设施的学校都能适应,各学校可根据自校的人力物力资源实

况,有的放矢,既不“单打一”,也不要“大而全”,而要实事求是的制定切实可行得各层目标,充分发挥学校体育优势,有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第三、   实用性

课内课外一体化、校内校外一体化、决策层管理与施教一线一体化,体卫艺相融,教材统一,给了学生到操场、阳光下,到大自然中陶冶身心的时间与空间,给了教师施展才华的时空,整合了体育资源,发挥了学校体育功能,合理评价了学校体育成效,满足了师生对体育的要求及愿望,大大丰富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达到了育人的宗旨。

第四、   科学性

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目标管理模式强调了新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综合性、灵活性。各级各类学校可根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不同要求而制定不同的目标,以实现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优化了管理结构,体现出了合理性、完整性、科学性。

3.2 制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目标管理模式的原则

第一、   适应体育教育功能变革的原则

以“教育改革”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准绳,遵循教育规律和学校体育的功能特点,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创新管理机制,整合学校及周边社区体育资源,实事求是的制定切实可行得各层目标管理体系。

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培养人才,深化教育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思路,全面加强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体育教育在学生的发育成长中,其作用独特且不可替代。体育教育应与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保持高度的一致。学校体育健康目标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主体性提出目标,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目标的制定一定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功能,推进学校体育教育进一步发展。其方可称之为创新、科学。

第二、   遵守体育学科特性的原则

体育与健康虽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但体育单列出来确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学校在制定目标时一定要遵守其学科的特性。

体育学科的特性主要有:(1)室外上课且不用课本,但需要场地和器材;(2)学生自由度大难以组织;(3)各年级间上课内容好像都差不多,教学内容庞杂,内容之间难以找到逻辑关系;(4)有理论课但不难,掉几节课后再赶上也不难;(5)在升学中显得不那么重要,好像不太受到领导的重视;(6)体育教师要上课、带操、训练、管体检等工作内容杂;(7)体育对学生的知、情、意等培养作用大而强;(8)体育考核评价的标准很难有效把握尺度等等。签于体育学科具有以上等特性,学校在制定目标时要慎重考虑。目标的制定要利于学科的发展,促进学科的发展,促进体育与健康交叉互补体系的完善。

第三、   遵守目标管理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目标管理模式是属于学校整体教育计划中一个部分,应随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而发展。不能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应。学校应充分考虑各环节的体育活动,充分挖掘教师教与引的潜能,让全体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展现,以欢快地、和谐地、健康地内容和形式自然地去实现学校体育过程目标,让体育课自身改革创新去实现体育评价效果目标,从而实现学校体育总目标。

4  小结

   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目标管理模式是针对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和实施国家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需要而提出,它改变了学校体育“三操二课一训练”的学校体育工作模式,转向全面追求学生身心协调发展,打破以往运动技术传授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建立身体运动主线与健康主线相结合的新学校体育工作体系。强调了学校决策层的重视与督导功能,提出了学校体育条件与学校体育过程结合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操作上强调了应遵循的原则和应体现出它的特性,即统一性、适应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如此而为之,方可贯彻素质教育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才能落实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完成学校体育健康总目标

【新课程体育教学探析】相关文章:

体育教学论文: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探析10-31

新课程下体育与健康教学论文01-25

新课程背景下"双语"课堂教学模式探析11-13

浅议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体育教学02-18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新探究02-04

新课程下的体育拙见01-23

新课程标准的体育教学七步曲01-23

探析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11-24

初中体育新课程改革有感02-03

新课程标准下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策略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