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美术论文>试论美育的经济功能

试论美育的经济功能

时间:2023-02-21 19:10:11 美术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论美育的经济功能

  人们常说,现代学校过于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实际上,对美育的忽视程度绝对不亚于德育。人们不重视 美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对美育的功能缺乏全面的认识,特别是对美育的经济功能缺乏深刻的认 识,应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在现代社会,经济功利主义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相当广泛。这种影响在教育 领域中的体现,就是教育的经济价值令人瞩目地凸显出来,科技教育和智力开发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由于人 们缺乏对美育的经济功能的认识,因此,忽视美育便成了顺理成章之事。

  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对美育的经济功能作初步的探析,其目的是为了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人们对美育的真正 重视。

  一、美育与社会生产力

  美育对社会生产力的积极作用,既体现在作为生产力实体性构成要素的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方面,也体现在 作为生产力附着性构成要素的科学技术方面。

  (一)美育与劳动能力

  人的劳动能力是由他的体力和智力组成的。人的体力的提高主要依靠体育,但并非与美育豪不相关。“图体育之功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体育之自觉不可。”[1]美育的有效作用,便是“动其主观” ,“促其自觉”。美育与体育相结合,或渗透于体育之中,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之于人的形体美和心灵 美的意义,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体验到体育本身的艺术美,从而使他们在“爱美之心”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从 事体育锻炼,努力提高自己的运动技术水平,自觉或不自觉地使自己的体质得以增强,体力得到提高。

  美育不仅是人的体力得以提高的有效手段,而且还是人的体力得以有效发挥的必要前提。所谓有效发挥, 是指人的体力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没有无谓的消耗。一个人有良好的体力,未必就能够有效地发挥到所从事的活 动之中。决定人的体力是否能够有效发挥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看他的姿态、动作、技能等是否符合美的标准 。而美育是使人的姿态、动作、技能等达到美的境界的必要前提。美育与体育不同,体育的主要作用是使人的 身体在内质上健康,亦即使人的器脏、神经系统、身高、体重等发育良好,具有适应外界环境的生命活力;而 美育的主要作用则是使人的身体在外形上美观,亦即使人的身体在动作、形体和姿态上具有美的风度,在力度 、节奏等方面获得一定的协调感、韵律感和自由感。因此,体育能给人以良好的体质和充沛的体力,而美育则 能使人的体力在运用于生产劳动时节省、有效而不致于蛮干、空耗,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人的智力是构成人的劳动能力的另一重要因素。美育对各种智力因素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 力等的发展的直接作用,在己有的论著中已有较多深刻的论述,故不赘述。在此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美育对智 力发展的间接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认为:“智力存在于人格的总体之中”。[2]这是一个 十分正确的论断。因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的任何一方面的能力的充分发展,只有在其它方面的能力同时 协调发展中才有可能。而美育的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塑造完美的人格。在塑造完美人格方面,德育、智育、体育 、美育等无疑都是不可缺少的,但美育却具有其它各育所不具有的独特作用。因为“美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有机 的、整体的反映方式的教育,它具有完整性与和谐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为建构完善的心理结构提供了有利的条 件。”[3]美育通过运用人类长期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美的产品和揭示出的美的规律,去影响个体的感官和心理, 增强审美感受力和创造力,形成平衡和谐的心理结构,从而间接地影响人的智力的发展。正因如此,H·里德才 说:“人的个体的意识,尤其是智力和判断力是以审美教育——各种感受力的教育——为基础的”。[4]可以肯 定地说,没有美育,就不可能塑造出完美的人格,因而,也难以使人的智力获得充分的发展。

  人的劳动能力是一种工具性的东西,它既可能用于善的目的,也可能用于恶的目的;人的劳动能力在一定 条件下又是一个相对确定的量,具有相同劳动能力的人,其劳动能力的发挥程度可能大不相同。人的劳动能力 是用于善的目的还是用于恶的目的,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挥得程度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道德素质的高 低。美育作为完美人格的最基本的建构手段,能够“以美储善”,培养人的道德情操,陶冶人的美好心灵,促 使人的道德素质获得全面而充分的提高。因此,美育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人的劳动能力充分发挥并运用于造 福人类的劳动之中。

  (二)美育与科学技术

  美育对科技进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通过培养科学活动主体的能力和品格,推动科技进 步。科学创造是科学活动主体能力和品格的统一。“科学能力的基本要素有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 实际操作能力”,而“创造性的劳动态度,旺盛的求知欲望、严格的自我要求,克服困难的毅力、勤勉和坚持 等一系列良好的个性品格也在科学创造中占据着重要位置。”[5]由于美育是人的智力发展和人格完善的有效手 段,因此,它对于个体科学能力和个性品格的培育作用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其二,通过培养科学活动主体的审美感受力和使他们掌握美的规律,促进科学的发展,进而推动技术的更 新。科学活动以揭示真实世界的图景为目的,大自然的美,包括对称、和谐、奇异、壮丽等必然会体现在科学 体系之中,从而使科学理论这种抽象的精神产品本身呈现出对称、和谐、协调、奇异等,成为美的东西,具有 审美价值。美与真的这种内在一致性,决定了审美标准可以作为科学创造活动的一个重要尺度。首先,在探索 真理的过程中,科学活动主体用美感或美的尺度做出的选择能够结出真理之果。著名理论物理学家韦尔曾直言 宣称:“我们的工作总是力图把真和美统一起来,但当我必须在两者中选择一个时,我总是选择美”。[6]韦尔 之所以如此声称,是因为他有过深刻的体验。当他完成引力规范理论时,就当时的科学背景而言,似乎将其作 为引力理论是不真实的,但由于该理论形式之美,竟使韦尔难以割舍,最终还是保留了它。多年以后,规范不 变形式被引进量子力学,证明韦尔的美感直觉是完全正确的。其次,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科学活动主体可以从 科学是否美的角度检验科学成果,对科学成果进行美的完善化处理,以科学成果的真与美的统一为目标,不断 完善、美化科学成果。一生追求科学美的物理学家狄拉克认为,如果物理方程在数学上不美,那就标志着一定 不足,意味着理论有缺陷,需要加以改进。

  审美标准在科学创造活动中发挥上述作用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科学活动主体必须懂得科学美和一般美, 掌握美的规律,具有良好的审美欣赏能力和高雅的审美情趣。这是一个优秀的科学活动主体的必备素养。这便 决定了仅仅重视科学教育是不够的。要充分发挥审美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促进科学的发展,就必须在进行科 学教育的同时,重视美育特别是科学美的教育。十几年以前,有的学者曾对“我们的教育能否贡献一个爱因斯 坦”作过解答。在否定性回答中,其理由之一就是我们的教育仅仅给学生一些科学知识,而没有使学生具有像 爱因斯坦那样的审美素养。这一理由是符合事实的。目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我 们还必须对“美育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有效手段”有充分的认识。

  二、美育与劳动生产率

  马克思在谈到人的活动与动物的活动的区别时,提出一个著名的结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在 当今世界,是否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生产,不仅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而且也成为映照一 个国家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一面镜子。实践一表明,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生产,有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美育 是人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生产的必要前提。

  (一)美育通过培养未来劳动者的欣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创造出并欣赏到生产环境的美,从 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人们的生产劳动是在一定的空间环境中进行的。现代美学家越来越重视从审美上组织劳动环境,追求劳动 环境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统一。这一追求,一方面是为了改变现代工业社会劳动的非人道化——人沦为机 器的附属物——的状况,另一方面是基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考虑。劳动环境美的内容比较广泛,主要有:与性 别、工种、环境相协调的工作服;清洁、美观的环境;优美、轻松、高雅的音乐;与工种、环境相宜的色彩、 光线;机器设备、劳动工具的合理配置等等。按照美的标准安排劳动者的感性世界,使他们工作在一个舒适方 便、自然优美、安全整洁、对称和谐、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空间环境中,既可以强化劳动生产的人道化—— 使“人在其中能认识和领会真正合乎人性的东西。使他能认识到自己是人”[8]而不是工具,又可以消除劳动者 的疲劳和调动其积极性——使人感到“这项工作做起来十分愉快,……在不使人过分劳累、过分紧张的条件下 应该做好”[9],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据有关材料介绍,工厂车间的门窗安置适宜,明净漂亮,可以提高劳动 生产率5—15%;照明设备美观适度,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10—30%;车间内外环境以及机器工具涂上适当的色彩 ,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2—10%;把噪声减少到最低程度,或在劳动时播放经过严格选择的音乐,可以使劳动效 率提高6—14%[10]。这些数据是如何得来的笔者尚不得而知,但它无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劳动环境的美对 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作用。

  总之,重视劳动环境美的建设有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很显然,创造、建设空间环境美的前提,是创造 者、建设者必须具有创造美的能力。人的创造美的能力并非生而有之的天赋资源,它的形成与提高有赖于美育 力量的介入。对于没有审美欣赏能力的劳动者来说,无论怎样美的空间环境也都毫无意义。而培养的人审美欣 赏能力,是美育的生重要任务之一。因此,美育是劳动环境美的创造与欣赏,进而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前 提。

  (二)美育有助于形成美的人际关系,从而有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人的生产劳动不仅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里进行的,而且也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展开的。作为生产劳动的 纽带的人际关系美与不美,直接决定着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美育,特别是社会美的教育,有助于提高人的审美 修养,使人勤于交往,善于交往,按照美的法则进行交往,从而在劳动者之间形成以相互尊重的人道精神、相 互谦让的礼貌礼节、友爱互助的集体精神、团结协调的合作精神、为人和善正直的道德情操等为主要内容的人 际关系。在这样美的人际环境中,人们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亲近,心心相印,心情舒畅,轻松愉快,劳动积极 性和劳动生产率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三)美育通过提高生产管理者的审美修养,能够带来劳动生产的高效率。

  随着社会审美化和审美社会化趋势的愈益增强,审美化管理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生产的一种最有效、最文明 、最先进的管理方法体系。审美化管理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管理的情感性、愉悦性和文化性,强调人格 平等和民主参与,力求以美的情感投入,形成美的人际关系。所有这一切,对于增强生产单位自身的吸引力和 凝聚力,开发人的心理和身体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持劳动者高昂的劳动热情等,都具有传统经 验管理方法和单纯的科学管理方法所难以企及的作用。这便决定了现代生产管理者必须掌握美的规律,具有良 好的审美素养。现代生产管理者如果不接受良好的审美教育,就很难胜任现代化的生产管理,因而也难以带来 生产劳动的高效率。

  三、美育与经济效益

  美育,特别是技术美的教育,在现代西方经济发达国家越来越受到重视。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由于美育 特别是技术美的教育对于提高产品的美学质量和社会生产的经济效益,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功利认识与审美认识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条重要原理。劳动产品的功利性与审美性是紧密 地联系在一起的,忽视产品的审美性必然会损害其功利性。这一点,在现代社会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因为随着 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产品的美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产品大量涌入市场的情况下,提高产品的美学质 量,使产品的外观包括形体、色彩、表面质感及装饰等方面给人以综合整体的审美表象,成为产品高消费质量 的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产品的审美价值作为保证产品的高消费质量的条件和手段,可以直接影响社会利益组织 包括具体生产单位的经济效益。因为在产品的功效质量相同的情况下,谁的产品美学质量高,谁的产品就会成 为的市场的宠儿。例如,1909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设计并投产了T型流线型汽车,价廉物美,很快垄断了美国汽 车市场,到1919年美国汽车总数55万辆,其中25万辆为T型汽车,为福特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七、八十 年代,日本汽车以外形新颖美观、质感精细、光洁度高的特点为各国消费者所欢迎,从而取代享有汽车王国之 称的美国而雄居世界销量第一。与此相反,因产品设计不能满足消费者审美需求而使企业败落的也不乏其例。

  由此看来,社会利益组织包括具体生产单位要获得较大或巨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重视提高产品外观的美 学质量,使产品达到审美化的水平。既然如此,那么,随之而来的要求就必然是,对作为社会生产第一要素的 生产者施以全面、系统、正规的审美教育,使他们具有必要的审美素养。

  以上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美育在经济活动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美育还是市场经济 充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之所以下此断语,是因为美育、特别是社会美的教育,有助于形成以协作互助而 不是孤立敌对为特征的美的人际关系,从而适应商品生产分工更细的特点,促使市场经济商品生产在协作互助 中发展;有助于形成以独立自主、相互尊重、承认人的价值为特征的美的人际关系,从而适应独立自主经营、 尊重人格独立的特点,使市场经济在经营自主权不受限制的情况下得到充分的发展;有助于形成以平等、公正 、真诚、坦率为特征的美的人际关系,从而适应公平竞争、机会均等、公开交易、等价交换的特点,使市场经 济在合理的竞争中得到发展;有助于形成以宽容、和谐、亲密、无私奉献、助人为乐为特征的美的人际关系, 从而避免和消除不择手段、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等市场经济中的一些资本主义弊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健康发展。

【试论美育的经济功能】相关文章:

试论美育对学生右脑和智力的开发功能08-07

试论美育对学生右脑和智力的开发功能08-05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08-22

学校建筑要体现美育功能08-20

论美育对学生右脑和智力的开发功能08-17

试论中学英语新教材中的美育教学08-17

发挥美育的德育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08-07

把握数学美的特征发挥数学美育功能08-07

试论知识经济对审计的挑战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