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信息技术论文>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3-02-21 19:07:19 信息技术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宁都三中   吴德斌
  [内容摘要]  本文探讨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文章从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教学   信息技术   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核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些都不是知识性的东西,没有通过学生与教师的高质量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没有教师的悉心指导与学生的思维活动是无法培养的。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其它学科,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具有文化性、应用性、发展性等特点。初中学生所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一些应用软件的使用,计算机既是他们的学习对象,又是学习工具;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新软件层出不穷,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使学生掌握每一种软件的使用,而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不断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起指导,启发的作用,教师应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不需面面俱到,包办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而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
    随着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全面铺开,教师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问题日益突出。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求的是教师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在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中担任主角。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知识的获取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尤其是当互联网作为第四大传播媒体与人们的生活日益贴近时,这种变化已经清晰可见。学生获取知识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教师讲授与辅导也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教师已经不能依靠知识的优势来维护自己的主导地位。教师如果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必须要转换角色,使自己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富有创意的学习和应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
    其次,就是要用新的标准评判学生的创新倾向、创新能力应该成为首要标准。在传统教学中,我们总是对学生要求多、批评多,而肯定少、表扬少。且在较少的表扬中,常用的字眼是"聪明"、"基础好"、"学习努力"等等,极少对创新思想和行为加以赞扬。由于这种批评和肯定是教学过程中和师生交流中常见的现象,因而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影响深远的。许多人认为中国的学生聪敏、好学、成绩好,但却缺乏创造力,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与我们长期以来固有的评价模式有关。
过去,在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我们一贯采用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按照教师要求来完成任务,没有自主的权利,一旦学生脱离了原有的框框,教师就认为学生不听话,爱出风头。因此学生的很多创意就被扼杀在萌芽之中,他们的创新能力不高是可想而知了。
现在, 在当今科技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渠道,信息技术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效益。那些单纯地扮演着知识“讲述者”、信息“传授者”、教学活动“领导者”的信息技术老师已远远不适应也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了,要想跟上步伐,那就得转换角色,确立“教即学,学即教”的观念,即教学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要真正体现在“做”中“学”的教学思想。归纳起来,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的角色应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学习者、“竞争”者。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个中心来进行。理论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在上机实习过程中更是如此。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水平的提高更离不开学生主体的努力练习。只有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各项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不仅要被动地接收知识,而且要主动积极动脑思考。要使学生意识到:独立的、主动的有自己特色的思考本身就是非常有价值,它不仅表现在结果的新异上,而是表现在形成思想意识的基础以及过程的特殊上。在实习中,一个新的方法,一个新的思路,一个不同的见解和认识,就可以看作是创新。教师要及时地加以肯定,使学生在创新的思维活动中获得"高峰体验",从而实现自我的高层次精神报偿。如在计算机辅助绘图教学实习中,学生在刚学习用删除指令删除图元的时候,往往提出这样的问题:"只删除图元的一部分,怎样操作?"这时没有讲授分解和中断指令,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这时就不能生硬地对学生说:"现在还没有学到这里,以后再说。"而应该抓住这一机会,启发、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点的基础上掌握解决新的问题方法和应具备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感到有所收获,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这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人的最高享受是从理念深处得到的。"而这些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才能有所收获。
 三、运用信息技术自身优势,激发求知欲望。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夸美纽斯认为,激发学习兴趣是创造一种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阶段,学生的兴趣以直接兴趣为主。小学生喜欢看童话、动画、科幻和战争方面的电影电视,因为这种活动本身能吸引他们,这就是直接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适当改变教法,使之适应儿童的心理特点,增强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开始讲一个应用软件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将教师事先通过应用软件完成的、或是从其他媒体上收集来的作品展示给每一位学生,如讲Word时,可以展示一篇图文并茂的文章,或是一张编排合理的小报;讲Excel时,展示一张带图表的学生成绩统计操作,常常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每进行一步操作都会遇到新的问题,此时,教师要亲切、耐心指导,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大胆地让学生去试验,并提供可行的处理办法,使学生在不断的操作实践中总结出有规律性的方法,在Word软件的学习中,学生们不断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完善,最终不但能全部掌握《纲要》所要求的内容,而且对学生来说,在他们掌握使用Word应用方法的同时,体验到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的过程,信息意识进一步加强,信息素养得以逐步提高。
  2、激励想象。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成为知识的源泉。”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不囿于思维定势,让学生的想象自由驰骋。作为教师,要善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出格”和“瞎想”,鼓励学生自信地“想”和“说”。而且,哪怕学生的想法只是错误的“瞎想”,教师也要倍加爱护,因此“想”的过程比“结果”要珍贵多。例如,在教学中年级画图时,练习中有很多同学都遇到“工具”使用“不顺心”的事,有的学生就问:“老师,为什么圆是扁的,不圆?”“是不是计算机出毛病了?”于是我与他一起“上阵”。哎?怎么到了老师手里就是圆?于是,一个小诀窍shift+工具这个平时不作要求的小技巧就这样被“挖”了出来。又如,在教高年级“查找文件”这一课时,当做练习时,有的同学突发“奇想”要把所有的图画及声音来个大集合。他是怎样想呢?
每次只能查找一种文件的方法已掌握了,但是老师又没教可不可以查两类或多类文件?他便从查找一类文件的方法入手,先采取列举,把各个要查扩展名一一输入对话框中,虽然失败仍然列举,并在每个类别之间加上间隔符号,我们学会了!其中老师给学生的鼓励,启发学生去思考,指导学生去思考、发现,从而解决问题。这里,如果离开老师的信任和鼓励,学生就会失去自信,就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
  3、相互交流。针对同学们共同存在问题,老师引导同学们提出问题,相互讨论,这种同学间的相互交流既可以帮助发现问题的同学认清问题、找出原因,又提醒了其他暂时未发现问题的同学,如果碰到同样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加深了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在互相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于别人发现而自己未意识到的问题很自然地想上机再试一试,这样,不仅把学生的味口调上来,还能让学生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所学内容、查漏补缺,从而将新知识内容成为已有知识结构的一部分。
4、以学生为中心,合理组织学习。
    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规定学生上机时间不少于总学时的70%,这就是说本门课程的学习多半时间是在学生自学中进行的,上好本课程,教师的组织引导起关键作用。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据学生素质情况进行分组,通常每小组安排有一两名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单独辅导这部分素质较好的学生,他们接受速度快,然后由他们再去指导他们小组同学学习,学生中有部分基础较好的同学也可以选出作为班级辅导员,多给学习相互讨论的机会与时间,同时多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总体说来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5、以用带学、以用促学,达到学以致用。
    学习了的信息技术要加以应用,不但要在本学科上用,而且要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用,教师要引导学生要和其它学科有机整合,要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去,这样一个可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二个有利于学生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内化。在教学中,许多教师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而采用以用入手,在教学中采用从实际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零碎到系统,这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在讲资源管理器中文件的“路径”表示时,一般教师按照先讲解路径的概念,在举例讲解路径概念,最后学生练习体会路径的含义;如果在讲解它时,先以学生学过的文件的打开与保存入手,通过解决学生日常出现的常找不到自己的文件这一问题入手,引出路径的概念,我想它的教学效果会比第一种方法好得多。
6、正确、有效地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其教学方法也不能完全沿用传统学科的教学方法,它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堂教学对计算机机房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对计算机的可操作性要求很高,信息技术知识更新又快。所以,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特殊性,正确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和反馈是进行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具体评价和反馈手段有:考查学生实际操作和评价学生作品。考查学生实际操作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既考了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又体现了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考试的现代性。评价学生作品就是给定学生某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到网上去搜索相应素材,从而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电子作品,评价的的方式就多种多样了,如小组竞赛、机器评分、教师评分、同学之间不记名的互评和学生自评,形成立体反馈,强化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还可以将学生做好的作品放到学校网站上让学校的其他同学或更多的网上读者来评价,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和大胆创新。

  四、优化练习,提高效率。
  小学生好动、自控力差,学习往往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无意识地学习。针对小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在教学鼠标器的操作时,为了不使学生由于单一的操作而觉得泛味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适时穿插“游戏”,如“纸牌”和“扫雷”。这两种游戏除了要动脑还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这就迫使学生自觉地学、主动地练,虽然也是“单击”、“双击”、“拖动”等操作,但学生却学得津津有味,练得兴致勃勃。在此基础上,我又教学生打开绘画软件,拿起画笔当一回小画家,通过简单的鼠标操作,画出自己喜爱的图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巧。
  五、实施评价,鼓励自主创新。
  课堂小结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师除了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小结外,还要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予肯定。比如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热情,聪明智慧,大胆质疑,自主探究要大力表彰,鼓励他们不断进步。我们不必吝啬对学生的鼓励,让学生感到“我能行”,让每个学生都切身感到教师时刻都在看着他的表现,知道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会给他最恰当的评价,从而激励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自觉地进行新知的探究。
  六、超越课堂,向课外延伸。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肯定会涌现出许多电脑爱好者,这些学生不满足课堂所学,对计算机的许多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有计划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对这些学生给予培养和引导,不仅满足了他们的需要,还能使他们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提高更快。如有的学生的电脑绘画水平突飞猛进,并多次在省、市比赛中获奖。这说明活动课延伸教学,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信息能力,而且在整合各科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更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推进了素质教育,提高了教学质量。
七、优化实践环节,营造发现式的学习环境
上机操作是教学环节中学生把加以转化为能力的重要实践途径。计算机学习首要条件是设备和设备的使用。特别是指令的掌握,光芒教室里不厌其烦地讲述,学生没有感性认识,就不会升华为理性认识,更形成不了动手能力。一定要争取多上机,实践才能长才干。因此通过计算机操作,营造一个学生控制的发现式学习环境,是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的保证。为提高上机效率,在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进行操作的前提下,每次必须把课堂教学的三基知识转化为能力。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启迪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探索和检验假设,计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发现认知点,巩固理论概念,发展他们高水平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上机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对学生进行提问、辅导、答疑,检查每一 个学生掌握的程度。并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上机报告。针对中学生比较活跃,好奇好动的特征,必须加以耐心细致的正确诱导,提高上机效率。对好学的学生,提供方便,放手让他们钻研下去。对不少学生非常喜欢玩游戏的现象,可充分利用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也可给学生讲解游戏的程序结构和破译方法,促使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统一协调,引导他们向研究程序方面发展。平时教师可合理安排时间,利用中午和下午课余进间组织学生上机,提供多实践的机会,营造发现人的学习环境。
    八、结合实习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信息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中把发展智力列为目标,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如何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如何导入概念;需要给学生提供什么媒体;要求学生做些什么。教学时,善于创造设疑的契机,设置悬念,诱导学生析疑解疑,让每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有事可干。同时必须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视听发现矛盾,向教师提问。教师可通过课堂讨论答疑。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活泼,学习效率显著提高。举我们在网页设计的教学为例。网页设计中从布局的点、线、面,到色彩的合理搭配,到网页素材的选择,主题的定义等内容远远超出学习技能之外的许多东西。在开放式的轻松环境下,学生从“让我做”变为“我要做”,使学生由被动转向主动的学习,使学生创造力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在可能性,把从想象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发挥到最大程度。这也符合教学素质化的教改走向。在讲课和训练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挖掘探究能力,提高审美情趣。网页设计的个性化特色,是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良好课程,个性又是创新的基础。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张扬个性,充分展示自我,从而获得成就感。增加学生的自信,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观。网页设计一个主题往往是几人一组分工完成,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培养了协作精神。在网页设计中,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为学生的创造性发展拓展了空间,而且还学习到更多书本之外的东西。选择素材时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分析素材的选用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知识、研究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造性的思维品质。相同的主题的不同设计体现了学生对事物的不同理解,学生可以交流学习心得,强化操作技巧。同时将艺术引入到网页教学中,提高审美情趣。在网页设计操作和应用训练与教学中,教师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方法,达到一种恰当的引导可以使学生在扩大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突出个性和创新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的提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而言之,实施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把创新作为组织教学的中心,以启迪人的创造性为第一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显得重要。近几年来,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就是从根本上提高人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善德、王实伦、章惠中编著的《素质教育新论》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
[2]、钟启泉编译的《现代教学论发展》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5
[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教育部            2000
[4 ]、 张森 、宗绪锋 编著《 多媒体CAI课件基本原理与制作技术》  2000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相关文章:

在新课程实施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8-08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8-17

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8-07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8-07

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08-18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8-17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08-17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8-15

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