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信息技术论文>运用《信息技术》新教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运用《信息技术》新教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08-07 20:53:00 信息技术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运用《信息技术》新教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摘 要: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我省编写了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该教材充分地反映了信息技术课必须姓“信”的原则,我们在运用新教材时必须要注意以任务驱动突出信息技术的信息性、以信息处理为主线强调信息技术的实践性、与其他学科整合体现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努力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等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材 任务驱动 实践性 整合 兴趣
  2001年秋季开始,《信息技术》课程将使用我省自己编写的新教材,新教材一改国内现有《信息技术》教材存在着知识陈旧、体例杂乱、编写思想过时等问题,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较好地体现教育部2000年颁发的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符合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充分地反映了信息技术课必须姓“信”的原则。笔者也有幸参加了这教材的编写,下面就新教材的特点,谈谈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以任务驱动,突出信息技术的信息性
  信息技术是从计算机学科演变过来的,它与计算机学科是有本质的区别,不能简单认为是计算机学科的翻版。计算机学科主要讲的是计算机知识,软件的使用与技巧;而信息技术则是从信息的角度出发,用计算机去解决问题,根据问题去找相应的软件,计算机只是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因而新教材各部内容都是从完成某个任务着手,提出问题或目标,把所要讲授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中,通过示范操作或阅读课本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在讲授文字处理软件时,通过制作《调查报告和电子板报》大任务,根据教学内容在分解成若干项小任务,如“制作调查报告”分解编辑调查报告、修饰调查报告、制作调查表、设置版面与打印等,每节课教师按一个或多个小任务组织教学。调查报告和电子板报的完成,文字处理软件也就学会了。
  在教学中,教师应把“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导火索”,根据学生的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精选了学生感兴趣的需要的和能用信息技术解决的任务,突出信息技术的信息性。教师要彻底丢掉传统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要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课前要收集好教学资料、设立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用计算机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掌握技能。

二、以信息处理为主线,强调信息技术的实践性
  信息技术必须姓“信”,新教材突出了以信息处理为主线,处处体现信息的获得、加工与应用,强调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新教材为体现该设计思想和编写原则,设计了“学做着”、“动手做”、“试一试”栏目,要求教师想使用新教材,必须在计算机教室中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考虑到各地硬件设备的条件不同等因素,设置“学着做”栏目。本栏目在教师或教材指导下学生全部都能完成;也可以通过大屏幕、网络等手段教师将书中完成任务的操作一步步演示给学生看,学生按部就班就能学会最基本的操作;没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让学生对照着教材进行操作。此栏目的设置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实践性。“试一试”栏目是指导水平较高的学生尝试能否用其他方法完成上述任务,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从中学会使用软件的不同操作方法。“动手做”栏目是为上、中、下水平的学生设计3个或以上和本任务相似、有一定梯度的任务,以便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做巩固性操作练习需要,这样所有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情可做,并且都能完成,使其具有成就感。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这一特点,保证所有学生进入机房后都有任务,有事可做。但要注意实践不能仅仅是验证计算机的某种功能,还是要与任务驱动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与其他学科整合,体现信息技术的工具性
  2000年10月,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目标之一就是: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整合。
世界上发达国家,基本上不再单独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而采用整合方式,即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但在我国目前情况下,把信息技术设为必修课程,则是符合国情的必然选择,将来的发展,还是要取消这门课程。既然现阶段我们不能把信息技术渗透到其他学科,但我们可以把其他学科融合到信息技术教学中去。
  新教材再与其他学科整合上作了大胆尝试。如第6章“网上研究环境污染”,把信息技术与普通高中的一门新课程——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通过网络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选择诸如“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大气的温室效应”、“中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调查”、“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的影响”等综合任务或主题,让学生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应用网络作为学生搜索查询资料来进行学习的工具,主动体验、探索发现,发展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判断能力,科学研究能力。
  所谓整合,就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集合,是运用系统方法,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诸元素的作用、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使整个教学系统保持协调一致,维持整体的过程或结果,产生聚集效应。由于信息技术作为先进的教学媒体,优于任何其他教学媒体的显著特点是交互性,它能及时反馈,实现师生间双向交流;信息技术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更新的各类知识,为学生的探索和想象提供了有利的支持。笔者认为进行课程整合应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心和今后教学的发展方向。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努力与其他学科整合,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营造协作学习气氛,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四、 努力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表现出来的一中特殊认识倾向,带有浓厚感情色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常常表现为他们对计算机的喜爱,笔者曾经对高一新生做了一个调查,有90%以上的学生非常喜欢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经过半个学期学习后,只有不到50%的学生喜欢这门学科。究其原因是过去的教材片面追求学科体系化,教学内容偏深而不实用等,加之我们有些教师的陈旧观念,教学方法的呆板,就可想而知了。
  新教材在设法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维持下去,使其愉快地学习,做了很多努力。在版式上新颖活泼,栏目插有卡通图标,形象直观,如学着做 、试一试 、提个醒 、动手做 、知识窗 、金钥匙 、想一想 、练习 、小结 。在内容上选择有兴趣的任务,如“玩”纸牌、绘制“希望的田野”、网上研究环境污染、制作“我的简历”、制作电子通讯录等,这些吸引人的内容,学生按照书上“学着做”即使没有教师的帮助也能完成。考虑到学生情况的差异,新教材中“试一试”和“动手做”栏目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了不同的任务,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使每个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都具有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维护了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进而主动、自主地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的特点教材,自主地设计一些新颖的学生感兴趣的任务,如把当今最新的计算机技术、以及最前沿的科技知识,以主题或任务形式交给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这样不仅不会给学生增加额外负担,反而能极大地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大大开阔学生的眼界。成功是兴趣的支柱,我们在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同时,要兼顾和关心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根据他们掌握知识的情况,给他们设计的任务适当降低难度,有进步及时表扬和肯定,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总之,维护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教师要勇于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