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数学论文>运用多种激疑方法 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运用多种激疑方法 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时间:2022-08-08 10:05:19 数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运用多种激疑方法 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是学生思维活跃的交叉点。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用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学生的疑问是解决疑问的开始,是思维发展的基石,为此,课堂上教师可依据教材内容,欲擒故纵,着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引发探索欲望,营造创新氛围,促进主动学习,从而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教学中设疑的几种方法。

运用多种激疑方法 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一、情境激疑。

疑可让学生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设置形、情、境、理熔于一炉的情境,能更好地渲染课堂气氛。《课程标准》写到:“在教学中可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谜语、师生竞赛等方式,创设鲜明的情境作为学习素材,以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相应内容的策略与机智。”

    例如,教学《国标本》一年级“认方向”一课时,一上课,我创设让两个小朋友演两个小动物在森林里迷路找回家的路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应该怎样才能判断出回家的方向?此时,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有的说看太阳,有的说看树页,有的说看树的年轮,也有的说如果晚上还可以看北极星等等,通过情境创设,学生们求知若渴的情绪被激发起来,产生出强烈的求知欲,同时这种具体生动、形象有趣的情境也使学生认识、体验、理解了数学知识。

二、讨论辩疑。

小学生学习数学往往满足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辩疑是引导学生在操作、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对疑问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地发表见解,经过学生参与合作辩解,彼此启发,探索出解疑的途径,使学生“辨”中有“获”。

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带了一盒48个乒乓球进课堂,指着球说:“这48个乒乓球我要分给你们四个小组,第一小组分得乒乓球的四分之一,第二小组分得乒乓球的八分之二,第三小组分得乒乓球的十二分之三,第四小组分得乒乓球的十六分之四,大家说说看,谁多谁少?”问题一提出,有的说第四组分得多,因为分到的份数最多;有的说第一组多,因为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的个数越多;有的说四组一样多,第一小组分得乒乓球的四分之一,有12个;第二小组分得乒乓球的八分之二,一份6个,二份也是12个;第三、四小组同样是12个,所以四个小组分得个数相同。在不断的争辩中,学生在各种认识矛盾的焦点处集中正确意见,从而探索出解疑途径来。

三、致误引疑

教学时有意搜集或编制一些学生易犯而又意识不到的错误和结论,使学生的思维产生错与对之间的交叉冲突,进而引导学生找到致误原因,能克服思维定势。如在引出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出示了一道题:学校合唱队有队员80人,比田径队人数的2倍还多4人,田径队有多少人?让学生用算术方法计算,许多同学列成80÷2+4,也有同学列成(80—4)÷2,同学们纷纷议论,感受错误之时,增进了探索热情。我顺势说:“老师这儿有一种方法,学会后能帮助我们减少错误,想不想学?”很自然地引入新课。这种有目的设计易错的题,能让学生展示错误,造成“悬念”,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设障立疑。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如把这种好奇和强烈的求知欲望集中在困惑之处,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障成悬,学生能始终围绕困惑,积极学习。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先出示形状相近、又无具体长度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想办法比较大小,有的说可以用割补法,重合起来比较。有的说可以用一平方厘米的单位进行测量。老师肯定同学们的好想法,又提出新的问题:“如想知道校园那块大的平行四边形的花圃面积,还能用这种方法吗?”同学们领悟到这种方法麻烦,不实际,萌发了新的欲望,但有了前面的讨论,学生会用数方格和切割的方法,已为新的探求打下了基础。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运用多种激疑方法 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相关文章: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识字能力08-15

激疑08-17

运用多种思维,培养创新能力08-24

春雨润物:探索多种德育方法08-17

启思激疑,教学生学会提问08-17

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08-17

思品课的“激疑”技巧08-17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08-17

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语感08-24

运用多种媒体技术促进学生主体发展论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