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先生网 >> 教学论文 >> 数学论文 >> 正文

联系生活 活用教材 注重过程

时间:2007-4-22栏目:数学论文

二、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法则的总结过程。

在进行计算法则教学时,应当避免将“法则”、“方法”作为一种“静态的结果”直接进行灌输,让学生机械的记忆、反复练习,而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己去发现合理的算法,从而逐步归纳、总结出计算法则。

如:教学“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时,若能联系生活实际,把例题改编成学生熟悉的内容——元、角、分的知识进行教学,学生就感到自然,不陌生。可以从钢笔与圆珠笔的价钱引入,求两种笔一共多少钱,就把几元和几元相加,几角和几角相加,几分和几分相加。这就是笔算小数加减法的第一步: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当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时,就向前一位进一,学生就能理解到:分和分相加满十后,就是1角,则在角的这一位上加1,就多了1角:当角和角相加满十后,就是1元,就在元的这一位上加1,就多了1元,依此类推。这样,学生对小数的退位减法也能轻松的掌握,不感到茫然,也不感到困难。因为他们在计算时想到了买东西付钱的情景。

这样,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不但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而且也进一步理解了为什么要这样算的过程。

三、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应用题的分析过程。

传统的应用题常常人为地编造情境,远离学生的生活。因此,教师应大胆地处理教材、调整教材、补充教材,大胆地开放“小教室”,把社会生活中鲜活的、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引进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创设一种大家熟悉的生活情境,缩短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使静态的应用题情节变为动态的亲自感受。

如:教学“三步计算应用题”,第八册第14页例3: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0人。三年级和年级一共有多少人?虽然该题取材于生活实际,但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在理解上存在一些困难。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联系学生身边的生活 实际 ,把课堂变成舞台,在课堂上办起了“数学商店”,学生当“售货员”,教师当“顾客”,课上学生们利用自己铅笔盒中的文具作“商品”办起了“文具商店”。教师来到一组学生办的“文具商店”里买文具,我问:“售货员,铅笔多少钱一支?橡皮多少钱一块?我要买2支铅笔,4块橡皮,你应收多少钱?“教师又来到另一组又买了5把直尺、3支钢笔````教师在教室里“兜”了一圈,提供了好几题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然后请各组“售货员”汇报一下,你们是怎么算的?由于学生对购买文具都亲自经历过,算起来当然得心应手,学生 们都知道先算一种商品应付的钱,再算另一种商品应付的钱,最后把两种商品的价钱合起来,算出一共付多少钱。这样就把教材中缺乏生活气息的例题改变成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不仅学会了如何解答三步应用题,而且对这类应用题的分析过程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数学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充分挖掘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在联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让数学走向生活 ,在生活中学,为生活而用,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惟有这样,才能将《课标》的精神落到实处,更好地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福建省连江县私立明智学校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下页更精彩: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