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师德论文>十年引领读书风

十年引领读书风

时间:2023-02-24 20:16:46 师德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十年引领读书风

优秀教师风采——记哈尔滨市南马路小学校长赵翠娟  1994年,赵翠娟出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马路小学校长,至今整整10年;1994年,赵翠娟上任伊始,就在全校教师中倡导读书,倡导学习,至今也整整10年。

  十年磨一剑。这支“剑”就是具有现代化教育理念的一代小学教师,这支“剑”就是21世纪的学习型校园。

  读书成了学校“最大的事”

  赵翠娟是66届初中毕业生,半路出家当“先生”,能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她觉得,是靠不断地读书和学习。于是,当接手南马路小学这样一个教师水平一般、学生素质一般的学校时,她认定只有学习才能提高队伍,只有学习才能彻底改变学校面貌。

  在20世纪90年代初“人人下海”,“全民经商”的浮躁中,安心读书真不容易。赵翠娟拉着这支年轻的队伍开始上路了。没有赞美,没有掌声,青年教师的不情愿和牢骚伴着赵翠娟的严厉甚至是呵斥,组成了一幅并不十分和谐的读书图。赵翠娟认准的事是不会轻易放手的。她对老师们说:“只要我在南马路小学当一天校长,读书就是这个学校最大的事。”

  “最大的事”终于结出最大的果。一年,两年,三年……渐渐地,老师们读进去了。读进去就再也放不下了。教师的言行,教育观念都悄悄发生了变化。

  1999年,书不离身的赵翠娟读了一本叫做《第五项修炼》的书,作者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彼得·圣基。里面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组织的学习能力”等观点吸引了赵翠娟,这不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一种境界吗?她一下子就钻了进去。

  学习型组织,在中国应该怎么做?在学校怎么做?没有人告诉她。结合南马路小学教师读书学习的实践,她感到,自己走的路没有错。南马路小学教师的读书一开始就是一种组织化的形态,只是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这以后,赵翠娟更有信心了。如果说,过去的读书还是教师个人的读书、个人的学习,属于学习型组织的第一阶段,是一群人在学习,那么,她要带领教师们向更高层次进发了。

  《21世纪学校优质教育研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教育学术交流中心的科研项目,南马路小学整体的学习氛围,良好的理论基础,使他们再一次获得接受这个项目子课题的机会,赵翠娟毫不犹豫地把研究目标锁定为“构建学习化校园行动研究”。

  学习化校园必须实现团队学习,这样才能取得更高层次上的共识,激发出高于个人努力的群体智慧。多年坚持不辍的读书,教师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赵翠娟新的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深度汇谈”激发集体智慧

  “深度汇谈”,是赵翠娟和教师们读书的的第二阶段。最初教师们认为读书是自己的事,自己学习就行,就是开研讨会也是个人向大家作汇报,不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有的人还把自己学习中获得的新认识看作“私人财产”,平时不和大家交流,就等着研讨会“一鸣惊人”。为了让大家尝到交流的甜头,赵翠娟把教师们分成若干研讨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两名骨干。人少气氛宽松,加上骨干带头把自己的认识拿出来和全体分享,小组的讨论活跃了。交流中大家看到相互间的亮点,而这无数亮点的汇集,就是一片灿烂。

  小组对话有了突破,大会研讨也活跃了。不是一人讲众人听,而是观点对观点,一人发言,大家呼应。有一次,研讨会的题目是学校应“以学生为本”。赵翠娟说,“以学生为本”的核心就是理解和尊重。有3个教师立刻表达了不同意见,他们说首先要确立学生在学校的基本权利,然后才谈得上“以学生为本”,否则就有施舍之嫌。赵翠娟也再次发言,指出他们的偏颇,3个年轻教师也针锋相对。这样你来我往,其他人也被吸引过来了,4个人的争论变成了集体参与,最终的结果,教师们对什么是“以生为本”的思考更深了,理解也更全面了。

  学习中的交流与碰撞需要建设性的冲突,赵翠娟就是一个善于制造冲突的人。她不断找题目,不断设置问题,将学习引向更高的阶段。

  据说,生长在美国加州的红杉树是世界上最雄伟的植物,可以生长到90米高,但是红杉树的根却浅浅地浮在表层土壤中,这样的个体很难抗住风雨侵袭。但是当一片红杉树长在一起,根部紧密相连,就能抵御狂风骤雨,屹立不倒。这很像南马路小学的教师,当初并不十分优秀的他们今天能够让许多同行刮目相看,是赵翠娟带领他们生出学习的根系,心手相连,成长为一个善于学习的团体,才有今天不断的攀升。南马路小学就有一个以“红杉林”命名的组织,有8个年轻的教师负责经常征集大家的建议,整理归纳大家的共识,对学校的工作进行系统思考,全面策划。“红杉林”下面还有9个课题组,课题组的工作不是学校布置的,而是小组成员在充分学习研讨的前提下,共同设计的。这样,学校的工作由每个课题组分解到位,分别实施。这样,学校就不是校长一个人的,而是全体教师的。赵翠娟说,离开和教师们的学习、对话、合作,自己都不会工作了。这话也许过谦。但是,通过构建学习化校园,依靠团队的智慧“开启学校管理的新思路”,正是赵翠娟所感悟、所追求的。

  如今,南马路小学进入了“边学习、边工作、边研究”的状态。学习和工作已经是不可分割的一个结合体。全校上下犹如一个开放的系统,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不断释放出蓬勃的活力。

  “深度汇谈”提升了教师们的学习层次,也激发了他们对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对话的关注和思考。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在南马路小学,每个教学班都有由前后桌组成的合作学习小组。每天每节课都有生动的对话在进行。一次,一个小组在讨论生活中的射线的例子。孩子们举出了探照灯、手电筒、太阳光等等。一个学生说头发也是射线,引起大家的反驳,连教师也参加进来,一起讨论。这个学生说,头发长在头皮一端是端点,头发不断生长就是无限延伸。教师说射线是直的,这位学生说,头发被吹风机吹得竖起来时就是射线,剪成平头也是射线。就这样,师生共同对话,有争论,有共享,更有超越。在赵翠娟的引领下,教师们开始感到,教师的学习没有对话不行,学生的学习没有对话也不行。

  人人参与的平等对话,促进了师生间的真诚沟通,造就了校园里民主和谐的氛围。五年级的一个班长在全体教师面前汇报他们担任值日班的感受,突然话锋一转说:“早晨我们在校门口维持秩序,向每个上班来的老师问好,每个老师也回问我们好。可是有一位老师不理不睬就走过去了,我们很失望。”赵翠娟一边鼓掌,一边走上前去,抚摸着孩子的头鼓励他说:“你再说一遍。”此时,所有的教师都对这个孩子报以热烈的掌声。事后,赵翠娟对教师们说,你们用热烈的掌声回应这种批评,体现了教师的胸怀。这样的对话,培养了孩子的自信,使他们形成了可贵的自主意识,这比教师讲多少节课、多少道题都难得!

  南马路小学的教师爱读书,南马路小学的学生也爱读书。2002年,南马路小学把阅读课作为校本课程排上了课程表,每个班级都有书架。四年级的一个学生看见邻居把旧书当废品卖很是心疼,他犹豫再三,还是鼓起勇气向邻居要。邻居被感动了,随他挑选。结果,这些书摆上了班级的小书架。一个家长说:“你们学校读书的风气都刮到我们家了。双休日我们全家拿出半天到图书馆去读书!”

  赵翠娟说,一个人没有学习的能力不能发展;一个组织没有学习的能力不能发展;一个国家没有学习的能力怎么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最神圣的职责不就是在你的工作和努力中培养这种学习能力吗?于是,南马路小学的师生们都会重述赵翠娟常常引用的一句话:“在这个变革的年代,你唯一持久的竞争力,就是你有能力比你的对手学习得更好。”

  这就是赵翠娟。她让所有人都激起读书的欲望。无论你情愿与否,她好像终生就在做一件事:拉着你,推着你,执拗地要把每个人都带进学习的美好境界。这就是赵翠娟,她不同于传统的校长,不同于传统的劳模,不同于传统的管理方式。她在做的事情,不是一年、两年甚至三五年就能看到成果的事情。可是她坚持着,甘于寂寞,甘于孤独。最终,那些年轻的教师们的学习能力增强了,那些可爱的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也增强了。在南马路小学,师生们真正感受到:学习是生命趣味盎然的源泉。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十年引领读书风】相关文章:

引领优秀作文08-25

教研引领 城乡同步08-13

引领学生走向自信08-08

引领潮流的经典语录08-22

引领学生走向自信08-16

引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08-17

引领学生快乐写话07-24

引领我成长优秀作文08-30

诚信引领我成长作文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