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师德论文>师德与教育公平

师德与教育公平

时间:2023-02-24 20:16:42 师德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师德与教育公平

 

师德与教育公平

 

 

 

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方》一书中,有一段关于医德的著名论述,题为“大医精诚”,在文中,孙思邈提出了医生的行为准则“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对于前来求治的病人要一视同仁,“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医生要把病人当作亲人一般,把病人的痛苦当作自己的痛苦,出诊时要不避路途的艰难险阻,不顾自身的饥渴劳累,“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难、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做功夫行迹之心。”做到了这些的医生,孙思邈认为“可为苍生大医”,若反其道而行之,则被孙思邈痛斥为“含灵巨贼”。

孙思邈将这篇《大医精诚》冠于中医巨著《备急千金要方》之首,提倡为医者必须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精”于专业、“诚”于品德,这样才是德才兼备的“大医”。我理解作为一个医生能成为“大医”者,首先是他的德行,也就是对病人的一视同仁,医者父母心,视患者为亲骨肉。由此联想到我们教师,作为“大师”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一个教师要成为“大师”,最大的师德应该是教育公平。人们对医生的期望值很高,因为这关系到人的生命,人的生命权是平等的;同样,人们对教师的期望值也很高,因为这关乎孩子的一生,人的受教育权也是平等的。两千多年前的孔老夫子创办私学,提出了“有教无类”,使教育及于平民;新中国的宪法更赋予了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然而,我们身边有些教师的所作所为使得教育丧失了公平。

第一,趋炎附势。对家长当官的学生另眼相看,倍加关爱。中国多年形成的“官本位”思想严重,有些教师非常关注学生的花名册,看学生家长是干什么的,以备不时之需。

第二,嫌贫爱富。“启发式教学”,暗示学生请客、送礼。如今是商品经济社会,过去是越穷越光荣,现在是谁受穷谁狗熊。现如今,哪个地方都有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父辈的钱财泽被子女,买来了老师对其孩子的特殊照顾。

第三,等价交换。遇事找学生觉得理直气壮。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通行的原则,在商品交换时很公平。但是,当它被泛化到师生关系中,你就会发现敢情这个原则很龌龊。师生关系应该是很圣洁的,道家都讲“施恩莫图报”,作为教师更不该借师生之谊拉关系、走后门。

第四,以貌取人。对看着顺眼的学生有事也没事,对看不上眼的没事找事。孔老夫子也承认“食色,性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教书先生不是道学先生,但是,如果以学生的相貌美不美作为自己施教的标准,那就不妥了。中学生语录里边不是有这一条嘛:“为什么男老师总好提问漂亮女生?”学生对此是有看法的。当然,极个别的“禽兽教师”不在我们讨论之列。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区别之一在于教育的公平与否。搞应试教育是面向少数人,过去高校招生少时,高中教学是以能否考得上大学为标准,为有希望考上大学的学生服务;现在,高校扩招了,但是,同样有三六九等,不是还有本一、本二、本三之分吗?仍然可以为少数人服务。只要观念不转变,还会穿新鞋走老路。而素质教育是什么?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进行了概括: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柳斌同志指出:“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放在第一位的就是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颗公平之心。

【师德与教育公平】相关文章:

教育公平问题08-17

对教育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思考08-05

【教育随笔】这样做不公平08-01

公平的作文07-25

上帝是公平的08-17

公平的作文01-05

公平优秀作文08-26

“公平”交易作文05-20

公平的见证作文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