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先生网 >> 教学论文 >> 职教论文 >> 正文

浅议技工教育中的课堂教学改革

时间:2007-10-19栏目:职教论文

  换言之,技工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层含义,即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课堂效益是指课堂上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满足社会需求和个体需求的程度,这恰恰是我们以前在教学中最易忽略的、同时也是技工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东西。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管理创新的实质,也是其终极目标。

  三、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要想完成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改变技工教育与实际需要脱节的现状,必须从深处、从高处、从实处等多处入手,从管理、从教学两方面结合,从教育、从学生双方面努力,才能取得教学改革的、真正的、卓有成效的进展。

  (一)从深处入手,全面更新课堂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体现先进教育理念的新起点

  曾经有位知名的职教人士发出这样的感慨:“其实最有条件去实现开放教育的是职业教育,但至今未能开放;最有理由去实施素质教育的也是职业教育,但至今未能推行。”这在某种程度上道出了技工教育教学改革的令人痛心的现状。

  就目前技工学校教师的组成结构来说,非师范类的教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专业课教师,他们大多未受过专门的师范训练,对专业业务熟悉但对教育涉猎不深(即便近年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相继成立,但输送的人才短期内还不可能成为骨干教师),大部分教师对专业方面留意较多,对先进的教育理念关注较少;另一部分教师是从普通教育中分离出来的,他们大多数因袭了普教的传统,对教育理念存在着惯性思考;还有一部分教师过分强调了技工教育与普教的区别,但忘记了技工教育本身也是教育,很多与普教存在着的共性之处没有很好地加以借鉴。以上三者存在的问题,仍然是教学观念和教育理念问题。对于他们而言,要真正沉下心来,毫不动摇地接受一些新的教学观念和教育理念的改造。

  就当前来说,课堂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已不再是各种理论细节的讨论,而应该让所有的教师都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这个新起点就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有现代教育的观念和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开放教育理念、能力本位理念等。

  惟有这样的新起点,课堂教学观念才能得到全面更新,教学改革才能真正有所突破,课堂上才可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学生才能学到终身受益的东西。惟有这样的新起点,课堂的教学时空才能真正开放,课内、课外才能成为有机的统一,课堂的利用率才能提高;师生的大部分精力才不至于耗费在识记教材的“只言片语”上。惟有这样的新起点,课堂教学才能更注重知能的结合,职业能力才可能是结构性而非点式、线性的,实践才不至于沦落为理论教学的点缀,“选修”才不至于是“挂羊头卖狗肉”,课堂教学才可能真正“有效”。

  (二)从高处入手,着手创新科学评价机制,在管理中体现改革价值导向的新维度

  从各级各类的技工学校的教学管理来看,当前课堂评价的主要依据仍是“教学规范”。就“规范”本身而言,其作为课堂评价主要依据是无可厚非的。但“规范”与“创新”是对立统一的,两者之间是一种交替发展的关系。“教学规范”应该是动态的,更应是发展的,切不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其涵盖的指标在一定时间内必须作相应调整。

  要改革课堂教学,就必须着手改变这种评价机制。作为价值导向,“鼓励教师的教学创新”是一个新维度。重新审视原有的“教学规范”,对原先统得过多、限得过死的规范适当删减,倡导“多法并举、兼容吸纳、自成一家”,在方式方法上体现一个“放”字,在目的目标上体现一个“效”字。

  鼓励教学创新,就是鼓励教师在课堂外积极探索教材教法,在课堂内充分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学创新,就是将“有特色”的课堂方式推而广之,并逐步将相对于“原规范”的创新演变成“新的规范”。例如,时至今日,为了正确引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教学规范”的指标至少应该增添如下几条:教学观念是否转变?课堂目标是否全面?活动方式有无创新?教材运用是否灵活?课堂悬念是否适时变化?还包括课堂开放的程度,与社会的联系和教学时间的分布等。

  作为价值导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也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新维度。面对常见的一些专业现实问题,学生有没有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没有通过查找资料、广泛寻求合作、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没有熟练地操作劳动工具的能力,显然应作为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衡量标准。我们要改变当前单独进行理论知识和技能测试的做法,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倡一种全新的职业能力水平的测试方法,并逐渐与社会完全接轨。

  (三)从实处入手,着重革新课堂设计思路,在备课中体现合理课堂要素的新配置

  尽管“能力本位”的职教模式已推行多时,各专业有专业培养目标,每一门课有课程目标,每堂课有课堂目标,其最终的归结点应该是具有专业特点的结构性“能力”。但当前的实情却是:无论是专业的教学计划,还是课程的授课计划甚至教师课堂教学的教案都未能着眼于“能力”,更不用说最后落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下页更精彩: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