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先生网 >> 教学论文 >> 职教论文 >> 正文

技工院校实施“可选择素质教育”基本构想

时间:2007-10-21栏目:职教论文

>
    1、必要性: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属于大众教育,她的受众是千千万万将来服务于企业一线的初、高中学生和在岗员工,这个群体相对来说受正规教育的机会少于一般大学生,但在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基石。如何在较短的时间里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素质,关乎我国整个工业化进程和现代化建设。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难以实现“个个成才,人人有得”的目标,如果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不能学得一技之长,浪费了有限的教育资源,耽误了学生成长的时机,弱化了我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最终也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所以,抓紧时间构思和试行新的教育模式,推动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变革已显得越来越急迫。


    2、可行性


    首先,“可选择素质教育”的出发点是让全体学生各有所得,通过提供多种选择拓展学生个性发展空间,因而符合学生和家长的利益,必然得到学校服务对象的赞同和支持;其次,“可选择素质教育”围绕企业的不同需求设计试验,如能成功运作,将有利于企业人才资源协调配置,从职业技术教育“就业主导”的角度来看,前景十分广阔;再次,“可选择素质教育”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她始终遵循“因材施教”的方针,秉承“有教无类”的理念,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会不断显现其生命力;最后,尽管“可选择素质教育”挑战传统模式,工程浩大繁杂,但可分步实施,循序推进,其理论平实无华,易于为大多数人掌握和接受,因而具有可操作性。

 

五、“可选择素质教育”面临的难题


   “可选择素质教育”将不可避免冲击传统教学模式,它的运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推行至少面临以下难题:


    1、课程多样性问题。从教学大纲、教材、课程设计等方面看,必须有改革和突破。如注重操作技能的班级,既要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点,又不能按现行教学大纲施教,即如何安排到“够用”、怎么分配理论与实践学习的时间、“各有所得”得多少才符合要求、怎样建立新的标准衡量学生是否合格等,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找出最切实可行的方案。

    2、新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如学分制,既要结合高校教育学分制的要求,又要具备职业教育的特点。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目前在个别学校开始尝试,真正推行,不仅需要学校建立严格的操作的标准,还需要政府教育职能部门的认可。


    3、思想道德教育,要转变观念、创新思路,针对不同层次主体开展精神文明教育需要理论勇气和实践经验。其实我们在谈理想问题的时候已经有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概念,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流于形式或采用千篇一律的说教方式,往往适得其反。不同意识形态的发达国家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他们不重说教,更重实际效果。突破思维定式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4、“可选择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有更强的责任感和创新意识,课程设计、教学方式和手段、评价体系的更新将倾注教师更多的心血,开始运行也不见得立竿见影,很可能带来新的不适应。


六、“可选择素质教育”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下页更精彩: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