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职教论文>解读“技工荒”现象,反思职业教育

解读“技工荒”现象,反思职业教育

时间:2023-02-24 19:42:21 职教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解读“技工荒”现象,反思职业教育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严重的技术工人、高级技术工人短缺的现象,有关人士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技工荒"、"高级技工荒"。据2002年二季度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报告显示,技术工人、高级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缺口很大,一些大城市缺口竟然高达30%。另据报道,深圳在全国招聘高级钳工,开出6600元的月薪也未能如愿;青岛一家公司急需一名高级模具工,开出年薪16万元的天价。应聘者仍然寥若晨星;为了招聘数控机床技术工人,浙江十多家企业连续参加了杭州及周边城市的十多场招聘会,月薪一再提高,还是遗憾多多;在江西南昌,去年4月份发生了一场"技工争夺",广东一家公司在一次招聘会上就从南昌挖走l00多名"技术蓝领",其中对一名六级热处理工,公司承诺给月薪6000元及住房一套;一家国有企业好不容易找来十几名技术工人,但半年不到就被私企挖走大半,最后只剩3人。

解读“技工荒”现象,反思职业教育

  一方面,下岗、失业人员不断增多,新增劳动力就业困难,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又有很多单位找不到所需要的人,找不到好钳工、好车工、好焊工,更找不到好的数控技工。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协调.原因究竟出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技工、高级技工严重短缺的现象在近年才得以浮出水面?"技工荒"现象与职业教育之间具有怎样的联系?需要采取何种对策?这一切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为何出现"技工荒"

  笔者以为,我国出现"技工荒"现象,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是复杂的而不是单纯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大量缩减中等职业教育,造成了技术工人数量的减少

  在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的时候,劳动力市场一度出现高学历热,对创新型、尖端型人才需求旺盛,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人才高消费现象,不管什么岗位,都希望招聘学历高的人员。有个笑话,说的是某个单位招聘门卫,居然也是非大专生不要,虽是笑话,但人才高消费现象由此可见一斑,这时的劳动力市场表现的是极度浮躁,极度不成熟、不冷静,与此同时相应地出现了中专、技校乃至大专毕业生分配困难、招生困难的现象,中等职业教育招生难、分配难的情况则更为严重。于是我们就因此简单地认为技工学校、中专等职业教育出现"需求过剩"。因而在大量缩减中等职业教育的同时,不少中等职业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学校。以太原市为例,原来的计划统计学校、建筑学校、财贸学校、铁路机械学校等几所笔者熟悉的中专学校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升格为高等职业学校。就全国情况看,虽然笔者手头并没有这方面的统汁数据,但整个缩减的中等职业教育的数量绝不在少数。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了中专学校。这种做法确有欠妥之处。

  其一,缩减中等职业教育造成了技术工人培养绝对数量的减少。缩减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发生在1998、[999年,以1999年为最多,由于中职的缩减,到2002年,应该输入劳动力市场的毕业生明显减少,在产业界、在劳动力市场上造成技术工人断档,"技工荒"也就随之出现了。

  其二,不少由中专或技校升格后形成的高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着培养目标不准确,市场定位模糊的问题。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没有把目标定位在技术工人,高级技术工人上,这也是形成"技工荒"的原因之一,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自觉不自觉地模仿着大学本科教育,把高职办成了大学教育"压缩饼干",造成了"理论不及大学,实践技能不及中职"的不伦不类的尴尬局面。再者,重高职轻中职的作法,有照搬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模式之嫌。在发达国家,实行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的职教模式,主要是由其产业结构和经济形态决定的,这里有一个借鉴外国和结合自身特色的问题。中国毕竟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发展较快,但事实上无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社会经济形态,都是根本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的,而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形态与社会对劳动力需求存在着正相关。 从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产业界对劳动力的需求情况看,普通技术工人还是占相当大比重的。高科技要转化为产品,从来必须依托技术工人高超的工艺和技能,没有技术工人,再多的高科技也只能是纸上谈兵,2001年劳动保障部对62座城市劳动力需求的一项调查显示,在120万个用工岗位中,有66.3%是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可以胜任的零售、贸易、餐饮、制造等行业的操作人员。

  其三,在我国教育经费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成本最低、代价最小。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可以将有限的"钢"用在"刀刃"上,这也是发展中国家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办大教育的科学取向。

  (二)职业教育投资下足,影响技术工人培养质量

  就教育投资情况看,我国的教育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远远低于其他国家,与发达国家更是无法相比,职业教育投资就更是低得可怜。由于投资不足,严重制约和影响到职业教育的改善革、发展,职业教育难以适应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以及产业调整带来的劳动力需求变化。在职业教育中,技能教学是其重中之重,由于职业教育投资不足,导致了技能教学的不适应。可以说,现有的产业技术工人技术不到位,与他们在接受职业教育过程中技能训练不扎实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投资不足导致了职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特别是职业教育教师自身的技能欠缺,严重地制约着技能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常言"打铁先得本身硬"。承担技能教学的教师如果自身的专业技能不到位,又如何培养技能合格的学员和技术工人?我们分别从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或者说从老专业与新专业的技能教学来看。在传统产业,随着技术的改造和生产工艺流程的变革,必然带来操作技术和方式方法的相应变化,在知识、技术更新速度愈益加快的情况下,职业教育的教师,就算是科班出身,如果不自己先学习、适应、更新,是难以适应新知识,新技术变化需要的。而职业教育由于受经费短缺限制,无论是通过内部的激励机制促使教师自学提高还是以送培的方式让他们接受质量良好的、切实有效的继续教育都是远远不够的。对新兴产业来说,职业教育师资的差距就更大。因为一些新兴产业其设备和生产线不少从国外引进,对教师来说也是全新的。如果说理论方面还可以通过自学掌握的话,技能方面不经过专门的培训是难以到位的。理想的做法是把教师送到国外或新设备的引进国进行培训,然而经费限制使我们难以做到。

  其次,职业教育技能实习基地落后,成为技能教学质量提高的又一个而且是特别大的制约因素。对传统产业来说,随着技术、设备、工艺流程的变革,技能实习基地需要相应的更新、变化;对于新兴产业,则需要花大本钱建设技能实习基地。由于职业教育投资不足,投资渠道不畅,不少职业学校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相当滞后,传统专业普遍落后,新兴专业实习基地更是不适应技能教学和实习需要,有的新专业还根本没有实习基地。

  在职业教育教师技能教学的不适应与技能实习基地落后双重因素影响下,职业教育技能教学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技工荒""高级技工荒"的出现也就毫不为怪了。这个问题要解决,加大职业教育投资是先决条件。

  (三)人们的观念问题

  从学生到家长,普遍存在着想当干部,搞管理.搞科研,不愿当工人的思想,包括不想当技术工人和高级技术工人,我们称之为"白领情结",觉得当"白领"风光、自在、收入高。与"白领情结"相应出现的是"蓝领恐惧症"。恐惧什么呢?一怕脏、苦、累。当工人就得沾油腻,当工人就得费体力,当工人就得实实在在干够8小时。二怕当不了官。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还是当官有出息。三怕没面子,怕被入瞧不起。觉得当了工人,找个对象都成了问题。四怕来得慢,当个高级技术工人,每月几干块,当然也不错,但那得熬到哪年哪月呀!等到四五十岁,什么都晚了。由此可见,人们不仅恐惧当"蓝领",就是像技工、高级技工这样的"技术蓝"也不被年轻人看好。结果是需要就业的年轻人包括他们的家人,不能正确审视自己或自己的孩子,"麻雀跟着燕子飞",导致了学生在选择受教育的途径时,瞄准的是大学而不是职业教育,尤其是不愿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至于最后上了职业学校的学生,那是出于无可奈何,不得已而为之。

  我们知道.德国素以重视教育著称,在教育发达的德国,每年高中毕业生直接考大学的比例通常不足二分之一,其余的则通过接受职业教育而成为社会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他们照样拿高工资,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尊重,待遇和社会地位很高。德国教育的努力方向,并不是把所有的孩子都送进大学,因为社会分工变得越来越精细,众多职业对劳动者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像汽车机械师、银行商务员、数据处理员,特别是大量的产业技术工人,不是一般的大学所能造就的,都需要专门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职业教育为年轻人带来的是娴熟的技巧和强烈的职业道德意识,还使他们因职业责任而在心理上加快成热。当然,在我们国家,人们"白领情结"的背后还有诸如包括技术工人在内的整个工人群体待遇偏低,社会地位不高以及企业的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同题,好在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劳动力市场上出现的技术工人供不应求,招聘价码一再提高的现象,对人们旧有的观念是一种冲击,同时也会对偏激的认识起到纠正的作用。

  (四)职业教育自身的问题

  职业教育全称为职业技术教育,可见,在职业教育中,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应成为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如果说技术工人的绝对数量不足与职业教育政策以及职业教育规模缩减有关的话。那么,通过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工人,其技术不到位,实际操作技能欠缺,不适应产业界的需求,就无疑是职业教育自身的问题了。当前的"技工荒"、"高级技工荒"折射出我们的职业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其中技能培训不到位是最主要的。

  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又是从普通教育中分离出来的,因而始终摆脱不了普通教育的影子,注重理论、轻视技能。虽然说国家、企业对职业教育存在着投资不足的问题,但职业教育自身对技能教育在指导思想、管理力度、激励措施等方方面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因而培养出的毕业生或者说技术工人不能很好适应产业需要,难以被社会认同。

  从职业教育网上获得的信息看,在现有的技术工人队伍中,70%-80%是各类职业教育的毕业生,他们被社会的认可度,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

  一位经济学家在调查了广东的材料加工业后,不由得痛心疾首。因为一年赚取几亿美元的加工业,连工资带成本,工人人均只有不到500美元!我国劳动力价格之低由此可见一斑。劳动力价格水平低廉有很多原因,其中工人技术水平低是重要因素。这位经济学家认为,由于我国产业工人技术水平低,制约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低一高:一是产品质量低,我国产品合格率长期徘徊在70%左右,不少一流的设备、一流的原料只能生产二流、三流产品。如以日本名牌电器为例,在其本土装配的可以一等价,在东南亚装配可卖二等价,在中国装配的只卖三等价。二是劳动生产率低。且不说与欧洲发达国家相比,就是在亚洲15个国家中.我国的劳动生产率也仅排在倒数第二,仅比孟加拉国高。与先进国家相比就更低得多了,分别是美国的十二分之一,日本的十分之一。三是技术进步率低。我国科技成果的转比率仅为29%,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35%的水平。四是能源消耗高。我国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是日本的6倍,美国的3倍。

  下面的统计数据更能使我们较全面、深刻地理解"三低一高"的现状:全国每年的不良物品损失为2000亿元人民币。我国平均每个劳动者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仅为发达国家的2%-4%。在国际贸易中,我们只能拿原油、矿物燃料、化工和轻纺产品等科技含量很少甚至没有科技含量的东西去和松下电器、波音飞机、德国汽车等现代工业的结晶竞争,其得失不言自明。据了解,我们中国不少自己的品牌,之所以在国际上竞争乏力,并非设计不好,也不是没有创意,关键问题在于生产制造过程。一线操作技术工人在操作过程中,工艺不合格,技术不到位,造成了我们的产品质量标准欠佳,难以打造品牌,冲出国门,走向世界。因此,职业教育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职业学校要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以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加强技能教学的力度和实际效果。

  "技工荒"为何现在浮出水面?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技工荒"现象的出现,表面上看是技工、高级技工数量上的短缺。其实,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的问题是同时存在的,而且也是早有的现象。那么,为什么在近年"技工荒"问题才得以浮出水面,而且表现得异常突出呢?笔者以为,除了如前所述的压缩中职、扩大高职以及高职培养目标定位不当外,与我国加入WTO、全球经济-体化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产品质量意识增强,以及产品生产工艺、流程、质量标准的国际接轨等是联系在一起的。2002年是中国加入WTO后的第一年,WTO是以规范的市场经济为其基本的运行框架的,它适用的是统一的、公平"游戏规则"。国家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企业的竞争。企业的竞争是产品质量的竞争,而产品质量的竞争是人才、员工素质的竞争。以前,虽然我们也经常讲质量、谈标准,但那时的质量和标准更多地局限于我们国家内部。加人世贸,我们的产品质量是要拉出来,在世界范围内与竞争方比较的,在"真枪真刀"面前,产品质量显得格外重要。与此同时,对产业技术工人的要求也就更高。在这种情况下,"技工荒"现象的出现就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了。

  大力加强职业教育 缓解和消除"技工荒'

  "技工荒"现象的出现,对我们国家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其一是生产和社会安全。人们不能忘记河南洛阳商厦12.25特大火灾、上海炼油厂吊机倾覆事故。这些惨剧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电焊工和有关操作人员或违规作业,或无证上岗,缺乏必要的技术技能。调查证明,在近几年企业发生的各种事故中,有一半以上是由于一线技术工人岗位技术不高、责任意识不强造成的。其二是影响经济发展和国家强盛。"技工荒"现象对我国产业界是一个不小的震动和打击,不仅影响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产品数量、质量、发展速度,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制约,同时影响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目标的早日实现。因而,应当大力加强职业教育,缓解和消除"技工荒"现象。否则,结果只有两个,要么是中国放弃国际化背景下被世界看好的"世界工厂"地位,要么是大批洋工人抢走中国技工的饭碗。倘若如此,不仅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而且可能由于中国就业压力不断增大而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

  据报道,在我们国家技工、高级技工极度缺乏的情况下,日本正在组织本国过剩的中老年技术工人对中国进行劳务输出。广州市冶金高级技工学校从2002年开始已经与美国、澳大利亚两所大学联合办学,着力培养适合产业界需要的,技术过硬的技工、高级技工和技师、高级技师。但是,日本的中老年技工可以解决一时的燃眉之急,个别职业教育机构的改革和自身努力也只能解决区域性的问题,深层次的问题要靠正确的职业教育政策、社会和企业对职业教育的真正重视,就业者首先是选择接受教育途径的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同,还有产业界对技术工人、高级技术工人的福利、薪酬待遇的提高,从教育扶持、政策导向、社会环境氛围以及激励机制方方面面予以加强,特别是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力度,为我国产业的振兴,为促进"世界工厂"的早日形成,培养数量充足、质量过硬的技术工人队伍。
加强职业教育,一是数量问题,二是质量问题。

  数量上的保证需要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规模,国家、企业应根据产业发展情况进行确定。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十五"期间,职业教育要为社会输送2200多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800多万名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从毕业生的数量看,中职与高职的比例为3.75:1,就目前不少地方的情况看,要达到这个比例要求,必须恢复、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

  质量问题比较容易解决的是专业调整、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手段现代化等,难度较大的是实际技能教学和训练。职业教育务必在技能教学方面大力加强,才能真正适应产业界对技术工人的需要。

  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其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从不利的事情中,也能发现积极的意义。"技工荒"出现在我们加入世贸之初,可以说是及早地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人才培养提高以及储备人才的重要性,可以使我们在加入WTO的几年保护期内,对产业技术工人队伍的素质、技能予以重视和加强,这个问题出现在保护期内比出现在保护期外对我们要主动的多。另一方面,对职业教育也是一次很好的机遇。同时,对国家的宏观教育政策的正确制定,对国民的教育观念、思维方式优化,接受教育途径的选择,对企业制定技术工人的激励措施以及对职业教育自身的改革、促进都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职业教育需要全民族的高度重砚。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构建知识和技术创新体系;还需要构建知识传播和应用系统;不仅需要培养一大批高层次知识和技术方面的创新人才,更需要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社会发展实践证明,职业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劳动力大军的素质水平,而劳动力大军的素质水平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民经济生产和服务的总体水平,决定着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综合竞争力。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愈益明显,加入WTO是我国政府的正确选择,是中国积极主动融人国际社会的重要标志。面对WTO和经济全球化,我国的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显得非常重要。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必将带来劳动力结构的调整,大量的新的劳动力需要职业教育和培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特别地显现出来。随着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的召开及职教成果展的进行,国家领导人表现出了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不少职业教育机构和部门正在进行一系列的内部改革,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也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这一切都是非常令人振奋的事情,可以说,中国职业教育的春天来到了。重要的问题是,怎样在这美好的春天播种希望,为明天的收获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编:花勇

【解读“技工荒”现象,反思职业教育】相关文章:

解读灵宝一高现象08-17

声现象教学反思04-16

道德现象与教育反思08-17

电子商务中的非线性收入现象解读08-05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反思05-16

荒萎08-15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反思08-24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教学反思08-13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反思4篇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