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先生网 >> 教学论文 >> 职教论文 >> 正文

语文课堂教学上的提问艺术

时间:2007-10-21栏目:职教论文

应该采取相应的行动进行提示追问,引导学生向正确的答案方向思考。如《项链》一课,我们要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必定答得不够完整。见教学实例:
师:作者写《项链》的目的是什么?
生:是为了批判玛蒂尔德。
师:批判玛蒂尔德什么方面?
生:批判她爱慕虚荣、贪图奢侈豪华的生活。
师:(重复确认)批判她爱慕虚荣、贪图奢侈豪华的生活。但是作者就只是为了批判她这么一个人?
生:不是,是批判许许多多像她这样的人,她是其中的一个。
师:说得很好,玛蒂尔德是当时的小资产阶级妇女的典型代表。她的这种思想性格是与生俱来的吗?
生:不是。是受当时的社会的影响。
师:对了,她的思想是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关系的产物。
   (归纳)可见,作者是借一个爱慕虚荣、一心向上爬的小资产阶级妇女的不幸遭遇,尖锐地讽刺了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批判了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奢侈生活,诅咒和谴责了整个社会。
    3、结束阶段:评价小结
对学生而言,老师的评价是给他的信息反馈。它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思考问题具有调节和导向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评价学生的答问时,要以表扬为主,即使回答错误,也要找出其中积极的因素予以鼓励。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可以包括学生回答的内容、答题思路、答问时的语言语态等方面。
    当一个提问过程即将结束时,教师要对所提问题作个小结。小结的方式通常是对正确的回答给予确认,对零乱的发言作个归纳。以讲解《拿来主义》第一段为例:
教学过程及内容阶段备注
师:鲁迅先生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先批判了什么主义?生:首先批判了“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引入明确提问意图
师:很好,首先批判了“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请同学们再想一想,这一段的重点是在哪?生:送去主义。启发重复确认以引起注意追问提示
师:对了,第一段重点是批判“送去主义”结束评价重复确认
我们看文章第一、二句。什么叫“闭关主义” ?引入明确提问的范围
作者对“闭关主义”有什么精辟的解释?生: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启发提示
师:对,“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该怎么说?生:排外师:排外,盲目排外。结束评价重复确认追问重复确认
    教师在运用提问技能时,要注意几个方面。提问之前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有周密的计划,这样解决问题的成功率会高一些。同时,提问之后,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面对学生不完全正确的回答时,要能够很自然地将他们的思路逐步引向正确的方向。提问过程中,教师要细心地观察学生的反应,慎重地处理学生的应答。对于错误或文不对题的回答,不能嗤之以鼻,要从其它角度去鼓励学生,如表扬他们的语言、思维、语态等。对于出人意料的灵机一动的答复,我们也不要因自己一时反应不过来而单纯认为这是学生故意在捣乱。因为这样的问答往往是在师生互动中,在智慧的火花撞击下产生的,有时比事先有准备的问答还要高明,可以作为资料保存下来。
参考书目:
    1《中学语言教学研究》  庄文中著  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
    2《中学语文教学法》王世堪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第一版《讲解技能 提问技能》  史洁莹 刘小禾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版
                            (责任编辑:魏广元  孙美莲)

上一页  [1] [2] 

下页更精彩: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