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职教论文>谈制冷教学的“三要求”

谈制冷教学的“三要求”

时间:2023-02-24 19:44:00 职教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谈制冷教学的“三要求”

    摘  要:针对职业技术教育中,制冷技术专业教学出现的不当,分别从充实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方面,提出了对制冷教师的三个要求。
    关键词:制冷  教学  方法

    制冷技术是职业技术教育电类专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是熟悉并掌握基本的制冷技术原理和制冷维修技术,具有一定的小家电维修能力的,具有初、中级资格的制冷设备维修工。但由于国家教育改革,职业技术教育的生源整体素质呈现下滑趋势,加大了教学难度。同时由于制冷专业起步晚,师资及教学经验不足,故该课程的考证合格率不高,学生的技能不达标,使制冷专业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那么如何改进教学,提高考证合格率,培养出优秀的制冷专业技能人才?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教育学理论及职业技术教育学生的特点,总结经验教训,摸索出了一套制冷教学的“三要求”原则。

    一、钻研教材,更要充实教材
    教学过程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并使学生掌握的过程。因为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进程、结果、质量等,都主要由教师决定和负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是具有必然性的。只有借助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才能以简捷有效的方式,掌握基本文化科学知识,迅速站到科学技术的前沿。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制冷技术也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并涌现出大量以高、精、尖技术为特征的新产品、新技术。制冷技术行业的这种变化和挑战,对具有教学主导作用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具有敏锐的科技触觉,及时吸收和更新专业新元素。
    而且,当代的制冷专业技术工的就业范围已不在局限于小家电生产维修,更多的是定位于建筑工程中的暖通空调部分安装维护、中小型冷库的维护及汽车空调养护方面。这些都已远远超出了原有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发展,教师就必须要精通专业基本知识,对教材做到懂、透、化的基础上,精选教材,加强教学的预见性和计划性,适当地调整章节顺序,更新教学知识点,在职业教育中及时充实教材内容,才能真正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如1999年版的教材中,对压缩机的讲解,重点停留在往复活塞式压缩机。而市场上出售的家用空调多为旋转式。虽然在制冷维修工的考评中对旋转式压缩机的要求比重不大,但这个知识点对学生今后的实际工作有着现实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补充讲解旋转式压缩机的相关知识,以充实教学内容。
    同样,汽车空调在常用教材中未有提及,在制冷维修工的考评中也没有要求。可是作为当代制冷技术的一大应用,这是教材中的一个空白点。而且汽车空调的动力来源、制冷剂、通风等基础知识与家用空调有着较大的差别,学生以后自学有一定难度,教师就更应单独列出,与家用空调进行对比讲解。
    另外,教材中对窗机分体机等局部式空调(即分散式空调)介绍详细,但对常见的中央空调(即集中式和半集中式空调)并未涉及。这大大局限了学生的视野,也为将来的就业设下了隐患。考虑到课时安排及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应将中央空调的主要原理、组成部分,简要地用形象化多媒体教学,并相应资料印发给学生,作为知识点的充实更新。
    调整教材章节顺序方面,就应该根据课时安排,兼顾教学难易程度,灵活处理。如参考文献2中的“检修工具及材料”部分,作为第三章内容,在基础部分先行讲解。而第六章“制冷系统维修操作技能”部分,虽然与第三章内容紧密相扣,但编者考虑到由易到难逐步深入的原则,将两个章节分开讲解。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时安排要求跨学期讲解,故教材的连贯性受阻。为避免学生出现记忆断层,可适当调整章节顺序,将这两章合并讲解。并按照“外形认识——使用方法——具体操作”的顺序,将检修工具由抽象到实际地讲解,达到学生更好掌握的目的。

    二、因材施教,更要措施灵活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故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年龄特征、个性特征、知识智力和班级状况。而且制冷涉及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等理论知识,教学中还对实际操作动手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学难度极大。对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及时调整教学措施,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1、对同一专业,学生基础的不同,决定着教学方法的不同
    就以电工专业2001级的市外班和市内班为例。笔者了解到市外班由于教学设备、师资等的局限,学生整体的电工基础和思维灵活性较差,但纪律性好,学习主动;而市内班则在接收新知识方面有优势,能动性强,但组织纪律性和学习主动性差。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中就要针对不同的教学群体采用不同的措施。如对制冷技术中常用测量仪表,包括万用表、钳形电流表和兆欧表的讲解。市外班电工基础差,故应采用实验课形式,结合实物进行详细介绍;而市内班电工基础扎实,故可利用课堂练习,以问答卷的形式,帮助学生回顾制冷技术中常用的仪表要点,采用简略的讲法,巩固学生记忆即可。
    课堂互动方面,对前者市外班,随堂提问可采取学生自行举手回答,并给予加分奖励的方法;对后者市内班,则要以老师随机抽问,并鼓励学生上台讲述,集体判断正误的形式。
    而课后作业方面,对市外班多出基础题,对市内班则多出思考提高题。诸如此类的区别对待,都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并使不同群体发挥了特长,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
    2、对同一个知识点,学生理解能力的不同,也决定着教学方法的不同。
    如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过程的讲解。一般采用直观教学方法,在实验室现场,对照各实物部件,先介绍制冷循环的基本组成,再连接起来,介绍整个循环过程和原理。这对普通学生有直观形象的优势,但对整个循环过程的理解,则存在死记硬背的隐患。
    对抽象理解力较好的学生,我们可以换用研讨式教学方式。首先给出研讨的课题,就是“如何将教室的温度降低至低于室外温度?”学生可以根据已学的热力学定理得出:“热量总是自动地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即教室要降温,热量就要传递给低温的制冷剂。那么室内就应该有一个换热效果好的热量交换装置,同时,从生产实际考虑,同等量制冷剂,在释放潜热时热量交换最大,即效率最高,所以应该保证进入房间的制冷剂是液态的,在房间吸收热量后,蒸发为气态。所以我们称这个房间里的,直接制造冷量的换热器为蒸发器。而制冷剂又如何实现流动和循环使用?这就需要一个类似心脏的动力源了,即压缩机。它能将电能转换为动能,不断地将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汽压缩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蒸汽,借压力差,实现制冷剂在系统中的自行流动。照此讨论下去,就可以把整个蒸汽压缩制冷循环过程推导出来,并且也将四大组成部件的功能原理解释清楚。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受到启迪,拉近了与科研探索间的距离。
    而对毛细管节流原理的讲解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冬天口对手哈气的例子,解释流动阻力的影响。口作为一个阀门,张度大,呼出的空气受到局部阻力就小,消耗的能量少,呼出的温度较高;反过来,口型变小,呼出的空气受到的局部阻力大,消耗能量多,反映在温度上就比前者低。这说明局部流动阻力越大,流体能量消耗越多。而节流降压的过程也是由于管径的缩小,导致制冷剂流动阻力增大,形成流速减慢、能量消耗。同时管子的传热忽略不计,即绝热过程,只有压力降低,也就是所谓节流降压过程。管径越小,管子越长,阻力就越大,压降也越大,节流降压效果越明显。对理解力较好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板书图例讲解即可,并可加入深层次内容——节流过程在压-焓图上的表示;但对理解力较差的学生,则应以多媒体动画示范流动过程的方法,并加入打开打火机阀门,燃气由液态转为气态的实例,反复讲解基础知识,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

    三、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强调可持续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也不再是简单的授人以一技之长,谋得一个职业的功利性教育,而是受教育者整个职业生涯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掌握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为将来进一步接受教育或学习打下基础,具有更新知识、提升知识、转换知识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也正说明了教学的过程不单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教师要有预见性,要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在未来的岗位上不断提升个人技能,独立思考、勇于创造,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价值。
    换句话说,教学的过程也应该是教师主导地位逐步减弱,而学生主动性逐渐增强的过程。在对制冷设备维修工的培养,乃至所有职业技术人员的教育过程中,我们都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探索、自觉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和提高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讲解空调器的选购,涉及到利用传热学的公式计算。教师可以把这部分内容设计成课题——为自己的家选择配套的空调。将枯燥的知识点,与实际工程相结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首先布置课外作业:学生丈量房间尺寸,了解房屋结构,掌握家用空调型号标准。回到课堂,教师先解释空调型号意义,结合热力学原理,介绍空调工作原理。 再回到正题——使用热力学公式,计算房间热负荷。最后,由学生个人将整个计算过程书面化,成为一篇家庭空调设计方案。这样将理论与实际生活挂钩,学习就不再是生硬的讲解,而转化为互动的交流。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同时也经历了实际课题的分析解决过程,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更克服了学习的恐惧,激起了学习的兴趣。
    再如制冷技术中对最常用技术图——压-焓图的讲解。压-焓图既能表现出制冷剂的各种状态,更能形象地反映出制冷循环的能量变化、状态变化,是制冷技术的热力学反映,更是制冷技术教学和制冷维修工考评中的重点难点。常规教学中采用的照本宣科,由压-焓图的分区——压-焓图的各类线型——各热力状态点在图中的确定——各热力过程在图中的确定。这种教学方法有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优势,但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习没有主动性、趣味性,就显得枯燥无味。
    本着引导学生学会良好学习方式的原则,我们可以根据启发式教学思路,重新安排教学过程。首先让学生从图上找出各类标志(压力p、焓H、比容υ、熵S等)及各种数字的规律(υ由上向下递增、H由左向右递增等),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再由学生归纳图中出现的线型特征(S线呈上下稍向一侧倾斜、υ线由右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等),小结出压-焓图的基本构成;接着给出多个类似点(氟利昂12温度均为-20℃,但焓值分别为97、134、135kcal/kg),由学生找出分布位置,借以找出干度χ的分区作用;最后给出一套实际蒸汽压缩制冷循环数据,让学生作为家庭作业,在压-焓图上标出点,再连线成为整个循环过程。
    由此将填鸭式的灌输教学,变成了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过程,使之掌握知识精髓的同时,更在主动探寻中摸索出了学习的方法,建立良好的思维方式,为将来成为优秀的制冷技术人才打好基础。

    参  考  文  献
    1、王  惠主编. 教育学.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2、金国砥主编. 制冷与制冷设备技术.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3、机械工业技师考评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编. 制冷设备维修工技师培训教材.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4、张家祥钱景舫主编. 职业技术教育学.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谈制冷教学的“三要求”】相关文章:

谈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08-12

状元班主任谈对学生的五点要求08-16

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与师资要求08-07

试谈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要求08-17

《船长》教学谈08-16

谈教学反思11-14

谈体育课堂中讲解示范的五点要求08-05

谈生命(三)08-16

【精品】制冷实习报告三篇08-23